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智涵28

    總體看,您的楷書功底深厚,整齊公正之中亦有自然流暢,取法乎上,兼取魏晉唐多家之法為己用,加之您以約六尺宣紙無格書寫,顯示出您駕馭楷書的超強能力。向您學習

    在章法上,通篇和諧整飭,沉穩雅靜。縱有行橫無列,這是典型魏晉楷書特別是小楷的章法特點,如鍾繇的《宣示表》《賀捷表》王羲之的《黃庭經》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等,以及承續魏晉特別是“二王”筆法的諸多書家楷書章法特點,如王寵的小楷書。

    在字法上,結構大多趨向“扁方”,“抑左揚右”,這是取“隸法”的高古氣息使然。

    在筆法上,中鋒取勁,內斂含蓄,藏露互現。

    兩點建議:

    1.字法變化不夠豐富。如圖所示,這四個“之”字在相鄰的四行中出現,而且後三個基本在同一水平線上,由於字法結構用筆等基本相同,顯得特別“抓眼球”,有太大的雷同,就顯得缺乏變化,在楷書創作中這種情況是最難處理的。基本上是透過字法結構變化使其避免雷同,可借鑑王羲之《蘭亭集序》中處理20個之字的做法。另外,楷書中加進一些行書筆意可以使楷書增加韻味和靈動,鍾繇、王羲之,特別是王獻之的楷書中行書筆意很多可以大膽借鑑使用。

    2.筆法應增強豐富性。高古氣息的字一般均取轉隸筆法,突出體現在筆畫或者線條的起筆和收筆的變化上。如起筆處增加藏鋒圓筆有篆籀筆意,會使線條筆畫含蓄內斂,收筆處用隸書筆意,特別是捺畫的處理尤為重要,因為捺畫往往是主筆,對捺角的處理要慎重,如用隸書捺角處理方法就顯得高古蘊藉,魏晉多用此法,唐楷中,初唐的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用的隸書筆意也很多,因此他們的字顯得高古秀美,剛柔並濟。

    以上,僅供您參考。不當之處見諒。多謝。

  • 2 # 烏石林硬筆書法

    寫得不錯,融合了碑與魏晉小楷。不過變化還是不太夠,如之字;結構個別還有待調整,如“獨”字。不折紙能寫這樣已然不錯,但可考慮錯落,不要都是橫平豎直的,除非你寫唐楷之類的。可考慮縱有行,橫無列。我寫作品也從不打格和摺紙的。一點小意見不知對否,我們一起探討學習書法,共同提高,歡迎關注我!

  • 3 # 大草原艮

    整體感覺寫得不錯,有較紮實的基本功,不激不勵,厚重有古意。不足之處,注意起筆的變化,個別字如丹字用筆似與整體不合而顯得跳了,章法上,注意下端要基本平齊,圖片上看,好像寫到後面漸次上抬了,此為章法之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知音難覓的經典詩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