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言好書畫

    中國書法從來不僅僅是寫毛筆字這樣簡單,王羲之、顏真卿、蘇軾三位大書法家在創作書法作品的同時,都首先是學者,是詩文大家,這是他們創作出三大行書作品的首要條件!

    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講述的是王羲之在紹興蘭渚山下修禊以文會友一事,是王羲之與謝安、王導等40多人玩流觴曲水遊戲時所作序文,文章即時寫成,書法一氣呵成,自然流暢!王羲之自己又寫過多遍,也沒有再達到原來的境界!後世有很多人臨摹《蘭亭序》,其中唐朝時期的馮承素臨摹的最為神似,而今天我們在故宮博物院看到的《蘭亭序》正是馮承素的作品(也有人認為並非馮承素所作),屬於“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其價值絲毫不輸故宮其他“鎮館之寶”。書聖自己重寫沒有達到即時的創作水平,後世看《蘭亭序》只能仰視,不可能超越!顏真卿首先是著名詩人,也是中唐名將,《祭侄文稿》是在顏真卿萬般悲痛的狀態下完成的,雖然只有240餘字,可以看到遣詞造句非常考究和凝練,沒有一句廢話,沒有一個多餘的字,而且是在那樣的一種心情狀態下和那麼短的時間裡,足以彰顯顏真卿高深的文學藝術修養,《祭侄文稿》本身的書法藝術價值極高,在書法上具有三大特色,即圓轉遒勁的篆籀筆法、開張自然的結體章法和渴澀生動的墨法,此稿渴筆較多,墨色濃重而枯澀,這與顏真卿書寫時所使用的工具(短而禿的硬毫或兼毫筆、濃墨、麻紙)有關,這一墨法的藝術效果與顏真卿當時撕心裂肺的悲慟情感恰好達到了高度的和諧一致。而此帖真跡中,所有的渴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歷歷可見,能讓人看出行筆的過程和筆鋒變換之妙,對於學習行草書有很大的益處。這篇文稿中筆法、章法和墨法的巧妙結合,勾抹之處的斟酌變換,都讓人從文字之中感受到了筆法的精妙和蘊藏的力量,讓觀者心靈受到震撼與感動!《祭侄文稿》堪稱書法與文學完美結合的典範,文稿中流露出他對家族至親與國家的真摯情感,可以說是我們的前輩顏真卿用血淚書寫而成的,其中蘊含著厚重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與傳承價值。我們不能只是一打眼看書法表面的好壞,而應該看到埋藏在靈魂深處的最真摯的愛國情懷,當文字被賦予了真實的情感和靈魂,自然就具有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氣魄。蘇軾則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在詩、書、畫、文學等方面都有巨大成就的天才,也是一個政治家!他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也是大書法家,為“宋四家”之一;同時也擅長尤擅墨竹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他的書法與文章一樣豪邁,有《醉翁亭記》,《寒食帖》等書法傳世!《寒食帖》是蘇軾撰詩並書,墨跡素箋本,此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 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 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 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

    自蘇軾之後距今已達上千餘年,其間湧現了黃庭堅、趙孟頫、董其昌、王鐸、劉墉、張裕釗等眾多書法家,然而沒有一個人行書的代表性作品可以與三大行書相比肩,進入近現代,中國真正的書法家比之歷代更少,有大學問、古典文學詩詞功底的書法家幾乎沒有,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擁有各種大名頭的書法家很多,並且在時代強大宣傳手段的造勢下名聲很大,但是沒有人創作出有巨大影響力的代表性作品,日本是中國文化的旁枝,歷來只在中國書法的影響之下!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中日當代書法不管是傳統還是現代作品根本不存在能超過《蘭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的作品!

  • 2 # 真行文化

    沒有

    為什麼呢?

    因為超過了不就亂了嗎?!哈哈哈

    就這麼簡單,中國文化是實用文化,有這三大行書足夠了,大家“追星”就可以了 ,夠用了。如果弄個五百強行書,那不得又累又煩嗎?!

    其實本來就很簡單,是人們瞎分析弄複雜了。比如對於歷史文化名人,沒必要評說功過是非,第一畢竟是前人,我們要尊重。第二評說沒有用,你說什麼與人家毛關係都沒有。第三選有用的利用,不會用瞎批一通反而顯得自己不靠譜。

    踏踏實實學書法吧!別想亂七八糟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未婚女未嫁,年齡相差13歲,可以嫁麼?會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