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強朋友

    那時的小說放到那時的小說網站上(假如那時有網路)的話,都不會那麼紅火。不說網路上好玩好看的東西多,就憑現在網路的低成本入門。想要在眾多的小說作者中脫穎而出談何容易?要知道那時的小說是壟斷競爭的。

    我都碰過幾次軟釘子都不夠再寫,倘若年輕的話碰壁也要忍受吧。我開始感到遭冷落就想放棄,後來覺能上傳的話我寧願熬下去,可連上傳都上傳不了。可能因為有早戀題材我就不敢不願寫了。

  • 2 # 琅琊榜首i客家

    我是懷著悲觀心情總結了以下幾點。

    01 讓我們以金庸小說的開篇作為批評。如今,沒有網路作家敢於模仿金庸的開場白,因為在金庸的開篇中,您通常不會看到主角。情節達到高潮的時候,如“倚天屠龍記”直到中場才知道誰是主角,估計即使是網際網路評論者也不會同情您,而是直接關閉,但是哪裡有火?

    金庸的開場完全基於自信,就像一位武術大師剛認識您,並與您玩弄一點小技巧以加深彼此的感情一樣。現在在網際網路上,沒有人敢於開這種玩笑,可能是今天每個人都不再需要彼此培養情感,沒有時間,沒有精力,沒有情緒。

    02 金庸小說的價值取向與當今的網路小說大不相同。金庸的小說有俠,為國為民的情懷。這種感覺也包含了悲憫世人的同情。如今的線上小說似乎只剩一點錢、慾望和財產,沒有同情心以及為國為民的篇幅,他們如何觸及當今的新一代網際網路讀者?

    03 金庸時代是作家話語權的時代。那是一個時代,他們寫什麼,我們就看什麼,而今天呢?網際網路時代完全逆轉。在這個時代,讀者擁有發言權。讀者想看的東西,就得寫。如果您不喜歡讀者,您的內容將像垃圾一樣被丟棄,否則任憑你有無敵的寫作技巧,讀者沒有耐心繼續閱讀。

    04 我曾經從歷史背景上讀過金庸的小說,這給了你真實感。您必須知道,這種寫作方法是金庸圈子迷的重要法寶。在閱讀了如此多的歷史知識並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常識之後,我才寫網路小說。最多我可以看到一些宮殿戰鬥的戲劇,而且我可以充滿靈感。我真的很佩服他們的想象力。不幸的是,它們中的大多數僅限於陰謀論,沒有審美層面。

    總結:我聽說如今的小說都是工廠化的,有的是由幾位作家分節寫作的,完全模組化,為您提供了框架,找到了幾位作家,您可以在幾分鐘內寫出小說。您需要考慮,構想,起草框架並進行完善。金庸要是活在當下,估計甚至電費都不夠。

    莫言曾經說過,今天的小說越來越不流行了。據估計這是由於工業化。寫完這一段後,有網民說,現在阿里巴巴使用智慧系統來寫劇本和小說,不需要任何人,你們全都完蛋了!

    震驚-這是傳奇工業4.0嗎?

    幸運的是,金庸出生了幾十年。

  • 3 # 李四三

    聽說金庸去世,我也不用什麼文字來表達什麼情感了,畢竟這麼多人用文字來緬懷他,我再怎麼寫也總歸是重複,就回答知乎上的一個提問,用以悼念我的閱讀啟蒙書作者-金庸老前輩。

    回想最初開始讀金庸武俠小說的時候是上世紀九十年代,那時沒有網際網路,連書都只能買盜版的,真是感慨萬千啊,今天在知乎上推送了一條提問,問金庸的書如果放在今天的網際網路上會火嗎?我是持悲觀態度,我總結了以下幾點看法。

    首先拿金庸小說的開篇詬病說吧,如今哪個網路作家敢模仿金庸的開篇,那分分鐘就會被讀者PASS掉,因為在金庸的開篇一般不會讓你看到主人公,更談不上來一段穿越的劇情小高潮,如果像《倚天屠龍記》這樣的故事情節,直到中場才知道誰是主角,估計連網際網路平臺的稽核人員都不會對你手下留情,直接稽核不過,你何來的能火?

    金庸的這般開篇,完全是出於對自己的自信,就像一個武林高手剛遇見你,跟你耍一個小花樣開一個小玩笑,加深彼此之間的感情一般,如今在網際網路上,沒人敢開這樣玩笑,可能是當今大家都彼此不需要再去培養情感了,沒時間、沒精力、沒心情。

    還有金庸小說的價值觀取向方面和今天的網路小說大相徑庭,金庸小說有著為國為民的情懷,這個情懷還包含著一顆悲憫全天下人的心,今天的網路小說,似乎只剩下一些金錢、慾望和佔有,悲憫和為國為民這些小調調,怎麼能感動今天網際網路的新一代讀者呢?

    這第三呢,金庸的時代是作家話語權的時代,那是一個他們寫出什麼,我們就要看什麼的時代,而今天呢?網際網路時代完全反過來了,它是一個讀者話語權的時代,讀者想要看什麼,你就要寫什麼,不討好讀者,你的內容會被像垃圾一樣丟棄,開篇不來個穿越,上來不具有天下無敵的本領,那讀者是沒耐性繼續讀下去的。

    第四:以前看金庸的小說,源自於對歷史背景的嵌入,讓你有一種真實感,要知道這種寫作手法可是金庸圈粉的重要法寶,如今再也沒有人可以有時間允許自己先讀完那麼多的歷史知識,具備了一定的歷史文化常識的時候,才去寫網路小說了,最多看看幾個宮鬥劇,就可以來滿滿的一盆靈感,真是佩服他們的想象力,可惜大部分都侷限在陰謀論上,沒了審美層。

    聽說如今的小說,都工業化了,有的都是幾個寫手分段編寫,完全模組化,給你一個套路,找幾個寫手,分分鐘就可以寫出一本小說來,哪還需要你醞釀、構思、起草框架、書寫潤色,金庸要活在當下,估計連電費都賺不出來,你不寫個百來部,你連門檻都進不了,十五部小說就想“稱霸武林”我是真的不會相信,“手工活”出來的東西成本,如今很多人是不能接受的。

    莫言曾說,如今的小說越來越沒有“人氣”了,估計這都歸功於工業化吧。寫完這一段,突然網友來了一句,說如今阿里巴巴都用智慧系統寫劇本和小說,不用人了,你們都OUT了!驚-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工業4.0?

    金庸幸虧早出生了幾十年。

  • 4 # 卞雲尊

    金庸小說,是娛樂文化蒼白時代的幸運兒。放在現在,恐怕連簽約的資格都沒有!故事太老套,節奏太慢。最關鍵的,是世界觀太陳舊,根本不會有代入感!

  • 5 # 黑角尖尖

    金庸小說要是放到現在網路小說裡面,肯定很難火,簽約都是問題。

    現在的網路小說花花綠綠,大部分都是小白文爽文。

    就像快餐一樣,沒有人會去細細品味,只會像喝雪碧一樣,圖一時的爽快!

    不過金庸的小說又是網路小說的開山鼻祖,基本上早期的網路小說都有金庸小說的影子和套路,什麼跳崖得神功,牛逼哄哄的掃地僧!

    所以金庸的小說放到現在是很難火起來的,畢竟時代變了~

  • 6 # 浪寒ing

    時代的侷限性限制了人類的精神文化生活。

    金庸先生小說興起的那個年代沒有手機、沒有網際網路、沒有二次元、也沒有霸道Quattroporte與穿越王妃。人們只能在茶餘飯後翻來泛黃的書頁與令狐沖、喬峰、郭靖、狄雲去經歷那江湖上的腥風血雨人心險惡。那時候的人們有著充足的時間去遐想文字間的一招一式,去品味那無數少年們燦爛的夢想。

    而如今,創意無數,流派星辰璀璨。從御劍隨風上九天的修真玄幻到漫遊太空的機甲飛船,從跨越光陰相愛千年的至真之戀到豪門貴公子愛上清純傻白甜的溫馨浪漫,快節奏的生活讓我們沒有時間再去琢磨文字情節上的奇妙之處,更多人想要的是感官上強烈的衝擊,就像是在茫茫無垠的沙漠中下起了一場漂泊大雨。

  • 7 # 雅賊文抄

    金庸小說放在今時今日的網站上,也許能火,但可能性不大。

    我在寫出上面這行字的時候,心中有頗多感慨,五味雜陳,但真要說起來更多的應該是悲哀。

    既為那些曾經在課餘飯後陪著我度過無數時光的那些小說而悲哀,又可以稱之為一代大師的金庸先生而悲哀。

    但更多的悲哀還是因為我似乎也在改變。改變了回答的方式,改變了學了也練了多年的關於寫議論文的方式與方法。

    不過現在到底不是我在傷春悲秋的時候,不然除了矯情就還剩下矯情了。既然說不得我,那還是說說金庸老先生的書吧。

    其實把金老先生跟現在的網文小說寫手,那怕是跟“網文大神”相提並論都是對老先生的一種褻瀆。

    只因為金老先生即便不能稱之為“家”,至少也可以說是名絕對一流的作者,而網文寫手,也就寫手二字,而已,而已。

    曾經記得在古龍先生筆下有三個十年,武俠小說時代同樣也有三個“十年”,這三個“十年“”代表著三個變化。

    現在看過黃易先生小說的人已經可以自詡是老武俠小說迷了,往上追溯知道溫瑞安的可以說就少了很多。金,古,梁三人更在溫瑞安之前;而王度廬,朱貞木,鄭證因,白羽,還珠樓主等人更在三人之前;但這幾人都還要稱平江不肖生一聲前輩。

    所以第一個“十年”正是平江不肖生的“十年”,也是舊派武俠小說初成的“十年”。這一時代的代表作品就是《江湖奇俠傳》,更有把近代人物融合書中講武講俠的吸睛之作《近代俠義英雄傳》。

    武俠世界一點點延續,寫作手法也一點點改變,到了王度廬的《鐵騎銀瓶》跟朱貞木的《七殺碑》就又是一個變化,但到這裡還屬於舊派武俠小說。

    第三個“十年”就是金,古,梁的時代,古龍先生屬於後學,梁羽生老先生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而金庸老先生才是把新派推到巔峰的大家,堪稱一代宗師。

    舊派跟新派雖然同屬章回體小說,但舊派有著很鮮明的秩序,而且有著很強烈的邏輯關係。新派卻不同,它們吸收西方文學架構的優點,開始出現了倒敘,插敘,省略或者將之融合交叉的複合式手法,把故事變成真正的多線,從而更加豐滿,更加引人入勝。還有,舊派章回體小說標題多為有著工整對仗,但新派開始採用七言對於或者四言對句,甚至是一個簡單短句作為標題。

    由三個“十年”可以看出,每代人的寫作手法都是在變,在不斷求新與探索。他們之所以在變,是因為看得人,也就是受眾在變。

    即使是《明報》也是一樣,金庸老先生要是總寫撲街的話,就算是他創辦的,其他合夥人跟同僚也會勸阻老先生的任性。

    不去論講梁老先生的小說,先說古龍先生的小說。古龍先生的小說可以說是讀者兩極分化,愛者奉為經典,棄者嗤之以鼻,金古論戰自打數十年前就一直烽火連天。在論戰中持金庸為王的觀點者攻訐古龍小說最大的弊病就是邏輯上很亂,經不住推敲,缺乏來龍去脈,而且在情節上太注重詭奇而顯出單薄。

    憑心而論這些都是有道理的,但也是忽略了一個事實,造成片面說法。為什麼呢?理由很簡單,就是古龍沒時間去修訂自己的作品,而金庸老先生反覆修訂了多次。這裡要提出來的是《碧血劍》,現在大家看到的書就是經過修訂的,至少比明報版要多上三分之一。而且在修訂版中為了一些需要改變了明報版的很多觀念,比如皇漢主義,並提升了了對少數民族成就的認可度。

    金庸老先生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他其實除了修改一些當時由於倉促造成的錯誤以外,更多的是迎合當時的讀者。比如《新晚報》連載《龍虎鬥京華》就是在蹭當時白鶴派跟太極門一場比武的熱度。這場比武也是屬於雷聲大,雨點小的那種,吊足了老百姓的胃口,結果不到五分鐘就完結了。就是因為所有人都覺得不過癮,梁老先生的《龍虎鬥京華》橫空出世,滿足了當時所有人的胃口。然後《草莽龍蛇傳》更是把武俠熱又推到了另一個高潮。兩部書寫完了梁老先生打算休息一陣了,但是民眾的熱情可未減,於是金庸老先生的開山之作《書劍恩仇錄》應運而生。所有說把金庸老先生當時的小說連載說是為了報紙銷量而適應民眾口味,似乎並不為過。但是這種寫法註定就是故事粗糙,缺乏一定的嚼頭。

    之後大家都知道金庸老先生寫完十五本書以後就封筆了,但他並沒有收山,這段時間做的事就是修訂。在八十年代授權臺北遠景跟遠流等出版社出版修訂本,又在94年左右授權三聯書店而出版出看得人最多的三聯版,從而流行中國大陸,風靡天下。

    而在當時兩地為什麼能再次掀起高潮?除了十五本書修訂完整以外,還有個原因就是在之前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由於各種因素兩地是嚴禁武俠小說的,偶爾有一本流出來,大家也會把它當成禁書來看。在臺灣不好說,在大陸當時就像一間黑洞洞的房間忽然被鑿開了個窟窿,從屋外射進來一束明媚Sunny。被無數著作洗禮的人們突然發現原來小說還是可以這麼寫的,原來人物除了正,邪以外還有亦正亦邪,原來很多見義勇為,樂於助人等高尚品格都能歸結到“俠”裡面去。所以這些書瞬間就被當時的書迷們所接受,甚至把自己代入進去,來實現心中的武俠夢。或許,書中的一些鮮衣怒馬,一些肆意風流也是當時人們心中所向往的。

    在2002年到2007年十五部書再次被修訂發行。這個就是所謂的新修版,也是讓老書迷比較詬病的一個版本,原因是一些修訂覺得沒必要,甚至是破壞了心中的印象。比如多·瞭解釋自打蕭峰死後降龍十八掌為什麼還能流傳下來;又比如說梅超風對其師黃藥師的情愫;還有就是把一個性格頗為複雜的尹志平換成了一個新的原創人物甄志丙,從而感覺不夠圓滑。而且新修版中把一些男女情事放大,讓很多人評論武俠中多了一點言情的味道。當然,最讓老書迷不能容忍的是小龍女不再那麼出塵若仙,而是開始食了人間煙火,跟心中的形象大相徑庭。

    這些修訂也是為了再次推廣這十五部老書,因為看書的人又變了。這些讀者的文化水平要比之前的高上不止一籌,他們開始對書的細節開始了細微且具體的推敲。再有看書的受眾也從男性的一邊倒出現男女差距縮小化,也許正是這樣開始對文字上的“武”出現弱化,反而對男女之情開始提出新的訴求(也許還有個原因是被光聲電的影響,造成缺乏對武功的想象)。也許,還有很多也許,但結果就是又一代的人接受了這十五部書。

    這時,作為老書迷相信金庸老先生是為了年青一代從而低下了大俠不屈的頭顱。

    又過了一代,網文時代也從黃金變成了黑鐵。看書的人再一次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但新的修訂本卻不再更新了。

    現在生活的快節奏造成的所謂碎片化時間讓人們失去了讀書的耐心,他們開始習慣在文的最開始看到結論,然後形成真理瞬間後再開始偏駁的去分析,去理解,去消化。而且現在很多自媒體因為種種原因把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始終是高潮狀態,這就好像一個吃慣了水煮魚的人讓他去吃清蒸魚,味蕾上的落差決定了後者的寡淡。但金庸老先生書的特點恰恰是開局平平,隨著劇情的展開,人物紛紛湧現,情節盤根錯節,主幹巍峨,枝葉繁茂,宏大縝密的構思致使奇蹟聯翩,迴環波動,從而扣人心絃,蕩氣迴腸。可以說金老先生的才是就像是團爐火,小說情節就像是爐火上的一壺水,隨著火越來越旺,水越來越滾。可惜,現在大部分看慣了網書的人已經等不到水燒開的那一刻了。

    再有,現在的人看書的著眼點似乎也出現了偏差,他們忽略的情節上的邏輯合理性,更看重量化以後的結果,還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細節研究。前者比如曾經有本被稱為大作的網文,裡面每個人只要一提到會多少種神通,接下來的一段必然是一一列出,至少我看到了主角學會了二十八種後,然後真的編出來二十八種來;金老先生筆下不然,降龍十八掌更多的是種說法。十八招名字只有需要的時候才會寫出一二,而且還沒寫全,但這個就是現在讀者的一個微詞“降龍十八掌到底都叫什麼,為什麼不寫全了它,是不是作者太懶,還是忘了”。諸如此類。對於後者,我倒是有個切身體會。一次偶然我寫了個浮在開元年間的殘篇小說,當時有人提的意見是人物語言不對,用的都是現代語言,唐朝人不應該用這種口吻說話,而是應該表現出大量的粟特語。像這樣子的精準棄書理由,我曾經也看到在討論金老先生的小說的評論中看到。不能不說,現在的讀者對於歷史瞭解的真是大有人在。

    要說金老先生不懂歷史,那肯定是假的。老先生最大的本事就是把一些人物置身到事件裡面去,然後用周圍各個真實存在的小人物才反襯出編纂的主人公是真實的。但是這裡最大的問題就是金老先生寫的是武俠小說,即使跟歷史有關也不能當成歷史來看。而現在似乎有很多讀者本身不去了解歷史,但他們堅定的認為小說中的虛擬都是歷史。現在流行一種說法“歷史知識全都來源於宮鬥戲”,這是悲哀,但也是個側面的事實。這一點還不要命,最要命的是把自己知道所謂的歷史提出來來引證金老先生武俠小說中的歷史錯誤,然後棄書,卻殊不知引證與被引證都是小說。

    還有,隨著智慧手機的大行其道,現在讀者抱著手機的時候已經非但遠遠多於捧著本實體書,還多於抱著電腦顯示器。要是Pad可能還好點,畢竟螢幕還大些,而手機的小螢幕可以說真的不適合閱讀。所以現在很多寫手為了迎合這點,他們摒棄了傳統的分段,變成每一句就是一段。這種發放的確是適合了閱讀,但必定不會被傳統文人出身的金老先生所採用的,所以老先生的書放在平臺上,放在手機上看必定會讓人看得心煩眼花。

    有一個地方需要說明,正因為金庸老先生骨子裡還是個傳統文人,所以他的寫文習慣既帶有文氣,又不會炫技。比如同是罵人,一句“你這老狗”怎麼著也要比“豎子”或者“潑才”要順嘴的多,也要爽的多,但金庸老先生必然不會這麼去寫,哪怕失去一些所謂的讀者。再有金庸老先生雖然行文中也有很多寫作技巧存在,但大體還是一句就是一句,或長或短,描寫歸描寫,比喻歸比喻,但絕不會拖泥帶水。而現在很多讀者卻奉行所謂的古風,自定義什麼為美,還有一些更要把明明幾句話就能寫清楚的事情非要寫個半章的堆砌手法封為經典。我想金庸老先生的作品放在網站上必然會失去這兩類讀者,可問題是,這兩類偏偏佔了多數。

    當然,以上這些雖然都是致使金庸老先生的小說如今放在平臺上不會火起來各個因素,但我認為還不是決定因素。真正不會火起來的原因,我認為還是現在人們的價值觀發生了改變。

    舉個例子。眾所周知,中國民間有個傳統的曲藝形式叫做相聲。當年相聲可不被稱之為是藝術,只能是養家餬口混飯吃的玩意兒,說相聲的藝人也就被人當成了社會的下九流。新中國成立,藝人的社會地位提高,相聲也作為一門藝術形式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被繼承,被髮揚下來,而且在很長一段物質生活跟精神生活都匱乏的時間裡成為了民眾最喜愛的娛樂形式。但後來,大家都知道,越來越多人不愛聽相聲,所以這門藝術被迫從廟堂重新回到草根,然後再度爆火。是相聲發展的路錯了嗎?未必!我覺得應該是現在社會發展太快了,物慾橫流讓每個人的欣賞角度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但當時說“新”相聲的人除了老去以外就沒有變化。

    同樣金老先生的小說也面臨著這樣的尷尬。武俠,武俠,武在俠前,俠以武犯禁。在舊派小說中是重武輕俠,這點也是符合當時動盪社會的需求,到了新派小說因為大部分寫小說的都不再會武,所以文風開始出現由武往俠上轉變。簡單的說就是小說中少了幾許黑暗,而多了幾分光明,對人性開始深刻刻畫,對那些殘肢斷首儘量的減少。這點,金老先生無疑是其中翹楚。

    都是寫武俠小說的,為什麼提起來只有金庸老先生跟古龍先生被稱為俠,因為只有他們兩個人為“俠”重新下了定義。古龍是從市井出發創造了“俠之風流”,而金庸是從廟堂出發創造出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種“俠”的表現,以筆下的郭靖最為突出。

    但是現在呢?很多大行其道的網文都開始摒棄了國,家,門戶這些團體榮譽,更多的注重在個人身上。很多主人公看上去很美好,但其實從內心充滿著自私,貪鄙,殘暴,淺薄......等等,等等。像這樣,讀者的內心都沒發跟小說中的人物發生共鳴,那怎麼可能把它認認真真的看下去?

    寫到這裡我突然驚愕發現,原來任何類比都是無法成立的,因為現在已經不是武俠大行其道的時候了,網文把小說重新有了各種流派定義,可以說現在已無武俠。

    2018年10月30日金庸老先生與世長辭。我曾經寫過一首打油詩以作哀思,現在我想寫在文的結尾作為憑弔來紀念一個已經終結的時代。

    偶聽雪山西風嘯,不見世間現狐蹤。越女紅花羨鴛鴦,鹿鼎連城鎮天龍。壯士允諾行千里,賞善罰惡莫不從。倚天彎弓射神鵰,笑傲天下誰爭鋒?襄陽義守數十載,大俠碧血灑長空。江湖仍在人已逝,再無巨椽定英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你得女朋友很有錢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