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發揚

    余光中的《尋李白》,寫於198年4月27日,載《余光中詩歌選集》(笫3輯)《隔水觀音》笫145頁。

    這首詩寫的我只欣賞他的這三行: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這三行詩還像詩。而且最後一句[繡口一吐],不明白李白的口怎麼成了[繡口]?

    其餘都寫的不怎麼樣。不足以向人推薦。

    反而是他的《戲李白》以《將進酒》,《廬山瀑布》為背景,寫得有詩意。

  • 2 # 宏耀玄學

    虛實互轉,伸縮自如,凝鍊而繁富,它不僅生動地表現了杜詩的內容和風格的特色。如“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這是全詩最光彩照人的筆墨,“七分”,“三分”,“半個”等數量詞運用各呈其妙,而“釀”,“嘯”,“吐”這幾個動詞更可以說是詩中之眼,耐人尋味。

  • 3 # 桑琪

    只讀到第一句,至今那雙傲慢的靴子,還落在高老頭的手中。。。不忍讀卒。

    餘先生無疑是詩人,和現在很多詩人一樣,距大唐有一千多光年的位差,如何尋得到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東流到海不復還。

    君不見孤帆遠影碧空盡,直掛雲帆濟滄海。

    從對兩條孕育炎黃孩子的母親河而言,兩者非同道者,鄉愁詩人是在給我給我的祈許,太白已將江河日月盡收掌祗,行雲流水,隨意為之。

    雖說詩無達詁,但李白尚知“眼前有景道不得,只因崔顥題詩在上頭。”,即對優秀和美好的敬畏,因明自知而知遠四海,因貴自重而垂名千古。

    很多想和詩仙套近乎或碰磁的人,先得量度一下自己的道行。古有云,魯班門前莫辨斧,關爺馬下勿耍刀。誠不我欺,恐會自取其辱。

    當然餘先生敬重李白,僅是尋已者不遇而已。

    胃口欠佳,有些吐,緩緩。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隱下功與名。

  • 4 # 納蘭唐兒

    我偏愛古詩詞,對現代詩不怎麼喜歡,因為找不到意境與韻味。唯獨喜歡余光中先生寫的《尋李白》。

    我覺得後人當中,餘老是最讀懂李白的,對李白的描述以及評價恰如其分,給人錯覺似乎是與李白同生活在一個朝代似的。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詩。全詩如下:

    《尋李白》

    余光中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那一雙傲慢的靴子至今還落在

    高力士羞憤的手裡,人卻不見了

    把滿地的難民和傷兵

    把胡馬和羌笛交踐的節奏

    留給杜二去細細的苦吟

    自從那年賀知章眼花了

    認你做謫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隻中了魔咒的小酒壺

    把自己藏起來,連太太也尋不到你

    怨長安城小而壺中天長

    在所有的詩裡你都預言

    會突然水遁,或許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亂髮當風

    樹敵如林,世人皆欲殺

    肝硬化怎殺得死你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從一元到天寶,從洛陽到咸陽

    冠蓋滿途車騎的囂鬧

    不及千年後你的一首

    水晶絕句輕叩我額頭

    當地一彈挑起的迴音

    一貶世上已經夠落魄

    再放夜郎母乃太難堪

    至今成謎是你的籍貫

    隴西或山東,青蓮鄉或碎葉城

    不如歸去歸哪個故鄉

    凡你醉處,你說過,皆非他鄉

    失蹤,是天才唯一的下場

    身後事,究竟你遁向何處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勸你不住

    一回頭四窗下竟已白頭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給霧鎖了,無路可入

    仍爐火示純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躡葛洪袖裡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許那才是你故鄉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無論出門向西哭,向東哭

    長安卻早已陷落

    二十四萬裡的歸程

    也不必驚動大鵬了,也無須招鶴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隻霍霍的飛碟

    詭緣的閃光愈轉愈快

    接你回傳說裡去

    這首詩幾乎句句化用典或歷史故事,倘若不熟讀李白的詩作以及不瞭解他的生平事蹟,讀起來想必吃力,酒太醇厚,不勝酒力的人,啜一口即醉了。

    大唐在中國歷史上是盛世,政治、文化等都達到了巔峰。而李白是大唐天空中最絢爛的煙花,是那麼地五彩繽紛,那麼地妖嬈多姿,整個大唐若沒了李白,不知是多麼地寂寞與無趣。他不僅是大唐的神話、傳奇。如今一千多年過去了,他仍然是動人的神話,千古傳奇。

    也只有余光中先生這樣的才子,古典詩詞底蘊深厚,才能信手拈來句句是經典,並以太白的豪邁氣概,寫出這麼氣勢磅礴,豪情萬丈的詩。他的寫作風格類似李白的,天馬行空,一瀉千里,讓人酣暢淋漓,真是痛快,爽哉!

    餘老把一個神話般的詩人,刻畫得栩栩如生,既是對詩仙的景仰,也是尋找中國文化的根。

    這首詩一共四節,結構自由而嚴謹,遣詞造句行雲流水、肆意舒展,第一節與第三節各為十四行,第二節與第四節各為十行,基本格式繼承了古典詩歌中的隔句對,有層次感。

    引子為“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是詩聖杜甫《贈李白》的名句。餘老引用得真好,寫出了李白的狂傲自負、酒脫不羈、豪情萬丈、俠氣逼人的個性。

    第一節,落筆就不同凡響——“那一雙傲慢的靴子至今還落在/高力士羞憤的手裡,人卻不見了”。高力士是誰?皇上身邊的紅人,李白居然敢叫高力士為其脫靴。開篇便點明瞭李白恃才傲物、睥睨天下的個性。李白的骨頭是最硬的,沒有絲毫的媚骨,是錚錚男兒。當然,這種人也容易得罪別人,即詩中所言的:“樹敵如林,世人皆欲殺”。當然,從中也看出大唐文化之盛和文人地位之高。

    李白他只負責豪邁,負責狂飲酒,然後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至於天下蒼生的痛苦,則讓杜甫去細細苦吟。喝酒沒錢了,賀知章會解下他的金龜換美酒的。

    第二節,“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讀來真是氣勢如虹,蔚為壯觀,彷彿回到了那個盛唐。這是全詩最光彩照人的語句,“釀”、“嘯”、“吐”這三個動詞用得相當貼切,構思新穎、美妙,令人歎服!而“月光”、“劍氣”、“盛唐”這三個意象更是詩中之眼,韻味無窮,美醉了!

    酒也是中國文化,到了李白,把它發揮到了極致。只有喝酒才能賦詩,越醉就越能寫出佳作。雖然李白的籍貫至今是個謎,但這不重要,他所醉處皆是故鄉。

    月在中國文化裡有它豐富的內涵,常見的是代表思念、憂愁。李白一生四處遊歷,也與月結下了不解之緣。故而餘老說“樽中月影,或許那才是你故鄉”。

    關於李白之死,有三種說法:醉死、病死和溺死,後人更願意相信是他醉後水中追月而溺亡。他是神話,所以“失蹤,是天才唯一的下場”。

    第三節,幾乎引用典故和化用典。如“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七仙”,即杜甫《飲中八仙歌》中除李白之外的七個人:賀知章、王李璡、李適之、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五友”則是“竹溪六逸”中除李白之外的五個隱者: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

    “怎追躡葛洪袖裡的流霞”裡的葛洪,乃東晉道教學者、煉丹術士。

    第四節中的“也不必驚動大鵬了”出自李白《臨終歌》的“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整首詩以李白的“失蹤”起筆,在敘寫詩人的痛飲狂歌與坎坷遭遇之後,則以李白的乘風歸去終結,始終圍繞“尋”字曲折賦詩,結構嚴謹有序,想像豐富,行空天馬,氣勢磅礴。餘老先生的詩頗有太白遺風,難怪被餘秋雨贊為“當代中國詩壇的罕見絕唱”。

  • 5 # 青霞人文

    《尋李白》是中國臺灣已故詩人余光中先生的一篇詩作。作者從中國古典文學中尋找創作素材,這一點是非常成功的。

    李白是中國古帶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詩歌創作和人格思想都是後人議論的話題。餘先生如何尋找李白,就是從李白的詩歌作品和李白的軼聞逸事中尋找了。

    余光中從一個傳說寫起,李白酒醉,曾經讓唐玄宗最信任的太監高力士給他脫掉靴子,讓高力士羞憤無比,“那一雙傲慢的靴子”,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事件,突出了李白的傲岸狂放的個性。

    余光中又寫李白的另一件軼聞,李白到長安後,與老詩人賀知章相識,80多歲的老詩人賀知章自號“四明狂客”,看了李白的詩,大為讚賞,說李白是“謫仙人”,李白與賀知章成為好朋友,一對酒友,天天大醉如泥。

    這又抓住了李白的另一個特點,狂放好飲,“用一隻中了魔咒的酒壺把自己藏起來”,正如杜甫說李白,“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因為抱負得不到實現,痛恨朝廷政治黑暗,所以借酒澆愁,非常憤懣。寫下了“人生再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余光中就是抓住了李白詩歌的憤激的句子,來化用,表達李白的痛苦。

    余光中繼續尋找李白詩歌中的高光點,酒氣,仙氣,劍氣,月光。

    余光中說李白是“酒放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這是對李白詩歌成就的最大的肯定褒揚。李白是唐代詩歌的代表性詩人,與杜甫雙峰並峙。

    李白一生喜歡漫遊,尋仙訪道,隱居玩失蹤,最後坐牢又獲赦,這些都被老餘緊緊抓住,來刻畫李白的形像。

    余光中用“樽中月影,或許那才是你故鄉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寫盡李白的孤獨。李白曾寫道:“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要理解李白,必須尋找李白生命中的“孤獨”,老餘是詩人,惺惺相惜,他確實找到了李白的孤獨感,那是多麼的強烈啊!

    李白大笑,李白也大哭,李白有大鵬之志,“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余光中先生應該是李白的隔代知己,他的《尋李白》尋到沒有,我以為是尋到了。

    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大陸的朦朧詩人正在朦朧詩中跋涉的時候,中國臺灣的詩人們從中國古典文學裡尋找了創作的素材,寫出不同凡響的民族文學的佳作,應該是值得肯定的。

  • 6 # sddz以書潤心

    我們最熟悉的是他的那首《鄉愁》,寫出了盼望祖國統一的心聲。

    他寫給李白的那首《尋李白》,濃縮了李白的一生,把李白的故事貫穿於整首詩中,突出一個“尋”字。妙思巧構,想象超凡,有敘有議有感情,在淋漓盡致的傾訴中,展現出李白不凡的風度、獨特的氣質、飄逸的個性、灑脫的情懷。

    《戲李白》、《尋李白》和《念李白》,他是李白的知己,信筆捻來,李白詩的想像如行空天馬,超逸絕然,而余光中詩作豐富而具有創作性的想像,確實也頗有“太白遺風”。

    這位偉大的作家寫這首詩是對歷史和文化的探索,一種情不自禁的文化孺慕。

    最喜歡的是這幾句,“酒放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盛唐少了李白,會少一道靚麗的風景,會黯然失色,982首詩歌,絕對是一個高產的詩人。“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這一句,讀來真是如長虹的氣勢,蔚為大觀,彷彿帶著讀者重新回到了李白筆下的那個盛唐。

    整句詩,沒有一個字提到李白,卻又處處透著李白之氣,即使一個不怎麼了解李白的人,讀這句詩,也知道,這就是李白。

    難怪這首《尋李白》被餘秋雨老師贊為“當代中國詩壇的罕見絕唱”。

  • 7 # 驛客

    余光中說:“懷古詠史,原是中國古典詩的一大主題。在這類詩中,整個民族的記憶,等於在對鏡自鑑。這樣子的歷史感,是現代詩人重認傳統的途徑之一。”我們可以把這句話當作解讀《尋李白》的一把鑰匙。

    余光中是以李白的詩歌風格在寫李白,如果我們忽略詩歌語言上的古今差異,僅就其內在神韻看,這簡直就是李太白作品的白話版。 余光中寫李白的詩一共有三首,除了《尋李白》,他還有《戲李白》《念李白》。 余光中的奇思妙想還表現在,他將歷史與現實結合起來寫,一方面是詩人李白的世界,另一方面是千年之後余光中心中的世界,二者圓融幻化,打破了時空的界限,任想像自由馳騁,任意揮灑,從而使作品具有了一種多層次的美。

    李白,是中國詩史的曠代奇才,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余光中《》所尋尋覓覓的,如詩人自己所說的是一種“宛轉的懷鄉”,也是我們民族所普遍共有的一種歷史的情感。 詩,應該講究結構的美的經營,結構不具有美學價值的好詩,是不可思議的。

    《尋李白》的外部結構自由而嚴謹,造句、建節與成篇都比較自由舒展,是所謂自由詩體,但是,第一節與第三節各為十四行,第二節與第四節各為十行,基本格式有如擴充套件了的古典詩歌中的隔句對,這樣,在參差錯落的自由之中就不乏整飭之趣了。從內部構造而言,這首詩以“迴旋”與“立體”構成它的間架的特色。詩以李白的“失蹤”始,在敘寫詩人的痛飲狂歌與坎坷遭遇之後,復以李白的乘風歸去終篇,反覆迴旋,始終圍繞“尋”字曲折成章,而避免作直線式的敘述。詩的開篇“至今還落在”的“至今”是超越時空的奇想,古今並舉,形成時空的立體感,其它如寫李白作品“千年後”的魅力,寫現代之謎的“霍霍的飛碟”,都是古今互證,易地移時的手法,形成了全詩內在的立體構架,這樣,全詩就不致停留在絕緣的古典的平面,而具有現代的浮雕式的美的效果。

    《尋李白》的開篇轟然而起,破空而來,擬人的“傲慢”與“羞憤”出人意外地加諸“靴子”和“手”之上,“至今還落在”與“人卻不見了”似真似幻,不僅活畫出李白傲岸不群的神采,而且有廣闊的藝術時空供讀者神遊遐想。詩的第二節關於李白及其作品的感人力量的描寫,妙想奇情匪夷所思,在第三節“至今成謎是你的籍貫”,“不如歸去歸哪個故鄉”的渲染和跌宕之後,第四節詩人更忽發奇想:“樽中月影,或許那才是你的故鄉/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民間盛傳李白在採石磯長江中捉月而死的傳說,而余光中的一闋“月光奏鳴曲”,為讀者奏響的竟是一個想像飛騰的奇妙尾聲。李白詩的想像如行空天馬,超逸絕然,而余光中詩作豐富而具有創作性的想像,確實也頗有“太白遺風”。

    余光中認為:“我敢斷言,今曰許多以詩自命的三流散文,其淘汰率不會下於六十年代那些以詩為名的魔咒囈語。”《尋李白》的語言,密度高而彈性大,煉字煉句具有“新鮮”與“新奇”的美學效果。如“和滿地的難民和傷兵/把胡馬與羌馬交踐的節奏/留給杜二去細細苦吟”一句,虛實互轉,伸縮自如,凝鍊而繁富,它不僅生動地表現了杜詩的內容和風格的特色,與李白詩作了美的對照,同時又概括了安史之亂與以後的回紇入侵,時空闊大而包舉眾端。又如“怨長安城小而壺中天長”,不僅是“小”與“長”運用了西方詩歌中常用的矛盾修辭法,而且“長安城小”與“壺中天長”又是無理而妙的反向的變形,加之一“怨”,更覺文字向內緊凝而含意多面地向外延展,義有多解,令人咀嚼。如“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這是全詩最光彩照人的筆墨,“七分”,“三分”,“半個”等數量詞運用各呈其妙, 而“釀”,“嘯”,“吐”這幾個動詞更可以說詩中之眼,沒有這種雄奇駭俗之句,怎麼解為我們民族的詩的“謫仙”寫照傳神?

    附錄原詩

    《尋李白》

    ——余光中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那一雙傲慢的靴子至今還落在

    高力士羞憤的手裡,人卻不見了

    把滿地的難民和傷兵

    把胡馬和羌馬交踐的節奏

    留給杜二去細細地苦吟

    自從那年賀知章眼花了

    認你做謫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隻中了魔咒的小酒壺

    把自己藏起,太太都尋不到你

    怨長安城小而壺中天長

    在所有的詩裡你都預言

    會突然水遁,或許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亂髮當風

    --而今,果然你失了蹤

    樹敵如林,世人皆欲殺

    肝硬化怎殺得死你?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從開元到天寶,從洛陽到咸陽

    冠蓋滿途車騎的囂鬧

    不及千年後你的一首

    水晶絕句輕叩我額頭

    鐺地一彈挑起的迴音

    一貶世上已經夠落魄

    再放夜郎毋乃太難堪

    至今成謎是你的籍貫

    隴西或山東,青蓮鄉或碎葉城

    不如歸去歸哪個故鄉?

    凡你醉處,你說過,皆非他鄉

    失蹤,是天才唯一的下場 身後事,

    究竟你遁向何處?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勸你不住

    一回頭四窗下竟已白頭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給霧鎖了,無路可入

    仍爐火未純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躡葛洪袖裡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許那才你故鄉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無論出門向西笑,向西哭

    長安都早已陷落

    這二十四萬裡的歸程

    也不必驚動大鵬了,也無須招鶴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隻霍霍的飛碟

    詭綠的閃光愈轉愈快

    接你回傳說裡去

  • 8 # 請問填寫什麼龍飛鳳舞

    《尋李白》的外部結構自由而嚴謹,造句、建節與成篇都比較自由舒展,是所謂自由詩體,但是,第一節與第三節各為十四行,第二節與第四節各為十行,基本格式有如擴充套件了的古典詩歌中的隔句對,這樣,在參差錯落的自由之中就不乏整飭之趣了。詩以李白的“失蹤”始,在敘寫詩人的痛飲狂歌與坎坷遭遇之後,復以李白的乘風歸去終篇,反覆迴旋,始終圍繞“尋”字曲折成章,而避免作直線式的敘述。

    《尋李白》的開篇轟然而起,破空而來,擬人的“傲慢”與“羞憤”出人意外地加諸“靴子”和“手”之上,“至今還落在”與“人卻不見了”似真似幻,不僅活畫出李白傲岸不群的神采,而且有廣闊的藝術時空供讀者神遊遐想。詩的第二節關於李白及其作品的感人力量的描寫,妙想奇情匪夷所思,在第三節“至今成謎是你的籍貫”,“不如歸去歸哪個故鄉”的渲染和跌宕之後,第四節詩人更忽發奇想:“樽中月影,或許那才是你的故鄉/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民間盛傳李白在採石磯長江中捉月而死的傳說,而余光中的一闋“月光奏鳴曲”,為讀者奏響的竟是一個想像飛騰的奇妙尾聲。李白詩的想像如行空天馬,超逸絕然,而余光中詩作豐富而具有創作性的想像,確實也頗有“太白遺風”。

  • 9 # 英皇騎士

    余光中的東西。

    真的是名不見經傳。

    那個時代,大師級人物層出不窮。

    即使是現在。也無可圈可點之處。

    在[詩次線上]網站我是擂主。他名落孫山。

  • 10 # 追憶逝水年華如夢

    直到近90歲時,他仍然是少年。

    曾經有一段時間痴迷過余光中,不是因為鄉愁,是因為偶然在《文化苦旅》那本書裡看到了他《尋李白》裡的段落:

    酒入豪腸,

    七分釀成月光,

    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當時被這個意境和想象力瞬間打動,便去買了余光中的詩集和散文集來看,發現他的詩作中,最多的詞彙倒不是故人故國,而是“母親”和“少年”。

    余光中本身也是個誤打誤撞的“詞作者”: 出國留學的那段時間,就曾沉迷搖滾樂。最愛披頭士、鮑勃·迪倫。他曾經是搖滾青年,後來回到臺灣,也成為70年代臺灣“民歌運動”的創領者之一。

    余光中的眾多詩歌中,我最愛的是他調侃李白:

    要怪那汪倫

    擺什麼闊呢,盡叫胡姬

    一遍又一遍向杯裡亂斟

    你應該聽醫生的勸告,別聽汪倫的。……

    慢一點吧,慢一點,我求求你

    你怎麼開到一百四了?……

    快,千萬不能讓交警抓到你醉眼駕駛……

    高力士和議員們,全都得罪光啦

    賀知章又不在,看誰來保你?

    ——六千塊嗎?算了我先墊 ……

    要不是王維一早去參加輞川汙染的座談會

    我們原該

    搭他的老爺車回屏東去的

    ——《與李白同遊高速公路》

    有一條黃河, 你已夠熱鬧的了

    大江, 就讓給蘇家那鄉弟吧

    天下二分

    都歸了蜀人

    你踞龍門

    他領赤壁

    ——《戲李白》

    自從那年賀知章眼花了

    認你做謫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隻中了魔咒的小酒壺

    把自己藏起來,連太太也尋不到你

    ——《尋李白》

    曾經2001年10月1日,國慶恰逢中秋。那個月圓的晚上,余光中在高雄。當晚天清氣朗,月色皎潔。

    他仰望星空滿懷深情的說,“高雄今天天氣還不錯,有月亮。等會兒我們就要出去,到朋友的陽臺上去望月。我想象家鄉今夜的月色,一輪滿月倒映在長江上面,一定是非常的完美。我希望我真能夠在長江之濱,漢水之畔,像李白一樣,去撈水上的明月。”

    愛李白的人,內心大多不羈,五花馬千金裘又算個球。余光中去世那天,有人悼念說:“他是去尋母親,和母親團聚去了。”

    而我倒臆想著:若是需要在母親和李白之間做個選擇,他大概會選擇去跟著李白玩耍,去飆車斗酒,去同撈一輪明月。

    余光中寫了那麼多關於祖國的詩歌,可是他73歲才第一次見到黃河。蹲下身去,親手摸了黃河水,回到車上,同行的人都忙著颳去鞋底粘上的泥漿,但余光中沒刮,把它帶回了臺灣。

    泥漿幹成了黃土,他小心地將之存放在盒子裡,擺放在書架上。稱:“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的書房裡就傳來隱隱的黃河水聲。”

    女人隨著成長和閱歷的增加,益發沉穩剋制,歲月沉澱,更接近“優雅”等詞彙;而男人老了,原形畢露,返祖少年!所以帶有“頑童”氣息的老年女人極少,男人則很多。很多大師級別的“老男人”,都是孩子氣十足:

    曾經有一部關於臺灣作家的系列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逍遙遊》,片名取自余光中的詩作《逍遙遊》,拍攝時余光中80多歲了。跟家人一起參觀古鎮,家人一路攙扶著老人家,怕他絆倒。可一轉身,他就掙脫開,騎上了石獅子……

    八十多歲了,他看《琅琊榜》看了許多遍,看完之後又有點兒覺得浪費時間,說:“我要是不看這些連續劇和韓劇,可能會多寫十本書。”

    他結婚35週年時,給妻子範我存寫了一首《紅燭》。紀錄片當中,他又給妻子寫了一首詩,關於妻子手上的玉鐲。嫁給浪漫才子,撫養四個孩子長大,這一生外人看得見的是才子贈詩的浪漫,但我妄自揣測:有太多看不見的辛苦吧?

    不過有時候掉頭想想,既然才子的孩子氣,是基因決定的,所以當人們有興面對孩子氣十足的天才時,也就反而不會再那麼生氣,而會看到他們獨特的可愛之處。

  • 11 # 騎驢去高考

    少不更事的時候,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疑惑於那些奇人異士的怪異行為,怎麼都想不通他們為什麼那麼處理自己的人生!那時候對這個世界充滿了無窮無盡的熱情與喜歡,帶著浪漫夢想著有一天走南闖北,把自己瀟灑而堅韌的身影留在世界的某一個時刻!在愛情與道義之間,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道義,讓那個傷透了心的女孩久久不能忘記我的所作所為!

    我不知道李白整天在中華大地上跑來跑去地跑啥意思,到處題詞留詩,你是真把你當大領導了?你看你一天寫得,哪座山上沒有你的詩,幸虧那時候沒有發現新大陸,要不然我看你能寫到美洲去!孔子說,道不行,乘桴浮於海!我看就該把李白這老小子弄到海上去,讓他永遠漂流!

    據說李白後來是喝醉了酒,當時正泛舟湖上,這老小子好死不死,跳到水裡面去撈月亮,結果就game over 了!大唐的一顆巨星,就這麼戲劇性地結束了自己瘋瘋癲癲的一生,沒有政治眼光,沒有政治才能,有的只是文人的一腔牢騷和至死不改的嘴硬。在一個專制的時代,生長出這樣一個怪胎,我們整個民族都睜大了眼睛看著他表演。有人嘖嘖稱讚,此子天縱其才,落筆不休!有人譏諷他腦子缺根弦,世事變幻,風雲自有定數,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確定的,無論輿論怎麼洶湧,都改變不了李白做人的底色,他永遠都是那個死樣子,不玩咧,我攤牌咧!

    我想李白當初跳到湖裡去一定是以為自己酒量大,沒有咱老李喝不完的水,結果這次撐死了!風花雪夜,瀟灑浪漫,此刻全都被狼狽與極度的難受代替了,要死了嘛!要死哪那麼容易!結果李白的屍體就在洞庭湖裡面漂啊漂啊,好像就是洞庭湖吧!身體腫得跟饅頭似的,你一針戳下去,他能飛到天上去!反正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我也是嘴賤,啥事都給人說!

    一代詩仙,就這麼眼淚汪汪地上路了。在後人讀到他奇詭雲譎的詩篇的時候,不禁暢想他神采飛揚的面貌,這其中就包括臺灣那位著名的郵票詩人,詩集有《與永恆拔河》,《白玉苦瓜》等,他的詩集除了包裝精美外,說實話,都可以一把火燒掉了,除了那首《鄉愁》寫得不錯!臺灣的那些作家,真正作品能傳下來的只有三毛,其他的都是人走茶涼!就是這個余光中,特別仰慕李白,寫了好些表達仰慕之情的詩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這首《夢李白》,有兩句“三分化作月光,三分嘯為劍氣,餘下三分,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至為盛名,我初次讀到也是怦然心動,但現在覺得這種詩太堆砌了,實在覺得無味。文人一般就是這樣,仰慕起來不惜給你舔腳,一見面能打起來,想象豐富得不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華為用了純國產晶片導致手機效能下降,你還會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