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治大國如烹小鮮

    漢武帝作為一位擁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可謂名垂千古,他治理下的時代也被稱為“漢武盛世”。

    漢景帝劉啟死後,其子劉徹即位,是為漢武帝。劉徹在位期間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銳意進取,使得漢朝的政治、經濟、軍事變得更為強大。在政治上,漢武帝劉徹加強皇權,首創年號,採納主父偃的建議,施行推恩令,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從此,諸侯王的勢力不再能夠對中央構成威脅;後又以諸侯獻上的黃金成色不純為由,取消了百餘位列侯的爵位,即史書上所稱的“酎金失侯”事件。經此二次事件後,中央集權得到了大大的加強。

    文化上,廢除了漢朝以“黃老學說、無為而治”治國的思想,積極治國;並採納董仲舒的建議,開始重用儒術。儘管劉徹時期兼用儒、法、道、陰陽、縱橫等各家人才,漢朝也一直“霸王道雜之”,但漢武帝劉徹時期對儒家的採用,使得儒家思想得到重視,並在以後逐漸成為中國曆經二千年的主流思想。

    軍事上,積極對付漢朝的最大外患——匈奴。據記載,漢代邊防軍的最低工資是每月600錢,而軍區司令級則高達每月16000錢。按物價折算,其軍餉相當於今天的月薪4800元到12.8萬元。薪水之外還有補貼:劉徹巡視北方時,一次犒賞邊防軍就達100萬匹絲綢和200萬錢。大幅提高軍人的待遇,在這期間,漢朝先後出現了衛青、霍去病等天才將領,終於擊敗匈奴單于,使得“漠南無王庭”,又收復南越國和朝鮮,征服中亞大宛國,西域臣服,使中國成為亞洲第一霸主,世界第一大帝國。

    外交上,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絲綢之路。並先後以兩位翁主劉細君,劉解憂和親西域烏孫,而達到了離間西域和匈奴,進而控制西域的目的,並開通了長安到中亞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樑。漢武帝時期奠定了漢地範圍,也是漢朝走向強盛的重要時期。

    “貞觀之治”是指中國唐太宗在位期間的清明政治。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治績一直為後世所傳頌。唐太宗即位後,因親眼目睹大隋的興亡,所以常用隋煬帝作為反面教材,來警誡自己及下屬。他像荀子一樣,把人民和君主的關係比作水與舟,認識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因此留心吏治,選賢任能,從諫如流。由於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重用魏徵等諍臣;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當時並大力平定外患,並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故史稱“貞觀之治”。這是唐朝的第一個治世,同時為後來的開元之治奠定了厚實的基礎。這個時期唐朝國威遠播四方。太宗則被西北諸國尊為“天可汗”,成為當時東方是世界的國際盟主。

    相同點:都是在剛剛統一時統治者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為了休養生息,統治者調整了一系列在政治和經濟上的政策,減輕人民的負擔,皇帝勤政愛民,任用賢能,政治清明,維護人民的生活,使得人民生活富裕,百姓安居樂業。

    不同點:每個皇帝的政策都不一樣

    看法:我覺得盛世有利於百姓的生活,對百姓有極大的好處,對統治者的 統治也有利

  • 2 # 兵兵74837481

    漢武帝最大的政績還是對外的不斷勝利,建立民族的自信心吧;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至此,直到西漢乃至東漢滅亡,不管國家有多混亂動盪,但是對周邊異族始終保持強硬勢態,動輒亡國滅種, 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為。他勤於政事,從各方面採取措施,鞏固和發展了唐朝政權。唐玄宗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在唐玄宗在位時期,中國軍隊歷史上第一次打到了中亞,那就是歷史上默默無聞的“怛羅斯之戰”,交戰的對手是阿拉伯帝國曆史上最強大的時期。

  • 3 # 此去晴空萬里

    相同之處

    1.都有一幫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將,文臣清明,武將能征慣戰!

    2.征伐外族,使邊疆安定!

    3.都重視農業發展!

    不同之處

    1.唐太宗直到晚年都沒有大興土木。而漢武帝中年開始就揮霍無度!

    2.漢武帝好大喜功,累及百姓,使他晚年時人口少了400萬,其實他的時代並不能算是盛世!

    3.貞觀之治,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復甦!而所謂的漢武盛世,除了文化上獨尊儒術之外,其他方面都比不上貞觀之治!

  • 4 # 林宋IF

    歷史上沒有“漢武盛世”的說法,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天下人口減半,民生凋敝,但是他的事業是功在千秋的,這個也不可否認。

    漢武帝治國,實行的是“雜用王霸,兼取儒法”,而唐太宗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仁治”與“王政”,這是他們最大的不同。

    漢武帝用酷吏治國,來加強中央集權,在後世是被儒家批評的很嚴重的,比如司馬光就說他是行秦始皇之政,也就是暴政了,差點導致了國家覆滅。

    唐太宗實行的是一條堯舜的帝道,民族政策是古代社會最平等的一個時期,刑法也很緩和,曾經有過一年只有二十九個死刑犯的記錄,相比之下,漢武帝時期,光是長安城的監獄就人滿為患,而且武帝時期的淮南王謀反案,巫蠱之禍都株連了數萬人,大司農顏異因為嘴皮上翻就被定為腹誹之罪處死,可見漢武帝的盛世之下,與大興文字獄的“康乾盛世”也差不多。

    所以我比較推崇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即使在對外用兵上,唐太宗也同樣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但代價卻小的多。唐太宗時期唐軍對外作戰一般都不超過十萬人,取得的戰績卻非常輝煌,而且以懷柔手段獲得其它少數民族的認可,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少有的。

    漢武帝這個人,本領大,志向遠,有魄力,野心和慾望也非常大,他可以不惜代價完成自己的目標,只不過苦了百姓,雖然他的豐功偉業早已載入史冊,但我想作為一介平民百姓,大多會嚮往“貞觀之治”,也不要輕易批評漢武帝或司馬光,畢竟一個對國家民族有大貢獻,一個批評帝王為百姓說話。

    如果非要把這兩個偉大的時代對比一下,那他們的區別就是,漢武霸道,唐宗王道。漢武重刑法,唐宗重德治,漢武功在千秋,唐宗利在當代。

  • 5 # 陽高快樂

    一、漢武盛世與貞觀之治

    1、漢武盛世:漢武帝劉徹在位期間(前141 年~前 87 年),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銳意進取,漢朝的政治、經濟、軍事變得更為強大。漢武帝時期,開疆拓土,奠定了今天中國的版圖,漢朝到達極盛時期,史稱漢武盛世,這是中國封建史上的第一個盛世。

    2、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27年—公元649 年。唐太宗李世民統治的貞觀年間,唐太宗君臣勵精圖治,政治清明,社會安定,開創了唐代繁榮昌盛的局面,因而被譽為“貞觀之治”,也是中國封建社會最為人樂道的一個繁盛時期。

    二、兩個盛世的共同點

    兩次盛世的具體情況有很大差異,但總體上看,在以下幾個方面有其共同特徵。

    1、消除了內憂外患,軍力國勢強盛,國家統一,疆域遼闊,周邊沒有相抗衡的力量。漢朝開國之初,異姓諸侯王心懷叵測,匈奴部族頻頻攻逼;唐朝建基之始,中原群雄割據,邊塞突厥犯境。但經過數代人的不懈努力,都分別平定了內亂,擊潰或逼退了外敵,實現了國家的統一,並在此過程中,開疆拓土,軍力國勢日益強盛,疆域之遼闊,為中國歷史上除元朝外所僅見,也為世界歷史上所罕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僅在亞洲,甚至世界範圍內都沒有對手能夠對其構成真正的威脅和挑戰,從而為社會的發展和經濟、文化的繁榮提供了保障。

    2、社會總體上比較安定,經濟發展,國家富足,國力領先於世界。這兩朝代建立之初,都承大亂之後,人口喪亡,經濟凋敝。統治者能夠汲取前車之鑑,勵精圖治,興利除弊,注意與民休養生息,使社會總體上保持了較長久的穩定,經濟逐步有了恢復和發展,國力蒸蒸日上,百姓越來越殷實富足。西漢武帝時,大興水利,農業更趨發展;鹽鐵官營,財政愈益加強。唐代貞觀年間,經濟由恢復而發展,到玄宗開元全盛之時,詩稱“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歷史上漢、唐並舉,無疑都證明漢、唐是當時亞洲乃至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

    3、文化繁榮,對周邊地區有巨大的影響力。漢武帝時獨尊儒術,奠定了兩千年封建社會的思想基礎;設太學,置樂府,誕生了大氣磅礴、彪炳千古的《史記》。唐人吐納百川,鎔鑄古今,在科學、文學、藝術上都有卓越的創造。貞觀之時,都城長安成為世界文化的中心,四方來朝,“國學之盛,近古未有”,璀璨絢麗的唐詩,終在盛唐時臻於大成。這些文化成果,均對周邊國家產生了巨大影響,往往被奉為樣板,競相學習仿效。

    4、興盛的局面持續時間較長。漢武盛世從武帝繼位(公元前179年)到宣帝去世(公元前49年),持續100多年。唐代的盛世從太宗登基(公元627年)到安史之亂爆發(公元755年),持續128年。

    5、軍事實力強大,文化昌盛,人才輩出。

    漢武帝時期的中國人大都全面發展,文武德孝兼備,下面列舉的這些人都是文武兼備的,文臣有司馬遷、司馬相如、東方朔、趙綰、王臧、公孫弘、汲黯、董仲舒、李蔡、莊青翟、趙周、石慶、公孫賀、劉屈氂、桑弘羊、張湯、趙禹、周陽由、王溫舒、杜周、郭咸陽、孔僅、楊可;武將有衛青、霍去病、李廣、李敢、李陵、程不識、張騫、公孫賀、公孫敖、蘇建、李息、張次公、趙食其、郭昌、荀彘、路博德、趙破奴等。

    唐太宗也是歷史少有的文治武功的皇帝,被並列為千古一帝之人。他知人善用,把當時的人才都集中到了自己身邊。有文臣如:房玄齡、杜如晦、魏徵、長孫無忌、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蕭瑀、劉宏基、溫彥博、戴胄、于志寧、張玄素,如武將李靖、李績、侯君集、尉遲恭、秦叔寶、程知節、李道宗、李孝恭、蘇烈、段志玄、屈突通、張亮、殷開山、長孫順德、張公瑾、唐儉 契、何力、阿史那思摩、執思失力以及唐太宗執政晚期在征討高句麗時大放異彩的薛仁貴等。

    漢武盛世與貞觀之治不同之處就是規模的不同,以及後世史料記載詳略不一。但兩者都在推動歷史發展上起到重要作用。"

  • 6 # 大千世界tyh

    所謂“漢武盛世”是國強民弱,“貞觀之治”是國富民足。漢武帝在位五十餘載,任用衛青、霍去病等大破匈奴,教會了匈奴做人,打出了大漢國威,這是被歷代史家所稱道的。

    但連年的用兵也耗費巨大,把文景時期的積蓄都用光了,各種賦稅讓百姓苦不堪言,武帝時期的百姓幸福指數其實是很低的,說是“盛世”都有點勉為其難。

    而貞觀時期就不一樣了,太宗在位23年,虛懷納諫,從諫如流,任用賢臣魏徵等,改善民生,修養生息。據史書記載,當時民間“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連監獄都是空蕩蕩的,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時代。

    總之“漢武盛世”虛有其表,“貞觀之治”才是實至名歸。

  • 7 # 江山星河

    歷史上,強漢盛唐,千古帝王漢武帝劉徹雄才大略,開創的“漢武盛世”,與千古帝王唐太宗李世民文韜武略,興起的“貞觀之治”有很多相同和不同之處,讓我們一起來細細品讀。對外政策

    和親政策:

    相同點:都與外部落和過親,穩定邊防,促進發展。

    不同點:漢武帝后來覺得和親並非長久之計,最後以兵力制服了匈奴,實現了穩定。唐太宗則加強了和親。文成公主與吐蕃松贊干布的和親,帶去了農業指導,手工技術,曆法等文化,大大促進了兩邦的和諧和社會的發展。

    西域政策:

    相同點:都在西域設定了都護府,維護國家穩定,邊境安寧。

    不同點:漢武帝時期設定的西域都護府,主要是管理西域,加強與周邊國家的聯絡,職能相對較弱。唐太宗時期設定的安西都護府,管理的面積達到了三百萬平方公里,經歷了一百七十多年,儼然已是國家的重要機構,同時也為絲綢之路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為大唐的繁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軍事上

    相同點:都有有勇有謀的大將,都擴充套件了疆土,穩定了邊防。

    不同點:漢武帝時期的大將有衛青,霍去病,李廣,李陵等 。武力平定了四方,大幅擴充套件了疆土。東平朝鮮,南滅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並修建了外長城。唐太宗時期的大將有李靖,侯君集,尉遲敬德等。打敗突厥,吐谷渾汗國,收服漠南,漠北, 青海疆域,降服高句麗,吐蕃。四方服悅,尊唐太宗為“天可汗”。

    經濟上

    相同點:重視農業,鼓勵生產。

    不同點:漢武帝時期改革幣制,發行“五銖錢”;重農抑商,整頓財政;政府經營鹽鐵,運輸和貿易。這些舉措加強了中央集權,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唐太宗時期輕徭薄賦,推行均田制,扶持商業。“絲綢之路”沿線各國貿易往來絡繹不絕,品種繁多。各國來朝,長安甚是繁華,成為了當時世界的中心。

    文化上

    相同點:重視文化學術,設立學管,推行教育。

    不同點:漢武帝時期興太學,培養人才。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限制了一些消極文化的傳播,奠定了儒家文化的發展和歷代傳承。

    興太學, 修郊祀,改正朔,定歷數,協音律, 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漢書》

    唐太宗時期,獎勵學術,設立弘文館,鼓勵各國學生來留學,並派遣人員出國傳輸文化。設立國史館,由宰相監督編修前朝歷史,開創了由官方編修歷史的風氣,對歷史的研究和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漢武帝劉徹和唐太宗李世民,雄才大略,文功武治,平定四方,開創盛世,不愧為”千古帝王“。“漢武盛世”和“貞觀之治”是中國歷史上兩個繁盛的時期,推動了中國的發展,對世界也起到了積極地作用。它們有相同點,也有各自的特色,相信我們會傳承歷史,創造更強的盛世。

  • 8 # 老康說史

    漢武帝即位之初,政治形勢比較穩定,經濟狀況相對良好,同時“諸侯”割據因素存在,內政仍存在潛在威脅。故他在強化中央集權的同時,繼續推行景帝時期各項輕賦政策。在政治方面,漢武帝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佈“推恩令”,削弱漢初分封的諸侯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加強監察制度等,並變古創制,包括收相權、設刺史等重大改革與創制,建立了一整套系統的政治制度。這種法制傳統,成為此後二千年間中華帝國制度的基本正規化。

    唐太宗也十分注重法治,並讓臣下按寬簡原則修訂法律,制定出《貞觀律》。他說:“國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為準。”法律制定出來後,唐太宗以身作則,帶頭守法,維護法律的劃一和穩定。其時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職,人民安居樂業,不公平的現象少之又少,人民心中沒有怨氣。老百姓豐衣足食不會為生存鋌而走險;心氣平和的人也不會走極揣,因此犯罪率明顯降低。

    “漢武盛世”與“貞觀之治”的相同之處就是重視法制,不同之處就是外交問題,漢武帝把周邊視為邊患,屢次征伐,而一直沒有找到安邊之策;而唐太宗開疆拓土的同時,懂得懷柔與羈縻,以致“貞觀之治”出現萬邦來朝的盛況。

  • 9 # 玉的藝術

    你這個問法就錯了,應該說文景之治和貞觀之治,相比較,漢武帝前期富有是因為前面幾任皇帝的積累,後期都給漢武帝打沒了

  • 10 # 小龍女5505

    歷史上漢武盛世與貞觀之治,兩大盛世共同之處:在於都是一代雄主開創了歷史上強大顯赫一時的太平盛況,但也有不同之處:唐太宗李世民開創的貞觀之治更強大壯觀,既使天下歸心、萬國來朝,還平滅強敵、威震四海,被四夷尊為天可汗。而漢武帝雖重創匈奴,開創了漢武盛世,但成就、威名都遠不及大唐貞觀之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懸壺濟世造福桑梓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