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顧隴桃園廣
-
2 # 拂硯
現在好多作者都寫不好七律,但是他們在自己的古體詩上都要寫上七律二字。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個人愛好
作者本人特別喜歡古體詩,由愛好而欣賞,繼而模仿書寫。雖然明知道寫得不好,但精神可嘉,屬於不知不可為而為之,出發點上沒有可責怪之處。
(二)詩詞功力
作者想要寫作一首合乎規則的七律,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不但要熟讀詩書,還要熟悉《聯律通則》等用典規範。
七律有嚴格的要求和規範,不像古風和絕句等容易上手。
要想寫好七律,不如先學習古風,培養語感。
然後,可以從絕句入手練習,經年累月,或許可以爐火純青。
(三)對聯基礎
七律的重要特徵是要有對仗,對聯基礎知識一定要紮實。“頷聯”和“頸聯”是七律的點睛之筆,聯律不過關,妄談七律。
(四)意境優美
詩詞古雅,意境優美。形神畢肖,傳承文化。泱泱大國,後繼有人。如是努力,實乃幸事。
以上觀點個見,不揣淺陋。請大家批評指正!
-
3 # 陸道林
一般是借七律的形式,七字八行。至於是否合符傳統的七律的平仄,對仗等要求那是很多人不會去考慮的。他們只是要借這種形式表達一下自己的意思情感等等。也算是“古體今用”吧。
-
4 # 桂本坤
因為“七律”有其諸多嚴格性!因為現在有些人對其七律還不是能深層次作過研究!往往標寫“七律”二字,純屬自吹吧?
-
5 # 40後17
這個問題我有親身體會,所以很願意說一下我的看法。我很愛好詩詞,讀了不少唐詩,短短的一句話就含了很多內容,還朗朗上口。於是就仿照讀過的詩搞起所謂創作來。當時只知道要押韻和只知道有五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絕句和七言律詩。也稍為知道律詩有對仗的要求。於是我將我自我感覺良好的一首七言古詩,冠之以七律,寄給了我的南方的忘年之交的老先生。老先生回信先是鼓勵了一翻,說我內容寫的很好,但不是七律詩,只能稱為古風。七律必須遵守有關格律去寫。讓我專門去學一下詩的格律。當時並不太在意,覺得格律平仄要求太受約束。認為只要內容寫的好,用詞恰當,巧妙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去下功夫去專門學什麼平平仄仄,反倒能影響意境的發揮。說是這麼說,但對不懂格律,心裡老是疙疙瘩瘩的。一年前透過朋友介紹我報名加入了一個詩詞學會。開始了學習詩詞格律。
透過一段時間的當習,對格律詩有了一定的瞭解。好的格律詩不但不影響意境的發揮,反而能幫助你提高詩意。運用好平仄不但朗朗上口,節湊感更強,古味更濃。收起吧,說多了就顯囉嗦啦!
-
6 # 韓江之東2018
個人觀點:
1、不能說很多人寫不好,網上還是有很多寫得不錯的;有部分寫得不夠好,確實是,我就是其中之一。
2、基礎:首先要弄清楚七律的基本格式;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在這個基礎上再尋求變化,“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還是要理解好的。
3、押韻:如果是用“新韻”就要特別註明;不然就理解為用的是”平水韻”;容許“孤雁入群和孤雁出群”,但儘量少用。
4、詩的初稿完成後,要檢查會不會有“重韻、擠韻、出韻”等在用韻方面問題。
5、對和粘:失對和失粘都是大忌,要注意。
6、每句的片語排列儘量做到有變化。
7、用詞:儘量古語來表達現代生活。最好不要用成語。
8、典故:如果一首詩能夠引用到一些典故,能夠起到不錯的效果。
確實,文無止境,要學習的東西還是很多很多……
-
7 # 蒼松勁傲峭崖中
七律二字是詩詞中的格律、格式這一點不會錯、至於寫得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不過沒寫好不完美的七律也是談不上七律的!
-
8 # 饒子650
律詩屬於格律詩,相對不講平仄一韻到底的古體詩,又稱近體詩。如果明確標出律詩,那麼就要遵循格律要求,押平水韻,講平仄聲調,講粘聯對仗等要求。具體說,不能出格拗律。當然拗體詩除外。當談到,為什麼寫不好又偏要標明七律。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寫不好但勤耕不綴。二是不明白格律詩的要求,犯了出格的錯誤。我有自知之明,凡寫詩必註明古體詩,這樣別人就不會認為你出格了。不知妥否,還望海涵。
-
9 # 柏化林
寫一首好的七律詩,作首必須要具備素質就多了,不一一說。網路上好的七律詩比較多,這是好的現象。但也確有一些不是律詩的也注以七律,我不是說這不是好現象,只想說兩點:一是這些人還不知什麼叫七律或者半知半解,確得一句七個字共八句就是七律了。但他還是想學習在摸索實習過程中,值得鼓勵。二是不排除只想編幾句爭個釋出次數什麼的……當然有這種想法和行為者是極少數。這種行為是不應有的。
-
10 # 實小老顏
現在寫七律多的是老幹部或退休人員。他們很喜歡對時政,尤其是重大建設成就發表感想。而七律共八句,分四聯,其中頷聯和頸聯要求對仗。雙句押韻。這種篇幅的詩不長不短,便於對一件事或一處景物,一個人物發表感想,所以很受歡迎。至於是否合平仄,會不會出律,一般人考慮較少。只要他懂對仗,會押韻,就寫得有幾分象七律了。但很多人都直抒胸臆,不注重意境,不注重形象化和比擬,所以不象古詩,被俗稱為"老幹體"。
-
11 # 陳永金
只要符合格律要求,用韻正確都可稱七律,好與不好另一回事。七律很難寫好,她需要效高傳統文化知識,對聯對仗功夫,要精通各種手法,還需要獨到的捕物捉景的眼光.(詩眼)。別說我們寫不好七律,很多稱名詩人的也沒寫好喲!只不過"這條街全都賣笑,我二老從不作聲"。
-
12 # 季長鳴
鷓鴣天.過黃河大橋
濁水東流境未清,黃沙淘盡險逢生。
橋欄聽浪隨風起,中有不平擊岸行。
遙望眼,遠千傾。一江洶湧幾時停。
卻來瑤海天穹雨,助紂推波人更驚。
詞林正韻(第十一部),中華新韻(十一庚)
2020-05-18 下午
-
13 # 軫念信箱
第一種是見識不明,意識不清
因為人總是先入為主地認為自己瞭解的東西是對的,卻並不知道自己的認知對於外面的天地來說只是滄海一粟。有個成語叫“管中規豹”,我們知識面狹小,才會產生這種認知上面的錯誤。正因為這種錯誤的常見,這種尷尬在成長過程中人人都會犯,所以就變成了一個笑話,也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如果一位朋友寫出來的詩不合平仄格律,卻標上“七律”二字。這說明什麼呢?說明他對“七律”到底是個啥玩意並不清楚。我們的義務教育涉及到詩詞教學的時候已經捨棄了格律的講解,反而給小孩子們一種誤會:一首詩既然標稱七律,和那些長短句、四句最明顯的區別就是七言、八句,那麼七言、八句一定就是七律的判斷依據。
這個認識是沒錯的,但是就陷入了想當然的境界——這就是缺乏格律知識普及的問題。
書上那些七言、八句、標上了“七律”的作品,確實是“七律”。可一首詩是否是七律並不僅僅依靠是否七言、是否八句、是否標上了“七律”來判斷,更加需要有平仄格律的限定,有押韻的限定,有對仗的限定,要在多方面都達到了要求,我們才能稱之為“七言律詩”,簡稱“七律”。
但是孩子們沒有格律知識,也沒有人跟他去講啊。而且這些知識在未來的生活中一點都不重要、也不存在。大家都不知道的內容,想必也沒有什麼存在價值。如果他一直就這麼看待,認為七言、八句的詩就能稱為“七律”,那麼他在一時興起,寫出這麼首作品的時候,標上“七律”就不是笑話,在他看來還是對作品的負責。
可是在懂詩的人眼中,這就很荒唐。
不過這並不是這些朋友的錯,是時代拋棄了格律教學,卻保留了格律詩,是大的社會環境導致了格律知識的缺失。
其實這些朋友是對舊體詩有興趣的人,作為一個懂格律詩的人,可以指出,但是不必嘲笑,因為不懂不是他的錯。
但是如果被人指出,卻礙於面子死扛,偏偏要這麼做,那就是自取其辱,不值得同情——因為你也無法真正把他爭取成為願意學習、改變的人——這種人不過是借詩歌的形式裝逼罷了,罵一罵是活該。
另一種是明白什麼是七律,只是寫不好
這種作品標上“七律”是沒什麼問題的。“七律”只是一個格式問題,並不足以判斷作品的好壞。它在格式上嚴格遵守了平仄格律,押平聲韻、一韻到底、中二聯對仗,那麼即使它寫得再爛,它也是一首七律。
我們並不能因為它爛就否認它的格式屬性。
寫得不好沒關係,可以慢慢進步。標上“七律”是正常的,只不過標上之後就要接受大眾的檢閱。世事不都是這樣嗎,你不說你才華天縱,人家不會眼睛有毒地盯著你,低調發大財的人多了去了。可是你一天到晚裝博學,卻“不知知網”,別人不把你扒拉乾淨才怪。
我們寫的七言詩,不標“七律”,讀者一般就不會去判斷你是否遵守格律,因為格律和詩意確實關係不大。多的是寫得好的古體詩嘛。大家頂多看看內容和意境,而意境這個東西,各人眼光不同,一般是和而不同,即使不和,別人也不會批評你。但你標上“七律”,別人首先就會盯著你的格式、用韻、對仗這些基礎條件,這些都沒問題,才會去看內容、意境。如果在基礎上就出現了問題,就已經成了個笑話,誰還去看你寫的啥?
“七律”、“七絕”這些簡稱,就類似於身份證,你既然亮出來,就別怪人家把你從頭看到腳,但是你只要合規中矩(這也不是難事),寫得好不好跟你是否亮證沒有關係。
當今社會,大部分人的作品是不亮證的。因為對於懂格律的人來說,寫得合律並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事情,基本功罷了。
除了要去參加詩詞比賽,官方有亮證的要求——就好像韓劇裡面那些去夜總會、買酒的小妮子們,成年了可以買酒作樂是值得誇耀的事情,才會那麼擺譜地把身份證刷爆你的眼球。
所以呢,個人建議,不管寫得好不好,合不合,作為一個成年人(臉上自帶老相),這身份證,完全沒有亮的必要。
因為這個東西是唯一的,不像平水韻和新韻之爭存在兩可,標明是對讀者的尊重。
至於“七絕”、“七律”這些稱呼,不懂,或者缺乏自我肯定的作品才需要註明。
-
14 # 大明明80760456
因為他們太想把自己放到文人墨客的行列之中了。也好讓別人高看他們一眼,好象只有他們才懂得詩詞似的,也只有把自己放到文人行列才能提髙身份,而其它行業不能入他們的法眼,正應了以前剝削階級所推崇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了。
-
15 # 老街味道
問題:現在有好多作者都寫不好七律,為什麼他們都會寫上七律二字呢?
前言題主問的這個問題,有兩種現象,一種是會寫,但是寫不好,這種情況冠上七律二字無可厚非。
另一種現象,是不懂七律的規則,但是也常常冠上七律二字。這種現象在網路上經常能夠看到。
一、七律之規七律是七言八句,中間二聯對仗,首聯、頷聯、頸、聯尾聯之間要粘連,平仄要合規,押韻要一韻到底。
相見時難別亦難【難:十四寒 】 押韻
平仄平平仄仄平 東風無力百花殘【殘:十四寒】 押韻
平平平仄仄平平春蠶到死絲方盡
平平仄仄平平仄 蠟炬成灰淚始幹【幹:十四寒 】 押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曉鏡但愁雲鬢改
仄仄仄平平仄仄 夜吟應覺月光寒【寒:十四寒】 押韻
仄平平仄仄平平蓬山此去無多路
平平仄仄平平仄青鳥殷勤為探看【看:十四寒 】 押韻
平仄平平仄仄平
二、不懂很多人對於格律詩詞不甚瞭解,常常誤解字數對了,就是詩詞了。
除了不懂格律卻冠以“七律”的詩以外,我們還常見到很多不知道依譜填詞的“詞”。這類“作品”,老街在這裡就不舉例了,大家可以自己網路上找找。
我們看一首黃庭堅的《雪花飛》
黃庭堅
攜手青雲路穩,天聲迤邐傳呼。袍笏恩章乍賜,春滿皇都。○●○○●● ○○●●○△ ○●○○●● ○●○△
何處難忘酒,瓊花照玉壺。歸嫋絲鞘競醉,雪舞街衢。○●○○● ○○●●△ ○●○○●● ●●○△
和格律詩類似,詞的字數、平仄、押韻都有自己的規則,需要按照詞譜來填寫。
三、拗體與創新我們看唐詩三百首,會看到好多不符合格律的五律和七律。這裡有一些拗體詩,如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離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上句是拗體,下句救拗。
例如崔顥的黃鶴樓,被人稱為半古半律的七律。
對於現代人來說,除了一部分完全不懂的人以外,還有一些懂一些皮毛,但是不喜歡嚴守規矩的“詩人”。
這些人比較喜歡創新,因此也喜歡把自己的詩冠以七律、五律。這種創新詩人,常常引起爭議。這裡也不舉例了。
結束語對於剛入門的朋友 ,七律相對來說比較難。因為規矩一環套一環挺燒腦。但是真正學會七律以後,一般不會認為七律難,而是作詩難。
無論任何一種形式的詩詞,規則如同公式,熟悉了就不是問題。難的是真正創作出優秀的詩詞,好詩並不在於是不是七律、五律,四句的絕句寫好不易,長篇的古風寫好也不易。
-
16 # 百味寫春秋
這個話題呀,多說無意!我愛通俗地說大白話:無論寫好詩,還是寫不好詩,都不要緊!敢寫就是好事,就該支援鼓勵。最起碼這是喜愛我們的傳統文化的;也是想以詩來抒情寫意的;這都沒錯的!不過,無論幹啥都得講規矩,萬事千行都有它自身的定規清律,不遵律那叫胡鬧,惹出笑話不說,還讓人家小瞧您的人,那又是何必呢?
我老愛說,想作詩,您先認好“標籤”,律詩它有“標籤”:五絕呀,七絕呀,五律呀,七律呀,排律、長律呀;還有,詞有詞牌;曲有牌調;聯有對仗之要……
這都是一目瞭然的東西,虎不了人的。有標籤的,您就得按它的“行規”辦,不然就惹出笑話啦!
再說了,您要覺得律詩麻煩,不好弄,再簡單不過了,你不作帶標籤的詩,直命其名,就像人家曹操、曹植他爺倆的《關雎》、《白馬篇》都不是律詩,不照樣流傳千古,流芳百世嗎?您不要帶標籤的,想寫五言四句,七言八句都可以任意選,不受韻律限制,不受字數句數約束,別具一格。又沒人挑毛病,其不自在呀!其實,不論作詩、詞、曲、聯,都不在形式,重在語句精練,讓人過目難忘,回味無窮!
一句話,“掛羊頭賣狗肉”的活兒不自在,那是會自虛落詬的!您說對吧?
-
17 # 無名草2020
這就叫“畫蛇添足”,
這就叫“掩耳盜鈴”!
也可叫“自露馬腳”,
也可叫“自欺欺人”。
四條成語送給他,
教他自已去反省……
若是睡了還難醒,
此人病得很不輕!
-
18 # 輕歌吟楓
嚴格意義上來說七律的平仄格律只有四種情況。
一.平起首句入韻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平起首句不入韻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仄起首句入韻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仄起首句不入韻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這是律詩的標準格式。在每一句的平仄中又有135不問,246分明的說法,同時又有杜絕三尾和孤平的要求。也有些變格,比如拗救,創作中是不提倡的,非不得以儘量杜絕。
另外七律還有其他的要求,若細說恐怕要出本書來。比如用韻就有用韻十三法。列舉了包括擠韻,撞韻,重韻,啞韻……等等,其中中間幾聯要求對仗,又有合掌,粘,對,等問題。
總之的確要求很多,寫作難度大。造成現代好的七律網路上不多見。往往有許多作者啥都不問,認為七言八句就是七律了。這是個誤區。但還不能說,他們認為格律限制了創作,應該創新,這是一種強詞奪理的說法。任何一種文體都有自己的格式與要求。正如足球有足球的要求,排球有排球的要求。
也就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因此我認為寫什麼,怎麼寫的你的自由,你可以寫七言八句五十六字,但是如果不合七律格式要求,就不要冠以七律之名,正如你唱的流行歌曲很好聽,你偏偏說你唱的是京劇,還要別人承認你唱的是京劇!那麼結果是什麼呢?
貽笑大方!(個見)
-
19 # 家有五寶809
《贊抗疫英雄》
長江千里一瀉東,
大浪淘沙彰英雄。
庚子華年方無盡,
新冠肆虐封楚城。
病魔狂,民族勇,
八方攜手驅疫情。
旌旗奮進催戰馬,
天使展翅扶蒼生。
2020,5,21,
-
20 # 楚韻春秋
什麼是七律?七律是格律詩的一種。格律詩又稱近體詩、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成熟於唐末。後北宋歐陽修等人,又奉皇命整理而完成的格律,稱為格律詩,簡稱“律詩”。 現在通常學習的格律詩,都是以歐陽修的宋律為準,違者即失律。 自歐陽修之後,律詩的格律要求就再無變化,一直沿用至今。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律詩共八句,其中每句七字的叫七律,每句五字的叫五律。超過八句的律詩稱為排律(或長律)。律詩偶數句押韻,首句可入韻,也可不入韻,律詩每兩句為一聯,中間各聯都對偶,平仄還需滿足替、對、粘等要求。律詩很美,有格律,有韻律,還有意境,正是這些律才造就了律詩獨特的美感。因此,雖然1000多年過去了卻仍然受到大眾喜愛的原因。 現在為什麼有作者寫不好七律,卻冠上七律之名呢?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一、模仿寫作。毋庸置疑,現在是科技發展、知識爆炸的時代,中華詩詞文化傳承出現了斷裂,人們已經很難象古人一樣,接受古詩詞寫作教育,詩詞已然小眾。儘管如此,仍然有很多人喜歡創作古詩詞,喜歡律詩之美。在無法接受完美古詩詞創作教育的情況下,只能透過誦讀古詩詞模仿寫作,或者網上查詢資料或者參加業餘培訓班。但由於學習不繫統不具體,甚至各種資料之間相互矛盾,所以往往寫出的七律難免可能有這樣或那樣的失誤。不過這都屬於情有可原,只要繼續保持對古詩詞的愛好,隨著時間的推移,知識儲備的完善,這些問題都會逐步得到解決的。
二、不懂格律。這是有人真不懂律詩,看到別人的詩寫上了“七律”二字,以為每詩八句、每句七字就是七律,只要湊齊了字數、句數和韻字,讀起來朗朗上口,就認為是七律創作了。這是想當然的毛病。不過,只要保持一顆詩心和認真學習的態度,這些毛病都會糾正過來。
三、為意境而失律。因為律詩有字數、平仄、對仗、節奏和押韻等要求,不像其它詩體,受格律所限,創作難度更大。有時候為了滿足這種格律要求,就必須變換所用字詞,這很考驗一個人的文學功底。但變換了字詞之後,往往會使意象、意境與立意發生變化,或感到牽強,或感到不是作者本意。所以,就會有人為了適意而出律,但基本格律還是遵守的。
四、不願遵守格律。還有一些詩歌創作者,寫的作品無格律也不押韻。他們不願意遵守格律,只想借律詩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意境,認為格律束縛了自己的思想,不能自由發揮,反正認為都是新時代了一切以我為主。只想要律詩之美,不想受格律所限,這有點近似耍無賴了,就象一個人既想過文明安寧的生活,又不想遵守國家法制法規一樣。
五、抬槓。這樣的人也有不少,個性獨特,逆反心理重,你認為不是七律我偏偏寫上七律之名,不服你咬我呀。這種就是純屬抬槓了。
序換鶯啼幾度愁,繁花落儘自懷幽。
半生熱血同虛夢,一鏡朱顏到白頭。
倦蝶欲憑風遠去,孤魂空逐意難休。
不堪回首紅塵路,愧負凌雲百丈樓。
回覆列表
我有時也這樣,那是一個錯誤。現代詩雖然不是十分講究對仗,但韻律還是要有的。尤其是像七律這樣的詩,那是專有名,凡七律都有嚴格的韻律要求,固定的平仄模式。所以不能七字八句就統統冠之為七律,那是不嚴謹,也會誤導。律詩就要按格律來,否則,就叫自由格、自由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