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聽奶爸講故事
-
2 # 紫地瓜D
我們那很多人家吃兩餐,上午10點前,下午四點前,不過有的會準備很多菜,下飯那種,吃的飽飽不容易餓,晚上也不會覺得餓。實際上晚上不怎麼吃還很好睡,不過這要看習慣
-
3 # 高盛4158
一日三餐規律不要變,要變化的是每餐只吃七分飽。現代人吃的食物都非常精緻且運動量少,吃多了消化不了,在身體內堆積多了就產生富貴病。合理膳食是免疫的基石。平常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多吃膳食纖維,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多運動,促進身體健康。
-
4 # 中醫傳幫帶
俗話說的好:早餐吃好,中餐吃飽,晚餐吃少。養生最高境界“破午不食”是指一日兩餐,早餐和午餐,晚餐不吃主食,吃點新鮮水果就好,對於很多疾病有很好的免疫抵抗能力。
-
5 # 護士喬
科學搭配一日三餐的飲食原則
一天要吃三餐飯人吃飯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或是解饞,主要是為了保證身體的正常發育和健康。
實驗證明:每日三餐,食物中的蛋白質消化吸收率為85%;如改為每日兩餐,每餐各吃全天食物量的一半,則蛋白質消化吸收率僅為75%。因此,按照我國人民的生活習慣,一般來說,每日三餐還是比較合理的。同時還要注意,兩餐間隔的時間要適宜,間隔太長會引起高度飢餓感,影響人的勞動和工作效率。
間隔時間如果太短,上頓食物在胃裡還沒有排空,就接著吃下頓食物,會使消化器官得不到適當的休息,消化功能就會逐步降低,影響食慾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裡停留的時間大約是4~5小時,兩餐的間隔以4~5 小時比較合適,如果是5~6 小時基本上也合乎要求。
生活當中其實很多人都沒有找到真正規律吃東西的方法,一日三餐有的是時間不規律,有的是飲食不規律,所有人都習慣性的在晚上去吃一些營養價值高的食物,晚上吃營養價值太高的東西對身體是不健康的,那一日三餐應該怎麼吃才能健康。
生物鐘與一日三餐:現代研究證明,在早、中、晚這三段時間裡,人體內的消化酶特別活躍,這說明人在什麼時候吃飯是由生物鐘控制的。
大腦與一日三餐:人腦每天占人體耗能的比重很大,而且腦的能源供應只能是葡萄糖,每天大約需要110~145克。而肝臟從每頓飯中最多隻能提供50克左右的葡萄糖。一日三餐,肝臟即能為人腦提供足夠的葡萄糖。
消化器官與一日三餐:固體食物從食道到胃約需30~60 秒,在胃中停留4 小時才到達小腸。因此,一日三餐間隔4~5 小時,從消化上看也是合理的。
-
6 # 槡椹
早飯一定要吃,午飯和晚飯個人認為可以一塊吃。
晚上的的這頓飯在你進行過大量的運動之外,一定要吃飯,不然的話晚上會很餓,之前減肥就是晚上選擇不吃,然後跑步跳繩,導致晚上的時候入睡困難,胃裡特別難受。
如果一天都是在辦公室坐著,無所事事的話,我一般會把晚飯省掉。吃一個蘋果啥的就解決了
-
7 # 生命如虹
一日三餐只是人類的一種習慣,是祖先流傳至今的一種習俗。其實,人類並不一定要一日三餐,可以一日兩餐或者一日一餐,這不僅要因人而異,還要根據每個人的不同身體狀況來決定,不能千篇一律,也用不著一成不變。
-
8 # 蘭食居
俗話說:“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這是每日3餐的科學安排。一般地說,3餐的營養分配以3:4:3的比例較為合理。如果3餐合併為兩餐加之於兩餐之中,有可能會加重胃的負擔,使消化液分泌供不應求,引起滑化不良。
胃有貯存與消化功能,食物在胃需停留一段時間才能被充分消化,—般說水在胃內需停留10分鐘左右。食物進入胃內,經4小時以後全部排空,所以每餐相隔4~5小時為宜。
每日三餐的飲食是很符臺人體的生理需求的。在早、中、晚3個時間裡,人體的滑化酶特別活躍,這說明何時吃飯是由生物鐘所控制的。
每日3餐,肝臟為人腦提供的葡萄糖數量正好與大腦的需求相吻合。如果違背這—規律,兩餐之中間隔太長,就容易發生能源不足的現象朦有飢餓與疲乏的感覺外,還會出現虛汗、心慌、軟弱無力、頭暈等低血糖症狀,為了補足人體相對穩定的熱量需要,此時不得不動用與燃燒貯存在體內的脂肪租蛋白質以供應熱能。這種情況如經常發生,就會降低體力和腦力。甚至導致身體抵抗力減弱,容易得病。
-
9 # 花兒馮
當然可以了,我現在在家就是一日兩餐。以前上班的時候,因為早上走的早,得吃早飯,中午工作餐,晚上到家又餓了,還得吃一頓,所以那時是一日三餐。現在不同,因為疫情原因,在家辦公,每天也不出門,不耗費體力,也吃不下三頓飯。早上吃的晚,一般都在10點左右吃,中午就不吃了。然後晚上6點左右吃。就這樣就一日兩餐。吃幾餐我覺得還得取覺於自己身體狀況。不餓可以不吃,餓了就吃,聽從自己身體發出的訊號。
-
10 # 津沽紅姨
我覺得一日三餐還是一日兩餐要根據你的具體情況來決定,古代人們也是一天兩頓飯。其實從理論上來說,一天吃兩頓飯最好,因為人體必須等胃把所有食物消化完,再次產生飢餓感的時候就餐最好。而吃一次飯後食物在胃內停留的時間一般是6~8小時,所以每天只吃兩頓飯可以讓胃得到充分休息,還能做好下一次消化準備。我小的時候在北方農村長大,那時大家都吃兩頓飯。北方天氣寒冷,冬季天黑的又早,一般早上九十點鐘吃早飯,下午三四點鐘吃晚飯,這個習慣延續了好多年,覺得當時人們身體也還健康。就我們來說放假的時候經常起的很晚,也經常有一天兩頓飯的時候,特別是疫情期間,活動量較少,我家經常是兩頓飯。但是,現代生活節奏加快,上班族是早出晚歸,這種情況下,應該是一天三頓飯,這樣才能保證身體有足夠的能量,保持我們正常的生活工作狀態。簡言之,一天吃幾餐,是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決定的,適合是最好的。
-
11 # 長姐享受慢生活
怎麼說呢,現在的專家都說要一日三餐。
可是,在我小的時候,老家的人都是一日兩餐。
吃飯到底幾餐?個人認為是要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年齡、從事的職業而定幾餐。
總之不要暴飲暴食,或者為了減肥大量的減少進食而傷害身體。
-
12 # 有點兒意思的鵬媽
我家非特殊情況,一般都是三餐,早餐吃的會豐盛一些,因為要開始一天的工作學習,午餐都是帶到單位去吃,晚餐吃的相對簡單,主要有工作,到家做飯,太複雜的,時間不允許。
-
13 # Nicole146554935
言歸正傳,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既然“一日三餐”這個已經延續了幾千年的飲食習慣一直存在,那麼就說明它是有它存在的價值的,無論是從人類的身體需求,還是生生活狀態,勞作情況來說都是可根可解的。
當然不排除特殊情況,偶爾不飲食不規律,還是可以的。但既然是規律,還是儘量自律,以科學或者最佳的方式生活才有資本享受生活。畢竟,身體不健康,什麼事情都做不啊!
-
14 # 小佟大廚
1山藥把它去皮洗淨後切成片,放入鍋中蒸熟
2.蒸熟後把它拿出放入盆中,用勺子把它壓碎,加入50克白糖,把它拌勻,然後再加入5克酵母粉,再加入500克麵粉,把它揉成偏軟的麵糰,蓋上蓋子醒發10分鐘
3.時間到拿出來放到面板上揉麵,搓成長條,分成等分劑子,整理成小麵餅,全部做好後再次醒發20分鐘
4.電餅鐺預熱刷油,放入麵餅,上面刷上一層油鎖住水分中小火烙兩分鐘,兩分鐘後給它翻個面再烙兩分鐘
5.烙至兩面金黃熟透就可以啦,營養豐富的山藥小餅就做好了,這麼做的小餅涼了也不硬特別好吃
-
15 # 寶媽小宋做家常美食
一日三餐 有條件都要吃。一天不一定是三餐 可能是4-5餐。年齡不同 吃飯餐數會不同。
年齡較小的一天吃多餐
-
16 # 深海魚京落
可以啊,看個人身體素質。覺得吃兩餐不會影響身體狀況,就行了。人的消化系統經過4小時會完成一次消化、吸收。一般老年人會消化的慢,吃兩餐之間可以吃水果,喝酸奶。
-
17 # 心理諮詢師誠悅悟心
不一定一日三餐,但是早、午最好吃。晚飯不吃,如果受得了,還是不吃為好。
不吃不行,就喝點稀的,吃點水果。有利於減肥、睡眠。
其實:聽樊登老師講,一週有一天,比如週末,可以只喝水。
我試了試,瘦了幾斤。
後來,沒有堅持,也沒勉強自己。
所以,一日幾餐,沒有定論。孕婦和孩童可以一日少食多餐。
-
18 # 齊君西峽土蜂蜜
一日吃三餐是生活規律,也是根據人體消化、吸收、轉化等功能決定吃三餐的吧?不過,現在有些地方還是一日兩餐。根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習慣和不同的量度可以自由決定一天吃幾頓。有些人習慣一天吃兩頓,身體也挺好的,有些人習慣一天吃三頓,少吃一頓都受不了。不管專家咋說,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
19 # 景山和葉
首先我們說在古代很長的一段時期,古人都是一日兩餐的習慣。從上古商代的殷墟甲骨卜辭中來看,殷商武丁時期,人們就是一日兩餐,並且進食時間段可能在早上7-9點,下午3-5點,若取正點的話,則是在早上8點進食豐盛的一餐,下午四點進食簡單的一餐。《紅樓夢》一書中描寫的大家族生活,也都是兩餐制,甚至於現在國內還有很多農村地區仍沿襲著這種進餐制度。我們可以看到,古代乃至於現如今很多地方並不曾有“午食”之事,那麼這種進餐制度來源於何呢?又有什麼道理讓它可以至今流傳呢?《黃帝內經》中講到: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說我們的生活習慣,需順應自然陰陽之規律,這樣才能活得長久。飲食也勿過早過遲,要定時定量,若食能以時,身必無疾。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順應了自然的作息規律,相應的也就需要“上午養陽,下午養陰”的能量補給,這能量補給也就是我們的“一日兩餐”,而且最好還是分別調養陰陽的兩餐。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兩餐制”文化。
而說到“一日三餐”,有資料顯示,從漢代就開始出現了,但真正普及是在元朝,其中就不得不提到宋朝了,宋朝已經有一日三餐的習慣,這與當時宋朝的經濟繁榮關係密切,我們都知道,宋朝並沒有像之前的朝代一樣設定宵禁,甚至還有夜市,可想而知一日兩餐是遠遠不夠的,再加上物資豐富,更是為一日三餐的實行提供了保障。
由此可見,一日兩餐對人體本身其實是沒問題的,甚至從某些方面來講還是對身體有益的。多項關於兩餐制用於化療階段腫瘤患者的研究表明兩餐制是能夠提供患者充足的營養物質的,並且有資料顯示,規律的兩餐制可以有效預防肥胖和糖尿病。而在針對減肥和改善代謝方面,“Rajat Singh教授的團隊提出了每日兩次等卡路里飲食法(ITAD),即每天早上8-10點和晚上5-7點內兩次進食卡路里相同的食物,餐間嚴格斷食,從而在兩餐之間形成與晝夜節律相似的自噬作用時間窗,這樣就可以恢復和改善機體代謝。”(資料來源:奇點網)
那麼我們再來說說將現在的“一日三餐”變回“一日兩餐”的危害:首先,身體早已習慣了一日三餐所供給的營養,減掉一餐會給身體帶來極大的不適應,容易造成營養不良;其次,無論是捨棄早餐或是晚餐,我們的消化道功能都會受到一定損傷,極易給消化道疾病種下病根;除此之外,用餐時間也是一天之中寶貴的放鬆時間,一日兩餐會在無形中壓縮原本的放鬆時間,嚴重的話可導致一系列心理問題。
回到我們的問題:一定吃飯要一日三餐都吃嗎,一天吃兩餐可以嗎?
答案是:當然可以,但是就目前大部分人的生活習慣及工作學習環境來說,一日兩餐是極其不必要的。保證規律且營養豐足的一日兩餐很難做到,所以建議時間不自由的朋友最好不要實行一日兩餐,規律的三餐才是最適合當代人的飲食習慣。
-
20 # 芯芯00886
科學搭配一日三餐必要吃,只要營養(魚肉蔬菜)搭配好,早飯最重要,早飯要吃好,午飯吃8分飽,晚飯吃7分飽最適合,平常在吃點水果就好
回覆列表
其實啊,在宋朝之前,普通百姓一直為一日兩餐。
在宋朝之前,老百姓一天只吃兩頓,只有皇室四餐,諸侯三餐。西漢時,給叛變被流放的淮南王的聖旨上,就專門點出:"減一日三餐為兩餐"。這歸功於宋代經濟的繁榮,除了酒肆之間不再如唐代被約束在市坊中間,夜市晚上不實行宵禁,晚上夜生活豐富,所以才加一頓晚飯。
秦漢以前人們一天只吃兩頓飯。由於農業不發達,糧食有限,即使兩頓飯也要視人而待。《墨子·雜守》說,兵士每天吃兩頓,食量分為五個等級。第一頓稱“朝食”或“饔”,在太陽行至東南方(隅中)時就餐。
第二頓稱“飧”或“食”,在申時(下午四點左右)進餐。對於進餐時間,古人講“食不時不食”(《論語》)。在不應進餐的時間用餐,被認為是一種越禮的行為或特別的犒賞。如《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聽說劉邦欲王關中,曾怒而下令“且日享士卒”,藉此犒勞將士,激發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