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佃璽民俗藝術博物館

    這是一個如何做學問和做人的大問題。做人和做學問是一生的大事,切不可操之過急,需要循序漸進,水到渠成。

    可以這樣來理解:

    1.《道德經》的道德不是後世所說的道義品格,或者人品道德,這樣的原意。現在的道德意義是後世逐步衍生過來的。道德本義含有事物發展規律,物質自然迴圈的道路方向的意思。西周之前,人們雖然相信萬物皆有靈。但是自然宇宙觀不是透過思考獲得的,而是透過實踐觀察獲取的。這就顯示出認識物件的樸素直觀,更多憑藉經驗。

    2.《道德經》原本分為道經和德經,至於誰先誰後,考古發現的漢以前的文獻不足以證明。當然了,我們也就不討論了。一般而言,道經講的是自然之道,是大自然或者宇宙的執行規律,是講得天意,天地之間的普遍認識。德經講得是有關人的事情,做人的道理。西周初期,周公為了鞏固國家政權,特意把德經的部分擴大化,同時加入了許多當時周朝制定的規章制度,並進一步體制化。

    3.春秋以後,天下大變,醞釀著新的社會生產力和新的社會階層。老子由於當過一個小國的圖書館館長,有機會飽讀前人之書。他發現,講人道離不開天道,講天道離開人道也沒有意義。道經看似在講天地執行的規律,其實也是為人服務的自然宇宙認識。宇宙是在人治基礎上的宇宙。這種認識論上的進步,早在三千年前已經成熟。

    4.德經在商代已經具有相當嚴密的制度約束。甲骨文有多處涉及到“德”的問題。畢竟這個社會是人在主宰,是人在創造著未來。但由於商代社會治理依然擁有強烈的原始意味。比如相信占卜巫師,相信非邏輯的卜卦術數的推理,相信易經簡易的數理邏輯推算……這不能說不科學,但至少還是有點想當然,過於簡陋……

    5.春秋時代,老子在繼承原始樸素自然觀的基礎上,結合人治的需要,把道與德結合到了一起。透過自然變化推算人間滄桑,基本延續了商代的做法,但還是吸收了周代一些人治的理論。這裡是人治服從於天理。老子把自然的執行規律作為主要的方面,而把人改造自然作為服從大道,自然規律的附屬。這些方面,與當代提倡的環境保護,生態最佳化,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都是統一的。

    6.老子是個偉大的思想家,也是一個理論實踐家。不同於孔子,從制度內部探討發揮人最大潛力的基礎上,約束人的不利因素,以取得社會的平穩發展。老子的思想天馬行空,只要在遵循大道的基礎上,更有利於人發揮無盡的創造力。

  • 2 # 君象首

    先學好文言,然後多參考各家註解,然後多涉獵相關書籍,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融會貫通自然而然就會明白裡面的道理了。

  • 3 # 適應性練習

    第一,初學老子,千萬不要輕信後人的解讀。

    如果被誤導了,後果是要自負的。

    ——本來有草雞肉可吃,為何反倒先吃那些不知加了多少新增劑的肉製品?

    第二,直接讀原文。

    要靜心和耐心。別指望輕而易舉就能讀懂老子。莊子、鬼谷子、孫子、范蠡、張良、陳平、劉伯溫、范文程的“師傅”的著作,那麼容易被讀懂麼?一讀就懂的,兒童連環畫吧?

    ——都認為草雞肉難煮熟、難煮爛、難嚼碎,但為了懶省事就去吃飼料雞,對得起自己的身體和大腦?

    第三,以帛書版《道德經》為核心。

    ——要吃草雞肉,最好吃正宗的。哪個正宗?認真嘗一嘗就知道了。嘗不出來?算了。

    第四,看不懂的文字,翻翻古漢語詞典。

    ——吃草雞肉,還是自己用嘴嚼的有味道。難道要別人嚼碎了再塞到自己嘴裡吃?

    第五,以經解經。不管是自以為看得懂的地方,還是自以為看不懂的地方,都要多聯絡上下文,互相對照,仔細揣摩,才可能更接近老子的本意。

    ——難不成要以飼料雞的味道為標準,來判斷草雞肉味道的優劣?

    第六,以其他道家經典為借鑑。《莊子》《鬼谷子》《孫子兵法》《淮南子》等道家經典,都可作理解老子的輔助資料。

    第七,以史為鑑。參考相關歷史記載。

    第八,以徒為鑑。參考歷史上道家人物的言行舉止。

    第九,可以結合生活常識去理解老子,但不要以我們自以為對的生活常識來理解老子。

    第十,要用腦思考,更要用心體悟。

    第十一,無論什麼人的《道德經》解讀,只要邏輯不通,皆可棄之如敝屣!

  • 4 # 如者堯者

    《道德經》是老子對自然萬物,對人生、社會等方面進行觀察後所做的哲學思考,體現了他的自然觀和人生觀。

    《道德經》一書的核心思想是“道”。這個“道”,就是天地萬物的本原,它化生主宰著天地萬物。所謂道可道非常道,這個“道”無形無聲、無跡可循,老子為了說明這個無形的存在,故名之以“道”。這個道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老子本人並不主張多言,正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為什麼強調道可道非常道,也就是說,老子一開始就說了說得出的道就不是永恆的道;可以說得出的名也不是永恆的名。如何才算讀懂道德經,我們不需要具體知道,準確地說出到底什麼才是道。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想。道需要我們去悟,悟這個東西,就因人而異,由心而生。

    如,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一般解說為美醜相對。

    直到我看到了有這樣的解讀:羊大滿足,心裡美,知道一個東西很美,心裡就想著佔有它了,於是為“美”各用心機,都想得到他,那麼人們的惡念就開始了,貪念是惡,邪念是惡;皆知善之為善,天下人都知道用善謀私了,也就是現在所謂的偽善,裝作。這種社會情況就不好了。

    再來看“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翻譯是:天地無所謂仁愛,它把萬物當作稻草紮成的祭祀用的芻狗一樣。

    天地無所謂仁愛,天地並不講仁恩,無所偏向,不會因為你做了多麼感動的事情就一定讓你有好的結果,世間萬物都有它自己的規律。我以前用這句話告訴自己,認認真真地做事,不對結果強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就是這個世界的執行跡象。不過我後來有一段時間有了新的感悟,我做盡壞事又怎樣,天地無所謂仁愛,也不會因此懲罰我ㅍ_ㅍ。[淚奔]害,多言數窮,謹言慎行,謹言慎行。

    總結,道德經註釋翻譯差不多,但是如何解讀真的是由心感悟。可以先看別人的解讀,然後自己用心去悟吧

  • 5 # 西域火工頭陀

    題主你好,首先要書讀百遍,對於經典更是如此,每一次的感悟都會不同。其次要不同時間段去讀,時間閱歷會給經典帶來不同的感受。最後要進入書裡去讀,書我一體,方得其真趣味。

  • 6 # 泰和道安

    《道德經》又稱《老子》,包括《道經》和《德經》。《道經》是自然概論,闡述自然的本原(道體)及其規律(道法);《德經》是王道概論,闡述聖王治世之道,是自然之道在社會中的具體運用。《道德經》與《易經》、《保訓》、《尚書》一脈同源。例如,《尚書》中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實際上便是《道德經》的凝練。“中”字,是大道之根本,是圓融宇宙的樞機,是萬變之中不變的宗。

    自然圓融,大象無形

    老子在函谷關撰寫《道德經》,大約在公元前485年,屬於春秋末期,距今約2500年。經過兩千多年的流傳和篡改,通行本的《道德經》已經面目全非,只能從戰國時期以來的古墓中發掘出來的簡書和帛書中,才能大致揣測和推斷《道德經》的原貌。所以,《道德經》的研究和解讀,正如眾多先秦經典的解讀一樣,都是十分困難的。然而,亦有一些技巧,來一窺先秦經典的門徑。

    愚以為,要想徹底剖析哲學意義上的《道德經》,有以下七個法門,供同人參考:

    一是讀懂古文字。真正的漢字,是象形文字,也就是客觀實存之外物的簡潔的素描畫。字是簡潔畫,畫是複雜字。真正的象形文字,是甲骨文、金文和篆書,而後來簡化的隸書、楷書、草書和行書,都失去或部分失去了象形的本義。因此,要想研究先秦經典,必須要有深厚的古文字功底。

    二是諳熟先秦文化。先秦時期,經濟上是農業社會,政治上是封建分封制,社會的階層包括貴族、平民和奴隸,而貴族階層則包括周王、諸侯、卿、大夫、士。《道德經》所針對的,是貴族,特別是對周王和諸侯的勸諫。如果不瞭解先秦文化,是無法參透《德經》的。

    三是具備科技功底。《道經》是自然概論,闡述的是自然之道,也就是自然的本原(道之體)及其規律(道之運)。所謂科學,是人類已經掌握的、自認為正確的自然規律,而所謂技術,不過是科學的物化。科學是對於自然規律的近似和逼近。人類走到了今天,對於科技的掌握,已經從物質的顆粒性,步入了能量的波動性,而道體,則是一種極其微小、不可細分的基本波,其引數為信,其變化為息。沒有自然科學的功底,連量子糾纏都不能理解,是無法參透《道經》的。

    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四是具備管理經驗。《德經》是王道概論,闡述的是王者治道,管理的是人心。正所謂“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人的心相,是變動不居的。沒有豐富的社會閱歷,特別是沒有政府管理經驗,是很難參透人心的,也就無法參悟王道之要。

    五是具備歷史功底。《道德經》是自然概論和王道概論,而歷史則是王者治道的實驗田和試金石。因此,以經解史,以史證經,把經典和歷史有機結合,是參悟經典、詮釋歷史的重要法門。沒有鮮活的歷史案例,闡明經典也是空中樓閣。比如,道家哲學的“無為而治”,反映在歷朝歷代中,便是建國伊始的休養生息,例如西漢初期的迅速強大,為漢武帝的大有為時代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六是結合百家經典。中華傳統文化之樹,道為根,德為幹,道儒佛為三大杈,百家為小枝,枝上有條,條上有葉,葉上有細胞,如是無限細分,至於無窮。道家側重的,是自然;佛家側重的,是心法;儒家側重的,是禮儀。道家作為概論,正好為各個流派所詳細闡述,因此,正好用各個流派的理論,來佐證道家哲學。例如,佛家所說的“不垢不淨,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是一個守恆的客觀實存體,在道家哲學中,就是自然的本原,也就是道體。

    七是滌清先驗知識。從“物—相—文”三元體系來說,客觀實存之外物,必然對外有所呈現,其所呈現的資訊,作為原料,經六根進入人體,勢必受到大腦儲存器中的先驗知識(配料)和心田之中的慾念牽纏(佐料)的影響和再加工,三料合一之後,不能必然正確反映外物。因此,要拋卻先驗知識,不能妄斷其有無。其基本原則,叫作“不能證偽的,可能是正確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有些客觀存在的,正是幽微難測,需要用智慧去觀照和品悟,而不是用先入為主的偏見和執念,來左右哲學的認知。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真正的大道,是極其微妙的,遠非有限的人類語言體系所能夠完全闡明。人心都有一杆秤,人人都是本自具足,祛除慾念,以清淨之心去感悟,就會逐漸走近自然的規律,也就是大道,或者叫作真理。知不盡言,言不盡道,一切都在不言中。

    呂秉中 於天心閣

    庚子年辛巳月庚申日

    道法自然,或隱或顯

  • 7 # 人生老贏家

    道德經的確是一部空前絕後的著作,但也不必過於神話這本書。

    馬雲成功之前跟你說點啥,估計你也就當耳旁風;如果你不是朱自清,你寫點啥別人覺得是放那個氣;如果你和某位大人物換位,你說的話就是有道理。

    《道德經》也只是百家之學的一種而已,如果你多看看孔子、老子的生平,或者和他們生活在一起,你也就不會覺得這書有多麼神奇了。

    想要讀懂這本書,必須要以這種平常心態去和書中的文字交流,和作者成為了朋友,你也就更能理解其中真意了。

  • 8 # 真一道子

    《道德經》非讀而能懂、學而能明,《道德經》乃是真經,真經需要覺之悟之,能覺能悟,才能明白《道德經》之奧妙真義。

    通俗而言,人必須具有道德,才能明白《道德經》。太上著《道德經》,大慈大悲,無論是凡人,還是聖賢,還是仙佛,皆能從真經中有所悟有所得。

    讀《道德經》易,易在於各取所需,皆有所獲;讀懂《道德經》難,難在於人心不古,食古不化。

  • 9 # 愚翁良知

    讀懂道德經,說難也真難,說不難也不難。

    讀道德經為什麼難?

    第一難,是因為時間久遠,對古文字不甚了了,對時代背景不清楚。

    第二難,是因為隨心所欲的註解太多,又根據各自的需要修改原文。現在原文是什麼已搞不清楚,似是而非的解釋難辨真假。

    第三難,是因為人接受了西方二元的哲學思想,又深信不疑。將道德經的哲學思想硬往西方哲學思想上靠,靠不上的就認為不理解。

    第四難,是因為人接受了科學教育,把科學當成宗教。對科學瞭解又不多。總想和道德經相互印證,處於思想內在矛盾之中。

    第五難,是受天地君親師的影響太深。缺乏批判和獨立思考的精神。

    要讀懂道德經,首先要克服上述偏見,抓住重點,初步讀懂道德經不是太難。

    第一步是在古文字和時代背景上下功夫。從字面上瞭解其含意。可以藉助古漢語字典,也可以藉助古人的一些解釋,河上公的註解就比較好。

    第二步是關鍵,要透過學習道德經,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實質把握精華。

    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是易經。易經的哲學思維是一元論,是陰陽五行辯證思維。西方哲學是唯物和唯心的二元對立,自古糾纏不清。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是西方思想的集大成者,很多西方人並不接受。西方哲學的二元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元論有很大差別。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不同的思維方法。道德經繼承了易經的思維方法,不僅有邏輯思維,也有象數思維。對原始的基礎的象數思維應當有所瞭解,才可能讀懂道德經。

    把握以上二點初步讀懂道德經就不難,而且會大有收穫。至於現有很多訓詁式的解釋不必在意,未必正確,更不必浪費時間。學習是為了得到啟發,不是為了炫耀和訓詁,獨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精神不可少,要破除各種思想的禁錮和迷信才行。

  • 10 # 鏡花水月128063329

    輕鬆致人 坎坷致勝 人道致幻 天道至真 萬物久遠恆古 人心久遠致聖 使終得覺 使行至身 使性至神 芳物之貴 人賤富饒 人之富窮之路 窮之路富人之求 平凡之有 世之樂道 安享於心 能之不牢 昏庸奢靡 樂道不平 天下難安 其縱死可為 其生縱死不為 奸人離我 我使於天下 小人離我 我使於人間 貧庸俗稱 富道安享 人賤之分 可恨之處 人心平等 才富雙全 世道共享 君臨天下 先悠而悠 先欲者私有 先無慾者諸位 先有者生用 先無者生無 無憂旁人 怎奈天道 生憂傷存 天道親為 人心不改 天道則順 傷人心而人不公 順人心而不為 功能蓋世 過能長欺 人而長贊 人而長罵 可見心者天下 可見道者天道 可見性者萬生 可見淨者無可生 可見濁者無可用

  • 11 # 紫菀品月

    如何讀懂《道德經》?

    《道德經》是道家的經典之一,也是中國文化的經典之一。每個人或每代人都會對它有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從這個角度上講,它沒有什麼正解;但《道德經》作為一部哲學著作,肯定有其對宇宙對萬物對社會對人生最基本的思考,有其哲學上的本體論方法論和價值觀,從這個角度上講,它又不是可以毫無依據的亂解的。《道德經》是中國文化的經典著作,它必然集中反映了中國文化的很多思想觀念,必然對中國文化的某些方面做出了經典詮釋。所以要想讀懂《道德經》,你必須把它與中國文化的整體相關聯,把它放到中國文化的語境中來理解,只有如此你才能對其有一個更準確更全面的認識。

    在中國文化中,“道”是一個核心概念,“道”的思想是中國文化的靈魂,天地萬物千差萬別,但道“一以貫之”。《周易》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是無形的原則性的,器是具體的可操作的;又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道就是陰陽本身及其相互作用。老子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闡釋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道產生了陰陽,陰陽的相互作用產生了氣,“氣化流形”就產生了宇宙萬物,因此從哲學的宇宙論本體論上講,老子把道作為宇宙的本體,世界整體的根源。韓非子說:“道盡稽萬物之理”,從哲學的方法論上講,道又是宇宙的最高法則,中國文化概括為“中”的原則。《中庸》說“致中和則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張三丰說:“夫道,中而已矣”;老子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馮友蘭認為中國文化就是“極高明而道中庸”。“中”的原則就是在變化中動態的掌握好分寸,中國哲學稱之為辯證思維。所謂辯證思維就是從正反兩個方面看問題,從正面看到它的反面,從反面看到它的正面。老子對辯證思維有其獨到的見解。《道德經》透過對美醜、善惡、有無、福禍等辯證範疇的論述,點出了矛盾的普遍性,提出了對立雙方相反相成的原則。同時又說矛盾的雙方往往容易走向自己的反面,福會變成禍,禍也會轉化成福,提出“反者道之動”的否定原則。主張效法水、喻意柔弱往往勝剛強,“貴柔守雌”是老子辯證法的核心理念。

    “道可道,非常道”,道雖然無法用語言準確的表達出來,但可悟可明可證可合。“合於道”,既是中國文化的出發點,又是中國文化追求的目標。“道者,須臾不可離也,可離非道也”。諸子百家皆有其道,道法不同而道體為一。在中國文化中,儒家道家都是中國原生文化,兩家同源而互補,兩家都將“道”作為宇宙的根源,最高的法則。道“大而無外,小而無內”,道在萬物身上的存在就化為德。“德者,得也”,不學而能,與生倶來的天賦本能就是德,兩家都將“德”作為萬物的本性,但在此之上兩家用功的方向或方法不一樣。儒家將“道”“德”作為追求的目標,將“道”“德”作為努力的方向,透過積極有為來“明明德”弘揚“道”,“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循道之謂教”,重人倫孝悌的建構,“觀人文而化成天下”,儒家代表的是主動成長的智慧。道家認為“道”“德”是自發的和諧的,就象心臟一樣,不用人為自有力量。世界不需要太多的人為建構,人為因素越多對萬物的束縛越多,主張回到源頭回到本真,使人與萬物能順其根源如其本性自由發展,“道”“德”的力量自會使萬物共生共長共存共榮。“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代表的是自然生長的智慧。從這個角度來讀《道德經》,我們會有新的理解。

  • 12 # 琅琅學觀

    三個方法讀懂《道德經》。

    第一個方法,要抓住重點,從概念入手。

    重點是“”的概念,和“玄”的概念。這兩個概念是基礎,懂了就全篇都懂了,不懂就全篇都不懂。

    這兩個概念實際都很簡單,很平易。記住《道德經》裡面的原話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為什麼?

    要麼不懂,還說“不能說,說了就不對了”,這是騙子。掩飾自己不懂。

    要麼不懂,強說“靠自己悟”,這是糊塗蟲,自己放棄了,還叫別人也放棄。

    不要理會那些不懂還裝的人。樹立信心,道德經是一定可以讀懂的,讀不懂老子也不會寫它了。

    TIPS:這兩個概念可以去看我以前的文。

    第二個方法,不要人云亦云,要去自己讀,自己查字典去解。

    前人的註釋講解,看是可以的,但是不用太在意。重點是要自己去讀,去讀懂願意。

    讀懂原意的意思是,提高語文水平,提高理解能力。同時要鐵面無私,認字典不認人。

    遇到疑難的地方,不要勉強去順它,不要強扭古人原意。去查字典,一個字一個字地正確明白字面意思,然後採取理解作者要表達什麼,第三步再去判斷作者講得對不對

    是的,道德經是個幾千年的經典,有很多照耀古今的閃光點,也有不合時宜的東西,需要你去分辨。

    第三個方法,用道

    把自己學會的,用到自己的生活工作中去,如果你生活逐漸如意,工作逐漸上升,那就是你讀懂讀對了,否則就是有問題。

    把自己學到的理論用到實踐中去檢驗,這是非常唯物主義的方法。如果人說他讀懂了道德經,但是他還是過得糊裡糊的,不用講,肯定還是沒讀懂。

  • 13 # 古韻國學文化

    欲讀懂老子的《道德經》,還必須要讀漢司馬遷的《老子韓非列傳》,只有瞭解了老子身世及其思想主張才能真正讀懂《道德經》,否則就可能曲解老子及其作品的真實內涵。

    欲讀懂老子的《道德經》,還必須要了解被歷代統治者推崇的孔子及其後來儒家的思想主張,與老子的思想主張相對照,才能真正讀懂《道德經》。

    欲讀懂老子的《道德經》,還必須通讀五千言全文,在整體把握老子的思想主張後才能對老子五千言中的具體章節的言論進行相對準確的理解,否則就會斷章取義,人云亦云,不得要領。

  • 14 # 蛋蛋的二蛋哥

    找十本名家的註解,先來一遍;

    丟掉名家註解本,讀原文到成誦!

    再翻翻老子成書背景,及老子其人的資料,對比下同一時期其他各家的思想。

    最後,邊背誦,邊想想老子要說什麼,跟當下社會有什麼聯絡。

    完事,可以把你的理解發出來給大傢伙看看,學習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肺癌患者可以練站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