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電影SU
-
2 # 大華先生vlog
泰安的煎餅,泰安的特色小吃有泰安煎餅、油炸糕(岱廟內)、趙家薄脆(岱廟)、丁家油璇(通天街)、遙參亭前的甜沫、申家驢肉(西關)、老李家的糯米棕子(北關)、柳家扁食鋪的水餃(通天街)、以及岱廟前東太尉街的香餛飩等,其中煎餅是最出名的。
-
3 # 青春禁不起霍霍
四川臘腸 以前都是吃火腿腸,直到大學在宿舍偷偷做飯,有個四川同學帶了臘腸,吃過之後再也不想吃火腿腸了,畢竟作為肉食動物,火腿腸澱粉含量太大,還沒臘腸口感好。
-
4 # 蔣小威
黃橋燒餅
黃橋燒餅是古老的特色傳統小吃,屬江蘇菜系,流傳於江淮一帶。
黃橋燒餅製作的主要原料有面粉,豬油,花生油,芝麻。所用的麵粉必須是中筋,強筋和弱筋卻不宜製作,所用芝麻必須去皮,去皮的芝麻不得改變它的色澤與形狀,一般有鹹甜兩種口味,講究的做法是以上等肉鬆作為餡料!
黃橋燒餅色澤金黃,外觀美觀,香酥可口,不油不膩,適合各地消費者的口味。
靖江豬肉脯
靖江豬肉脯是江蘇靖江市以豬腿肉為主要食材的傳統名吃,屬於蘇菜菜系,菜品色澤棕紅,光澤美觀,口味香甜,食而不膩,成品為片型,長12釐米,寬8釐米,每千克60片左右。
無錫醬排骨興於1872-1909年(清光緒年間),隨著無錫市工商業的迅速發展,許多肉店聘名師,苦經營,創名牌,爭生意,先後出現過“老三珍”,“陸稿薦”,“老陸稿薦”,“真正陸稿薦”等牌號。由於相互競爭,肉骨頭的質量不斷提高。無錫排骨的烹製十分講究。一是選料精,需取三夾精的草排為原料。這種草排為原料。這種草排,一頭豬身上只有七八斤,它的特點是肉質細嫩。二是作料要好,需要用黃豆醬油,綿白糖,老廒黃酒,還有蔥、姜、茴香、丁香、肉桂等烹調。三是操作要嚴,一百斤生的肉骨頭,要加醬油十二斤,白糖三斤,黃酒三斤,用文火燒兩個小時。最後製得六十四斤左右的無錫排骨,並保持其特色。
這三樣當然現在隨處都能買到,但是小威在當時上學時,網購,外賣還沒那麼發達,這些都是同學在當地購買之後帶到學校,所以現在想想真的是回味無窮。
-
5 # 和嬉9811
上學時,舍友帶來的那些土特產,看著沒啥食慾感,吃完:真香!回味無窮!
第一種:剁辣椒
大學的室友有一個是贛南人,我們都知道贛南人是很能吃辣的,所以,每次返校,她都會帶來一瓶剁辣椒,是家中父母親自做的。本人就是一個喜歡吃辣的人,所以,剁辣椒正符合口味,但是,口感實在是太辣了,辣的眼淚直流,在舍友人面前說自己能吃辣,那簡直就是“自不量力”。
第二種:魚餅
魚餅是“贛州三魚”之一,說是魚餅,其實是圓的,元宵大小的樣子。做法可是很費事,把草魚去皮剔骨留肉,用刀剁碎或者用木槌搗碎,加上紅薯粉、雞蛋清、鹽等配料,手擠成魚丸子,下鍋裡用油炸成金黃。魚餅可以趁熱吃,也可以用來汆湯,與肉丸一起做湯,炸過的魚餅會吸收湯汁的鮮美,又不會散開,一金一白,好吃更好看。也可直接幹吃別有一番風味!
第三種:螺螄粉
舍友還有一個來自廣西的,廣西最出名的就是米粉了,也深受歡迎,就是螺螄粉了。以前以為螺螄粉就是和米粉差不多,後來才知道,螺螄粉的味道很臭,舍友帶來的螺螄粉,第一次吃的時候,半個樓層的人都來“找賬”,實在是太燻人了,弄的我們也很尷尬,但讓償一償後馬上愛上它了,一切不快煙消雲散,哈哈
-
6 # 伊人相悅
我所生活的年代,物質匱乏緊缺,不像現在,色香味濃的零食小吃鋪天蓋地,應接不暇。記憶裡,凡可以果腹的吃食,都成為少年時代的我們甜蜜的分享,至今記難忘。
我的農家同學友伴,總能變戲法的從書包或口袋裡,掏出一塊糖精發糕或一把炒黃豆、幾粒玉米豆、烤土豆、葵瓜子……那時的我們,喜歡熱鬧,珍視友情,喜歡分享:分享故事,分享快樂,分享美食……
1、一塊糖精玉米麵發糕,見證了樸素純真的友情。
缺糖的年代,用糖精替代讓味蕾依然感受到一絲甜味,雖然甜中略澀,可孩子們喜歡。
我的女伴家中老小唯一女孩,愛帶零食與大家分享。有一天,帶來了一塊發糕,玉米粒磨成粉摻水加糖精發酵,上籠盤成餅蒸幾十分鐘後,切成一塊一塊的發糕,就像現在的蛋糕一樣,綿軟有致,香甜可口。發糕曬成的發糕幹,更是酥鬆易碎,脆香的不得了。
一塊發糕,讓少年的我們,初識了友情,給我們的學習生活帶來了歡樂。
2、象徵花好月圓的中秋鍋盔,讓思念團圓的心有了精神寄託。
中華民族是一個注重傳統節日的禮儀之邦,特別是一些有儀式感的節日,非常重試不能有一點馬虎。
一天,我的同學帶來了一個鍋盔,說是他媽媽烤制的。金黃的鍋盔呈現在面前,發出淡淡幽幽的麥香味,誰的肚子發出了咕咕聲。
鍋盔是每個中秋農婦必烤的傳統厚餅,由小麥磨成的白麵粉,加水、香豆子、花椒粉、清油、牛奶等調味品,發酵後製成餅,放到囊坑裡烤制而成,穌黃鮮香,成為一種流傳至今的地方美食,也是新疆的一種特產。從農村走向城市,走進了老百姓的廚房與餐桌上。
一枚金黃穌香的特色鍋盔,像一輪懸在天空明亮誘人的圓月,記憶著那年那月那一天的花樣年華。
-
7 # 使用者我本布衣
我上中小學時沒怎麼吃過同學的土特產食品,讀大學時我帶的我家鄉的土特產食品讓同學品嚐過,同學讚不絕口,好吃。第二年他們還要。就是我們當地的年貨食品,叫桃環。一種用糯米粉加糖水炒熟,然後揉成團,搓成條然後捏成一朵桃花形狀的環,用油炸好,冷卻後直接吃的年貨食品。春節用來招待客人,還可作禮物送給客人,香脆可口,放在罈子儲存,可以儲存到來年春耕,請人幫工時招待幫工的人。讀大學時喝過同學的黃豆芝麻茶,將黃豆、芝麻、茶炒好儲存,來客人時泡水一杯招待客人。挺香的。
-
8 # 我是白菜
我是大致,說到這個問題至今讓我回味無窮的可能就是那辣辣辣大辣片了。
我上學中專的時候是在縣城讀的,那時候生活條件不好,在一塊的同學也是附近鎮上的老鄉,他們也都是農村來的。那時候生活不好嗎,能吃的有限,記憶猶新的就是來自一個同學室友帶的成包的大辣片。
那時候炒菜太貴,我們幾乎吃不起,一月生活費只有幾十元,哪有錢去吃炒菜,頂多是買點大咸菜吃,記得饅頭加鹹菜是長配。還有就是那辣辣的大辣片,兩個饅頭加兩個辣片吃著真香,吃完回味無窮。
這是室友第一次帶來,我才知道的,以前不知道,一個農村窮小子,進縣城就傻眼了,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室友帶過來,讓我吃,我沒吃過,第一次吃,那感覺,兩個饅頭不夠,又多吃了一個,太過癮了。至今想來口水直流。
-
9 # 五月薔薇20297
我記得初中的時候,我的室友帶來自己家做的糰子,她很熱情的給我吃,是她媽媽做的,難怪這麼好吃了,原來是媽媽的味道[呲牙],那個糰子是大米做的皮,裡面包了胡蘿蔔,香菇,筍乾,豆乾好幾種食材呢,那時候我真沒吃過這個糰子所以覺得特別好吃,還記憶深刻哈哈。
-
10 # 書山有路2020
煎餅和香腸特別好吃。
大學時宿舍有一個泰安來的給大家帶來的煎餅和香腸,好吃,至今難忘!
-
11 # 老埃姆
高中時住校,家裡每週給生活費,就花頭三天,後邊四天過的跟要飯的似的!記得有一次餓得眼冒綠星,一位舍友從他家卓資山(縣城),帶來了馳名遠播的卓資山燻雞,,,,,實話實說,我一根雞骨頭都沒吐出來,手上的油都舔了個乾淨...真的是太美味了...
後來就喜歡上了這個家鄉美食,,雖然後來再沒吃出那種狼的感覺,但依然美味...現在介紹給大家,希望有機會也能嚐嚐
卓資山燻雞
卓資山燻雞是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卓資縣的傳統名食,製作加工有近百年的歷史,是全國三大名雞之一。以個大體肥、色澤紅潤、味道鮮美、肉質細嫩而聞名於華北各省、長城內外。尤其是京包、包蘭、包太等幾條途經卓資山的鐵路線,將其帶到了全國各地。2019年12月17日,卓資山燻雞被正式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
12 # 奔跑祥子
山東德州的扒雞真的是麻麻香啊。煎餅卷大蔥、煎餅卷花生米真的太好吃了,這個強烈推薦大家給大量,會有意想不到香
-
13 # 家有兩神獸媽媽
上學時候我們宿舍的帶我們去吃的是海南陵水的酸粉,至今我都還想再去吃,現在人不在海南了,懷孕寶寶的時候好想好想吃酸粉[流淚]最後沒吃到一直到現在都念念不忘
-
14 # 楊荊茹
時間過得真快 ,一轉眼幾十年過去了,回憶起我們上中學的那個年代,一些事情讓我現在還記憶猶新。吃過同學家的特產還讓人回味無窮。
八十年代初,我從農村參加了中考,到縣城讀高中,那個時候農村剛剛改革開放,分田到戶,勉強能吃飽飯,經濟條件非常差,每個家庭根本沒有錢供孩子上學,我能上學讀書算得上是一種榮幸!上學的報名費都是找親戚東借西湊的,那我們在校的一日三餐就可見一斑。家長每月從家裡送30斤大米交給農校食堂,再拿出一點錢交加工費,幫我們買好飯票,就沒有錢再買菜票,菜票就成了我們的奢望,家裡人只有為我們準備一些自制的鹹菜(土特產)送過來,給我們解決三歺吃菜的問題。可我有一同學名叫李實,而且是我的室友,因他家離學校比較近,他家人隔三差五的就送菜過來,我們也經常分享他家的特產美食–炸胡椒,這是當地的人民最愛吃的一道菜,價廉物美的綠色食品,食材來自農村自產的紅辣椒、稻米,透過加工醃製,用陶罐盛裝,再用荷葉堵口密封儲存,一個月後,即可食用。這種菜既可以油炸直接當下飯 菜;也可以單獨炒;也可以和臘肉、肥腸一同混炒,色澤金黃、油亮,吃起來滿口飄香,油潤易下嚥,微辣爽口。雖然,昔日的同學為生活各奔東西,但感情依然猶存,曾吃過他家的特產美味,讓我終身難忘,回味無窮!!!
-
15 # 雨未歇
記得大學舍友都是山東的 當時帶的山東煎餅 可以卷大蔥 辣椒肉末等 回味無窮 還有煎餅卷 ,嚼起來脆脆的感覺 很香
-
16 # 熊大讀書手札
四川的麻辣牛肉。
時間是2002年,那真是土特產,包裝就是印著龍鳳呈祥的透明塑膠袋,牌子都沒看到,也許是沒留意。不過味道真的好,又麻又辣,吃的時候就想不吃了不吃了,太辣了……可是吃完一塊,餘香在舌尖久久不散,美味到極致,勾引著你一定要去再吃一塊,迴圈往復,不能自抑!現在想起來還口水直流,可惜吃不到咯……
-
17 # 我是啊叮叮
我是90後,已經畢業5年了,但是我非常懷念學校的生活,尤其是高中和大學的生活。讀高中的時候同學們都是住校的,在縣城讀書平時可能一個月回一次或者是遇到節假日的時候回家團聚一下。每個假期結束同學們都回大包小包的提著家裡準備的好吃的來學校宿舍一起分享,記得那是一個端午節過後,隔壁鄉鎮的同學帶來了她家裡的涼棕,一眼看到非常普通,解開繩子剝開粽葉,讓我眼前一亮,涼棕非常有彈性,甩不斷,咬一口感覺涼涼的,然後是滿口的糯米香,同學說可以沾蜂蜜或者紅糖吃,吃了一次真的讓我難以忘記,跟我家的粽子完全不一樣。
再有就是讀大學時,舍友帶來家裡自制的紅薯幹,她說:是用蜜薯洗淨剝皮,蒸熟然後曬最後煙燻製成的,跟超市裡賣的紅薯幹完全不一樣,非常有嚼勁,很甜然後口感非常好,她帶來了幾次,我們都非常喜歡。
雖然現在很久沒見面了,但是當年一起在學校的場景還是歷歷在目,特別懷念學校的生活。
-
18 # 教英語的LISA
我們這裡的特產是莜麵,每次回學校我都會給同學們帶方便裝的莜麵,回去給大家泡著吃。
莜麵的味道本身取決於湯的味道,大學宿舍裡當然烹製不出什麼驚豔的味道。我們多是拌點老乾媽吃,味道不見得有多好,吃的是個氣氛。
但是有一次,我們突發奇想把莜麵、老乾媽和一位浙江同學帶來的梅乾菜肉乾拌在了一起。
這一南一北一雲貴的味道交匯在一起,居然產生了神奇的化學反應,味道奇美無比,且難以形容。
條件簡陋,我們只用了電飯鍋的內膽做容器,滿滿一大鍋,被四五個小姐妹吃了個一絲不剩。
大學畢業之後,回到家鄉,遍地是莜麵,老乾媽也有,梅乾菜似乎也能買到,但是南方那種梅乾菜和肉乾調製在一起的獨特做法卻是再也沒見過。
那種難以言表的味道大概只能是回憶了!
回覆列表
我記得,那是小時候剛剛放學,遠遠就聞見小鐵房子裡的炸串,炸雞的味道,香甜酥脆,特別好吃!那才叫回味無窮啊,我現在都30多歲了,還記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