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一樣的真實2

    肯定釣頓啊,既然是釣大魚就不要怕它吃口你看不見,直接等著抓死口就行了,下圖是我前兩天在親戚家魚塘裡釣的,水深1.5米6.3杆,3.0單勾通線掛的玉米粒釣頓抓死口

  • 2 # 男人ARealMan

    這還用問? 守大物 把浮漂儘量調高些 啥時候悶漂 啥時候提竿 我就是這麼幹的 有時候悶漂了還要停一秒 總感覺沒鉤牢呢[捂臉][捂臉][捂臉]

  • 3 # 釣魚人老高

    大魚衝勁足,對抗力強,是眾多釣魚人喜歡垂釣的目標魚,奈何數量稀少,所以釣大魚通常用一個“守”字形容,可見難度之大。回到釣友的問題“釣魚守大物,釣靈和釣頓哪個更好”為更好、更全面回答這個問題,筆者結合野釣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展開描述,具體如下。

    1、辯證看待釣靈與釣頓

    2、哪些情況下,守大物更適合釣頓

    3、哪些情況下,守大物更適合釣靈

    辯證看待釣靈與釣頓

    如果簡單地認識釣大魚,就一定釣靈活釣頓,而脫離具體環境,顯然是不夠準確的。通常釣頓意味著浮漂穩定性高,但靈敏性不足,有時鉤餌著底,有時鉤餌躺底,極端情況甚至鉛墜躺底;釣靈則靈敏性高,穩定性不足,有時鉤餌輕觸底,有時鉤餌懸浮,魚的嘴唇輕觸一下,浮漂便可能有大幅度的動作。事實上這兩種方式都能守釣大魚,筆者也曾多次請教資深釣友,絕大多數的釣友都曾用兩種方式斬獲過大體型魚,包括十斤上的大鯉魚。

    影響釣靈、釣頓的因素眾多,比如水體深度過大,在釣底難以實現,只能釣離底或釣浮,那麼至少的浮漂調釣屬於靈的一種。再比如水溫適宜,窩料的誘集魚多集中在底層,那麼此時更適合釣頓。所以到底是釣靈,還是釣頓需要結合具體環境確定。

    哪些情況下,守大物更適合釣頓

    上文的對釣靈和釣頓做了辯證分析,需要具體的環境才能更好判斷是否釣靈、釣頓。下文分享幾個釣頓的情況。

    1、水溫適宜,守釣底層大體型魚適合釣頓

    按照魚在各水層活躍的時間,可大致劃分為不同水層的魚。像鯉魚、鯰魚、青雲、鯽魚等都屬於下層、底層魚,越是體積大的魚,越習慣在貼近水底棲息、覓食。遇到這類大體型魚,更適合釣底、釣頓。為何?首先是大體型魚攝食謹慎,吞食過程中會有許多試探性動作,產生許多瑣碎訊號;其次大魚鉤餌附近遊動,很容易帶動水流的湧動,如果調釣過靈,會產生許多雜亂訊號,所以浮頭調釣略頓一些,過濾掉這些雜亂訊號,避免頻繁提竿,驚擾大魚。2、老地點守釣大魚,滑口大魚宜釣頓

    農村的窯坑或者其他死水塘,無外來水源的注入,老釣點附近的魚群被多次鉤掛,魚的攝食變得謹慎、小心,一些大體型更是滑口非常,對鉤餌有極高的警惕性,在吞食之前試探性動作較多,比如用身體蹭線,用尾巴擺動餌料等等,如果浮漂調釣過靈,這些虛假訊號容易對釣魚人產生誤判,頻繁提竿卻無魚上鉤,還驚擾窩點裡的大魚。所以這種情況下,也適合釣頓一些。

    3、小魚鬧窩情況下,守釣大魚宜釣頓

    許多釣魚人對小魚鬧窩煩躁不已,但從另個角度看來,小魚不鬧,大魚不到。小魚瘋狂聚集攝食的地方,也常吸引大魚的到來。此時如果釣靈,鉤餌在小魚的撕扯下,浮漂上下動作劇烈,簡直如芭蕾舞,根本無法辨識漂相。所以常用重鉛沉底,釣跑鉛極頓的方法,過濾這些雜亂訊號。另外為避免小雜魚叼啄餌料,儘量提高餌料的硬度,顏色醒目、體積略大,更容易被大魚發現,這是如果浮漂動作沉穩、有力的緩慢下沉,是大魚吞食餌料的機率大一些。

    哪些情況下,守大物更適合釣靈

    下文分享哪些情況下,守大物更適合釣靈

    1、低溫環境下的輕口魚,宜釣靈一些

    冬季、早春時間段,漁獲活性低,開口覓食動作小,拉動浮漂的力量輕微,所以需要提高整個線組的靈敏性,放大這些微小訊號。此時守釣大魚,還是釣靈好一些,這樣大魚吃餌後給大瑣碎訊號才能抓住,提竿刺魚。筆者曾多次在冬季野釣,有時即使大魚吃餌後,也不遊動,浮漂孤零豎立,毫無動作,但提竿卻有大物,不時掙扎、反抗。值得注意的是,此時的餌料儘量做到味型濃腥、適口性好,利於大魚的攝食。

    2、深水導致釣離底或釣半水,而需釣靈

    深水垂釣,特別是用手竿揚竿時,鉤餌無法著底,需要釣離底或釣浮,相對而言,此時浮漂更靈一些。這時鉤餌所處的水層並非隨意確定,一般透過窩料將有吸引至鉤餌所處的的水層。儘量選擇輕質粉末狀、氣味濃郁的窩料,比如玉米麵、豆餅粉、麥麩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入水後能夠快速溶散、霧化,而不至沉入水底。值得注意的是,此時容易造成魚層混亂,這時採用行程、飛鉛釣法能兼顧到各個水層。

    3、低溶氧導致魚上浮,釣浮無疑提高浮漂的靈敏性

    陰天天氣,特別是夏季,水體溶氧量不足,魚多會上浮。如果是微風細雨,觀察水面常有大魚泛起的水花、漣漪,此時垂釣更適合釣浮,這無疑提高了浮漂的靈敏性。這時垂釣守釣大魚,更應在餌料上下功夫。大體型的鯉魚、鯽魚、草魚,更喜歡味型偏淡或者接近穀物香味的餌料,甚至一些本味餌料。恰當的餌料避免小雜魚的吃口,釣浮時將這些雜魚過濾掉,靜等大魚的吃口。如果是緩慢的頂漂或下頓,是大魚在吃餌的機率更大些。

    寫在後面

    本文首先對釣靈、釣頓做了辯證分析,接著分別對哪些情況更適合釣頓,哪些情況更適合釣靈,做了分享。其實在實際垂釣過程中,遠比本文描述的複雜,比如水底是否有溝壑、暗草等都可能需要釣離底而提高浮漂靈敏性;有些遇到走水,這時就要釣頓。所以釣魚人也需要結合具體情況調整,相信這樣會斬獲更多的大魚。

  • 4 # 調五釣三爆連桿

    守大物一般都是調低釣高,釣鈍一些好。如果浮漂調的靈敏,大魚進窩後會在窩點遊動,遊動的力量就會造成浮漂有比較大的動作,這時起杆不僅會空杆,更會驚擾到大魚。而且大魚進窩吃鉤多數會試探性的吃,不會一下就把鉤餌吃進去,調太靈的話空杆的機率很高,所以建議調低釣高,釣鈍。

  • 5 # dddlll1

    各有各的好,釣靈有釣靈的釣法,釣頓有釣頓的守法,全憑現場魚情的判斷而選擇用哪種釣法,以不變應萬變,靈活運用才能有好的釣貨

  • 6 # 杜瑞傑

    正常來說,守大物的時候是釣的鈍一些好。

    首先需要明白,浮漂調釣的靈和鈍是相對而說的,從最早的調四釣二到現在有調平水釣兩目,有調葫蘆釣三思目的。有說調高釣低為靈,有說調低浮漂剩餘浮力小,魚兒吸食省力為靈。不必糾結太多,知道調好浮漂以後水下的子線狀態,知道什麼的魚情什麼樣的狀態應對合適即可。

    簡單來說,釣大物的時候看所用餌料的比重大還是小,保證兩個鉤子掛餌後能觸底是第一。掛餌後調目在平水到兩目較為合適,釣目2到三四五目都可以。隨著釣點的魚情做出相應調整,口多切雜亂就加一些鉛讓子線更彎曲甚至鉛皮觸底,口少切無小魚鬧可適當剪鉛讓子線緊繃甚至懸空一鉤。

  • 7 # 吉祥雲313

    釣魚守大物,我個人認為釣頓好一點。因為大魚警惕性高,釣太靈大魚會害怕,不敢大膽吸食餌料,就算吸食也是小心翼翼,這樣的話魚鉤往往會刺的不深,容易脫鉤跑魚。所以,我建議各位釣友在守大物時儘量的釣頓一點,採用調低目釣高目(調平水釣2至4目)。

  • 8 # 瘋一樣的男仁

    對於喜歡野釣的來說,餌料和窩料是上魚的關鍵,在野釣中學會搭配餌料,那麼已經成功一半了。首先要知道,野外水域面積廣闊,不同於黑坑,魚的密度更小。所以一款適合的餌料,才能垂釣正確目標魚。但餌料搭配一直是釣魚人在野釣中一個難題,錯誤的調法讓味道連自己都覺得難聞,那麼今天就來跟大家說說餌料怎麼搭配。

    一、不要相信萬能

    相信很多釣友在最初學習釣魚的時候經常會跟人問,有沒有什麼比較萬能的,也會找很多的資料,檢視一些配方。比如什麼什麼餌30%+什麼什麼餌20%+什麼什麼餌50%,等等,此類的配方非常多。有一點一定要注意,所謂一方水土養魚一方人,魚也是同樣如此。對於野釣來說,當地的農作物,水庫邊的農作物,都會導致魚的食性有所偏差,所以從來不相信有萬能的餌料配方。就算真的有,你按照配方來搭配,加的水量不同,攪拌次數不同,開除的餌也未必就能很好的釣魚,因為餌料的狀態和味型,是同等重要的。那餌料到底應該怎麼搭配呢?

    二、首先要有主次

    在野釣中,多數的釣魚人都會垂釣淡水魚,例如鯽魚、鯉魚、草魚、青魚、這些魚類。這些魚類餌料味型也許不相同,但這些魚類都是吃糧食的,例如玉米粉、等等其他型別的穀物。

    所以在野釣中想要誘魚獲,料是一定要把控正確,這些魚類更喜歡吃穀物類的餌料,也就是常常談的,此類的餌料佔比要多,要找到百分之五十到六十即可。

    三、注重味型和顏色

    在野釣中,淡水魚對刺激性強的食物更有興趣吃餌,多種的餌料搭配味型一定要統一,但不同的魚類感知的顏色也會不一樣,野釣主攻一種魚的時候,一定要記住這一條公式,鯽魚喜歡黃柏紅,草魚喜歡白和綠,鯉魚喜歡褐色,肉食性魚類喜歡鮮豔飽和度高的顏色。

    四、注重狀態

    要調出什麼餌料就要看餌料的狀態是什麼樣子,首先要考慮是搓餌還是拉餌,是呢?還是要浮釣呢?這些都是有講究的,例如如果選擇浮釣,最好就選擇比重較小較輕的餌料,否則無法讓餌料懸浮在水中;如果選擇,就要考慮顆粒的比只比重要比餌料大一些,讓餌團下降的更快,避免小魚追上防止。

    在談談搓餌和拉餌,拉餌講究的是霧化效果不能太差,容易變成死麵餌。拉餌的肯定比搓餌放的多,餌料到底水底至少有一半的餌料殘留,幾分鐘後上也要有少量殘留,這樣才能釣得到魚。不管搓餌還是拉餌,都要注意餌料在上一定要有殘留,不客氣的說,野釣屬於釣慢魚,幾乎每天魚都是靠著魚鉤上的那點殘留釣到的。

  • 9 # 幸福一家X

    釣靈敏的優點

    很有釣友偏愛於釣靈,覺得釣靈敏優點很多,如:漂相動靜大,訊號清晰、可清楚得知魚兒是否進入窩點、可準確的掌握釣鉤上是否有餌料、避免餌鉤陷入淤泥層中等等。

    二、釣遲鈍的優點

    當窩點內魚兒密度高、吃口亂且口滑時,釣靈敏會時虛假訊號增多。而釣遲鈍正好可以規避掉那些不是由魚咬鉤引起的虛假漂相。

    三、靈敏與遲鈍的區別及選擇

    1、季節的區別(氣溫、風)

    (1)早春、深秋及冬,氣溫、水溫都很低,魚兒活躍性較差,很少開口覓食,即使覓食開口也很小,動作微弱,因此應調靈敏。

    (2)夏季氣溫高,水域溶氧量地,這時魚兒不愛咬鉤,即使進食也是吞吞吐吐的,因此應調靈敏。

    (3)最適合魚兒活躍的水溫則是20-30度,這時魚兒很活躍,食慾旺盛,因此可以調遲鈍。

    2、水域的區別

    (1)在靜水域、清澈的水域、淺水區及無風時進行垂釣的話,應調靈敏。

    (2)流水域、渾濁的水域及有風時進行垂釣,應調遲鈍。

    (3)在水草區進行垂釣時,應調靈敏。

    (4)在長期有人垂釣的釣場,釣滑魚時,應調靈敏。

    3、魚種類的區別

    (1)垂釣鯽魚、白條等小體型的魚兒時,應調靈敏。

    (2)垂釣鯉魚、草魚、鰱鱅等大體型的魚兒時,應調遲鈍。並且調遲鈍可以規避小魚、小蝦搶食時引起的漂相。

    4、人員的區別

    (1)年輕人由於反應能力強、動作快,因此應調靈敏。

    (2)年紀大的人由於反應能力差,動作緩慢,因此應調遲鈍。

  • 10 # 通城古典

    一般我守釣大魚都會提前打上重窩,然後調釣偏向於鈍,因為我需要的是過濾掉不必要的小雜口,一邊守大物一邊陸續少量窩勺續窩。直至出現明顯的頓口或者黑漂才會蓄力提杆刺魚[靈光一閃]

  • 11 # 筏釣觀雲

    說到釣大物,大多數朋友都是說要釣頓,實際情況也是釣頓的多,但是有的情況是需要釣靈的。實際釣魚的環境,溫度,水下情況,大魚的習性每個地方又都不相同,這樣我們就要找到各地各時期的相同點,好選擇釣靈和釣頓。一時間

    夏秋釣頓,冬天釣靈。夏天秋天溫度合適,魚的活性大,遊動範圍廣,吃口比較猛,我們要釣頓,這樣可以過濾掉魚的試口,越大的魚越聰明,大傢伙總是發現食物後,觀察一段時間,再到跟前輕輕碰幾下,試探試探,如果釣的靈,這時候浮漂就會有反應,造成提杆過早,招了大魚的道了。相反到了冬天,由於氣溫低大物遊動緩慢,吃口比較輕,此時如果釣的頓,往往魚把食物吃下,浮漂還沒有反應,這時間應該釣靈。

    二水下環境

    水下環境複雜釣靈,水底平坦乾淨釣頓。水下環境過於複雜我們應該釣靈,可以避開魚找不到魚餌的尷尬,比如水下如果亂石從生,如果釣頓,這時期餌料基本都是躺底,就會造成餌料可能掉石頭縫隙中,大魚只能聞而又吃不到,這時候我們要釣靈,餌料要懸起來,讓大魚很容易的找到。相反水下比較平坦,就可以釣頓,像大鯉魚它都是拱住走住,容易吃到餌料,這時候如果釣的靈,餌料懸空,沒有障礙大魚就會有警惕性。

    三魚情複雜

    水下魚多釣頓,水下魚少釣靈。水下如果魚比較多,會有搶食發生,尤其有小魚多時候,搶餌多撞線多,這時候釣的靈我們浮漂假口多,每一次提杆都是嚇一次下面的大物,這時期應該釣頓,過濾掉各種碰撞,和小魚口,精準釣大物。相對應如果水下魚少,一天都沒有什麼口,我們這時候要釣靈,不放過每一個動作,包括大物試口,大物畢竟能成大物,肯定經歷不少磨難,俗話說的大魚有靈性,說的其實就是它聰明,有時候真是隻嘗一口,就會發現問題,就再也不吃,所以這時候要釣靈,做到有口就打,打不到不後悔也不能一天沒一口。

    四釣點深淺

    水深釣頓,水淺釣靈。水越深實際上我們的線組在水下遇到的阻力就會越大,線組越長反應到浮漂越慢,有時候水下還會有對流層,造成線組成s型,造成水下魚大口反應到上面口也很小,這時候就要釣靈,減小浮漂反應速度,增大浮漂反應距離。相應的水淺,這種情況就很少發生就可以釣頓。

  • 12 # 李漁匠

    大物是所有釣魚人的目標,沉重的手感,,刺激的搏鬥,都能讓人像打了興奮劑一樣腎上腺分泌爆棚,感覺爽極!

    大魚是相對的,經常釣小魚的人,可能二三斤的魚,就是大魚,而對於那些大神,幾十甚至上百斤的,才能提起他們的興趣!我認識的一個老大哥,喜歡玩海竿,除了二三十斤以上的,其他統統放掉!

    這是我在水庫釣的二十八斤的草魚!

    所有人都有這個夢想,但是更多的時候是可遇不可求!總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因素導致跑魚,讓人捶胸頓足,懊惱不已,不過也正是因為跑魚這種缺憾美,才更能激起釣友們的鬥志,為之痴迷!

    個體大的魚,之所以能在釣魚人的狂轟濫炸之下還能存活下來,那都是有原因的,也許是謹慎,也許是狡猾,或許是其他!只有瞭解這些原因,找到辦法,我們才能釣獲它們!

    大魚吃鉤相當的謹慎,他們不會像小魚那樣初生牛犢不怕虎,總是在釣點附近來回的試探,觀察,感到沒危險的時候,才會湊上來吃餌!根據這個特性,個人的建議是不要釣的太靈敏!

    浮漂過於靈敏,小魚吃鉤和大魚偶爾的碰線,都能出現動作!這個時候,大部分釣魚人都會忍不住下意識的提杆,你的每一次提竿和拋竿,都會引起水底下大魚的警覺,讓它們忘而生畏,遲遲不敢下口,甚至直接逃之夭夭!

    下面我一個人的親身經歷講述一次釣獲大魚的過程!

    今年四月底,在一個叫瓦屋河的水庫釣魚,主要是奔著裡面的大鯉魚去的!那天是中午開始釣的,氣溫大概二三十度,調的三目,釣兩目,搓大拇指般的餌團,釣了有兩個多小時,只收獲了一些小鯽魚,為了避開它們主攻目標魚,我把餌團再加大,捏的實一點,過濾小動作,減少拋竿頻率!

    過了一會兒,莫名的颳起了大風,浮漂走水嚴重,我只能釣跑鉛,還是走,沒辦法,最後只能是不斷的向上推浮漂,讓鉛墜躺底,才解決了問題,這個時候,釣的已經很鈍了!

    也許是堅守,也許是運氣,也許是風的作用,浮漂出現動作,是那種很穩的,緩緩的下沉,直至沒入水中,那還等啥呢,果斷揚竿,因為準備的比較充分,第一條七八斤的鯉魚出水了!隨後又釣了兩條,這次釣魚的過程真是爽爆了!

    其實很多時候,我想釣大魚的時候,浮漂都不會調的那麼靈敏,釣的頓一些,該放口就得放口!

    基於以上個人親身經歷,守大物,建議樓主在裝備夠結實的情況下,還是以釣頓為好!

  • 13 # 筏無止境

    大家好,題主是以手杆守釣大魚,才會涉及靈鈍的問題。用手杆釣大物,除非本身作釣的水域裡都是生口魚,魚的密集都很高的情況下,不去考慮靈鈍。常規的說,在自然野釣中,個人經驗是以釣鈍為主,但是同樣需要根據地形,根據物件魚來決定是否靈鈍。

    一、從餌料上、釣法上說,鉤上殘留物越多越利於守釣大物,因此適宜釣鈍

    我們首先從餌料的形態與狀態上來說。守釣大物,一般都不適合使用霧化狀態特別好的餌料,霧化越好的餌料,雖然誘魚性可能強,同時招惹的小個體的物件魚也特別多。因為,守釣大物,如果使用拉餌的手法,會因餌料蓬鬆,霧化狀態好,誘魚性快速,魚鉤上存在的殘留物必然少,大魚進窩覓食的機會並不多。反而是搓餌,因霧化一般,留足了大魚覓食的時間。所以,在針對釣大物上,拉餌就明顯不如搓餌。拉餌與搓餌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霧化的強弱上。

    如果從物件魚說,除了浮釣鰱鱅,可以高頻率拋竿,需要霧化特別好來誘魚。作釣其它的大魚,諸如草魚,鯉魚等,鉤上的殘留物越多越利於我們釣大物。所以,霧化好壞與釣大物基本沒有任何關係。

    二、從大物自身的警惕性上說,適宜鈍

    大魚的警惕性高,不會因突然出現的食物而搶食,反而是充滿警惕性。正是這種小心的生活,才會順利的長成大魚。過於靈敏的釣法,會因大魚的蹭線,試探性觸碰,反應一些不真實的浮漂訊號,因此,過早提杆的結果就是造成大魚放棄吃餌。如果我們釣鈍,會一定程度上過濾一些虛假訊號,降低大魚的警惕性。只有真正咬鉤後,才出現魚口訊號。這是靈鈍的最大區別。

    三,守釣大物,鈍不適宜的場景

    但是,我們在守釣大魚上,如下一些場景裡,就不適宜釣鈍。如

    1、水下有淤泥和醬層等地方,釣鈍可能會因餌料自重陷入淤泥和醬層中,反而不利於大魚發現餌料。

    2、水下有明顯的障礙物,明顯掛底的水域,同樣不適宜釣鈍。

    因此,釣大物,靈鈍同樣分地形和物件魚。

    問題小總結

    用手杆守釣大魚,靠的是耐心,畢竟釣法、深度、杆長都存在一些制約性。我們作了一些小分析,從餌料形態,霧化狀態,釣法,物件魚上可以看出,如果以底層大魚為主,鈍比靈好,搓餌明顯優於拉餌釣法。但是如果以浮釣為主的話,霧化狀態又起到決定性作用。所以說,釣靈釣鈍,需要根據物件魚,釣法,地形來分別對待。只是多數情況下,釣鈍的時候略多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婆婆進房間從不敲門,出門從不鎖門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