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傅茂恆大夫
-
2 # 哈大叔3
問題的問題是把物形與象形混淆了,“古”中醫是藏府,沒有“臟腑”,不論解剖、仰觀、俯察都是從看見的“器物”對應頭腦中的意識形態,這個意識形態就是渾天太極。
-
3 # 使用者63795357934
虛化這個詞有待商榷,稱之玄化也似乎不妥。總之是歸於特有的理論系統。
凡是古人說不對的部分;凡是今人講不明白的部分。統統可以玄而化之。
-
4 # 中醫男科陳醫生
個人認為,中醫需要的是一些更加“腳踏實地”的演變,而不是這些所謂的“古舊新番”,讓內行看笑話,外行當雜耍!
如何讓精深的中醫學,簡化成通俗語言,讓部分聽眾能夠理解,這已經是大功勞一件了!
-
5 # 中醫尹俠
在春秋戰國及更早時期,人們經常發生戰爭,包括平時打獵,農耕時,經常發生意外,導致創傷,死亡,為了減少痛苦,古人們,就開始用花花草草,來緩解這些痛苦,隨之而總結下來,代代流傳。
而隨著人類發展,到春秋戰國後期,人們逐步用總結下來的治療經驗,用於更多的緩解病痛。也就是這個時期,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治療法有砭石、針刺、湯藥、艾灸、導引、布氣、祝油等。
上述我們瞭解了,中醫的產生,那麼現在來聊聊,中醫體系的形成。戰國至秦漢時期,是中學理論體系的形成時期。這一時期問世的《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等學典籍,標誌著中學理論體系的確立,即理、法、方、藥體系的基本形成。
體系形成後,就不斷的積累傳承,到我們這代,就是現在看到的這些,都是古人的智慧結晶,我們來看看,現在的完整體系,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1.陰陽五行:作為分析,歸納,推理的工具,對人體的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等進行整理和概括。是貫穿在中醫學的各個方面,成為中醫理論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
2.:臟腑學說:包括臟腑與精,氣,神,血,精液兩個部分:臟腑包括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奇恆之腑(腦,髓,骨,脈,膽,女子胞)和體表器官(五官,皮毛,肉,筋,前後二陰)等包括婦女和小兒的生理和病理特點。
3.病因:六淫(風,寒,暑,溼,燥,火),疫癘,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飲食勞倦,痰飲,瘀血,外傷,寄生蟲及蟲獸所傷(毒蛇,瘋狗咬傷等)。
4.四診(望,聞,問,切,舌診等)。
5.辯證:八綱(陰,陽,表,裡,寒,熱,虛,實),氣血津液辯證,臟腑辯證,衛氣營血辯證,六經辯證;
6.預防(未病先防,旣病防變)與治則(扶正祛邪,治病求本),注意標本緩急以及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7.中藥(採集與儲存,炮製,)。中藥效能(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中藥應用,妊娠用藥禁忌,中藥用量,常用中藥。治法與方劑。
8.經絡:(包括針灸療法,拔火罐,電針療法,穴位注射,耳針療法,頭針療法)。
9.中醫養生及美容,及太極拳等功法。
-
6 # 健康我科普
我是中醫愛好者,下面談一談我的一點看法。
你所說的“臟腑虛化”,應該是指五臟六腑不是實體器官,而是一個功能單位。
其實,你的這個問題,一直是中醫學術界爭論不休的問題——臟腑與藏象的概念問題,關於此問題,主要有三派觀點:
第一派,實體概念派。少數學者仍然認為臟腑為解剖概念。
第二派,功能概念派。此派也為少數學者持有,他們認為中醫五臟的本質是功能的。
第三派,實體功能兼有派。這是社會絕大多數學者所認同的,他們認為中醫臟腑不僅是一個解剖單位,更是一個功能單位。
以我的體會來說,我贊同實體功能兼有派。中醫所說的“臟腑”跟現代醫學裡的“臟器”或“器官”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嚴格來說,臟腑在中醫理論裡叫“藏象”,“藏”指的是藏於體內的臟腑,包括五臟六腑和奇恆之腑;“象”指的是臟腑表現於外的生理病理之象,及其對應自然界事物的自然之象。從這個意思上來說,中醫裡所謂“臟腑”,不僅僅是解剖學概念,更重要的是生理病理學概念,是功能單位。
我在九版高等中醫藥規劃教材《中醫基礎理論》中看到一個例子,現原文摘錄如下:
“心主神明”之“心”是機能集合體,其對應的實體是心臟、血管、大腦的組合;主神明的機能活動是以實體心臟、大腦、血管的正常生理為基礎的,其中任何一方處於或呈現病理狀態,都將影響“主神明”功能的正常發揮。
透過這個例子不難看出,中醫裡的“臟腑”跟現代醫學裡的“臟器”並不是一一對應的,正因為中醫“藏象學說”是實體功能兼有的混合體,當我們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問題時,就會出現中醫“臟腑虛化”的現象,而這種現象由來已久,尤其是當現代醫學傳入中國後,這種現象愈演愈烈。
-
7 # 幻古煙波
西法對於人的力作何解釋?力是看不見的,但是不能說沒有,中醫認為力為虛性而人體為實性,在自然中虛物統領實物,星場便是如此,所以,人也不例外,而在中醫中對於人的四要素血骨肉力是按自然情性歸納排列的,西法也未必解釋自然的一切……
回覆列表
從中醫的理論成型時候就已經有了虛化論一說,不過之前是虛實結合,現在是務虛虛幻了。
古人的思維方式是取類比象,比如五行思維,其中就是有虛有實,臟腑系統本身是客觀存在的,之間的相關機能關係就顯得不那麼視覺化。
限於人類的認知條件,不可能窮盡一切,必然會有些認識是需要歸納總結提升,有的再做些演繹,於是出現相對的虛化成份,這是合理的認知規律。
黃帝內經裡同樣有詳細的解剖知識,古代的文獻典籍裡經常見到這樣的圖文,有此可見,真實的中國醫學體系沒有排斥實象研究,同時具備自己獨特的文化思維,就是虛實結合。
只是後人不斷的走虛化道路,
不過,只要是落到看病治病的具體事情上,還是和人打交道,就是實幹實際的事實。
談不上絕對的虛化,
除非是個嘴把式!
不過,後者越來越多,
那是有意無意的文化人的愛好,算不到中醫的頭上。
就好比最近某位經常指點江山的“江湖武術大師”被業餘愛好者幾秒鐘KO,這就不能說是武術界的事情,
虛化?
那是娛樂,
不是專業領域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