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主要指唐代以前那些不拘句數、不求對仗,也不大講平仄,用韻較為自由的詩。 近體詩又稱律詩,有格,有律,講究頗多。許多人學不來,又喜歡寫,於是就按五言、七言的形式寫。因為不講對仗,不顧平仄,感覺很容易,寫完之後,就自稱寫的是古體詩。 古體詩真的比律詩好寫嗎?
15
回覆列表
  • 1 # 茗風242

    古體詩是以樂府詩,比興賦的手法寫的,一般是長詩體例,對詩歌的平仄沒有什麼要求。也不要求一定對仗,期間還可以換韻。諸如我們知道的木蘭辭,孔雀東南飛,長恨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夢遊天姥吟留別,春江花月夜,三吏三別等等都是這種體例。以敘事見長。律詩對詩歌的平仄,韻腳,對仗有嚴格要求。所以古體詩比律詩規矩上沒那麼多,但寫好也很難。

  • 2 # 陳永金

    古體詩好寫的原因是平仄要求不嚴,相當於對聯中的寬對,二、四、六分明就成了。律詩難寫的主要原因是對仗。對仗要字字對得工穩,難度比古體詩大得多。

  • 3 # 非雲非鶴801

    這個好像沒有個“權威定論”吧。最關鍵的是“好作嗎?”與“好嗎?”是不能混為一談的,好不好作是一回事,好不好又是另一回事啊!據觀察,現在的所謂“圈子中人”,有的人確實對什麼“平水韻”、新韻,格、律還是有所知有所解的,平平仄仄不離口,但是其“大作”就是不能真正震撼人,不能過目難忘,充其量也就是無病呻吟,湊合幾句“為賦新詞強說愁”而已,偶爾讀一兩句可能還覺得講了規矩,讀完了讀多了就全無興趣了。箇中原因究竟是為什麼呢?一語道破天機,因為他的思想,他的人格,他的情懷,他的綜合修養並沒有達到上乘境界。

    我們不妨以《詩經》為例說一句,孔子校訂“詩三百”以後,說了一句“思無邪”,就是說,詩經中的大量篇幅的相思、懷春雖然露骨,卻自然樸實,所以符合“質勝文”的樸素美,故能流傳。再說非格律的另類詩,屈原有《離騷》等等,曹孟德有《短歌行》等等,都絕對不是“格律詩”,但是都能傲雄千古,因為其中有思想,有氣質。那麼後來雄起的格律詩(詞)呢?佼佼者,千古流芳者照樣層出不窮,《楓橋夜泊》不美嗎?《題西林壁》不好嗎?現代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等等不震撼天下嗎?而現代人的好多歌詞、自由詩,也照樣讓人百讀愈美!所以說,詩詞文章,不在你是駢體和八股,還是格律與自由,關鍵是你要寫得好,言之有物,抒之有情,論之有理。好文章,歷代都有,蓋世之作,不分古今。陷於教條化和迷信,實在可悲!

  • 4 # 八叔186873828

    古體詩脫離平仄這牢籠,自由發揮,意境無限,如在天空自由飛翔的鳳凰!而那些制訂平仄的人可能連三流詩人也不入!正如編織鳥籠的人不懂鳥語、不懂鳥情、不懂養鳥和賞鳥一樣!最打平仄客的臉是崔顥的《黃鶴樓》,全不講平仄,但千古名篇留名: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青川瀝瀝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此詩連李白避讓三分,李白登黃鶴樓想題詩,但看到崔顥的《黃鶴樓》後,講出自己的難處:此處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 5 # 迷妖精

    流派不同而已,尤如雞叮米鴨游水各有特長,但都應用詩的筆畫去寫,寫出來的字有一站擺三三擺的特點即詩意。

    看了書法,有句話送。書法的紙,有紙上紙下紙左紙右,你放出來的有紙前紙後紙左紙右不允許有書法二字隱含紙中。

  • 6 # 覚岸

    無聊也湊幾句:

    1.近體詩一般是從謝朓開始區分的。也就是中間兩聯對仗,句數以八句為準(排律句數不限)。

    律詩一般只有五六七言,律絕,律詩,排律,一韻到底不能換韻,出句尾字不能平音,對句押韻(首句除外)。

    2.古體詩從詩句的字數看,一般分四言、五言和七言(三五七九言兼用都叫七言詩)。一般雜言都叫七言古體。

    3.近體詩裡的古體詩一般出現:押仄韻,出律,三平調都視為古體詩。

    以上基本是古體和律詩的區別。

    至於古體詩一定比格律詩好作嗎?這其實是個作詩需要的問題就是選擇體裁的問題。根據你的情感表達需求來定,看是作古體還是絕句,還是律詩。一般簡單的說能達到言畢意盡就行,能不能盡抒胸臆,從而判斷你需要那種體裁。

    1.如《長恨歌》《秦婦吟》《將進酒》《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這些詩歌一看就要敘事,含真實生活內容,還要加以議論抒情。這樣的情感你只能用古體,樂府歌行。

    2.從詩歌的興寄表達來論,律詩表達要弱點。因為格律對仗難免會有點束縛情感。切標準的格律一般八句,情感表達有限,詩歌內容都有束縛。這或許就是陳子昂強調去宮體詩迴歸漢魏風骨。所以說古體情感表達更強烈。

    3.總體來說,古體詩要比格律詩難作。你寫個絕句,律詩都還要出律落韻,就更別說你寫的是古體了,懂得人對此難免覺得有暇絲,不懂得就有點自負了。樂府歌行(五古,七古)是要比格律詩高一個層次的。如《將進酒》《蜀道難》《長恨歌》《琵琶行》《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秦婦吟》《春江花月夜》三吏三別等。包括最後的《葬花吟》,《秋窗風雨夕》。每一首都比律詩難作。

  • 7 # 一斗樓

    唐以前的古體詩不講粘對換韻規律化。唐之後便有了規律性粘對,但很寬。換韻節拍化,好讀出味來,二句三句四句一換或不換的都有。在句式上的變化是隨換韻走的。而用辭的古味是古風的特徵,不能以淺俗辭語或詞曲句子介入。這是純古風,不比律絕易作。

  • 8 # 如一凡夫

    #古體詩與近體詩僅是形式上的難易# 古體詩是唐代的人們對漢魏晉南北朝時代的詩人們創作的五言和七言詩的總稱,也叫做古風,或簡稱叫做古詩。古體詩對格律(平仄)要求不嚴格,只要求押韻順口就行了。需要說明的是,唐代人們把唐朝以前詩人寫的詩叫古體詩。但是,到後來直至現在,古體詩已形成一種格式或形式,現在同樣可以依照古體詩的格式來寫古體詩。古體詩包括:五古和七古、古絕中有五言古絕和七言古絕、柏梁體。

    唐代產生了律絕(也稱絕句)、律詩和排律這樣的新的詩歌形式,它們有著嚴格的格律要求,如此的詩歌形式就叫做格律詩。唐朝的人們為了有個區分,就把唐朝產生的格律詩叫做近體詩。而把唐朝以前的詩就叫做古體詩。格律詩對詩的字數、句法、押韻規則、每個字的平仄、語句的對仗都有嚴格的規則,不符合這些規則的就不是格律詩。格律詩包括: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和長律。

    詩歌的靈魂是意境,沒有意境的詩就稱不上是詩,古體詩和近體詩都是講究意境的,視意境為詩之生命。其實,人們說古體詩好寫而近體詩難寫,只是格律詩的規則限制太多,條條框框束縛了人們的創作,古體詩和近體詩的難易區別僅在於形式而已。形實是為內容而服務的,可是人們往往就被形式給難住了。說實在的,古體詩少了形式上的諸多規定,要比近體詩寫起來自由了許多。詩仙李白就創作了大量的古體詩,且有不少都是傳世之作,其中代表作有七言古詩:《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五言古詩:《古風》五十九首、《長幹行》《子夜吳歌》等。而格律詩中名篇佳作也枚不勝舉,詩聖杜甫的詩堪稱格律詩寫作的典範。做任何事,會了就不難,不會就難了,詩歌的創作也莫過於如此,任何形體的詩歌要出精品都是不易的。

  • 9 # 且閒齋陳禮勤

    其實都不好寫,近體詩難在格律,古體詩難在文言文的味道。

    古體詩也叫古風,重在古字。形式要古樸,語言要古語。與格律詩相比較,古風對文言文的要求更高。現代人雖然讀文言文,但是極少用文言文寫作的。所以古體詩只要稍微露出一絲現代語的氣息,違了文言文的文法,便不好意思稱古詩了。

    格律詩主要難在格律,古風主要難在文言文(我說的是主要的難度)。

  • 10 # yaoyu1

    律詩是在古體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他是歷代文人刻苦專研的學術成果,這些文化人為了達到登峰造極、無人企及的程度就逐漸創制了格律詩體裁形式,以顯示文化人基本無人可以企及的語言運用能力,從一般文人觀點來看實際上這種形式束縛了人們的文學創作能力和水平,我認為對此我們應當以批判的精神予以繼承,不能讓這些艱澀格式限制了人們思想和創作。

  • 11 # 冰之緣7989

    我感覺古體詩不太好作。既要古風古體,古味濃郁,還要意境深遠。回味無窮。

    我只是憑感覺猜想,對詩一竅不通

  • 12 # 秋軒夜話

    我本人還是比較偏愛古體詩的。幾年前的舊作放到現在從文法上幾乎不用怎麼修改,但是當時做的格律詩問題多多。說明格律詩門檻還是比較高的。下面一首古體詩舊作和新近修改才符合格律的詞:錦城芙蓉行

    錦官城中芙蓉開,半煙半水砌瑤臺。浣花溪畔迷竹影,龍潭湖中羨蓬萊。採芰荷兮倚蘭舫,援鳴琴兮發清商。蔭水榭兮顧盼,樂逍遙兮徜徉。風煦煦而相嬉,柳嫋嫋以輕颺。濯吾纓於滄浪,冀稻米之流香。倉廩實兮禮儀節,離紛亂兮盛時倈。人文薈萃於斯盛,水陸輻湊稱菴藹。岷江水,天上來。浪花淘盡幾塵埃。蜀相憂勞成往事,江流遺恨悲壯懷。歷代興亡百姓苦,大好河山走狼豺。工農革命鑼鼓喧,一霎日月換新天。改革春風吹西部,蜀中發展謀新篇。中華復興世矚目,錦城崛起美名傳。燿如朝日迎霞蔚,迅似疾風驚目眩。明珠億萬斛,未若百姓安。乘時當奮起,良機得之難!一曲歌婉轉,流連竟忘返。

    江城子

    晚風微扇載離愁,黯生憂,嘆休休。謾道多情,為我係行舟。回首當年遊冶處,花相似,水空流。

    別來惆悵上層樓,恨悠悠,寄浮漚。幾度春秋,青鬢漸白頭。聚散從來如一夢,孤燈盡,各淹留!

  • 13 # 滴天髓詩詞

    既提這個問題,首先你必須知曉古體詩與律詩的區別。另,通常只有像你這樣,不知怎說的人,才會認為古體詩比律詩好。

    無語。

  • 14 # 山海村人

    從我自身的創作經歷看:也寫了一些律詩、詞、賦,似乎總算有部分是拿得出手的;唯獨至今沒能寫出一首稍微像樣的古風。因為我們現代人,往往難以寫出“古風”、“古意”、“古格”來。

  • 15 # 老街味道

    問題:古體詩真的比律詩好作嗎?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主要指唐代以前那些不拘句數、不求對仗,也不大講平仄,用韻較為自由的詩。

    近體詩又稱律詩,有格,有律,講究頗多。許多人學不來,又喜歡寫,於是就按五言、七言的形式寫。因為不講對仗,不顧平仄,感覺很容易,寫完之後,就自稱寫的是古體詩。

    古體詩真的比律詩好寫嗎?

    前言

    這個問題有兩個答案,從入門級的角度來看,可以說古體詩比律詩好作。 入門以後會發現,古體詩和律詩一樣,做好都很難。

    一、為什麼說入門時,古體詩比律詩簡單?

    剛開始瞭解詩詞的人,大多對於格律一頭霧水。好不容易搞明白了,但是對仗、平仄、粘連、押韻四個方面環環相扣,搞不好顧此失彼,太難了。

    反過來,古體詩只要押韻就可以了,而且押韻可以用鄰韻通押,特別是很多人喜歡用普通話來押韻,這就更簡單了。

    因此說,在剛剛入門的時候,低階階段會認為古體詩太簡單了。即使是古人的作品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簡單的作品。

    例如駱賓王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簡單明瞭,不需要動腦子也能寫出。

    甚至杜甫的這種:杜陵有布衣,凌晨過驪山。簡直就是平時聊天的語言。

    二、唐朝前後的古體詩

    題主在問題中說到: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主要指唐代以前那些不拘句數、不求對仗,也不大講平仄,用韻較為自由的詩。

    這一段題主沒有說清楚,古體詩不僅僅在唐朝以前才有,剛才舉例的都是唐朝詩人的古體詩。

    一般來說,所以非格律詩的舊體詩,都是古體詩。甚至大部分的詞,也可以歸為古體詩的範疇(詞中,也有格律詩)。

    例如詩經、離騷、古詩十九首、漢樂府詩等等,都是古體詩。齊梁時期,永明體詩人開始講究四聲八病,格律詩誕生(南北朝有不少標準的格律詩),但是依然有很多詩人喜歡寫古體詩。

    即使是格律詩完全成熟的唐朝,也有大量的古體詩名作,例如初盛唐的陳子昂、李白、中唐的李賀,都以古體詩見長。格律詩的大家,如杜甫的望嶽、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等都是古體的名篇。

    三、入門後,古體詩和律詩一樣,寫好不易

    格律是舊體詩最基本的基礎知識。不懂格律的詩友,不能說入門。很多朋友從古體詩入門,然後開始練習格律詩、填詞。這是一條學習的路徑。對很多現代人來說,在這條路徑上,先是掌握規則加以練習,然後再考慮提高詩歌的質量。

    李白也好、陳子昂也好,雖然他們以古體詩見長,但是他們依然有大量的格律詩。在格律誕生以後,詩人善於作格律詩是基本技能。

    例如李白的絕句大部分是格律詩:《遊洞庭五首 其一》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雲。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

    李白還有大量的五律,如贈崔秋浦三首 其一

    吾愛崔秋浦,宛然陶令風。門前五楊柳,井上二梧桐。

    山鳥下廳事,簷花落酒中。懷君未忍去,惆悵意無窮。

    其二(唐·李白)

    崔令學陶令,北窗常晝眠。抱琴時弄月,取意任無弦。

    見客但傾酒,為官不愛錢。東皋春事起,種黍早歸田①。

    古體詩不僅僅是不講究格律這麼簡單。格律詩誕生以後,詩人有意創作不受拘束的古體詩。一般表現為,少用律句,用仄韻,換韻,用鄰韻,奇數句也經常押韻,長短句等。

    例如李白的《蜀道難》: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在這首詩中,即使有七言句和五言句,也儘量避免用律句,利用長短句的組合,在形式上自由發揮。

    完全的齊言古體詩,也同樣注意少用律句,但是也不可避免的,會受到格律的影響,出現一些律句(下面劃線部分),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闊。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

    除了形式上的區別,古體詩句法與格律詩不同,古體詩更顯散文的句法,例如上面這首詩中的律句:杜陵有布衣,如同家常大白話;蓋棺事則已, “已、也、乎”這類虛字基本不用在律詩中。

    古體詩句中,許身一何愚,一何、何其、忽如、無乃,這類也是古體詩常見的副詞。

    古體詩和律詩所用詞語的不同,可以令讀者感受到不同的風格。

    結束語

    上面從用詞與語法的不同,簡單地提到,優秀的古體詩並不是簡單的不使用格律而已。

    一個連基本格律都不同的人,對於古體詩的細節更不可能注意到,因此說寫好古體詩並不比格律詩容易。

    當然,詩為心聲,所有的形式都是服務工具而已。有了工具未必就能寫出好作品。很多人並沒有高深知識,也不懂規則,未必寫不出好詩。

    不過,喜歡作詩的朋友,還是多學一些相關的知識更好。

    雖然說,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是守株待兔的人永遠成不了獵人,

  • 16 # 張寶彤給靈魂洗個澡

    不是這樣的。詩詞的境界是詩詞的靈魂,如果過於苛求古詩詞格律,將就那種平仄押韻,就會失去大境界,大格局。比如我寫的兩句詩,大家看看如何?

    長江黃河兩口飲

    崑崙泰山一肩挑

  • 17 # 林樰熳倚樓看江湖

    古體詩和近體詩之間的關係,就像爺爺和孫子之間的關係。從知識體系上說,因為時代的不斷變化,孫子的知識體系要比爺爺來得更完整系統。

    近體詩無論在形式、格律、取韻上都比古體詩來得規範。並且隨著時代的不斷推移,這套形式越來越嚴苛,禁忌越來越多。所以大多數當代人不喜歡近體詩的嚴整,將它視之為鐐銬上的舞蹈。

    相對於近體詩來說,古體詩在形式上要自由一些。它可以分為四言五言七言和雜言,它的篇幅也比較自由,短則三兩句,長則幾百句不等。

    那麼,和近體詩相比,古體詩又有什麼自身的特點呢? 我想可以有這麼幾點:

    1.古體詩用詞古拙,情節生動,意境疏闊。

    古體詩的歷史比較悠久,遠到詩經楚辭,近到兩漢魏晉。無論是民歌體還是文人體,用詞和造景都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尤其是民歌體的古體詩,往往人、事、情、境交錯融匯,具有近體詩無可企及的藝術性。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這首漢樂府民歌裡,既有疏闊的環境描寫,又有動人的情態描寫,又隱含了精簡的故事情節,尤其是最後四句,既有直接的抒情,又有環境的渲染,藝術手法融會貫通,渾然天成,形成了古體詩獨特的魅力。

    2、古體詩喜歡重章疊唱,更有音樂性。

    近體詩由於受篇幅限制,一般不提倡過分的重複或堆砌,而古體詩從詩經開始,就有重複詠歎的習慣。他們大部分是結構相同,稍易幾字。

    如詩經中的《靜女》、《關雎》、《蒹葭》等,都有這樣的特點。這種重複吟唱的方式使詩歌迴環往復,音樂性強。

    3、古體詩更注重賦比興等藝術方法。

    古時候的人類和自然是融為一體,他們在詩歌行文的時候喜歡風雲日月替代環境,以花鳥草蟲代表人情世態,用更喜歡比興的方法。

    如詩經《氓》中,“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到“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既是時序環境的推移,也比喻男女情感的變化,含蓄有韻味,富有藝術性。

    因此,我認為,古體詩雖然形式稍顯自由,但是在藝術境界上卻要求更高。所以還是很難的。

  • 18 # 一起國學

    不管詩詞曲

    意境都要美

    不美不成詩

    你說對不對

    那些以為多按幾次回車或用書法寫在紙上就是詩的傢伙,只不過是附庸風雅、自欺欺人罷了。

  • 19 # 詩詞達人沉思

    古詩比律詩好作。因為:

    1.古詩可長短句,而律詩不行;

    2.古詩可以押協韻(叶韻),而律詩不行,除非第一句押韻可採用“孤雁入群”外;

    3.古詩對仗自由,可對可不對,而律詩必須“頜聯、頸聯”對仗,當然,還有別的對法,是不正統的。

    所以,古詩比律詩容易!

  • 20 # 實話實說說說說

    由於古體詩不要求句數,不講究平仄,用韻自由,所以相對於近體待而言確實好作一些。但是一首好詩的評價標準不能以是否符合格律為準,還得看詩的意境及其所表達的內涵。

    比如:唐代詩仙李白寫的《靜夜思》。

    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構思細緻而深曲,脫口吟成、渾然無跡。內容是單純,卻又是豐富的。內容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體現了“自然”、“無意於工而無不工”的妙境。雖然它不是一首近體詩,但詩中運用了比喻、襯托等手法,表達客居思鄉之情,語言雖清新樸素,但韻味無窮,反而使人忘掉了它的格律。所以說,要想寫出一首意境悠美,耐人回味的古體詩還是很不客易的。

    我也寫過一些古體詩,其中有一首《秋意》:

    雁鳴新氣爽,露菊綴清秋。

    兒童擾山靜,撲蝗戲無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青年找物件,有三次戀愛經歷的和無戀愛經歷的,你選哪個?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