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詩人日月
-
2 # 瀚海橫流
說到這首詞,不得不說起豪放詞派代表――蘇軾,蘇東坡,他的人生充滿傳奇,也充滿了坎坷艱辛,但正是這樣的人生經歷,讓他有了異於常人的人生經驗,創造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著名詩篇。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蘇東坡的創作這首詞的背景,如何用孤鴻自況,和這首詞的藝術特色
我們先來看看這首詞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蘇軾《卜算子》
一、蘇軾創作此詞的背景蘇軾,字子瞻,生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出生於名門蘇家,父親蘇洵,更是刻苦努力的代表。
在蘇軾21歲時,隨著年邁的父親和19歲的弟弟蘇轍進京趕考,當時的主考官,是朝野之中銳意詩文革新的歐陽修,小考官是文壇具首梅堯臣,他們反對浮華空泛的文風,主張文以載道的思想。
蘇軾在考試時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博得考官的眼球,讓所有人都對這個年輕的後生刮目相看,但是歐陽修以為這篇文章是自己的弟子曾鞏的,為了避嫌,將此試卷判為第二名。
雖然蘇軾並非榜首,可是由於名震京城的文壇大師歐陽修的極力推薦,京城之中掀起了一波導向蘇軾的社會輿論。
蘇軾有什麼新的作品,在京城,必將掀起一波狂熱的追星潮。
正在父子三人仕途得意之時,家鄉傳來了母親離世的噩耗,於是他們三人便啟程返鄉,(一回鄉)守喪期滿後,三人繼續來到京城趕考。
蘇軾被籤書鳳翔府判官,大理評事,四年之後又判登聞鼓院。仕途得意之時,家鄉又傳來了父親病逝的噩耗。(二回鄉)
於是蘇軾還鄉守喪,在守喪的三年時光裡,蘇軾完全不知道朝野掀起了一次名動古今的王安石變法,三年期滿後,蘇軾返回朝中,當時的許多朋友,甚至於是對蘇軾有知遇之恩的老師――歐陽修也被迫離京,蘇軾孤獨一人在朝堂之上,他知道這已經不是20年前的那個平和的世界了。
在他上書王安石變法帶給百姓的種種傷害之時,王安石在背後戳蘇軾的脊樑骨,於是蘇軾自請離京,到地方進行歷練。先後到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在地方當一把手。
可是在他擔任湖州知府之時,他絕對不知道,在這會因為他的一句錯話給自己引來殺身之禍,牢獄之災。
可是蘇軾一篇《湖州謝表》,筆端加上點個人色彩,說自己“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這些話被新黨抓了辮子,說他是“愚弄朝,妄自尊大”,說他“銜怨懷怒”,“指斥乘輿”,“包藏禍心”,諷刺政府,莽撞無禮,對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謂死有餘辜了。於是引發了一場“烏臺詩案”
在許多人的據理力保之下,也因為“不殺士大夫”的傳統,讓蘇軾免於一死,出獄之後,被貶黃州,這首詞就作於黃州任團練副使(民兵隊長)期間。
二、如何運用孤鴻自況蘇軾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官場波折之後,終於來到了黃州――這個讓他寫下《前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地方。
這首詞寫於一個月光冷清的黑夜,首句,一個缺月,一個梧桐,兩個物像之間運用“掛”字,平白的顯出了一絲悲哀的氣息,用來計時的水漏也滴完了,在這個靜謐的半夜,有誰能看見幽人(自己)在孤獨的徘徊?和一隻縹緲的孤鴻在庭院中歇息。
這隻孤鴻被驚嚇的飛起,回頭盤旋著,有遺憾但是不敢去反思,它撿盡了冷樹枝,不肯棲息,只有寂寞的沙洲在夜色的渲染下給人絲絲涼意。
“孤鴻”的意象,有人理解為就是一直自然界的生物,正好在蘇軾庭中散步時看見它在樹上盤旋,不肯停息。
也有學者認為,這隻孤鴻其實就是蘇軾再說自己,他是幽人,也是孤鴻,他不肯與和自己政見不同的人同朝為官,不想對自己的對手彎腰,體現出他的特立獨行和傲然風骨。
這兩種說法其實就是比況,互為補充。可以理解為,用孤鴻的物象來比喻詩人傲岸的節操和獨立的品質。
三、這首詞的藝術特色首先,開頭一個“掛”字,說月亮就象掛在梧桐枝頭一樣。給人一種悲涼的感覺。接下來描繪了一個非常靜謐的夜晚,引出孤鴻,但並不是直接說有隻孤鴻飛過,但是說在地上看見了它的影子,這樣寫更顯出和諧美好得月色。
將自己比作孤鴻,藉著物象來表達自己的心志,表達自己堅定的政治立場,雖然社會輿論會針對自己,但是並不在意這些,他要堅守一個人的特立獨行,一個人的孤傲。
總結:這首詞的靈巧之處在於蘇軾將孤鴻和自己進行了無縫銜接,剛剛說完“誰見幽人獨往來”?就直接回答“縹緲孤鴻影”。
所以這對我們的理解就產生了一定的困擾,為什麼孤鴻會是蘇軾的自況呢?當然這就得對蘇軾的生平進行一系列的瞭解,當得知他由於仕途失意被貶黃州後,我們也就不難理解他的內心苦楚了。
也就對他用孤鴻來自況,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我的回答到此結束
-
3 # 布可雲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有一首歌叫鴻雁,
天蒼茫
雁何往
是其中一句,偶然看到這個問題,點進來想說幾句,夜晚是人最脆弱的時候,也是最容易讓人靜謐思考的時候,夜深人靜的時候,睡不著,獨自在院落中對著缺月疏桐,沒由來的會讓人思考自己的內心。
我願做那孤寂的幽人,縹緲不入俗的孤鴻,作者也似乎總願意用鴻雁來反襯自己和自己的人生。
東坡又有詩云:“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人如飛鴻,飛鴻似人
是呀,人生無常,我們走走停停,某一刻我們會停下想問一句,為什麼是這樣,心中有這般,那般的不如意,有那麼多的不被理解。
是呀,怎樣,我們還要往前走,還要去選擇追求自己的歸宿
-
4 # 一葉孤帆行萬舟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撿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蘇軾被貶黃州後,雖然自己的生活都有問題,但他是樂觀曠達的,能率領全家透過自身的努力來渡過生活難關。但內心深處的幽獨與寂寞是他人無法理解的。在這首詞中,作者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託物寓懷,表達了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上闋寫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見的景色。“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營造了一個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為""幽人""、""孤鴻""的出場作鋪墊。“漏”指古人計時用的漏壺:“漏斷”即指深夜。在漏壺水盡,更深人靜的時候,蘇軾步出庭院,抬頭望月,這是一個非常孤寂的夜晚。月兒似乎也知趣,從稀疏的桐樹間透出清暉,像是掛在枝椏間。這兩句出筆不凡,渲染出一種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來的兩句,“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周圍是那麼寧靜幽寂,在萬物入夢的此刻,沒有誰像自己這樣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隻孤單飛過天穹的悽清的大雁。先是點出一位獨來獨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隨即輕靈飛動地由“幽人”而孤鴻,使這兩個意象產生對應和契合,讓人聯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正像縹緲若仙的孤鴻之影。這兩句,既是實寫,又透過人、鳥形象的對應、嫁接,極富象徵意味和意之美地強化了“幽人”的超凡脫俗。物我同一,互為補充,使孤獨的形象更具體感人。
下闋,更是把鴻與人同寫,“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這是直寫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獨的時候,總會四顧,回頭的尋覓,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獨,“有恨無人省”,沒有誰能理解自己孤獨的心。世無知音,孤苦難耐,情何以堪?“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寫孤鴻遭遇不幸,心懷幽恨,驚恐不已,在寒枝間飛來飛去,揀盡寒枝不肯棲息,只好落宿於寂寞荒冷的沙洲,度過這樣寒冷的夜晚。這裡,詞人以象徵手法,匠心獨運地透過鴻的孤獨縹緲,驚起回頭、懷抱幽恨和選求宿處,表達了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願隨波逐流的心境。作者與孤鴻惺惺相惜,以擬人化的手法表現孤鴻的心理活動,把自己的主觀感情加以物件化,顯示了高超的藝術技巧。
這首詞的境界高妙,前人謂“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這種高曠灑脫、絕去塵俗的境界,得益於高妙的藝術技巧。作者“以性靈詠物語”,取神題外,意中設境,託物寓人;對孤鴻和月夜環境背景的描寫中,選景敘事均簡約凝練,空靈飛動,含蓄蘊藉,生動傳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
5 # 紅孩唉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周圍是那麼寧靜幽寂,在萬物入夢的此刻,沒有誰像自己這樣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隻孤單飛過天穹的悽清的大雁。
先是點出一位獨來獨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隨即輕靈飛動地由「幽人」而孤鴻,使這兩個意象產生對應和契合,讓人聯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正像縹緲若仙的孤鴻之影。
這兩句,既是實寫,又透過人、鳥形象的對應、嫁接,極富象徵意味和詩意之美地強化了「幽人」的超凡脫俗。物我同一,互為補充,使孤獨的形象更具體感人。
下闋,更是把鴻與人同寫,「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這是直寫自己孤寂的心境。
人孤獨的時候,總會四顧,回頭的尋覓,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獨,「有恨無人省」,沒有誰能理解自己孤獨的心。世無知音,孤苦難耐,情何以堪?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寫孤鴻遭遇不幸,心懷幽恨,驚恐不已,在寒枝間飛來飛去,揀盡寒枝不肯棲息,只好落宿於寂寞荒冷的沙洲,度過這樣寒冷的夜晚。
這裡,詞人以象徵手法,匠心獨運地透過鴻的孤獨縹緲,驚起回頭、懷抱幽恨和選求宿處,表達了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髙潔自許、不願隨波逐流的心境。
作者與孤鴻惺惺相惜,以擬人化的手法表現孤鴻的心理活動,把自己的主觀感情加以物件化,顯示了高超的藝術技巧。
這首詞的境界高妙,這種高曠灑脫、絕去塵俗的境界,得益於高妙的藝術技巧。
作者「以性靈詠物語」,取神題外,意中設境,託物寓人;對孤鴻和月夜環境背景的描寫中,選景敘事均簡約凝練,空靈飛動,含蓄蘊藉,生動傳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
6 # 詩話旗袍
《卜算子》缺月掛疏桐,借孤鴻自況分兩步:寫人見鴻,寫鴻見人,人若孤鴻,人鴻變換,人鴻合一,表現作者這個“幽人”的孤高心境,就像“孤鴻”一樣,不願意同流合汙的政治態度。
我們欣賞一下這首詞,具體看看作者是怎樣做到以孤鴻自況的。
《卜算子》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一,營造孤寂氛圍,渲染孤高,超凡脫俗的境界
起拍:“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為“幽人”和“孤鴻”出場佈景,營造氛圍。
缺月從稀疏的梧桐枝葉間散發清冷的光輝,漏壺水斷,夜深人靜,為引出“幽人”和“孤鴻”出場而造景,渲染氣氛。“缺月”清冷的光輝,“梧桐”
稀疏,亦體現“冷清秋”的感覺,無比的孤高空靈。
歇拍:“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因為起拍已經交代了情景,這樣一個孤高畫質冷的夜晚,只有“幽人獨往來”,還有縹緲在天際的“孤鴻影”,很自然讓人聯想到,鴻亦如人,人若孤鴻。孤鴻喻人,為下文抒情做了鋪墊。
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在黃州待了四年多的時間。這期間,一家老小的生活水準一落千丈,對蘇老先生這樣一個“吃貨”來說,是很煎熬的。
好在蘇軾樂觀豁達,帶領全家透過自身努力共渡難關,因為“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小妾王朝雲就給他做了好吃的“東坡肉”。
但是謫居生活中的蘇軾受王安石變法等新黨們的打壓和排擠,政治抱負和人生理想無法得以實現,憤懣無從排遣,那怎麼辦呢?只能藉助詩詞來抒發洩一下唄。
蘇老先生一番積極求索之後,也想開了,只能轉向追求自我的發展、超越和心靈的自由。於是,一首首好詩佳作橫空出世,留傳千古,給我們後人留下了永遠不朽的絕世名篇,是中華傳統文化星河中一顆最耀眼的明星!跟李白一樣同稱“謫仙”也絕對不為過!
二,擬人化手法,人與鴻同寫,借鴻喻人,表達作者不願隨波逐流的高潔心境
轉拍:“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直抒胸臆,寫自己孤寂的心意。作者看到縹緲於天際的孤鴻,聯想到自己的政治處境,就跟“孤鴻”一樣,他很是吃驚,回頭環顧四周,卻沒有一個人能夠理解他此時的心情,“知音難覓,知己難求”,於是更加孤獨了。
結拍:“撿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寫孤鴻遭遇不幸,心懷幽恨,驚恐不已,在寒枝間飛來飛去,揀盡寒枝不肯棲息,只好落宿於寂寞荒冷的沙洲,度過這樣寒冷的夜晚。
蘇老先生就想:這不是跟我一樣嗎?不願意跟新黨一樣變法革新,只能被貶,來到黃州這個窮鄉僻壤,吃著好吃的“東坡肉”,不談理想,只談吃吧,吃好喝好身體好,然後就寫詩詞。
這裡,以擬人化的手法表現孤鴻的心理活動,把自己的主觀感情加以物件化,顯示了蘇老先生寫作上高超的藝術技巧!
結語:這首詞的境界,確如蘇軾好友,號稱“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大弟子黃庭堅所說:“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
的確如此,蘇軾詩詞上的藝術成就,千百年來無人能超越。蘇軾的才學,氣度,思想,在這首詞中得到完美的體現。此正是:
“人似秋鴻來有信,去如春夢了無痕。”
-
7 # 孤竹國人1
《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此詞是詠孤燕的,卻寄託著自己的情思。特點是人而似鴻,鴻而似人,兩個形象融為一體。上片寫靜夜鴻影丶人影兩個意象組合在同一時空,暗示作者以雁詠人的匠心。下片寫孤鴻飄零失所,驚魂未定,哀哀無告,卻仍擇地而棲,不肯苟同流俗。重點寫孤雁心有餘悸的悽慘景況和堅持操守的崇高氣節。透過“孤鴻“的形象,容易看到詞人經"烏臺詩案“生死劫後,誠惶誠恐的心境以及他充滿自信丶剛直不阿的性格。此詞寄意深遠,氣質超脫,風格清新冷雋。
回覆列表
全詞基本是一種灰色的、暗淡的失落情調與感懷。。。後面一句“揀盡寒枝不肯棲”又表達了作者的孤傲與清高。。。通遍給人的感覺是:作者此時正處在或失意、或落魄、或遭難的人生低谷裡,但他的內心又是如此的豁達與清高,不入俗、不低媚、不和汙。。。讀後令人對作者肅然起敬!。。。是對其高尚人格的崇敬,對人生態度的釋然的靈丹妙藥。。。更是人生礪練後的最佳決擇與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