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貼士人生

    孝感是不是因為 董永孝感動天?

    天津是因為明成祖朱棣回北京時路過 天子渡口 所以叫天津 津就是渡口的意思

  • 2 # 忠東行

    湘潭仙女山原名龍安山,因唐僧西天取經路過此地,被黎山老母、觀音、普賢、文殊四位菩薩試探,師徒四人取經誠心的,結果只有豬八戒上當,願為女婿。由此後此山改為仙女山。唐代陝西高僧海禪師來此結茅而居,隨即,善男信女便動手蓋了一座寺院,取名“龍安寺”(據柳宗元《龍安海禪師碑》)。至於人們都稱該山為“仙女山”,龍安山反而被淡忘了,是緣於一個傳說:大約在宋代,山下住著一對婆媳,婆婆為人忠厚,積善好施;媳婦勤勞儉樸,採藥耕織。一天,婆婆突然暈倒過去,醒來時眼前一片漆黑,雙目失明。為了治好婆婆的眼睛,媳婦天天上山採藥。一次她累極了,坐在一棵大樹下休息,剛閉上眼,便恍恍惚惚看見一位年輕美貌的姑娘,手捧著一隻鮮紅的大蜜桃笑盈盈地向她走來說:“你把這桃子帶回去給婆婆吃了吧,她的眼睛就會好的。”媳婦驚喜交加,忙睜眼一看,姑娘已無影無蹤。說也奇怪,婆婆剛吃完桃子,只覺得渾身發熱,眼睛發脹。不一會工夫,雙目重現光明,而且比先前更清亮。大家都說這是婆婆心好,媳婦孝順,感動了救苦救難的仙女。人們為了表達對這位仙女的崇敬,就把這座山改稱“仙女山”,“龍安寺”也被人們稱為“仙女廟”

  • 3 # 野狐習禪

    題主好,我是陝西人,陝西常被稱為三秦,我就講一講“三秦”的來歷吧。

    在春秋戰國時期,關中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人口眾多,稱作“天府之國”。在周朝的諸侯國中,秦人立國最晚,其祖先從給周王牧馬,趕車到被封為周朝大夫,替周王戍守西方邊陲就花了幾百年時間。到犬戎攻入鎬京,秦人勤王有功,隨後周襄公護送平王東遷,周平王有感其忠義,把岐山以西的土地賞賜給了秦襄公,秦人才得以正始建國。

    最早,秦的都城在雍城,今天寶雞鳳翔一帶,秦孝公時遷都渭陽,秦國任用商鞅變法,很快崛起。後來,經過六代國君的繼續努力,到秦始皇一舉兼併了天下,公元前2021年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王朝。可惜,短短的十五年,一個龐大的帝國就滅亡了。

    鉅鹿大戰的失敗是秦滅亡的標誌。項羽破釜沉舟,以少勝多,殲滅了秦的主力軍,秦將章邯率二十萬秦兵投降項羽,項羽隨後坑殺了這二十萬降族,留下了章邯三個降將。項羽自封西楚霸王,然後大肆分封諸侯,把劉邦封為漢王,都南鄭,同時分封章邯、董翳、司馬欣這三個降將為雍王、翟王、塞王,讓他們鎮守關中嚴防劉邦入關。

    劉邦在漢中積極發展力量,在漢高帝元年(前206年)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發兵攻打關中。因為對手是秦的三個降將,所以漢王軍隊高喊口號攻打三秦,開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戰中,關中被稱作三秦就是始於楚漢戰中。

    陝西由陝北、關中、陝南三部分組成,歷史上,關中一直是陝西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關中稱為三秦,人們習慣用關中來借代整個陝西,自然就稱陝西為三秦了。因為陝西是由三部分組成的,也有人認為三秦是陝北、關中、陝南的合稱,這一說法貌似合理,但沒有歷史淵源,只是後來想當然的說法,不過也有道理,也被很多人接受。

    順便說一下咸陽為啥叫咸陽。古代山南水北謂之陽,山北水南謂之陰,中國很多地名就以此而來:河陽、山陰、華陰、洛陽、淮陰、江陰、漢陽……當時秦的都城在九嵕山南面,渭河北面,山水皆為陽,“鹹”在古漢語中有都、全的意思,因此,秦把都城叫咸陽。

    秦咸陽宮在今渭城區窯店鎮,距離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不遠,當時的鎬京(西安)屬於咸陽的京畿之地,所以,我們現在說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十三朝是把秦也算在裡面的。司馬遷在《史記》中說過“咸陽故長安”,就是說咸陽就是長安,因為漢代咸陽又成為了長安的京畿之地。

    現在搞西鹹一體化,西安的地鐵都修到了咸陽,歷史上兩地關係就很密切,現在的合作就更密切了,這也將帶動陝西經濟快速發展,讓三秦父老的生活越來越好。

  • 4 # 柔城居士

    我們這裡有個村子,叫借馬莊。它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張西堡鎮,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廣府古城交界。

    為什麼叫借馬莊呢?據說該村原名菊花莊,西漢末年劉秀被邯鄲的王郎追趕至此,無奈之下借了當地村民的一匹馬逃生,就留下了這個故事作為村名保留至今。據介紹,該說法被記載在村內石碑之上。

    但這個故事還有別的版本,說是隋末大夏國皇帝竇建德自樂壽(治所在今獻縣)遷都洺州(治今廣府古城)後,戎馬倥傯之際微服私訪至城東的菊花莊,偶遇老幼負犁耕種,詢問之下才得知耕牛均被士兵徵用,只得這樣耕種。竇建德得知後便結下戰馬,套上工具,幫助老農耕種,並諭令將士們紛紛借馬給農民耕種。

    兩個故事都有理有據,但我覺得後者似乎更牽強一些,竇建德愛民不假,但在洺州的那段時間並不是很長,而且一直在打仗。像關愛民生這些事,做一些高屋建瓴的指導即可,哪裡有時間讓士兵都去借馬犁田呢?怕是今人的附會吧。

  • 5 # 嵐嵐ing

    在西漢時期,有一個叫匈奴的少數民族,他趁著中原地區打仗的時候,迅速的強大起來,把中原地區的東北部,北部以及西北部全部佔領,建立起了一個以匈奴為主體的強大的奴隸制的王朝,騷擾著大漢王朝的邊境。

    再到後來漢武帝登基後,派了三路人馬,去出擊匈奴,只有衛青的這一路人馬戰勝了。漢武帝為了紀念這一次戰役的成功, 給衛青收復來的這個城市取名為武威。武威,武威為了展示漢王朝武功和軍威的地方。

    很多人沒有聽過武威,但是應該聽過馬踏飛燕吧,沒錯,中國旅遊的標誌,馬踏飛燕就是出土於武威,除了著名的雷臺漢墓之外,還有武威文廟,武威文廟也是中國三大文廟之一。

    後來衛青的侄子霍去病長大了,霍去病自小長在軍營,聰慧過人。漢武帝決定派衛青和霍去病二人再一次去出擊匈奴,這一年在公元前119年,史稱河南之戰,最後大獲全勝,收復了河西走廊的張掖地區。

    張掖張掖,張中國之掖,斷匈奴之臂,收復了張掖地區,相當於斬斷了匈奴人的右臂。

    提起張掖就會很多人想到祁連雪山,沒錯,張掖背靠祁連雪山,當時收復了張掖地區,在匈奴內部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無繁旭,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張掖市擁有全亞洲最大的軍馬場,張掖山丹軍馬場,他們目前打的廣告語是我們這邊第一任馬場場主就是霍去病。胭脂山盛產一種花草,可以製成古代的化妝品,失去了胭脂山,是匈奴人的婦女臉上都失去了光澤,他們的婦女從此以後都不再漂亮了。自此可以瞭解一下這個張掖對匈奴的作用究竟有多大?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再一次派衛青和霍去病出發直擊匈奴人的老巢,以一個士兵兩匹馬的優良配置,直擊漠北深處,自此以後,八百里漠北,再無狼煙。

    在這一次戰役勝利之後,漢武帝設立了酒泉郡和敦煌郡。

    關於這個酒泉郡有一個小故事,據說霍去病將軍收復了酒泉郡之後,漢武帝為了褒獎霍去病將軍的功績,賞賜了他一臺美酒,但是霍去病將軍為人比較敦厚善良,希望將這罈美酒與眾將士共享,但是奈何酒少人多怎麼辦呢?正好在當地有一灣清泉,霍去病將軍將這壇酒到入群中,與眾將士共飲,自此這個地方就叫酒泉郡。

    李白也曾說過,天若不愛酒天應無酒仙,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提起酒泉,很多朋友都應該知道著名的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還有酒泉的夜光杯都是遠近馳名的。

    那麼關於敦煌,其實在張騫出使西域之前,就有敦煌這個名字了,敦煌是梵語的音譯,翻譯過來是美麗的桃花石的意思。

    後來張騫出使西域之後,將這一情況報告給了漢武帝,漢武帝當時靈機一動就說敦煌,敦煌敦大也,煌盛也,敦煌盛大輝煌也,就叫敦煌。於是敦煌沿用了當地的叫法。

    提起敦煌,不得不提起兩個著名的關口陽關玉門關。

    渭城朝雨浥輕,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是著名的兩關,西漢王朝最西邊的大門。

    武威,酒泉,張掖,敦煌為著名的河西四郡,陽關玉門關也曾是古絲綢之路上最繁榮的關口,2000多年過去了,河西四郡逐漸的衰敗,陽關和玉門關也成了旅遊景點。但他們的故事仍然廣為流傳。

  • 6 # 忠橙衛士

    我給大家講講我的家鄉呼倫貝爾。呼倫貝爾市,是內蒙古下轄的地級市,東鄰黑龍江省,西、北與蒙古國、俄羅斯接壤,是中俄蒙三國的交界地帶,邊境線長1733公里。面積26.2萬平方公里,人口253.41萬(嚴重的地廣人稀,每平方公里生活10個人)。是中國面積第三大地級市、土地面積第二大地級市(面積最大的是三沙市、土地面積最大的是那曲市)。一般我介紹呼倫貝爾市的時候,特別是在酒過三旬之後,總喜歡端起酒杯,拍著胸脯,去述說呼倫貝爾的“六小四大”,以此表達自己身為呼倫貝爾人的驕傲和自豪。

    第一個“小”——呼倫貝爾是個“小地方”,國土面積第三大地級市,相當於山東省和江蘇省的總和,或者2.6個南韓,大半個日本,16個北京,佔據了中國版圖的1/40和內蒙古自治區總面積的1/5。

    第二個“小”——呼倫貝爾有個“小草坪”,說的是呼倫貝爾大草原,中國現存最豐美的草原牧場,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中國境內有3個,另外2個是新疆的那拉提和巴音布魯克草原,還有一個是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國家5A級景區,全國旅遊二十勝景之一,總面積10萬平方公里,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和“牧草王國”。

    第三個“小”——呼倫貝爾有個“小山坡”,講的是大興安嶺山脈,大興安嶺山脈近8成都在內蒙古境內,在黑龍江的只是一小部分。百度一下就是知道,大興安嶺的46%在呼倫貝爾境內,面積大概是10.67萬平方公里,相當於1000多個巴黎,96個香港,53個深圳那麼大。

    第四個“小”——呼倫貝爾有個“小泡子”,說的是呼倫湖,也叫達賚湖,是中國第五大淡水湖,後面我還要說,《山海經》中說的“大澤”就是這裡。

    第五個“小”——呼倫貝爾有個“小口岸”,滿洲里口岸是全國唯一設在縣級市、緯度最高的直屬海關,是第一歐亞大陸橋的交通要衝,是中國最大的邊境陸路口岸,口岸貨運量始終雄居全國同類口岸之首,被譽為“東西之窗”。

    第六個“小”——呼倫貝爾有個“小夥子”,每次說的到這的時候,大家總以為我要表揚一下自己,其實不然。我想說的小夥子是被《美國週刊》評價為千年風雲第一人和世界影響最大的人物鐵木真,也就是成吉思汗。馬克思稱他為——東方戰神——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統帥。雖然成吉思汗不是呼倫貝爾生人,但他的祖先發源地是呼倫貝爾,他的大媳婦“孛兒帖”就是“弘吉剌”部人,位於現在的新巴爾虎右旗,所以說成吉思汗是我們呼倫貝爾的女婿。

    “四大”就比較簡單了,就是呼倫貝爾人或者來到呼倫貝爾的人,要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聲說話、大方談感情。主要的意思就是說呼倫貝爾人比較熱情、豪邁、好客、直爽,反正就是各種表揚吧。

    說了半天,還沒有說呼倫貝爾名字的由來,其實很簡單。呼倫貝爾就是以境內呼倫湖和貝爾湖得名,呼倫湖是中國第五大淡水湖,《山海經》稱之為大澤,也叫達賚諾爾,達賚是海的意思,諾爾是湖的意思,意為海一樣的湖。呼倫是蒙語“哈溜”的音譯,指水獺,貝爾指的是雄水獺,古代這兩個湖盛產水獺。兩湖因此得名,呼倫貝爾又因兩湖得名。

    關於呼倫湖和貝爾湖的來歷,我聽過的有兩個傳說,一個是有個叫呼倫的小夥子愛上了叫貝爾的姑娘,接下來就是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然後化成兩個湖之類的,有點像羅密歐和朱麗葉的中國版,或是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內蒙版。另一個是long long ago草原遭到風妖和沙魔的侵襲,草原危在旦夕,牧民背井離鄉,為此天國派來化名呼倫和貝爾的一對天鵝與妖魔殊死搏鬥並取得了勝利。為了永久庇佑這片草原,防止妖魔作怪,她們手拉手變成了呼倫湖和貝爾湖,用湖水擋住風沙,滋潤土地,孕育生命,從此草原恢復了往日的生機和活力。雖然都是杜撰的故事,但我更想相信第二個傳說,我以為,天鵝是和平善良、忠誠勇敢的象徵,這說的不就是生活在呼倫湖流域的草原人民麼。

    每年春季,成千上萬的天鵝都會陸續遷徙到呼倫湖水域,她們在這裡停歇、覓食、補充能量,然後過境飛往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繁衍。隨著“一湖兩海”生態綜合治理的持續推進(內蒙古三大淡水湖,即呼倫湖、烏梁素海和岱海的環境保護工作,習總書記連續兩年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分組審議時提出要抓好“一湖兩海”的生態綜合治理),當地生態改善明顯,呼倫湖水域面積增至2028平方公里,野生動植物種類數量持續增強,今年4月,又有上萬只候鳥又一次日夜兼程,不辭辛苦地向呼倫湖流域飛來,重溫胡土的馨香,繁衍育幼。

    “此時的水面,優美而澄淨得像一首舒緩的抒情詩。天空遼遠,湖水湛藍,鴻雁、天鵝、蓑羽鶴等忽而在水面上振翅,忽而在溼地裡棲息。”“生命少了一些競相引吭的紛爭,多了一些隨意遨遊的自由”。

  • 7 # 路人lighthouser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準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 8 # 郭老奇談

    說一個關於地名的傳說,我是秦皇島昌黎荒佃莊皇后寨的,我就講皇后寨的傳說吧。

    我們皇后寨,它在昌黎縣城南偏西25公里,灤河的東岸。關於皇后寨村後的由來,有著一段美妙的傳說。你聽我慢慢道來。

      在很久以前,這裡就形成一個較大的村莊了。村頭修有廟宇,廟前立一石碑。一年夏季,灤河氾濫成災,沿河村民離家逃荒,有一俊俏窈窕姑娘住進了村頭廟中,靠討飯度日。一天早晨姑娘醒來,一摸頭,不知什麼原因,夜間睡覺時黑髮全脫掉了,姑娘非常難過。

      話說當朝皇帝,在這一年清明祭奠之夜做了個怪夢。來日早朝,他說,夜間做了一個喜攀。在御花園賞花時,有一隻喜鵲飛來,落在鮮花盛開的桃樹上,對孤說,順灤河,從原頭生育下走過九百九十九個村,來到第一千個村,有一女子頭頂瓦盔,赤腳踩碑,本是皇后,正等著去迎接。說完,便派一名忠臣前去迎駕。這大臣率領一隊人馬,將信將疑地出發了。他們沿著灤河爬山涉水,走了一村又一村,歷盡千辛萬苦。時值灤河氾濫之後,這一日風和日麗,走過了九百九十九個村,前面出現了一千多以秫桔圍繞房屋的寨子村。這就是皇帝夢中的第一千個村莊。中午時分,來到村頭,大臣命令轎輦停在村口,讓吹鼓手盡力吹打,頓時鼓樂聲優揚美妙,非常動聽。家家男女老幼都出來觀看。這時大臣命令隨從在人群中仔細搜尋。正在廟中洗瓦盔的討鐵姑娘耐不住性子。也到廟外看看熱鬧。心想頭禿了,不能讓眾多鄉親看出來,於是就將剛洗刷乾淨的瓦盔扣在了頭上,赤著腳跑出廟宇。姑娘一瞧,看熱鬧人挺多,看書不好意思擠進人群,就立在了廟前石碑底座上,看吹鼓手們演奏。大臣瞧見一個姑娘頭頂瓦盔、赤腳站立在碑上,正應了皇帝之夢,立即走上前去,叩著下拜,說道:"姑娘在上,臣前來迎駕進宮"。不容分說,就將這討飯姑娘扶進轎中,啟程返京。這寨子出了娘娘,故得名皇后寨。

      回京途中,大臣心裡很不忠實,這麼一個禿頭女人,怎麼能做皇后呢。出了寨子村,又來到一村,在一座廟宇旁歇腳時,大臣怕交不了差,忍耐不住,悄悄將轎簾掀起一道縫隙,窺視轎裡,不覺大驚,轎中姑娘滿頭烏髮,異常俊俏,這才放了心。於是,這村就取名為"換頭廟",後來叫成了"黃土廟"。又走了一程,來到一村打尖吃飯。大臣又想,娘娘都是三寸金蓮,這姑娘雖然很美,腳卻挺大。正在這時,一陣輕風掀開轎簾,大臣隨風望去,姑娘的大腳變成了小小尖腳。這村遂得名"尖腳",後來叫成"尖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臨時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