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過重山
-
2 # 金棠文化
根據一九九三年十月召開的中國佛教協會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所透過的《全國漢傳佛教寺院管理辦法》第九條規定:申請出家,必須父母許可、家庭同意、有一定文化基礎、無生理缺陷和身體健康。需入寺一年,經僧團考察合格後,才正式剃度,獲得度牒。
-
3 # Dulbert的數學
首先,應該是基本健康的活人!
現在,寺廟對想出家的人,要求很高了!
沒有文化,估計也不行!
有家的人,父母,愛人,孩子應該同意吧!
社會上,也不要有經濟糾紛,人際關係,社會關係沒有問題才好!也就當地民政部門要有介紹信吧!
以往寺廟,還要對要出家人進行一段適應期,此時一般稱作居士。
以上是我的瞭解的,我還真認識幾座寺廟的方丈!
-
4 # 天天歸零
和尚:是為追求從尚道德和平自由,是為度化有情,追求覺悟人生真理而出家的善知識,此名為僧人,又名為和尚,佛門中有分四眾弟子:出家的男女二眾為比丘僧與比丘尼,在家的男女二眾為優婆塞,優婆夷,(又可稱近事男與近事女),合稱為四眾弟子。隨喜讚歎一個要想出家當和尚的人,能夠看破與放下塵俗,此乃大丈夫行,是受人尊敬的。大致條件:首先要有出家的因緣、開心自願,出家目的意義明確後,透過家庭父母的許可以及單身(離異者須持有離婚證明),個人身份證明,身心健康,一般六十歲以下,(有的於臨終前,遇大德有緣者,也可以削髮為僧過個出家癮),以及合法公民身份者等,符合上述條件後,就可以出家了。願同證菩提!供考之,謝謝!
-
5 # 從北方從日出之地飛來
鞋穿在誰腳上,誰知道。該出家的,肯定能得到來自心靈的呼喚和物質環境的條件必備。水到渠成,不假自心願。所以,是被選擇,而不是自己選擇。期碼,如果沒有名被選擇的覺悟,即使出家了,還不是真正的出家人。期碼一條,出家出於心靈,因此動機要強調,如果出於找工作弄飯碗,便不是出家。和尚服不是工作服,是心靈的記號。如果出於以聲聞往生佛國的動機,當然是合格的出家動機。
-
6 # 本然堂講席
題主好!這是個說易行難的老話題,下面換個角度,閒聊幾句,供參考。
【1、三類答案】
一般有三個作答:(1)若想做學術研究,網搜一下僧師開示或教內專著,並非難事。但瞭解再多也無用,因為“出家條件”主要不是知識(見識),而是覺悟功夫。若心不覺悟,出家也是兒戲自愚,與在家沒啥區別。(2)若因某種原因比較好奇,可網搜中國佛協、地方佛協或居士團體的各種普及書籍,裡面常有對出家條件的解答,看多了就沒神秘感。但這還無用,因為“出家條件”本質是福報大小和覺悟高低,並非人為規定。“身”出家易,“心”出家難。(3)若想真信真修,提前瞭解,可就近參加佛教寺院或居士林的大型宣教活動,皈依個師父,將有專人輔導,適時回答相關問題,日久能無師自通。親身接觸寺院和師父,是目前最有說服力的。
【2、佛家修行之難】
本師佛在《四十二章經》講過人有二十難,即“貧窮佈施難,豪貴學道難,棄命必死難,得睹佛經難,生值佛世難,忍色忍欲難,見好不求難,被辱不嗔難,有勢不臨難,觸事無心難,廣學博究難,除滅我慢難,不輕未學難,心行平等難,不說是非難,會善知識難,見性學道難,隨化度人難,睹境不動難,善解方便難。”可見,學佛之難主要不在出家與否,而在隨緣覺心。換言之,不要簡單將出家理解成佛教的正修,這是因人、因地、因緣而區別很大的事。對多數人而言,出家未必能實現經典所說的成就,因為寺院不是速成班,師父不為誰打包票;實修是心上功夫,與身在何地、拜誰為師、讀什麼經典無關。
【3、出家後遇到的問題】
出家的意義主要是“領眾”,就是為六道眾生做個成佛榜樣,首要目的是興教度人,但前提條件是自己必須先覺悟,這就很難了。常能聽聞出家又還俗的,個人原因主要是四類:(1)入寺難持戒,日漸懈怠,心灰意冷。(2)生活等瑣事遇難,長期不能自理,不得已返俗。(3)修行理念與寺院或師父不同,日久隔閡,被人際矛盾所誤,退心退行。(4)無法忍受寺嚴、師嚴和教嚴,塵心浮動,菩提心退失。換言之,出家後並不是理想的那樣,可以去專心虔修,而是要面對另類複雜瑣事;若心理準備不足,出家後一樣煩惱,進退兩難。為避免此類問題,很多寺院都規定了出家前的過渡期,讓人適應一段,再決定是否出家,不勉強誰。
【4、出家的本質】
出家本為“解脫生死”,不為別的,但生死是“心”的因果相,人不覺心,出家就是未出家。所以,《佛遺教經》說,人心失戒,在寺也如白衣;禪宗東土初祖達摩大師說,不悟本心,不是真出家,剃髮也非佛弟子。所以,出哪個家、悟什麼法,才是出家的第一條件,而絕對不是“是否剃髮、穿衣和居寺”的這麼簡單。看歷史典籍能發現,真高僧多推人持戒和唸佛,但不推人出家,用意很深,常被居士們忽視。換言之,“出家條件”的話題最好自問自答,向內心找答案,別問外人,才是正確方向。
【5、“出家與成就”沒必然關係】
千百年來“盲目出家”的亂象常被社會詬病,背後多與居士誤解經典有關,常見原因有三:(1)以為“出家比在家更容易成就佛果”,事實絕非如此。因為“佛”是覺心之義,學佛就是內悟本性,與修行身份和處所無關,也與師父或法門無關。經典中的此類開示很多,常被人忽視。(2)以為“寺院和師父能做修行靠山,幫自己更易成就佛果”,事實也非如此。經典上常見“弟子比師父成佛在先”的案例,甚至“師父還在地獄,弟子已經成佛”,都是平常事。學佛只是學覺悟,無人可幫和替代,對誰都指望不了。(3)以為“僧人比居士更有智慧”,依靠僧人比自修更可靠,事實絕非如此。佛教修行難在一個“信”字,古今都有“僧師臨終退心,不如居士”的案例,有“大量寺院衰微必靠居士維繫”的案例,甚至有“僧人老修幾十年、身居高位還不信佛”的事實,都說明想“出家後靠誰成就”,這是空想。典籍記載,當年佛祖在世時,一樣有大量學人不能成就,何況現在?!
總之,現值末法,佛家正教只在經典裡,未必在寺院中。只要抓住“持戒和唸佛”的兩個根本經義,一門深入,真修真幹,隨順因緣,出不出家都行,都不妨礙最終成就,沒必要糾結什麼。覺悟比出家重要,明心比剃髮重要,唸佛比身份重要,應該是第一正見。
回覆列表
那是一條累心的路′、就象一隻疲憊的駱駝、走向了茫茫的沙漠、人從現實的私奴社會、遁入飄渺的幻境丶在刻苦的從眾之說教氛圍下、度過無自由的玄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