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雲雁水

    竹林七賢中誰的成就最高?這個“成就”,個人理解不應該是指政治上的成就,因為這七個人中雖然有從政經歷者,但他們不是中途辭官就是被殺,壓根就沒想過在政治上有重大作為的,否則,他們也不會歸隱山林,做個清談者。筆者理解的“成就”,應該是文學方面的“成就”,那就非阮籍莫屬。因為,在正始時期,阮籍是首創以組詩表現內心複雜情懷的詩人,這在中國文學史上首開先河,對後世詩人在創作同類作品中,影響深遠。

    自古詩人莫不透過詩詞表達志向,來用以抒懷,開國領袖毛澤東把此類作品予為“詩言志”。如屈原作《離騷》,張衡作《四愁詩》,曹操有《短歌行》 《步出夏門行》,曹植有《白馬篇》《贈白馬王彪》《野田黃雀行》等,都是表現內心情懷之作。但首創組詩的形式來抒寫內心複雜情懷的,阮籍是第一人。

    阮籍(210~263),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之子。阮籍少年時猶其喜愛讀詩書,勤學以成才。曹爽曾召為參軍,但鑑於曹爽與司馬懿爭權的險惡政局,他託病辭歸。正始十年,曹爽為司馬懿所殺,司馬懿獨專朝政,阮籍不滿其弄權,又深感世事已不可為,於是採取了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態度,與嵇康、山濤等曾一度隱逸竹林。或閉門讀書,或登山臨水,或酣醉不醒。司馬氏曾多次派人打探其政見,他在發言時東拉西扯,以“口不臧否人物”理由來應付。司馬昭知道阮籍有個女兒,不僅漂亮又有才學,於是託人求親,讓阮籍的女兒嫁給他的兒子,這其實這是拉攏阮籍的手段,可哪想到,阮籍就是不接招,媒人一上門提親,他就喝得大醉,竟然以連醉六十天使提親告吹。但是,迫於司馬氏的淫威,他又不得不敷衍應付,先後做過司馬懿、司馬師和司馬昭的從事郎中、散騎常侍、步兵校尉等,還被迫為司馬昭自封為晉公,寫過“勸進文”。

    阮籍生逢亂世,面對政治上的恐怖高壓,他經常處於仕隱榮辱、生死去就的矛盾痛苦之中。阮籍內心的極度苦悶憂傷無法排遣,故借詩以抒懷,寫一篇、兩篇,甚至幾篇,都不能抒發內心的複雜情懷,所以便創作了以“詠懷”為題的組詩。《詠懷詩》八十二首,是他不同時期創作的同題組詩的總彙,也是他一生經歷和思想的真實記錄。《文選》李善注曰:

    “嗣宗身仕亂朝,常恐罹謗遇禍,因茲發詠,故每有憂生之嗟。雖志在刺譏,而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測。”

    《詠懷詩》中成就最為突出的,是感嘆身世之作,其中有自述平生經歷和志向的,如其五首 之“平生少年時,輕薄好絃歌”;其十五首之“昔年十四五,志尚好書詩”;其三十八首之“彎弓掛扶桑,長劍依天外”,“捐身棄中野,烏鳶作患害”;其六十一首之“英風截雲霓,超世發奇聲”,豈若英傑士,功名從此大”。作品中更有憂生之嗟嘆,如其一首“夜中不能寐”中的“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其十七首之“日暮思親友,晤言用自寫”;其三十三首之“終身履薄冰,誰知我心焦”;其三十四首之“臨觴歲哀楚,思我故時人。對酒不能言,悽愴懷酸辛”。還有表現遠害避禍思想的,如其六首之“布衣可終身,寵祿豈足賴”;其二十四首之“願為雲間鳥,千里一哀鳴。三芝延瀛州,遠遊可長生”,其五十八首之“顧謝西王母,吾將從此逝”等,均表示想離開官場隱居之意。

    《詠懷詩》融注了阮籍的身世和複雜的思想感情,把人生的悲哀挖掘得深入而全面,因而也更深痛,加之玄學思潮的影響,也顯得更深邃。鍾嶸的評價是“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頗感慨之詞,厥旨淵放,歸趣難求”(《詩品》);黃節的評價是“情傷一時,心存百代”(《阮步兵詠懷詩注自敘》);連魯迅都認為阮詩“許多意思都是隱而不顯的,其詩具憂憤深廣、詩旨深遠、意蘊深邃的特點。”

    《詠懷詩》首創中國大型五言抒情組詩的體例,對後世影響極遠深遠。左思的《詠史》八首,郭璞的《遊仙》十四首,陶淵明的《飲酒》 十首,庾信的《擬詠懷》二十七首,陳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張九齡的《感遇》十二首,李白的《古風》五十九首等,都與阮籍作品的文風一脈相承,從這一點上來說,阮籍對中國文學史上的貢獻,為竹林七賢中成就最高者。

  • 2 # 文藻巧翁

    “七子”,是建安時代的重要作家。他們的憂患的經歷對創作具有決定意義。他們的詩歌的傑出貢獻是反映了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如王粲《七哀詩》、陳琳《飲馬長城窟行》、阮瑀《駕出北郭門行》等。此外,劉楨《贈從弟》歌詠了具有高尚志趣的貞剛性格;王粲的《登樓賦》,以富有詩意的抒情筆調描寫了鄉土之思和對和平安寧生活的嚮往,表現了處於亂世功業無成的慨嘆,是抒情小賦中的名篇。孔融、阮瑀、陳琳也擅長書記或章表,他們的散文具有縱橫騁詞的特色。

    阮籍、嵇康

    正始時代,文學的精神面貌和建安時代顯然不同了。這個時代統治階級日益荒淫腐朽,司馬氏與曹魏爭奪政權的鬥爭殘酷而激烈,政治環境險惡。代表作家阮籍、稽康都有較進步的政治思想,他們不滿意統治階級的腐朽、自私與爭權奪利,以老莊思想為武器,透過狂放的言論和行為反對成為統治階級工具的虛偽的禮教,以遺世的態度表示對司馬氏的不合作。他們的創作反映了現實的一些方面,具有一定進步意義。

    阮籍的代表作八十二首《詠懷詩》,是詩人一生的抱負、追求、反抗、苦悶與感傷的真實記錄。它一方面表現了詩人倜儻的性格,高遠的襟懷,如其十五、廿一、卅九等首;同時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腐朽和禮法之士的卑鄙虛偽,表現了反禮教的精神和憤世嫉俗的感情,如其十一、廿五、卅一、五十二、六十七等首;他有些詩也揭示了當時政治環境的險惡,表現了正直之士不肯同流合汙的高尚品格,如三、廿一、卅三等首。《詠懷詩》中流露的畏禍避世思想和感傷頹廢情緒是士大夫軟弱性和老莊思想消極影響的表現。阮籍處於政治的高壓之下,作詩多用比興和象徵手法,詩意隱晦難明。這在藝術上不免是一種缺陷。但他創造了一種在黑暗的政治環境中抒發自己的痛苦和不滿的表現手法,對後代產生了很大影響。阮詩的另一特色是善於透過景色的描寫烘托出時代的氣氛。阮文使氣騁詞,往往奇偶相生,間雜韻語。他的《大人先生傳》是一篇激烈的反對禮教的名作。

    稽康在反抗現實的行動上比阮籍更為激烈。他散文的成就高於他的詩。他在散文中表現了極為大膽的反抗思想,敢於“非湯武薄周孔”,並指斥““六經未必為太陽””。《與山巨源絕交書》是反禮教的宣告書,也是司馬氏腐朽政權的絕交書。文章鋒利灑脫,很能表現他剛烈的性格。他的《幽憤詩》、《贈秀才入軍》“雙鸞匿景曜”等揭露了現實的汚濁、政治環境的險惡表現了憤世嫉俗的感情和堅貞不屈的意志,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他四言詩的成就高於五言。

  • 3 # 文旅攬勝

    竹林七賢作為魏晉時期最為之關注的文學群體,其影響是巨大的,竹林七賢大都精文學通音律,倡導自由,崇尚自然,並在哲學領域有深入的研究。其中,文學成就最高的是阮籍。

    這些文人墨客,有的不拘禮法,我行我素,有的逍遙山林,終身不仕,更有談玄醉酒、長歌當哭。

    世說新語曾有這樣一段記錄,陳留阮籍樵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內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更有竹林笑傲的典故,竹林七賢獨立於世俗之外的放浪不羈以及他們之間深厚的友誼,在古代歷史上,竹林七賢是隱士的代表他們以遠離官場,淡薄名利而被後人傳誦。

  • 4 # niushu生活視角

    “竹林七賢”之一阮籍最出名的是«詠懷»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 5 # 張清義聊家教

    我認為竹林七賢中嵇康的成就最大。

    下面詳細談談嵇康。

    嵇康是曹魏時期的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他是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他開創了玄學新風。他的作品分書、賦、論、琴曲幾個部分。

    嵇康,是一位大思考者,後人對他只有遠眺,不能親近,因為他當時是一面文化的旗幟。竹林七賢飲酒,各有千秋,或避世,或酣飲,盡顯風采。嵇康的風采可謂獨樹一幟,他從不喝的酩酊大醉,更不會像阮籍那樣醉數十天,也不會以酒澆愁,他是小酌小飲來怡情,他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生命的思考,一直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嵇康的飲酒特點概括起來有兩點,一是從容有度,一是趣味高雅。王戎說:"與嵇康居二十年,未嘗見其喜慍之色。"這是何等的風采,何等的風度,何等的大師風範。

    正因為有如此高深的修為,嵇康在得罪鍾會後,被殺時可謂從容就戮。那一年,嵇康40歲,他看了看地上的影子,知道離行刑還有一段時間,於是讓人取來琴,演奏了一遍«廣陵散»,並慨然長嘆曰:"«廣陵散»於今絕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有一個朋友無意中冒犯了你(譬如罵娘),事後他又向你道歉,你能原諒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