-
1 # 飛哥說史
-
2 # 跪射俑
是的,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鄭成功的叔叔們均是海盜出身,與倭寇關係密切。
鄭芝龍小名一官,父鄭士表。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出生在福建南安石井一個小官吏家庭,石井為閩南漁村,鄭一官“少落魄”,從小習海事, “性情逸蕩,不喜讀書,有膂力,好拳棒”,跅弛放縱,漸流蕩逸,失父愛。
鄭一官十七歲時,因家庭生計艱難,偕其弟芝虎、芝豹赴當時中外貿易中心地點之一的廣東香山澳(澳門)依舅父黃程。黃程是個海商,在澳門從事海外貿易。他留下鄭一官在身邊做幫手,協助商務。鄭一官在商業競爭和利益角逐中施展自己的智慧和才幹,學會經商貿易,到過馬尼拉,並學會了盧西塔語和葡萄牙文。1621年(天啟元年),鄭芝龍18歲時,與兄弟齊至澳門的舅父黃程處學習經商,在與葡萄牙人打交道中,受其影響,接受天主教洗禮,取教名賈斯帕(Nicolas), 另名尼古拉,外華人稱他尼古拉·一官(Nicholas Iquan )。
黃程營商置舶,興販東洋,見鄭一官能幹,天啟三年(1623年)譴其附日本平戶華僑李旦(泉州人)之舶,押送一批白糖、奇楠、麝香、鹿皮等貨物,從香山澳放洋,遠赴日本,僑居長崎。人地生疏,始以“賣履”為業,或兼“為人縫紉以糊其口”。後轉經商,為其舅黃程販賣白糖、奇楠、麝香等物。鄭一官從事商業活動和對外貿易,後寄身李旦門下,幫助李旦做生意,成為當時最有勢力的海商李旦的部下,並“以父事之”。李旦資本雄厚,擁有一支船隊,專門從事海外貿易,是當地華僑的首領。李旦覺得一官能幹可靠,“撫為義子”,交給一部分資產和船隻讓他到越南做生意,獲大利。不數年,鄭一官成為巨賈,常往來中國、日本間,居日華僑,鹹推重之。
鄭芝龍
鄭芝龍
鄭一官還熱心學習劍術,認識了“為邑主鍛刀劍”起家的“泉州冶工翁姓者。” 鄭一官以領袖華僑之資格,晉謁已退隱的前幕府將軍德川秀忠於駿府(今靜岡縣)獻藥品,秀忠親問以中國事,大喜,命招待於長崎賓館,賜賚優渥。鄭一官受幕府召見,日本人視為光榮顯赫人物,自是地方豪貴常從交遊,稱為“老一官”。
平戶藩為當時日本對外貿易中心,各國商船雲集。由於鄭一官熟悉海外事情,又善外交,為日本政府所重視,初召後“屢訪藩士家”。後遷肥前國平戶,受到當地諸侯松浦氏優遇,松浦氏為其在平戶附近的河內浦千里濱(即今長崎縣松浦郡千里濱)賜宅地建新居,並介紹平戶藩之家臣田川昱皇之女田川松締婚。
田川昱皇即翁昱皇,是中國遷平戶的僑民(一說是泉州駐日本的海商),在日本為田川氏。田川松日本人,系翁昱皇養女,故又稱翁氏。田川氏,年方十七,性端淑。成婚翌年,以天啟四年(1624年),歲在甲子古歷七月十四日辰時,田川氏出遊千里濱,拾文貝,俄將分娩,未及回家,乃依濱內巨石以誕,是為長子鄭森(幼名福松,後名成功)。此石呼為兒誕石,至今仍立“鄭成功兒誕石”紀念碑。1629年生次子七左衛門。
鄭一官追隨於日本平戶島的華僑大海盜商人李旦門下,初時擔任翻譯等工作,逐漸成為李旦的得力助手,深得李旦信任。1624年初,鄭芝龍因李旦推薦,前往澎 湖擔任荷蘭人的翻譯及通事,同年初秋荷蘭人撤退至臺灣南部;由於明朝和荷蘭的爭執,影響到李旦當時的中日臺間的商業利益,因此李旦派鄭芝龍亦是李旦介入明朝和荷蘭的手段之一。
亦商亦盜
17世紀上半葉,荷蘭人已是西方海洋經濟世界的“超級大國”,天啟四年(1624年)1月底,鄭一官離開田川氏和還沒有出生的兒子,被李旦派到澎湖,擔任荷蘭人的通事(翻譯)。荷蘭人給於這個“來自日本”的通事優厚的待遇,但荷蘭人這時正與明軍進行軍事對峙,雙方沒有交往,中國商人也不可能與荷蘭人交易,開始並沒有用鄭一官,荷蘭佔領澎湖艦隊司令雷約茲在1624年2月20日發給東印度公司總督德卡本特的信說:“等候好多時的帆船‘好望號’於1月21日由日本出航,月底到達此地。……我們接納了來自日本的一名通事,雖然給予優厚待遇,但目前對我們沒有什麼用處。”不過,荷蘭人為了壟斷對日貿易,指使一些中國船隻在中國沿海掠奪,鄭一官也是和荷蘭人合作的海賊之一,為荷蘭人執行在臺灣海峽上截擊前去馬尼拉的中國帆船的海盜任務。後來擔任荷蘭第二任臺灣長官的德韋特,這時正在澎湖服務,他在一封信中寫到:“經過雷約茲司令的批准,我們每天都期望能夠在這裡集中二、三十艘中國帆船,通事一官被派往北方去截擊於俘獲一些船隻。”
後來荷蘭人利用鄭一官來執行在臺灣海峽截擊往馬尼拉與西班牙人(當時荷蘭人的主要競爭對手)通商的中式帆船的海盜任務。他們的軍事和商業複合體“東印度公司”到處攔截葡萄牙、西班牙商船,攻佔伊比利亞人的海外要塞、商館,在日本平戶建立商館,在巴達維亞(今雅加達)建立大本營。根據荷蘭長官韋特信件中,記錄了派“通事一官”率領約二十至三十艘中式帆船去進行“截擊與俘獲”的業務。
1624年中秋後,鄭一官將事業重心自日本九州島遷到臺灣,歸附“日本甲螺”(倭寇首領)顏思齊。此後不久,荷蘭東印度公司登島,驅逐了以臺灣為基地的其他勢力,鄭芝龍遂攜妻子定居於中國大陸。同年夏秋之交,荷蘭人在明軍的壓力下撤出澎湖,轉移到臺灣大員(今臺南安平),在臺灣建築“熱蘭遮”和“赤嵌城”兩個要塞,侵佔了臺灣南部地區。同年荷蘭、西班牙兩個殖民主義國家為了爭奪臺灣的統治權,發生戰爭,荷蘭得勝,獨佔了整個臺灣,這是歷史上臺灣第一次為外華人佔領。
在隨荷蘭人在大員(今臺南安平)立定足跟以後不久,鄭一官就奉荷蘭人之命率領幾艘中國帆船襲擊前去馬尼拉與西班牙人通商的中國船隻,直到第二年(1625年)的3月20日才回到大員。
天啟五年(1625年)四、五月間,也許是在荷蘭人手下沒有太多的發展,或因奉義父李旦之命,鄭一官離開荷蘭人,開始亦商亦盜的海上生涯。1625年4月底,他已經帶著手下活躍在臺灣海峽了。一名荷蘭船長曾經給第一任臺灣長官宋克寫信說:“(4月)27日,星期天,……突然首領一官,作為代表,後面跟著手執刀劍的銃手七、八名,向我們寒暄。”
兩個月後,身為日本長崎、平戶僑領的李旦向宋克長官請領了出航許可證,在7月從大員啟程回到平戶,但一個多月後,就在平戶去世了。李旦死後,他在臺灣的產業和事業都歸鄭一官所有,為鄭一官合併當時臺灣既有的其他漢人武裝勢力(主要在今雲林北港地區),及從大陸招收新的勢力到臺,創造了條件。
自立門戶
顏思齊生性豪爽,仗義疏財,身材魁梧,精熟武藝。萬曆四十年(1612年),顏思齊遭官家欺辱,怒殺其僕,逃亡日本,以裁縫為業,兼營中日間海上貿易,數年後漸富。其間,顏思齊與經常到長崎貿易的晉江船主楊天生結下深交,結識了一批流寓日本從事海外冒險的閩南人。由於他廣結豪傑,遐邇聞名,日本平戶當局任命他為甲螺(頭目)。
天啟四年(1624年),顏思齊等因不滿日本德川幕府的統治,密謀起事造反,參與日本人民的反抗鬥爭。農曆六月十五日,顏思齊與楊天生、陳衷紀、鄭芝龍等二十八人拜盟為兄弟,眾推顏思齊為盟主。不幸事洩,幕府遣兵搜捕,顏思齊率眾倉惶分乘十三艘船出逃。駛至九洲西海岸的外島洲仔尾,陳衷紀建言:“吾聞琉球(臺灣舊稱)為海上荒島,勢控東南,地肥饒可霸,今當先取其地,然後侵略四方,則扶余之業可成也。”
農曆八月二十三日,顏思齊率船隊抵臺灣,在笨港(今北港)靠岸,乃率眾伐木闢土,構築寮寨。與此同時,派楊天生率船隊赴漳、泉故里招募移民,前後計三千餘眾。顏思齊將墾民分成十寨,發給銀兩和耕牛、農具等,開始了臺灣最早的大規模拓墾活動。同時組織海上捕魚和島上捕獵,發展山海經濟,以解決移民生產和生活的物質需要。
天啟五年(1625年)九月,顏思齊和部眾到諸羅山捕獵,豪飲暴食,不幸染傷寒病。數日後竟一病不起,英年早逝,年僅三十七歲,葬於今嘉義縣水上鄉與中埔鄉交界處的尖山山巔。顏思齊臨終,召眾人告之:“不佞與公等共事二載,本期建立功業,揚中國聲名。今壯志未遂,中道夭折,公等其繼起。”顏思齊故後, 十二月,眾推鄭一官為盟主,繼統其業,樹旗招兵,下設參謀、總監軍、督運監守、左右謀士等,代統一寨眾目,建立了初具規模的鄭氏地方統治政權。同年8月2日,李旦正辦好廈門、長崎、及臺灣貿易,從臺灣回平戶途中去世,其臺灣的產業和士卒轉歸鄭芝龍控制,而於廈門的則落入許心素的手裡。
鄭一官自立門戶後,從福建招徠了鄭興、鄭明、楊耿、陳暉、鄭彩等部將。他將部下分為十八先鋒,結為“十八芝”, 並從此改名為“芝龍”,而不再稱“一官”。 鄭芝龍繼續拓墾大業,勢力不斷壯大,成為當時海上最大的武裝集團。“凡我內地之虛實,瞭然於胸。加以歲月招徠,金錢所誘餌,聚艇數百,聚徒數萬……禮賢而上(尚)士,劫富而施貧,來者不拒,而去者不追。”
天啟六至七年(1626~1627年),閩南發生嚴重旱災,遍野赤土,許多村落連草根樹皮都被吃盡。農曆二月,鄭芝龍利用此機會,自率船隊襲擊福建漳浦,劫掠金門、中左所(今廈門)和廣東靖海、甲子等地,不久又回師福建,再犯泉州、廈門,襲銅山(東山),陷舊鎮,擊敗金門遊擊盧毓英、福建總兵官俞諮皋的進剿,縱橫東南海上,聲勢所向披靡,官兵疲於奔命,莫可奈何。奔襲中,鄭芝龍等還招撫了泉州饑民數萬人赴臺拓墾,沿海饑民及無業者競往投靠。這一仗鄭芝龍打敗官兵和許心素,使廈門從此成為鄭氏的地盤,勢力日益強盛,官兵不能敵,也代表著泉州幫勢力的興起。
1626至1628年,鄭芝龍以臺灣魍港為基地,劫掠福建及廣東數地,使明朝官兵疲於奔命,雖其間有朝廷招安動作,鄭拒絕並在臺海縱橫兩年六個月,直到1628年年底,福建巡撫熊文燦再度招安鄭芝龍,成為“海防遊擊”。
鄭芝龍勢力至1627年已有船700艘;許心素建議荷蘭東印度公司聯手打擊鄭芝龍,但東印度公司未允,鄭芝龍打敗副總兵俞諮皋,殺對手許心素。 當時福建泉州府同安知縣寫給福建巡撫的文書中說鄭芝龍雖事劫掠,但對泉州百姓卻是異常仁慈,不但不殺人,甚至救濟貧苦,威望比官家還高。“所到地方但令報水(即通報官府蹤跡),而未嘗殺人。有徹貧者,且以錢米與之。”
-
3 # 堂堂正正中國公民
高曉松這個垃圾人渣妖言惑眾,也不看看自己什麼德行?三觀不正人品敗壞的腦殘敗類,它造的謠太多了,都可以網上搜索到。它就是假斯文真敗類,讀書都白讀了,說它是音樂人卻沒看到寫什麼好歌,根本沒有才華可言,就是吃祖宗老本的負二代負三代
-
4 # 不嚴肅問題研究室
鄭家的崛起始於鄭成功他爹——鄭芝龍。
鄭芝龍是福建人,小時候不好好學習,成年後到處溜達成為遠近聞名的混混。因為在家鄉混不下去,索性跟著船隊下了南洋,還到了菲律賓,和葡萄牙人做生意。這位仁兄語言天賦奇好,在和葡萄牙人打交道的同時,學會了葡萄牙語,後來還入了基督教,為了和老外融入的更好,還起了個外國名字,叫尼古拉。
尼古拉後來跑到了日本,又學會了日語和荷蘭語,並且娶妻生子,這是第二任老婆,後來還有第三任。
只不過這個第二任老婆是個日本人,生了個兒子就是鄭成功。
1624年,鄭成功出生那年,荷蘭人的東印度公司佔領了臺灣,以此作為東亞的貿易基地,自此中國東南沿海的海上貿易開始興起。荷蘭人從南美帶來大量白銀,同時把明朝的絲綢,瓷器帶回到歐洲。
雖然海盜不是那個時候才出現的,但因為海上貿易的繁榮,使得海盜團隊的勢力也越來越大。這其中就包括鄭芝龍後來加入的李旦集團。
鄭芝龍在日本那段時間比較神秘,也沒人知道他在日本幹了點什麼,後來冷不丁的就投奔了海盜頭子李旦。
鄭芝龍和李旦的關係比較特殊,後人傳的也有鼻子有眼的,據說這二人不是簡單的上下級或者義父子關係,很有可能存在某種超出友誼的男男間的感情,以此就有人推斷,鄭芝龍不僅語言天賦出眾,而且樣貌俊美,應該屬於那種男女通吃,能直能彎的強者。要不然李旦也不可能把頭把交椅傳給鄭芝龍這樣的“外人”。
鄭芝龍在李旦集團裡主要負責與荷蘭人打交道,因為會荷蘭語,所以李氏集團的對外事務全都交給了鄭芝龍處理。鄭芝龍腦子比較好,很快就搞清楚了荷蘭人海上貿易的套路。後來李旦病死,龐大的李氏海盜集團歸了鄭芝龍,要知道李旦是有兒子的,而且他這個兒子後來也分裂出去做海盜了,不存在繼承老子家業的牴觸心理,在荷蘭人的記載裡也有一些蛛絲馬跡,所以後世普遍認為李旦和鄭芝龍關係非比尋常。
鄭芝龍在海上基本上就是無敵的存在,他一邊硬剛明朝大陸,一邊在海上打家劫舍。
東南沿海在那個時候非常窮,遇到天災農民沒飯吃,就只能上船當海盜,結果搞的鄭芝龍的勢力越來越大。到了明朝晚期,北邊有滿人鬧事,西邊有李自成起義,四川有張自忠,東南就是他鄭芝龍了。面對這個爛局,明朝政府只能一次次的招撫鄭芝龍,而鄭芝龍每次投降拿到好處後,沒過幾天就又反了,跑回海上繼續幹著打劫的買賣。明朝眼瞅著自己被鄭芝龍當猴耍,一點辦法也沒有,只能假裝看不見。
鄭芝龍的實力是越來越大,據說最鼎盛的時候兵力超過了20萬,有3000多艘大小戰船,整個東南亞海域都是鄭芝龍的地盤。
當時,荷蘭人吹牛逼說自己是“海上馬車伕”,結果被鄭芝龍多次擊敗,最後只能每年給鄭芝龍交保護費,用錢來買平安。可見,當時的鄭芝龍勢力有多麼強大。
到了1644年,明朝完蛋。好幾個明朝王爺跑到南方做了皇帝,這時的鄭芝龍也沒閒著,他也擁立了一個王爺做皇帝,這就是“隆武政權”,不過誰都知道這是個傀儡皇帝,大家也都沒把皇帝當回事,該打劫接著打劫,只有鄭成功對這個皇帝早請示晚彙報,皇帝很感動,就把“朱”姓賜給了鄭成功,這就是為啥鄭成功被叫做“國姓爺”,所以你也可以叫他朱成功。
鄭成功雖然出生在日本,但從小接受的都是儒家教育,一肚子為國爭光的熱忱理想,這讓作為海盜頭子的鄭芝龍覺得自己的兒子腦子可能有問題。
後來清軍入關,接著南下攻破了福州,鄭成功的日本媽也被逼著上吊自殺了,鄭芝龍感覺情況不妙,趕緊向清朝遞交了投降表,把明朝皇帝交了出去。
因為鄭芝龍之前的投降記錄太多,屬於嚴重的社會失信人員,清政府要求鄭芝龍全家以及海上勢力全部向清廷投降。很多人一聽老大都降了,自己在海上還幹個毛線啊,所以勸幾句也就回來做農民了,可唯獨鄭芝龍的兒子鄭成功不肯降,表示要抵抗到底。這下直接就把清政府給激怒了,鄭芝龍一家被拖到菜市口全領了盒飯。
話說回來,就算鄭成功投降,未來的結局可能也不會太好。反正現在就只剩下鄭成功一個人了,那就只能和清政府硬剛了。
鄭成功對清朝發動過很多次反擊,最猛的一次一直打到南京城下,不過很快就打不動退回了福建。
1661年,鄭成功覺得大陸呆不下去了,在陸上和清軍對砍,基本上沒有勝算,於是就準備進攻臺灣。當時的臺灣在荷蘭人手裡,而荷蘭人的武器在當時也是世界最先進的,荷蘭人一點也不好惹。
鄭成功帶著2萬人攻打臺灣,而駐守臺灣的荷蘭軍隊只有幾百人,但就是這幾百人,依靠堡壘和先進的武器,居然和鄭家軍打了近十個月,可見當時的鄭家軍還是比較菜的。如果不是荷蘭補給船隊遇上風暴,臺灣能不能解放還是個未知數。由於補給沒跟上,最後那荷蘭人無奈出城投降,臺灣收復。第二年,鄭成功就死。不過鄭家在海上的影響還在。
從鄭芝龍開始,鄭家的生意主要有兩塊:一是收保護費,海上的每隻船要收三千兩銀子的保護費,一年有上千萬的收入;第二,鄭家自己也做海上貿易,這塊也能有個幾百萬的收入。所以,鄭家能硬抗大清這麼多年,主要是因為有錢。
轉折出現在1661年,順治18年,大清開始執行遷海令,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廣東、福建6個省的沿海居民內遷三十至五十里。直接把沿海搞成了無人區。
作為黑社會性質的鄭家沒了保護費和海上貿易,馬上就沒錢搞團隊擴張和武器升級了,隨之而來的是鄭家實力的衰退和海上控制力的減弱,到了1681年,鄭家發生內訌,康熙趁機一舉收復了臺灣。
大家看完鄭家的這段歷史,就能明白為什麼矮大緊說鄭家是個大倭寇了。
-
5 # 喝喝酒想說就說
你要是認為倭寇是指日本侵略者,那國姓爺他們家肯定不是日本人的漢奸走狗。他們家是日本浪人的老闆,明末東南沿海最大的海賊集團,按照史學界對“倭寇”這兩個字的定義,鄭家脫不了干係,他們確實是。雖然被大明招完了以後,沒幹上岸打家劫舍的事情,但問題是後來他們以上岸打劫大清為業。哪怕鄭芝龍投了滿清,真當了漢奸,國姓爺照樣上岸打劫不誤。所以我要是福臨和玄燁,我也說他們是倭寇,對北京政權來講乾的事情沒有區別啊。
-
6 # 紅鹿青衫
矮大緊先生的話,還是就當相聲聽吧。當然沒人家郭德綱說得好。
算個業餘相聲愛好者吧。
鄭成功和倭寇,唯一可能扯上點關係的,是鄭成功的母親是一位日本女性,鄭成功是混血兒。但是如果按照這種標準,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姓長孫,是胡人姓氏,是不是大唐王朝歷代君王都得算胡人了呢?唐王朝得算異族政權?
至於拿鄭芝龍在日本有勢力或者和日本有來往當倭寇證據的,那就讓人連吐槽都懶得吐了。鄭芝龍好聽點說是海貿刻薄點就是海盜起家的。別說日本,和葡萄牙荷蘭都有交集,難道人家還得算葡萄牙寇荷蘭寇不成?在東南沿海當海盜,要真是哪裡都去就是對日本秋毫無犯繞著走,那才叫可疑吧?
這也是高曉松這類公知的逗逼之處。南韓人是千方百計,只要能跟自己扯上點邊就要算成南韓人。而高曉松這號貨是千方百計只要能跟別的國家扯上點邊就不許人家當華人。也算地球上的兩朵奇葩吧。
對矮大緊這類人,沒人要他們什麼都懂什麼都對,可最起碼扯淡之前認真多讀幾本書還是有好處的。不知哪裡看了點隻言片語就大放厥詞,要麼是神仙,要麼就是神經了。
高曉松是神仙嗎?我覺得不像。
你覺得呢?
回覆列表
對於明朝而言,相比於歷史上的其他朝代,確實是可以說明朝是一個較為中庸的朝代。各朝各代英明的君主都是人才輩出,做下的功績也是讓後人百年受益。但是顯然明朝沒有,如果說明朝單單是中庸還好,但是自打朱元璋建立明朝以來,開始了大肆屠殺功臣,一夜之間朝堂上是血流成河,之後朱棣更是開設宦官,使得宦官的權力凌駕於皇權之上,之後明朝的歷代帝王皆是不務正業。
所以說針對於明朝這種狀況,高曉松提出明朝乃是一個三無王朝,甚至將所謂的一些偉人,比如說徐達,王陽明這些人都貶得一無是處。既然如此,高曉松怎麼會看得起鄭成功呢?
對於鄭成功此人,在大家所熟知的印象裡,開創了世界第一次的遠航記錄,將荷蘭統治者趕出領土。對當時的王朝而言,確實是一件非常偉大的功績。而且在歷史的記載之中,鄭成功所做出來的事情都是屬於正面的。
但是高曉鬆通讀文學,可以從蛛絲馬跡之中尋找到一些常人找不到的細節,並且利用這些蛛絲馬跡的細節,對大家一貫認為的事實提出質疑。所以他所提出的理論必定有它的依據,否則必定會被一些專業的學者駁回。
其實個人覺得高曉松對於倭寇的定義也太過於狹窄。基於歷史而言,其實它的含義有兩種,一種是狹義,一種是廣義。
狹義上的倭寇其實在元代已經開始,主要就是由於日本人,組成搶劫中國東南沿海一帶。二是與廣義上,其實是開始於明朝禁止海上交易,雖然它的本質上也是搶奪財富,但其實當時的倭寇的成分更加複雜,一來是有元朝末年的倭寇,二來便是元朝末年起義的農民軍,這第三者自然是單純的有日本人所組成的。這種倭寇自然是真正意義上的,但是因為明朝末年的腐敗,使得許多人無法營生,於是紛紛揭竿起義,而這個時候為了方便行事,所打著的正是倭寇的旗號。
高曉松之所以提出鄭成功其實是倭寇,便是源於鄭成功的父親乃是廣義上的倭寇,再加上歷史上記載鄭成功的母親乃是一個日本人。如此混血之下,自然高曉松認為鄭成功乃是倭寇無疑。
但其實不然,成功的父親確實是海盜,也就是主要以走私為主的廣義上的海盜,母親也的的確確是日本人。但是不能光光憑藉著父母的身份便斷定了兒子日後的生活,這種推論是非常錯誤的。
而且從鄭成功的父母分析,鄭成功的母親是屬於琉球人。而琉球在當時乃是朝廷的附屬國,所以鄭成功的母親並不能說是嚴格意義上的日本人,而且鄭成功的母親因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所以更多的是明朝人。但是可惜的是,清朝在入關時對當地的百姓進行受降。但是鄭成功的母親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烈性女子,根本不可能屈服清朝,因此被逼自殺,這也是鄭成功後來痛恨清朝的原因之一。
這與鄭成功的父有關,鄭成功的父親在當時與明朝作對,建立了一支令人聞風喪膽的海上軍隊,同時對過往的船隻進行收保護費。所謂倭寇的定義是指侵犯邊境,後來鄭成功的父親被朝廷招安,還授予了一定的官職,這就更不能說明鄭成功的父親是倭寇。
因此這兩者結合起來,高曉松說鄭成功乃是倭寇就更不能是了。既然父母並沒有做過倭寇的勾當,鄭成功怎麼可能會變成倭寇?何況鄭成功是接受了朝廷的軍隊進行臺灣的收復,如果鄭成功是倭寇,當時的朝廷又怎麼會授予鄭成功重任?
綜合來看,高曉松之所以認為鄭成功說倭寇是源於它的血統以及他父母所做過的事情,但是我們不能單單憑藉這個來判定鄭成功是倭寇,因為歷史上的案例是如此之多。比如說魯迅就曾經在日本學習,那我們起非要說魯迅乃是日本人?再說孫中山的夫人。其中有一位也是日本人,難道我們就說孫中山是入贅日本,變成了日本人了嗎?在這些案例裡面,高曉松所說的證據便變成了一紙空談,更有些讓人啼笑皆非。
鄭成功乃是英雄,我們不能因為一些其他原因,將鄭成功所做的事情全部否定,否則我們將會是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