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資優教育

    針對殘疾等特殊學童教育問題,借鑑美國和英國的經驗及香港學校做法,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全校參與的融合教育模式,他們都推行“三層支援模式”,及早為學生提供支援,定期檢視學生對支援的反應,並按他們的進展調校支援的層級和安排。有關的安排可讓有不同支援需要的學生獲得最適切的資源及服務。

    全校參與的三層支援模式

    第一層支援是及早識別,並透過最佳化課堂教學,及早照顧所有學生的不同學習及適應需要,包括有輕微或短暫學習或適應困難的學生。

    第二層支援是因應學生在一般課堂學習或日常生活需要發展的學習及/或社適技巧,安排額外支援/提供「增補」輔導予持續學習或適應困難的學生,例如小組學習、課後輔導和抽離式輔導等,而教師須善用機會讓學生在普通課堂(第一層支援)練習及應用在第二層支援習得的知識和技巧,鞏固學習的效能。

    第三層支援是為有持續及 嚴重 學習或適應困難的學生提供個別化的加強支援,透過個別學習計劃,儘量規劃在三層支援下環環相扣的支援。學校需因應學生的個人學習目標,提供一對一的加強訓練,並按學生的需要,在小組訓練(第二層支援)反覆練習及類化在第三層支援認識的技巧。

    同樣地,教師須在普通課堂(第一層支援 )上提供機會讓學生練習及應用在第二及/或第三層支援習得的知識和技巧,才能確保整體支援的效能。

    訂定學生的支援層級

    一般來說有智力障礙、嚴重低視能、深度聽障,或其他身體殘疾的學生會因其認知或感官方面的嚴重缺損,而導致他們在學習上出現顯著的功能限制影響他們建構知識或學習技巧,他們都需要第三層的支援。

    至於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比如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等,通常大部份都能透過第一層或第二層的支援而有效學習。若學生已接受一段時間有質素的第二層支援但未有預期的進展,特別是一些有嚴重或多重殘疾的學生,學校應按照上述「反應性支援」的原則,檢視學生的支援需要,諮詢有關專業人士及參考相關學生及家長的意願,為他們安排第三層支援,包括為他們訂定個別學習計劃,安排更密集及個別化的支援。個別學習計劃的支援應涵蓋大班的支援 (第一層)、課後小組訓練(第二層)及一對一(第三層)的加強訓練。

    另一方面,若學生主要是因為其學習態度及習慣等 非功能限制因素 影響他們在第二層支援下的進展,學校應為他們提供適切的輔導服務,提升他們的學習動力,而不是調校其支援層級。

    支援有肢體傷殘的學生做法

    ●透過最佳化課堂教學及改善學習環境,讓肢體傷殘學生更容易融入學校生活,例如:安排行動不便的學生坐近門口的位置,方便進出課室;

    ●靈活安排課堂活動及安排朋輩支援等,協助肢體傷殘學生學習。例如:對於手部欠靈活的肢體傷殘學生,應為他們添置放大了方格的簿、特製的書寫夾板、防滑桌面及套有塑膠圈的粗筆等,以配合他們的學習需要;

    ●因應肢體傷殘學生的能力及限制,並參考專家的評估報告建議,適當地提供課業調適及考試特別安排。

    如上述措施未見有效,教師與「學生支援組」商議後,可加上第二層的支援。同時,上述第一層支援措施仍當持續。

    以小組形式進行的增補輔導或訓練,針對性地幫助肢體傷殘學生克服所遇到的困難,如學科學習、社交溝通等。

    若有肢體傷殘的經笫二層支援一段時間後,在學科學習或 社交方面仍出現嚴重困難,「學生支援組」除諮詢校本教育心理學家,以及和家長商討外,亦可邀請相關專業人士 (例如醫生、物理治療師或職業治療師等),為有嚴重學習困難的肢體傷殘學生,提供個別學習計劃。

  • 2 # 汨汨兒

    在心裡上,不要把他當殘疾,要當一個正常人,畢竟他的殘疾是身體的不是心理的。每一個殘疾人都會希望外界把自己當一個普通人。他需要尊重。

    但是,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善於發現他的一些困難,以身作則,多去關係他,幫助他,讓他感受到溫暖。

  • 3 # 老九皮四

    班上有隨班就讀的殘疾兒童,班主任確實要多付出很多。

    一般來說,情況比較嚴重的特殊兒童,會被送到特殊教育學校,能夠隨班就讀,相對來說,症狀是比較輕一點的。

    根據兒童的殘疾型別,班主任老師要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

    弱智兒童

    這是隨班就讀殘疾兒童中比較常見的一類,通常指IQ值低於70的學生。這類學生,相對其他型別的來說,他們一般不會調皮搗蛋,不會惹是生非,算比較省心的。那麼作為班主任老師,要教育其他同學關心他,幫助他,避免讓其他同學欺負、嘲笑他。在學習上,儘可能的多給與他關照,多講幾遍,課後補習等。

    身體殘疾兒童

    指盲聾啞之外的殘疾兒童(盲聾啞兒童只能到特殊教育學校)。這一類比較常見的有聽力障礙患者(不是聾,只是聽力低下,透過佩戴助聽器,能聽到一點聲音)、肢殘兒童等。作為班主任老師,除了自己給與孩子關愛之外,還可以在班上,找有責任心的小朋友幫扶。我們學校原來有一個小兒麻痺症後遺症患者,走路很困難,班主任老師挖掘出兩個同學,從二年級起,幾乎天天校內全程陪護。

    其他殘疾

    包括自閉症、多動症、狂躁症等情緒和行動障礙患者。這些特殊殘疾兒童,通常帶有比較強的攻擊性,是最危險的,是老師最頭疼的。我們學校有一個狂躁症學生,一點很小的事情,可以把整個教室的桌子全部掀翻。對於這樣的學生,只能儘量多花時間,看著。另外多祈禱,別惹事。實在不行,讓家長來陪讀吧。

  • 4 # 軒哥和吉弟麻麻

    首先,我覺得在正常的班級群體中學習、生活,其他孩子如何對待他,如何看待他是最重要的。所以老師的引導作用很重要,你怎麼對待他,孩子也會怎麼對待他。還可以開展一些小活動,讓孩子和他親密相處,互幫互助。

    其次,也要承認差異,進行因材施教,不管是課堂上授課時,還是其他時間給予他關懷。關心他的身體情況、學習情況、心理狀況等,佈置一些分層作業,設定個性化的教學計劃,讓他稍微努努力有所進步。

    最後,去發現他的閃光點,揚長避短,增強自信。我覺得巴學園裡的小林校長就做得特別好,他會在運動會為患小兒麻痺症的泰明設立一個專案,讓他參與其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其實,有多少殘疾人士找到自我,大膽自信地秀出自己的缺陷,照樣在某一領域活得多姿多彩。

  • 5 # 姜長永

    我在擔任三年級班主任和語文教學的那一年,班上就有一名因小兒麻痺症而一條腿殘疾的孩子。他每天上學都是拄著一根拐仗很吃力的來到學校,風雨無阻。

    對這樣身有殘疾的孩子,我是這樣做的:

    一,象這樣的孩子一般都比較自悲,他總認為自己比別人矮一頭。首先我經常鼓勵他,講張海迪的事蹟給他聽。教育他自己雖然一條腿殘廢了,但是你有一個聰明的大腦,一雙靈巧的手,你完全可以和別的孩子一樣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使其樹立起自信心。從此他的學習比較認真了,從三年級開始直到六年級畢業,他的學習成績一直保持在班級裡的前幾名,並順利的考上了中學。

    二,處處關心照顧他。象這樣的孩子走路是很吃力的,一旦他不小心摔倒了,是很難自己爬起來的。每天上學放學我都專門安排幾個同村的孩子和他一道走,叫他們隨時幫助他。每天他上廁所都有兩位同學陪同他,以防他不小心跌倒而造成傷害。

    三,這位同學學習很認真,每天都能按時到校從來沒有遲到過。我就在班上把他樹為典型,要求別的孩子向他學習,同時要求他幫助一兩個學習暫時落後的孩子。這樣不但幫助了別的孩子,同時也增強了他的自信心,讓他認為我還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徒才一千多點上班最早下班最晚中午還加班什麼都要幹走人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