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晚來風L

    當然願意了,看慣了現代生活的繁榮和奢華,現代人都有一個田園夢,迴歸自然是每一個人心底裡的夢想!假如真的有那麼美麗的地方,我是不會拒絕這個提議的

  • 2 # 佃璽民俗藝術博物館

    可能性很低,那是藝術作品的描寫,千萬別當真。出世的桃花源,是一種烏托邦。就是陶淵明去看看還行,如果讓他住在那裡很久,還不知道出現什麼問題呢?可能人家還嫌人少,沒有人嘮嗑呢……許多地方看起來很好,很田園式的生活,周圍環境優美,自然風光好。但是住在裡面,要有衣食住行,要有服務設施。如果極度欠缺,實際生活起來是很不方便的。

    田園風光美麗,空氣清新,可以欣賞。如果去了,時間不長還行,時間長了,人會孤獨的。沒有朋友,沒有路人……看似好,實際心裡又有想法了。山村裡人不多,大家白天勞動,晚上回家不出門,也就看看電視,就休息了,也沒啥娛樂活動。

    本人經常到山裡寫生畫畫,這個感覺很強烈!欣賞美景,還要有比較,正是你在城市厭倦了,才想到鄉村的靜謐美好,世外桃源氣息濃厚。人們想吃新鮮的瓜果蔬菜,現宰殺的牛羊,喝甘泉水……可是實際去了,農村有的地方,尤其山裡,很潮溼,晚上你都睡不好,還談舒服爽快,心情能好了嗎。

    城市裡各種便民措施十分齊全,在村裡就差遠了。經常聽到退休人員說農村這好那好,一說到沒有醫療設施,大家就沒有了去的心思。老年人說田園風光無限好,過過鄉村生活。也就是身體不錯時,到那裡旅遊玩玩,住上一段時間,散散心,活動一下筋骨。要時間長了,老年人還是這擔心那擔心,問題就來了。

    桃花源是美好的生活嚮往,也是環境保護和生態良好,人人願意去那裡感覺自然的地方。但是這不的不考慮許多現實問題,孩子小,要上學;青年人,要娛樂,要購物,要交朋友,要做許多許多生活中和工作中的事;老年人,要有醫療保障,要有便民設施……實際上,農村田園和城市便利各有其長,是相互補充的。但現代人,自然還是住在城市裡更方便。

  • 3 # 我愛半城山半城水

    如果有桃花源,我當然願意去那裡生活,做一個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農夫,不為今天作業輔導暗歎小時候為什麼不跟老師不學點,也不用蠅營狗苟的為生活計較,無事瞎忙。跟不用為了一點人際間的事搞的疲憊不堪,勞心勞力。

  • 4 # 不染紅塵

    如果真的有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至少我是願意進去生活的,至於會不會永久在裡面,這裡需要考慮到的因素太多,如果是在滿足我的條件的情況下,肯定是願意永久性的居住的。如果是一個人在裡面生存的話,肯定是沒有人願意的。畢竟人是群居動物。

    不考慮現在社會的科技生活,現在的科技生活是不可能出現在桃花源裡面,也是跟桃花源的生活理念相悖的。所以在桃花源裡面不可能出現現在的科技生活,更多的是古人的生活模式。

    需要考慮的就是人,人性這塊,你的家人,愛人這些人會不會出現在桃花源裡面。如果會的話,肯定又是多了一份信心了。畢竟這一部分人是你最可靠,也是最信任的。

    古人都是這樣過來的,而且也有很多樂趣,打發時間。

    人只要在一種模式下生活時間長了。都會聒噪的,這個需要自己去調節。我們不要去期盼有這樣的地方出現,但是可以在自己的內心世界安排出一個這樣的天地出來。需要我們去調節生活的趣味性。

  • 5 # 和其風

    大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像一個少女的春夢烙印在中國文人士大夫及普通百姓的心裡,尤其在仕途失意,人生坎坷時會更加鮮明,更加想望,但那終究是一場美夢。

    遙遠的家鄉石磊河谷何曾不是一座塞外的桃花源,石磊河村坐落在布倫山的腹地,布倫山方圓幾萬平方公里原始深林覆蓋,像一座綠色的翡翠鑲嵌在祖國的北疆。山谷中冬暖夏涼,古樹參天,一條碧水蜿蜒北向,春有百花,秋有山果,夏有清泉,冬有冰雪。村中是鄂倫春族與漢人雜居,漢人耕種,鄂倫春族漁獵,自給自足與世隔絕,倒也怡然自樂,唯一的一條山路蜿蜒百里聯通松香縣城。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家禁止了打獵採伐,村裡的年輕人陸續出山,隨著打工的洪流匯入了南下的征程,我是其中之一。如今二十多年匆匆而過,在北京安了家,尤其有了孩子,工作和孩子上學都離不開了城市。那遙遠的家鄉石磊河谷只能在夢裡了,現在已經習慣了城市生活,回到家鄉反而不能適應了,前年暑假帶孩子回去了幾天。沒有了網,沒有抽水馬桶,沒有24小時熱水,夜晚沒有路燈,只有月亮照明和漫天的繁星。青山依舊,相看不厭,但谷中的村莊已殘破不堪,年輕人大都走了,剩一些老人,沒有一絲生氣。溪水邊不見了當年嬉戲的孩童,東坡上消失了悠閒的牛群,白樺林裡也沒了牧童的笛聲,一切似曾相識又陌生。留在村裡的人對美景早已熟視無睹,他們更想望城市的繁華,城市的車水馬龍,城市的高樓大廈,和城市裡的財富。

    桃花源是一個春夢,不在人間,只在心中。此心安處即是桃花源。

  • 6 # 無氏木

    如果是指《桃花源記》裡的那個桃花源的話,我不願意。

    1、桃花源是一個超低慾望的社會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關於桃花源的描述,儼然是一副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的景象,人們用自己的勞作換來了悠然的生活。

    但這一切都是以每個人的超低慾望為基礎的,似乎人們只要不會挨冷捱餓挨刀槍就能永遠地活下去。

    但只有這些是不夠的。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把人類的需求等級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和自我實現。

    很顯然,桃花源只保證了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它可能永遠無法實現自我實現的需要。其實這一點,我們從文中就可以看出。

    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

    大家聽說有了這個人,全都跑來了。為什麼?

    就是因為他們的好奇心,他們的日子平淡太久了。

    2、桃花源的時間是停滯的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桃花源避世數百年,整個村子並沒有得到多少發展,如果真如文中所說,我覺得即使他們延續到了今日,桃花源內依然會是當時的發展水平。

    別說科技了,紙或許都還沒有。

    他們的文化水平,估計會停滯不前,甚至倒退。

    3、桃花源其實是很不穩定的,極其脆弱的。

    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為什麼不足為外人道也,因為一旦有外人出現,他們的社會就會崩塌。

    桃花源中的人一直在追求穩定、規避風險,恰恰是這種逃避的行為,讓他們失去了適應性,當某一環節出現問題時,他們就會變得脆弱不堪。

    這不僅僅來自於外部,也可能來自於內部。就算我們假定桃花源內年年豐收,人人不會得病,那如果有一天,兩個男子同時愛上一個女人呢,會怎麼樣?一個人類社會是不可能沒有衝突的,而一個小小的衝突,就可能為更大的衝突埋下隱患。

    除非他們已經完全脫離了人性。

    4、結語

    基於以上三點,我覺得我是肯定不會永遠生活在桃花源裡面的,因為外面的世界雖然充滿痛苦,但更加強大,更加精彩。當然,我也向往桃花源,如果能去度假應該不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且連怎麼做更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