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指禪
-
2 # 呆萌望古鏡
公孫勝可不是敗筆,相反是作者特意塑造的有重要意義的人物。
公孫勝會法術,註定他不能經常出手,那就讓小說失去了冷兵器時代的驚險味,也就沒人願意看了。為什麼還要塑造他呢?有三點考慮。
第一,公孫勝是重要的線索。公孫勝打聽到生辰綱的具體行程,參與到七星聚義中,明顯是奉了其老師羅真人之命令,啟動這次重大行動。才有了以後的故事。
第二,如果沒有公孫勝,那遇到對手中有會法術的高手,梁山就會陷入絕境,古代的小說,都會有點法術點綴,但又不能太多。公孫勝就是起這個作用。
第三,公孫勝提前告別宋江回老師身邊,是作者提醒宋江要適可而止,不能太投入了,否則自己結局極悲慘,可是宋江沒有辦法領悟到位,所以就悲劇了。公孫勝的態度就是作為武將最佳選擇方案,該出力時要出力,該退出時一定要及時退出。
-
3 # 荊棘皇冠1983
所有故事裡的人物都不可能是多餘的存在,其實公孫勝才是人中輔佐之龍,屬於軍師智囊類人才加道法高超,有文武之才,只是看清了宋江隱藏招安的本來面目,與其理念不合無奈選擇離開而已,提前退出麻煩的沼澤,也剛好凸顯出公孫勝的明智。
淺談一下個人對公孫勝這個人物的理解和看法,淺見請見諒哦!
智力和武力高。人云龍公孫勝師承崆峒山羅真人羅澄,是當時有名的道教得道高人,法力高強,能有緣學得仙法說明公孫勝悟性和智力不俗,在智力和武力方面都屬於頂尖水平。
有道教的勢力基礎。透過師承可以看出,羅真人屬於道教,而公孫勝有學道法的機緣,屬於道教在當時被選擇的入世救難之人,有道教的知識淵源和道法傳授,可以確定有教派基礎和道教勢力的支援。
不看好宋江能夠救苦救難。在水滸傳第八十五回中,宋江與公孫勝等人一起去拜望羅真人,宋江請求羅真人給他一些指點,羅真人便給他寫下了八句法語:“忠心者少,義氣者稀。幽燕功畢,明月虛輝。始逢冬暮,鴻雁分飛。吳頭楚尾,官祿同歸”,可以看出來道教勢力已經對宋江不看好,判斷宋江不可能真正給人民救苦救難,公孫勝離開自然而然了。
公孫勝有智力有武力,同時有道教的支援,但是沒有遇到對的人,所以提前離開而選擇修道而去的託詞,不是不厲害,只是沒有遇到心目中真正救苦救難的人,宋江一心求招安,理念不合,早走顯示出公孫勝明智之舉。
-
4 # 允知
《水滸傳》中入雲龍公孫勝是不是一大敗筆?
公孫勝在水滸傳中出場次數不多,但是每次出場都是特別關健,如果水滸傳中少了公孫勝,估計就沒有了梁山這出大戲了。
公孫勝第一次出現,是得知了梁中書搜刮民脂民膏,準備去給岳父送生日禮物,於是上門去找了江湖義士晁天王,來了一個七星聚義智劫生辰綱,直到上梁山入夥,計殺王倫。後來宋江上了梁山三天後,就回家孝敬老孃去了。再次出場就是梁山招安後,幫助梁山擊敗高濂等妖人了。
入雲龍公孫勝在水滸傳中作為一個半仙的存在,怎麼會看不透梁山的未來呢。最開始也許是真的想和晁蓋等人做一番大事的吧,來反抗當時的統治階級,當發現自己對世上所發生的事情無能為力的時候,只好抽身而退了。躲開晁蓋與宋江的矛盾,躲開那些爭鬥。
公孫勝的理念就是推翻當時的統治階級,建立一個新的理想中世界,也就是我們如今所說的烏托邦吧。而公務員出身的宋江根本只會忠於當時的朝廷,已經到了愚忠的地步了。書中正是有了入雲龍公孫勝的存在,才把宋江的那種不反抗思想展現的淋漓盡致,公孫勝怎麼可能是敗筆呢。
公孫勝的師傅羅真人在公孫勝最後一次下山的時候說過“遇幽而止,遇汴而回。”公孫勝也算第一個脫離梁山的好漢,其實早就不是一條心了,對於公孫勝的離開,宋江只能遵守約定,不敢強留。
公孫勝的結局是梁山眾好漢中結局最好的,也是最美滿的,脫離了世俗繼續回山修道、逍遙自在的過日子去了。
-
5 # 山東梆韻魯西南
首先是要認識到作家寫《水滸傳》的目的,再說其中的描寫。
水滸傳是透過描述北宋時期的宋江起義,在水泊梁山上聚集了一百另八條好漢替天行道的故事。他又透過描寫這些活靈活現的人物反映了生活在當時社會底層的人們心理和性格以及他們的仁義道德和思想觀念。從而反映了所謂聖人的仁義道德在這些個生活在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們充分感受來說明他們這些人才是真正的仁義道德者。
道教在北宋是統治階級所推崇的宗教信仰,入雲龍公孫勝是道教中的身份極高的大弟子,他的出現是代表著高層次階層
的人們對統治者的不滿,思想上傾向於宋江他們的江湖道德理論和觀點。
入雲龍公孫勝的出現,是起到了積極作用的,是作家的畫龍點睛之筆,入雲龍的綽號也證明了公孫勝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高人。
-
6 # 鄭非夢妙文
公孫勝不但不是《水滸傳》中的一大敗筆,相反這個人物恰恰是畫龍點睛,充滿了閃光的色彩,作者塑造的這個人物是極其有深意的,對《水滸傳》涉獵不深僅限於淺嘗輒止的話是無法理解公孫勝這個人物存在的巨大意義和價值。
那麼公孫勝的意義體現在哪裡呢?一句話來說就是公孫勝是梁山核心領導層中唯一清醒的人。梁山四巨頭,分別為寨主宋江、副寨主盧俊義、正軍師吳用、副軍師公孫勝。再往下就是所謂的梁山五虎將這些武夫了。
公孫勝頭腦睿智而清醒,他非常清楚宋江接受朝廷招安的結局是什麼?宋江、吳用、盧俊義卻糊塗透頂,他們腦子裡想的是如何擺脫草寇的身份,接受朝廷招安後會得到怎樣的封賞,會享受怎樣的榮華富貴,卻絲毫察覺不到未來所面臨的巨大危險。他們雖然口口聲聲接受招安是為梁山弟兄們尋找出路,實際上只為自己未來的仕途著想。倘若《水滸傳》就一群糊塗蛋率領一群莽漢打打殺殺的話,這部著作也就毫無價值可言了。作者施耐庵很清楚《水滸傳》要有價值就要有清醒的權力核心圈的人來向讀者暗示宋江投靠朝廷甘心做鷹犬是錯誤的行徑。
公孫勝是修道之人,並無意於人間榮華富貴,他之所以跟隨宋江南征北戰一是受師傅羅真人指派,因為在宋江征戰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妖人使用妖術,降妖除怪乃修道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二是他本人上應天閒星,要救宋江,還要保國安民,替天行道這是他的義務。當完成這些之後,公孫勝就義無反顧回山,不再招惹貪戀紅塵。關於公孫勝離開梁山的時機,羅真人送公孫勝八字真言,“逢幽而止,遇汴而還”。公孫勝牢記師父的指教,平定淮西后,宋江班師回朝,駐紮在東京城外陳橋驛。公孫勝想起羅真人“遇汴而還”之語,便向宋江辭行,返回薊州二仙山,“從師學道,侍養老母,以終天年”。
結語:公孫勝是梁山好漢中為數不多的智者更是唯一清醒著的梁山高層。作者暗示再混亂的時代都會有清醒的人給世人帶來希望!
-
7 # 小葉過河
在我看來入雲龍公孫勝不但不是敗筆,還是《水滸傳》裡最不可或缺的一個人物。主要作用有三點:
作為法師解決武將對付不了的狠角色都說盧俊義是《水滸傳》裡武力最高的武將,不過如果要是讓他跟公孫勝打一仗,那麼勝負是不是拿腳都能猜出來。公孫勝是法師啊,法師跟人打仗是不用身體直接接觸的。隔空御物就給削了,而且你根本就近不了他的身啊?武功再高又有什麼用。而且《水滸傳》裡連羅真人、張天師這樣的神仙都有,法師就更是不計其數。當然在眾多法師裡面,公孫勝是首屈一指的,要是沒有他這樣的人物,面對其他陣營的法師,你讓梁山好漢如何應對。看看小說裡對公孫勝法術的描述:這個公孫勝大郎,自幼好習槍棒,學成武藝多般,又跟二仙山的羅真人學得道術,能呼風喚雨,騰雲駕霧。這應該是《西遊記》裡的人物,來到《水滸傳》裡確實綽綽有餘:
破高唐州。守將高廉也會妖法,有三百神兵,能呼風喚雨,還能拿白紙照著兒童剪紙書剪出各種小動物,然後幻化出虎豹猛獸。公孫勝現學現賣用羅真人現教給他的五雷天罡正法,教高廉做人。他手拿寶劍砍電線,一路火花帶閃電,就把高廉乾沒電了。最後高廉敵不過他,翻個跟斗雲想逃跑,公孫勝嘴裡唸咒,拿著大寶劍往天上一指,高廉就從雲端掉下來了,然後被插翅虎雷橫砍成兩段。
徵田虎。公孫勝與喬道清的鬥法。喬道清其人,八歲好使槍弄棒,偶遊崆峒山,遇異人傳授幻術,能呼風喚雨,駕霧騰雲。後來也想拜公孫勝的師傅羅真人為師,但是羅真人認為他學的是旁門左道,讓他遇德降魔之後再來見他。其實他的法術跟公孫勝差不多,但就是不屬於道家正統,頂多算個黑魔法,但是也非常厲害,江湖人稱幻魔君。
在與梁山軍的交戰中,把平原變成汪洋大海,天空中喚出金甲神人,將魯智深、武松這些戰鬥力最強的步兵將領打翻抓獲。公孫勝跟他對戰時,先是仗劍念決,一道金光打散他的天兵天將——其實就是用彩紙照兒童剪紙書剪的小紙人,這法術就比高廉的高階一點。然後公孫勝又在空中喚出了很多黃袍神將。後來喬道清隔空控制一支點鋼槍,公孫勝隔空控制秦明的狼牙棒,隔空對戰。之後喬道清控制了五龍山柱上的四條泥龍,公孫勝控制了其中的一條,五條龍一頓混戰。公孫勝一看寡不敵眾,就把手裡的塵尾變成一隻大鵬打碎了五條泥龍。最後又喚出金甲神人喝退了喬道清。
徵王慶。盧俊義對戰金劍先生李助。李助是《水滸傳》中劍術第一高手,單打獨鬥,梁山第一高手盧俊義都不是對手。這時候公孫勝施了一個哈利波特常用的“除你武器咒”,李助手裡的寶劍應聲落地。李助被盧俊義抓獲。
如果《水滸傳》裡沒有公孫勝,遇到這些法師梁山軍該如何應對呢?是不是隻能束手就擒了,還說什麼替天行道。
引出愛劇透的師傅羅真人公孫勝的師傅羅真人和張天師,還有九天玄女是水滸傳裡的三大神仙。這三個神仙對推動劇情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洪太尉起初放走了張天師封住的108個魔君才引出了《水滸傳》故事。九天玄女多次暗助宋江化險為夷,才使宋江最終能夠如願以償。羅真人多次劇透推動了劇情的發展,公孫勝是羅真人的徒弟,由他引出羅真人這個人物,所以公孫勝也間接的推動了劇情的發展。
羅真人是個神仙,天上事知道一半,人間事全知道。一天清心寡慾的修行,再不劇透一下他憋的渾身難受。
書中兩次提到他劇透的情節:
第一次,宋江攻高唐州失力,破不了高廉的妖法,派戴宗李逵去請回家探母的公孫勝出山。公孫勝幾次去二仙山請示羅真人。羅真人在他臨行時說:
“弟子,你往日學的法術,卻與高廉的一般。吾今傳授與汝五雷天心正法。依此而行,可救宋江,保國安民,替天行道。休被人慾所縛,誤了大事,專精從前學道之心。你的老母,我自使人早晚看視,勿得憂念。汝應上界天閒星,以此容汝去助宋公明。吾有八個字,汝當記取,休得臨期有誤。逢幽而止,遇汴而還”
所以之前下山七星聚義,也是為了促成這次集體造反行動,順應天意。
可以說擷取生辰綱,上梁山都是羅真人的主意。這時羅真人也把公孫勝之後的劇情交代了——“逢幽而止,遇汴而還。”這也是公孫勝沒有隨宋江征討方臘就辭行的原因。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違。
再有一次劇透就是,在徵大遼期間,宋江和公孫勝去二仙山拜訪過羅真人。
羅真人便給宋江寫下了八句法語:
"忠心者少,義氣者稀。幽燕功畢,明月虛輝。始逢冬暮,鴻雁分飛。吳頭楚尾,官祿同歸。"
這八句話三十二個字基本確定了宋江和梁山軍的走向和結局。
新增神魔鬥法情節拓展小說的維度跟現在一樣玄幻小說在古代也有很大的市場。在古代要寫一本暢銷書,也得把爆款的流行元素都揉和在裡面。同一時期成書的,《西遊記》《封神演義》不用說了,本身就是神話小說,全是鬥法的玄幻情節。《三國演義》也不可或缺的有孔明借東風,左慈戲曹操,七星燈續命等玄幻情節。所以《水滸傳》裡也不可或缺的增添了幾個魔法學員。除了馬上槍,步下刀又多了許多腦洞大開的法師大戰,公孫勝作為法師排行榜上排名靠前的頭部法師,起到了增加了讀者爽點的作用,拓展小說維度的作用。
所以說公孫勝這個人物,不但不是書中的敗筆,而且是書中不可或缺的人物。攻城拔寨沒他不行,他的師傅能推進劇情,他的法術也增加了小說的看點。 -
8 # 板刀面
不能算敗筆。水泊梁山,是個社會大融爐,各類人物都有,上自皇族遺脈,下至偷雞小賊,兼收幷蓄。在這種情況下,儒釋道三家缺一,那是不能容忍的。
如果說,魯智深的行為詮釋了佛家的生死觀念,那公孫勝的表現就是在水泊梁山劃出了道家的規跡。
公孫勝和吳用不同,做為儒家的代表,吳用在梁山始終處在機樞位置,這和儒家幾千年來在政治體系中位居中流一樣現實。但吳用除了他的儒家身份外,身上還有種不務正業的機會主義色彩,你看他吹牛拉桿,見風使舵,一身的奸詐之氣,令人又好氣又好笑。公孫勝不是這樣,凡事他從不強行出頭,只是躲在幕後,決不參議權謀之事,他早先雖主動找晁蓋取生辰綱,但那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出於對貪官汙吏的憎恨,而決非為了幾兩銀子。
見好就收,激流勇退是道家的風格,未算成先算敗,花未開就知謝是道家的核心思想。因此,在山寨火爆的時候,公孫勝屢次選擇離開。
《水滸傳》做為一部偉大的傳世名著,它在構架人物的時候,處在了歷史的時空點上,因此,對於我等這些普通讀者來說,有時難免不見全豹。
-
9 # 飲冰室茶集
歷史上的宋江起義三十六人,多數並無名字記載,公孫勝這一人物最早出現於宋元時期的《大宋宣和遺事》中。《大宋宣和遺事》是《水滸傳》藍本之一,其中對公孫勝的事蹟並沒有單獨的闡述描摹,形象非常模糊。而在《宋江三十六人贊》(《水滸傳》另一藍本)以及元雜劇水滸戲中,都沒有公孫勝的名字。明代李開先的《寶劍記》中,公孫勝則是一名世俗軍官,官拜參軍。
崇武石雕工藝博覽園中的公孫勝雕塑
有研究者認為,《水滸傳》中的公孫勝形象很可能到小說創作的最後階段(明代嘉靖年間)方才定型,而他在之前的水滸版本中很可能與《寶劍記》中相似,是世俗軍官形象。至於公孫勝有了道士的身份,以及梁山第四的排位,則應與嘉靖年間道教社會地位的提升有關。
也有研究者認為,公孫勝這一人物的塑造,糅合有《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形象,承繼的是諸葛亮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的本領。吳用雖為軍師,但與諸葛亮相比,卻缺少一些仙道色彩,顯得質實有餘而飄逸不足。而公孫勝以道士面目出現,正好與吳用相輔相成、優勢互補。二人各自體現了諸葛亮才能的一個側面,合起來剛好“頂個諸葛亮”。
-
10 # 大力水手它嗲
不戀紅塵,看破世事,功成身退--看大智慧的公孫勝。入雲龍公孫勝何許人也?
入雲龍公孫勝是水滸中最神秘的人物,行蹤飄忽,道法高超,神龍見首不見尾,綽號入雲龍,道號一清,師從大BOSS羅真人, 薊州九宮縣人氏,自幼好習槍棒,拜二仙山紫虛觀的羅真人為師,學得一身道術,能呼風喚雨,駕霧騰雲,人稱入雲龍,他和晁蓋、吳用等七人結義,一同劫取生辰綱,後上梁山入夥,後離開梁山,回鄉探母。
相貌堂堂,註定不凡:書中描寫到:只見那個先生,身長八尺,頭綰兩枚鬅鬆雙丫髻,……八字眉一雙杏子眼,四方口一副落腮鬍,端的是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呼風喚雨,陣法大師:公孫勝叫入雲龍是因為他的道號法號叫入雲龍,“雲龍”還是古代兵法中八陣中的兩陣,而公孫勝又是梁山好漢中最善於用兵佈陣的人,所以用“入雲龍”作公孫勝的綽號,之所以稱為“陣法大師”,有例項為證:
1、高唐州敗高廉--宋江攻打高唐州,卻敗於太守高廉的妖法,,讓他下山輔助宋江“保國安民,替天行道”,又送八字真言,命他“逢幽而止,遇汴而還”。公孫勝到高唐州後,與高廉鬥法,以五雷天罡正法破了高廉的妖術。高廉欲要駕雲逃走,結果被公孫勝用法術從雲中打落,最終被雷橫砍死。梁山軍得以攻破高唐州。[10]
2、八陣圖破芒碭山---攻打芒碭山時,公孫勝擺下八陣圖,擒獲了八臂哪吒項充、飛天大聖李袞,降服混世魔王樊瑞,後收樊瑞為徒。[。
3、火燒戰船敗高求:二敗高俅時,公孫勝作法祭風,協助劉唐火燒官軍戰船。[14]
4、討遼破陣-- 征討遼國時,公孫勝在幽州青石峪破除統軍賀重寶的妖法。[ 後又以五雷天罡正法,協助宋軍大破太乙混天象陣。
5、五龍山降服喬道清--征討田虎時,公孫勝與關勝、呼延灼一同鎮守衛州, 後在五龍山與喬道清鬥法,先用法術操縱兵器在空中打鬥,又召喚出神獸相鬥。喬道清盡皆不敵,大敗而逃,遁入百穀嶺。公孫勝有意降服喬道清,只是圍而不攻。喬道清最終被孫安勸降,並拜公孫勝為師。1]
6、助玉麒麟擒李助---征討王慶時,盧俊義在南豐之戰中大戰金劍先生李助,卻不敵李助的劍術。這時,公孫勝隨中軍殺到,以法術使李助手中劍脫手落地。盧俊義方才將李助生擒。
身手不凡,地位尊崇:公孫自幼好習功夫,又後得羅真人傳授兼有一身過人的外家功夫(東溪村十餘莊客近身不得),梁山大聚義時,排第四位,上應天閒星,擔任掌管機密軍師,論地位公孫勝在梁山可謂高高在上。
尊師從道,急流勇退:客觀來講,公孫勝只是一位通曉天文、善觀星相、諳熟天氣變化規律的氣象大師。而公孫勝所向披靡的高深道法只是偶露崢嶸,無法穩定輸出,扭轉乾坤,梁山好漢衣錦還鄉,都很開心。平定淮西后,宋江班師回朝,駐紮在東京城外陳橋驛站,不過公孫勝卻想起羅真人“遇汴而還”之語,急流勇退向宋江告辭,宋江挽留無果,公孫勝和梁山眾兄弟分別以後,返回薊州二仙山,“從師學道,侍養老母,以終天年”。
公孫勝這樣急流勇退的見識和智慧,一些梁山好漢沒參透,待後來朝廷收拾梁山勢力時,就讓梁山好漢征討方臘,導致梁山好漢損失慘重。曾經呼風喚雨的梁山,終究是:一場風流雲散去!
公孫勝武力平平,出場時是獻策“智奪生辰綱”,
晁蓋時時,他排行第三,宋江時排行第四。也算是一個梁山泊的高層人物,但是基本上就是打醬油的龍套角色,唯一的出手的被動出山,擊敗高濂,樊瑞。然後就是看破宋江的招安,第一個下山了。
回覆列表
他代表的道家對於梁山泊的控制 羅真人可能第一回張天師的那個龍虎山住持真人 ,以張天師有預知過去未來之能,他應該是可以卜知洪太尉放走妖魔一事的,但他並未加以阻止,顯見合當人間有此一劫。而羅真人更是作者濃墨重彩描繪的一個人物,其弟子公孫勝便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羅真人對公孫勝的幾度收放,都意義重大,甚至關乎梁山存亡。一個與縱放梁山眾魔君相關,一個可以影響梁山後來的發展,因此,兩人在書中皆有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