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檔案館

    我是真君,我來詳細回答。

    在楚漢爭霸戰爭中,韓信是至關重要的人物,劉邦在得到韓信的幫助前,經常敗在項羽手裡,在彭城之戰中,項羽僅用3萬人馬就打敗了劉邦的65萬人馬,此時的劉邦可以說不堪一擊,直到韓信來到劉邦的帳下,漢軍的戰鬥力才大大提升,乃至後來在韓信的幫助下,劉邦打敗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成為楚漢爭霸戰爭中最後的贏家。

    眾所周知,韓信最開始是在項羽的帳前當兵,此時,如果項羽重用韓信,項羽會贏得楚漢爭霸的勝利嗎?答案是否定的。項羽雖然很有軍事才能,創造了很多歷史上著名的戰鬥記錄,但項羽為人剛愎自用,就算有韓信的幫助,他也贏不了劉邦。

    曾經,項羽手下有一位著名的謀士範曾,範曾在項羽軍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幫助項羽出謀劃策,讓本來弱小的楚軍一步步壯大,乃至最後成為所有諸侯聯軍是實力最強的,按理說,有範曾這樣的謀士相助,項羽完全有可能打敗劉邦取得天下,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項羽竟然把範曾氣走了。

    在鴻門宴上,範曾強烈建議項羽殺死劉邦,哪知項羽婦人之仁,放走了劉邦。得以逃生的劉邦深刻的認識到了範曾的厲害,於是和張良,陳平,蕭何等人商議如何解決範曾,最後劉邦採用了陳平的計策,離間範曾和項羽,讓項羽對範曾產生猜忌,最後,得不到項羽信任的範曾不得不離開了項羽,最後病死在回家的路上。

    為什麼項羽這麼容易就中了陳平的離間計呢?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和項羽的性格有關,劉邦正是抓住了項羽自以為是的缺點,很輕鬆的就解決了範曾這個勁敵,沒有範曾的幫助,項羽兵敗如山倒,最後被迫自刎於烏江。

    從範曾的例子不難看出,就算韓信得到項羽的重用,那也只是一時的,要知道項羽稱範曾為“亞父”,範曾由於受到項梁的囑託,對項羽也十分關心,兩人之間的感情遠不是韓信可比的,但最後還是不歡而散。由此可見,就算韓信得到項羽的重用,最後還是會被項羽氣走。

    說到底,項羽會敗給劉邦,主要還是因為他的性格原因,這正如劉邦所說:“項羽有一個範曾都用不好,但是我卻有張良,韓信,蕭何,陳平這樣的人才,項羽憑什麼能贏我”。

  • 2 # 甜瓜20875

    題目不成立,帝王的佔位韓信項羽沒有,按現在來說,兩位大將的最高佔位應該是戰區司令,帝王的佔位沒有如果硬佔,就是死路,善終堪憂……

  • 3 # 另一種幸福888

    就算韓信投靠了項羽也不會得到重用,因為項羽這個人非常的自負,聽不進任何人的意見。本來可以說項羽在推翻秦朝之後,形勢對項羽一片大好。完全可以立都關中,雄視天下,結果很多人都勸他,最後還是沒有聽,非得連都城建在了無險可守的彭城地區,給了劉邦可乘之機。在劉邦平定三秦的時候,項羽又主次不分,以為劉邦掀不起什麼大浪,先去齊地平定田榮之亂。結果導致主力全都陷入齊地不能自拔,劉邦趁機率領大軍兵出函谷關,一口氣拿下西楚國國都彭城,這時候項羽才知道了事情的嚴重性。由於劉邦在攻下彭城以後,只是在彭城北部和東部設防,結果項羽率三萬精兵繞到彭城南部突然向劉邦發起進攻,打敗劉邦。最後劉邦險些被俘,最後劉邦敗退到滎陽才算組織起力量和項羽對峙,而此時的項羽只是盯著劉邦。劉邦為了緩解被動的局面,讓韓信開闢了第二戰線,佔領了整個黃河以北的地區和齊國,並且在濰水之戰打敗龍且所率領二十萬軍隊,並且斬殺龍且,與此同時彭越不也斷從項羽後方騷擾項羽糧道,使項羽糧草經常短缺,不斷的來回奔波打通糧道。徹底扭轉了楚漢戰爭中,對劉邦不利的局面。而且項羽這個人生性多疑,劉邦使用反間計,就讓項羽失去了對范增和鍾離昧的信任,項羽的性格決定他的命運,韓信絕對不會受到項羽的重用,有可能韓信投奔了項羽,還會被項羽殺掉

  • 4 # 富元製作

    韓信如果得到重用,會給劉邦沉重打擊,讓本來就弱勢的劉邦更加艱難,甚至會有生命危險,但是以項羽的自傲多疑的性格,加上劉邦集團群英薈萃和劉邦不斷努力,能夠離間范增和鍾離昧,離間韓信就更容易了。韓信在項羽陣營遲早以悲劇收場

  • 5 # 筆落墨卿訮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一說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劉邦彭城兵敗後,韓信破楚軍於京、索間,先後平定魏,代,趙,燕四國,東擊齊,南滅楚於垓下,名聞海內,威震天下,被封為楚王。

    當時投奔項羽得到重用,估計也沒劉邦啥事了。

  • 6 # 天空昊主

    都說劉邦的彭城大敗,是劉邦沒本事,幹不過項羽的例子。可是細看之下,彭城大敗削弱的卻是諸侯聯盟的實力,劉邦不過就是灰頭土臉了一點,實力並沒有大礙。當然,這得益於後方有蕭何韓信的功勞。但是卻讓局勢改變了,劉邦有了剷除諸侯聯盟的實力,而且大敗讓諸侯聯盟徹底聯不上了,項羽的號令也徹底和各諸侯決裂了,雖然敗了而且是大敗,但是整個局勢卻對劉邦最有利。如果沒有彭城大敗,劉邦要統一天下,還真的不會那麼快。因為各種利益牽扯,就會形成敵中有我,我中有敵,今日之敵,明日之友的混戰局面,這樣的話就會形成一種“拉鋸式”局面,而劉邦還不是最強。可彭城之後,不僅讓諸侯實力受損,最主要的是各諸侯之間隔核更深了,才能讓韓信逐個消滅,項羽雖強,也成了孤軍,被劉邦一直拖著消耗著無法補充,而劉邦卻越來越能完全控制局面,這種能力可不是韓信一個軍事天才能夠具備的。就算他投靠項羽,別說結局了,連開局的兵戰戰神也可沒有了,戰爭考驗的不是個人能力,而是綜合實力。像劉邦那樣的團隊,在任何時期都是模範天團的樣板。

  • 7 # 長心眼168794174

    韓信確實能打,但無論項羽陣營還是劉邦陣營,和韓信一樣能打的人都有很多,不論韓信在那個陣營,劉邦都能打敗項羽,因為劉邦能從大家提供的決策中選擇出佔優策略,而項羽固執已見不聽人勸,連謀士范增都容不下,一群人的智商肯定比一個人的智商高。中國古代有種誇張文化,說誰好就神化他,說誰壞就醜化他,這種毛病導致大家無法正確認識歷史,也就無法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導致歷史的悲劇不斷重演。

  • 8 # 張言好書畫

    劉邦能夠戰勝項羽奪取天下,主要依靠張良,蕭何,韓信三個人!

    張良是帝王之師,戰略家,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朝的戰略規劃者,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蕭何則幫助劉邦經營蜀地與關中,給劉邦提供源源不斷地兵源與糧草!韓信則是攻城掠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劉邦在軍事上的主要依靠者!

    韓信是兵家四聖之一,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彭城兵敗後,韓信破楚軍於京、索間,先後平定魏,代,趙,燕四國,東擊齊,南滅楚於垓下,名聞海內,威震天下,被封為楚王,最後被呂后誅殺!

    韓信投靠項羽為執戟郎,出主意項羽不聽,得不到重用,是因為項羽自己就是個頂級軍事家,若韓信與項羽各自帶兵作戰,韓信未必是項羽對手!要知道最後擊敗項羽是集合劉邦,韓信,張良,彭越,英布等眾人之力才做到的,並不是韓信一人之功!

    假設當時韓信投靠項羽時能得到重用,韓信上述幫助劉邦取得的輝煌軍事成就根本不會出現,劉邦在張良,蕭何,韓信具在的情況下四年楚漢相爭都是勝少負多,屢敗屢戰,多次幸運逃生!如果韓信得到項羽重用,劉邦就要同時面對兩個頂級軍事家,楚漢相爭不需要四年,可能幾個月內劉邦人頭就要搬家,奪取天下跟劉邦完全沒什麼事了!

    韓信塑像

  • 9 # 竹山622

    性格決定命運,關係事業成敗。項羽脾氣暴躁,少智寡謀,剛愎自用,連亞父范增的意見都聽不進,怎麼能容得下韓信,重用韓信?劉邦則不然,素有雄心壯志,虛懷若谷,蒐羅夭下賢才,廣結世上豪傑。這是成就帝業的基礎。入關後,約法三章,秋毫無犯,贏得人民擁護。加上劉邦能自律,性好美姬而能自控。這是王者成就帝業的根本。所以,天下非劉性莫屬?而項羽,即使逃回了江東,也未必能捲土重來。四面楚歌,大勢已去,成了定局。性格決定成敗,就是這麼個道理。由此看來,修身養性多麼重要呀!

  • 10 # 不老真言

    如果韓信得到項羽的重用,劉邦很難和項羽爭天下。在公元前203年,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那時,如果韓信不發兵來救,劉邦也許就玩完了,更別說,韓信一開始就幫著項羽打劉邦了。

    劉邦是政治家,絕不是軍事家。當時討伐暴秦的武裝中項羽第一,彭越第二,張耳第三。當然,項羽能排在第一,除了他本身就是戰神以外,其手下還有龍狙,季布,鍾離衛,英布等這樣的猛將。再看看劉邦,他手下能打的將領只有樊噲,曹參,周勃,而這幾個人在項羽面前連一個回合都過不了。劉邦在得到韓信之前,劉邦就沒有打贏過一次項羽。劉邦軍事上取得的勝利,都是因為秦朝不得民心,加之張良,陳平出奇謀,皆屬於智勝而非力勝。

    當然,韓信為項羽重用,最終天下也不會是項羽。項羽過於殘暴,坑殺秦降卒20萬,進咸陽後,殺秦降王子嬰,縱兵劫掠百姓,火燒阿房宮。劉邦最後能夠打敗項羽,靠的就是三秦百姓,可見秦人對項羽仇恨之深。項羽不得民心,即便打贏劉邦,還會有李邦,王邦出來和他爭天下,所以,項羽最後的失敗是必然的。

    自古得人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百姓心裡都有一杆秤,誰能給他們帶來好的生活他們就會義無反顧的支援誰,最終劉邦在天下百姓的擁戴下做了大漢的開國皇帝。除了自己卓越的政治才華以外,也離不開韓信,張良,蕭何的錦上添花。

  • 11 # 1128457171

    韓信被項羽重用,劉邦事就麻煩了,但是劉邦和項羽相比,劉邦有戰略頭腦,項羽就差不少,劉邦沒有韓信,但他身邊也有不少能人,劉邦能集眾人之合力,和項羽對打,韓信再有本事,但項羽沒有戰略思想,也許項羽能夠打勝幾次戰鬥,但是最後還是劉邦能勝利。

  • 12 # 那年那月lhy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楚漢相爭,社會的仁人志士大多投奔了劉邦,背棄了項羽,箇中原因耐人尋味。

    韓信當然是個人才,本領再大,依靠個人的力量,不可能改變歷史的大勢。

    如果韓信輔佐了項羽。誰又能說劉邦手下不會冒出一個比韓信更厲害的人物呢?個人的成功是建立在集體的強大基礎之上的,我們在古代小說中看到:趙雲趙子龍萬馬軍中七進七出,張飛當陽橋前一聲吼,喝斷了橋樑水斷流,一人能擋百萬兵。從唯物史觀來講,是極端錯誤的。一個帶兵打仗的統帥,也是如此。個人的力量再強大,畢竟是有限的,不會改變歷史發展的方向。

    韓信到底有多牛

    身為一位給中國文化貢獻了“韓信點兵”等精彩成語,更為中國戰爭史留下無數妙筆的軍事強人,“兵仙”韓信的軍事智慧,兩千年來收了中外軍界無數膝蓋。那“暗度陳倉”的穿心一擊,“背水一戰”的力挽狂瀾。

    項羽雖然自稱霸王分封諸侯,可他卻放著關中這樣有王氣的地方不待,非得去彭城,這是小家子氣。

    韓信好生得意啊,前腳劉邦封自己為齊王,後腳項羽的使者就來和自己談合作。項羽的條件很誘人,要韓信和楚國聯合打漢軍,事成之後三分天下,韓信可以獨佔齊地稱王。漢王待我不薄,怎麼可以背叛?

  • 13 # 彩雲之南夜明珠

    所有的戰爭都是人才的戰爭,誰搶到了人才、誰尊重人才誰就能得天下,項羽不尊重人才不尊重知識,僅有一個韓信也不夠用。劉邦丞相陳平不也是項羽的人?後來還不是被劉邦重金買了過去,項羽如能尊重人才何至於此!

    戰爭不是憑藉人多就能打勝,靠力量打勝,而是靠人才打勝!如果人多就有優勢,那《孫子兵法》都白寫了,不用看了。劉邦能識人能用人,所以說手下人才濟濟,項羽喜歡單打獨鬥,呈一己之勇,所以有了韓信也不行。

  • 14 # Xiao羅羅2019

    劉邦手下人才濟濟,就算沒有韓信,也能戰勝項羽。宏觀有蕭何,微觀有張良,武將有樊噲,奇計有陳平……從長遠看整個戰局不取決於某一個人。

  • 15 # 史海聽雷

    這個問題的第一個前提“當時韓信投奔項羽”不用假設,因為史實就是當時陳勝、吳廣起義後,項梁也渡過淮河北上,韓信此時投奔了項梁。項梁敗死後,又歸屬項羽,項羽讓他做郎中。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不予採納。“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

    所以不必分析“當時韓信投奔項羽”,主要分析“得到了項羽重用”,這個假設若成立,估計劉邦會很難受,楚漢爭霸持續的時間會更長。但楚霸王自大孤傲、剛愎自用、獨斷專行,項羽最大的失敗就在於不善用人,不能團結人,導致本團隊人才資源極度缺乏,凡事全憑其一己之力,估計韓信最後仍難逃不被重用。這個問題前提若變成“假設韓信得到了項羽重用並用人不疑”,估計真沒劉邦啥事了。

    漢高祖劉邦在總結自己成功的經驗時曾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饢,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就是說劉邦自認沒有漢初三傑的幫助,劉邦很難取天下。

    漢初三傑之一蕭何也說道:“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就是說劉邦要爭天下,離開韓信就成不了大事。

    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評價韓信:“世或以韓信為首建大策,與高祖起漢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僕趙,脅燕,東擊齊而有之,南滅楚垓下,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

    南宋思想家、文學家葉適如此評:“若信猶欲自立,則漢誰與共功,是天下終不可得而定矣。”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淮陰侯,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作為統帥,他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名聞海內,威震天下;作為軍事理論家,聯合張良整理兵書、序次兵法,並著有《韓信兵法》三篇。

    韓信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為戰術家韓信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戰術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臨晉設疑、夏陽偷渡、木罌渡軍、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傳檄而定、沈沙決水、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家所推崇。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作為戰略家,他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爭勝利的根本方略。

    韓信有歷史上獨一無二、“驅市人為兵”的特異功能,就是不停被劉邦抽走軍中精銳主力,然後臨時聚合一群市井之徒,帶領這群剛剛接受訓練的新兵,還能百戰百勝; 他指揮排程幾十萬大軍如臂使指,所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被後人譽為謀戰無雙的一代兵仙。 後世歷代兵家,一向將韓信與戰國時的秦國名將白起相提並論,推許韓、白為名將第一,韓信更後來居上,排序位居白起之前。“用兵如韓白”,也是中國古代對名將的最高讚譽。

    整個楚漢戰爭中,韓信策劃北上迂迴大戰略,當韓信進攻齊國時,項羽手下大將龍且戰死,使項羽非常恐慌。派盱臺人武涉前去遊說韓信反漢與楚聯合,三分天下稱王齊地。武涉遊說韓信說:“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齊國人蒯通也勸說韓信“參分天下,鼎足而居”(《史記•淮陰侯列傳》)。 由此可知,韓信在劉項雙方的爭鬥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韓信擁護誰,誰就能稱霸天下;韓信若想獨立,也可與劉項形成鼎足三分。

    在面對武涉與蒯通關於“鼎足而立”的遊說時,韓信表明了原委:“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 韓信的理由是:“沒有漢王,就沒有我今天的地位,漢王讓韓信實現了自身的人生價值。”可見,韓信對劉邦發自肺腑的忠誠,來源於劉邦的知人善任,也讓韓信為自己開創了大漢王朝的基業。

    如果楚霸王項羽能像劉邦這樣對待韓信,估計也不會上演烏江自刎的悲劇了。他回顧自己起兵經歷時感慨地說:我起兵八年,親身參加七十多次戰鬥,抵抗我的人都被打敗,打擊我的人都臣服於我,未曾戰敗過,然後才霸有天下。 “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項羽,一生只打過一次敗仗,即垓下之戰。

    作為兵形勢家的項羽如果重用兵權謀家的韓信,則會收到1+1>2奇效,劉邦既使有張良、陳平、蕭何等一班良士輔佐,估計最多也只能老老實實在漢中當王了,更別說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平定三秦、佔據關中進而奪得天下了。

  • 16 # 手機使用者遠方的呼喚

    先王有服,恪謹天命。項羽得韓信也躲不掉失敗的下場,劉邦仍會滅楚建立大漢朝,天命致也。三國期間,有言,得孔明,鳳雛者一人便可得天下,而劉備二人皆得,最後也末得天下,何故也,天命也。蔣介石八百萬正規軍,最後讓解放軍全部消滅,毛主席共產黨建立了新中國,天命也。天命就是順從民意,人間正道。違天命者,不管你有什麼人才,什麼強大的軍隊,因不得民心,不合人間正道,也許會得意一時,但終將被歷史潮流所淘汰,直至滅亡。

  • 17 # 使用者隨緣馬成民

    個人認為,如果項羽得到韓信,或者是世上沒有韓信項羽都能得天下,勝利屬於強者。金國打下北宋,蒙古滅南宋大清滅滅明朝。戰爭講實力。打仗劉邦打不過項羽,但世上偏偏出了韓信,這就是命,即生喻何生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讓渣男賠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