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勺
-
2 # 大學圖書館的老張
生命在於運動,人們重視體力運動,不懂或者不重視腦人運動,比如閱讀論語、資治通鑑。
說到運動,我們總單純地看作是體力方面的活動。體力運動能強身健體,愉悅心情,延年益壽,因而廣受現代人的重視。體力運動也需要克服人性中的惰性,也需要一點毅力,但不需要勞心費神,只要甩開胳膊邁開腿,人人就能辦到。體力運動下來人全身活絡,心情放鬆,有愉悅感。
被我們忽視的腦力活動如看書、學習、背誦也是運動,即腦力勞動,它能增強大腦思維功能,推遲老年痴呆的到來,豐富知識,提高修養,瞭解身外的世界,怡情樂神。民間說“刀越磨越快,腦越用越活。”說的是人要勤用腦才腦子活絡。“書讀千遍其意自解。”“好書不厭千回讀。”即使比較生澀的《論語》、《東周列國志》、《資治通鑑》、《紅樓夢》等原著只要常看勤思,不但能理解透徹,而且生出許多感悟和驚歎。
讓我們健身的同時也健健腦。
-
3 # 弘毅國學
這個世界是無常的,一直在變化中,無時無刻不在變化和運動。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很少人再透過讀書這種方式來進行腦力運動,也不會再進行太多的深度思考。
想必基本上上過學的,都學過《論語》中的篇目,但是工作以後,裡面內容都忘了,更別提學以致用了。《論語》中的學問的含義,講究的是做人做事,小到個人修養,大到治理國家。不是咱們說的學習知識,這點大多數人對於這點,理解都有偏差。既然講究的是做人做事,試問在學生時代,有幾個學生有那麼多人生經驗,論語裡面說的治國經驗要是能看懂了才奇怪了呢。所以古人在學生時代讀經典都要求背誦,不懂沒關係,記下來就行,以後在人生中碰到類似的事情,書中的句子就會在腦海中自動的跳出來,指導你做人做事。學了十幾年國學,這種類似的感覺我也有過不少。論語中的句子,必須要結合很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深刻的思想才能弄明白,對於一般人來說這個要求可就高了,不碰到生活中類似的例子,基本上是沒法確切感悟和理解到的。
想當年自己第一遍讀論語,就想抽自己嘴巴,裡面說的道理和錯誤,在我年輕的時候基本上都犯了一遍,但是當時就是沒有人指導你該怎麼做人做事,自己那點人生經驗,摸索著去過生活,肯定要犯錯的。我抽了時間把論語又看了幾遍,每看完一遍都有新的感悟,聖人誠不我欺也,聖人說的話真是經典,真是哲理,所以要想人生真正進步,還是多看看聖人的教誨吧。雖然沒有那麼多的娛樂性,但是真讀進去了,給你帶來的收穫將是巨大的。
-
4 # 國學老公
體育運動讓人身體健康,精力充沛。腦力運動讓人增長閱歷,知曉人情練達。腦力運動和體育運動一樣,也是一件很吃苦,傷神的事情。 近年來,華人的讀書量一直在不斷地增加,特別是家庭教育的支出,已經和歐美髮達國家處於同一個水平。以《論語》為代表的中國古代文化,廣大可愛可敬的文化傳播者們用更加通俗易懂,結合現實生產生活實際,用各種型別的表達方式,一直在繼承傳播前輩先賢的寶貴精神財富。向前行者致敬!
-
5 # 愛寫字的文藝青年
萬物在於均衡!陰陽兩極之變化!月盈月缺,冥冥之中這預示這一個天理!就是合理性。
體力者重體!智力者重智!兩者皆不可盡極致!因有違天道執行之倫常!不可仵逆!
回覆列表
生命在於運動,為什麼人們只知道體力勞動是運動而忽略了腦力勞動是運動呢?回答這個問題要從人的層面上說起不能以偏概全全部的認為。雖然現在大多數的人都只知道生命在運動的是?體育鍛煉,但是適當的鍛鍊腦力也是一種腦力運動這種認知,並付諸行動也是被一些知識面較廣,或者說是學識水平較高的人所認可,並付諸於實踐的。
從《黃帝內經》開始就有過生命在運動的詳細註解。流傳廣泛的也是人們的生命,在於運動的理念在支撐著大家進行晨練進行鍛鍊。無論是公園的起早晨練的人們亦或者是每天風雨不誤堅持跳廣場舞的大媽們都認同生命在於運動的基礎上進行鍛鍊的。合理的有氧的,適時的運動鍛鍊對生命的延續。對健康的保護是有好處的。同時也是印證了生命在運動的一個永恆的科學道理。同時適當的鍛鍊腦力也是一種腦力運動。大腦細胞的活躍程度或使用程度也和人體的筋骨一樣,也需要鍛鍊。往往人到了老年,特別是到了暮年之後,更需要進行腦力鍛鍊,才能避免老年痴呆的發生。嗯,適當的進行腦力鍛鍊也是一種腦力運動的認知程度,並不像鍛鍊身體那樣的被廣大普通群眾認知和認可並付諸行動。你們習慣說的腦癱腦懶的人大有人在,這也是人們只看到注重體育鍛煉的人,卻很少看到。注重腦力運動鍛鍊的人一個原因所在。
生命在於運動,人們只知道體育鍛煉而忽略了腦力鍛鍊。這種情況雖然不是普遍現象。但也是絕大多數人忽略了一種腦力鍛鍊的一種認知狹義。意思從某種層面體現了知識的匱乏和短缺。生命在於運動不是絕對的。對老年人來講更要適度的掌握。腦力勞動的鍛鍊更是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適時的調動大腦進行腦力運動對身體同樣會帶來體育鍛煉一樣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