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茉茉mo
-
2 # 文化小粉
這是讚譽醫生救人於病痛的一個詞語。這個詞語有著神話般的典故。下面,我跟大家一起來分享。一、“懸壺濟世造福桑梓”的出處及含義
1、懸壺濟世
首先來看“懸壺”。壺,大家都知道可以當做盛器來裝水裝酒或其他東西。在古代,“壺”指的就是“葫蘆”,葫蘆也可以裝水裝酒的。“懸壺”就是懸掛葫蘆。再來看“濟世”,指的是救濟或救助世人。所以,簡單的直接理解“懸壺濟世”的意思就是懸掛葫蘆救濟世人。我們可以推測一下,這葫蘆應該是個“神器”,要不然,如何救濟世人?接下來,估計大家應該猜到這葫蘆是幹什麼用的啦?用一句俗語引出答案,那就是“你葫蘆裡賣的什麼藥?”言歸正傳,“懸壺濟世”其實是讚譽醫者道者救人於病痛。因此,古時候中藥店門前要掛一個葫蘆,以表明治病救人的身份。
“懸壺濟世 ”出自《後漢書-方術列傳-費長房》。簡要的給大家敘述一下關於“懸壺濟世”的典故。據說道醫壺公治療瘟疫,帶著他的葫蘆,葫蘆裡有藥丸,人們吃了葫蘆裡的藥,藥到病除。當每次看完病,病人散去後,道醫壺公就會鑽進自己的葫蘆,這引起了費長房的關注,因此費長房帶上 好酒好菜就去詢問道醫壺公緣由,壺公便邀請費長房進入葫蘆裡,葫蘆裡則是另一番美景,同時也告知費長房,其實他是神醫,專門來此救死扶傷的。後來費長房就拜道醫為師,學習醫術,救濟醫患,最終他成為了東漢時的名醫。壺公和費長房都是東漢時期的名醫,他們的醫術令人讚佩,再加上這個神化般的故事被流傳開來,所以後人就將行醫稱為懸壺。
《後漢書》卷八十二《方術列傳》雲:“費長房者,汝南人也,曾為市椽。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於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惟長房於樓上睹之,異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長房之意其神也,謂之曰:‘子明日可更來’。長房旦曰復詣翁,翁乃與俱入壺中,惟見玉堂嚴麗,旨酒甘餚,盈衍其中,共飲畢而出。……後長房欲求道,隨從人山中…
2、造福桑梓
“桑梓”,指的是桑樹和梓樹,他們是兩種喬木的名稱。古代,人們喜歡在住宅周圍栽植桑樹和梓樹,後來人們就用物指代處所,用“桑梓”代稱家鄉。所以有“桑梓之地,父母之邦”的說法。桑梓代稱家鄉的用法在很多文學作品中使用過。
《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意思是說,看見桑樹和梓樹,最容易引起對父母的懷念和產生敬愛之心。漢代張衡的《南都賦》中說:「永世克孝,懷桑梓焉;真人南巡,睹歸裡焉。」這裡「桑梓」也是指故鄉。後來,人們便用「桑梓」來代稱家鄉。
3、綜上所述,“懸壺濟世造福桑梓”指的是醫生用醫術為家鄉世人解除病痛。二、白衣天使懸壺濟世造福桑梓,彰顯大愛無疆精神白衣天使的天職就是救死扶傷,造福世人。
1、目前中國有140多萬的鄉村醫生紮根在農村,他們秉承“懸壺濟世造福桑梓”的精神,儘管醫療條件和生活條件很差,工作量很大,依然堅持守護著8億農民的健康。對於農村患者而言,鄉村醫生就是健康守護神,是“大英雄”,他們心繫家鄉,造福人民!
2、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上下所有的醫務工作者積極響應投入到這場“戰役”中,來自官方的訊息稱,支援湖北武漢有3萬多醫護人員,他們不怕犧牲,負重逆行,透過中西醫高操的醫術,使得疫情有效控制。緊接著,我們以大國擔當風範,在緊急支援抗疫物質的同時,又派出多批醫療隊奔赴世界多個疫情重災區,為他們提供中國抗疫經驗,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的讚譽認可。他們無愧於白衣天使這個稱號,他們書寫了“懸壺濟世造福桑梓”的救死扶傷精神!
在此,向所有的醫務工作者致敬!!!向所有英雄致敬!!!
以上就是我對本次問答的理解和分享。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
3 # 瀟瀟風雨竹
懸壺濟世是指從醫治病救人,古代醫生行醫時都背一個葫蘆,裡面裝藥,隨時取出給病人服用,後來就用懸壺代指醫生。
造福桑梓,桑樹和梓樹都是在農村大量種植,後來就用桑梓指代家鄉,造福桑梓,就是造福家鄉,造福百姓之意
-
4 # 泰山地下大裂谷創始人
通俗的講,懸壺濟世的意思是,有醫術的人治病救人。給人看病,根據病人不同的情況給與不同的治療!(古時都是中醫,醫者都會熬製不同的藥丸,便於攜帶,儲存,藥效等,不用時掛到高處,(懸壺)用大葫蘆方便耐用。)醫者仁心,有錢的多要點,沒錢的窮人也給予治療。
造福桑梓的意思(形容詞)也是指當一個人無論是當官的還是在外做生意掙錢了,一定別忘了家鄉的父老鄉親,(賑災,濟貧,修橋鋪路等)。
個人理解,請多多指教。
回覆列表
懸壺濟世,是一句成語,意為讚頌醫生救死扶傷的高尚品德。醫者仁心,以醫技普濟眾生,世人稱之懸壺濟世。
在《後漢書·方術列傳》上記載著這樣一個奇異的傳說:
東漢時期有個叫費長房的人。某日,他在酒樓喝酒解悶,不經意間,就看見街上有一老翁,肩上懸掛著一個藥葫蘆在兜售丸散膏丹。賣了一陣,街上行人漸漸散去時,忽然老翁悄悄鑽入了葫蘆之中。
費長房看得真切,斷定這位老翁絕非凡人。他便買了酒肉,恭恭敬敬地去拜見老翁。老翁知他來意,就領他一同鑽入葫蘆之中。只見朱欄畫棟,富麗堂皇,奇花異草,宛若仙境一般,別有洞天。
後來,費長房隨老翁十餘日,學得方術,這方術被稱為“懸壺之術”,臨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騎上如飛。
返回故里時,家人都以為他死了,原來竟已然過去了十餘年。
回來後的費長房憑藉“懸壺”之術為世人行醫看病,不僅疑難雜症,逆行瘟疫,他都能手到病除,還能令快要死的人起死回生。成為了一名人世人敬仰的濟世大醫!
這本是一則神話傳說,但卻為行醫者罩上一層“神秘外衣”。後來,民間的郎中為了紀念這個傳奇的醫師,就在藥鋪門口掛一個藥葫蘆作為行醫的標誌。如今,雖然中醫大夫“懸壺”已很少見到,但“懸壺”這一說法保留至今。
再後來人皆稱賣藥的、行醫的為“懸壺”,美稱醫生職業為“懸壺濟世”,歷代醫家行醫開業則以“懸壺之喜”等為賀。
時至今日,仍有不少行醫者懸葫蘆在診室當作行醫的標誌,這種做法更被眾多藥店、製藥廠等沿用。
而“造福桑梓”,出自《儒林外史》意思是為家鄉造福,又稱“功在桑梓”。
“桑梓”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意思是說,看見桑樹和梓樹,最容易引起對父母的懷念和產生敬愛之心。
在古代,人們喜歡在住宅周圍栽植喬木類,桑樹和梓樹。後來人們就用物代處所,用“桑梓”代稱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