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高鶚續書寫賈寶玉參加科舉,很多人都認為不可能,各位條友你們能給分析一下嗎?
25
回覆列表
  • 1 # 竹篁聽雨

    我覺得有可能:

    1.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警幻先姑曾受寧榮公的囑託,要勸寶玉走上經濟致世的正途。2.秦鍾臨死時,也真誠地勸說寶玉走科舉之路。

    3.甄寶玉是賈寶玉的影子,後期甄寶玉熱衷功名,假做真時真亦假,甄賈一體。

    4.賈寶玉來人間受享,只有嘗試過求取功名的體驗,才能更好地批叛科舉的毒害,只有和一眾女子交往,才能更體貼尊重她們。

  • 2 # 喵書小水

    好像後四十回的續書裡說了這個情節吧,或者我忘了,也可能是從判詞中看到的。大約是說,他和賈蘭一起考的。賈蘭的名次要比他的高。這個從前80回李紈的判詞中也有提示:

    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

    這一首說的是李紈連帶也說了賈蘭。

    判詞前“畫著一盆茂蘭旁有一位鳳冠霞帔的美人”。茂蘭指賈蘭說他要有出息當大官。守著他的美人當然是其母親。

  • 3 # 化外萬民胡少峰

    婚後在寶釵逼迫下有可能參加科舉考試。因為不去的話,太太就不依不饒。

    按古代爵位世襲制,寶玉可以不參加科舉,照樣過得很好。只是寶釵不是那麼滿足的人,她也會要房要車,要名分(誥命)。夫貴才能妻榮。夫貴最好的途徑就是科舉。

    寶玉出身富貴之家,但不算紈絝子弟。他淘氣不肯上學,不好好讀書,但也不至於整天驅雞走狗,提籠架鳥。他心地純淨,不願涉足汙穢不堪的官場。志趣和寶釵不投。因此,悲劇在所難免。寶釵的心機只會落空。寶釵貪戀權勢,執迷不悟,寶玉則瞭然於胸,超塵拔俗。這就是命。

    (文圖無關)

  • 4 # 使用者一生蝶夢千百回

    這種可能性應該有,科舉是古代文人的必經之路。賈寶玉是一個情種,就擺脫不了俗世的糾纏,在紅樓夢中妙玉哪樣的檻內梅花終也落入凡塵的泥淖,寶玉也跳不出哪個圈套。紅樓夢就應是泥淖中的魚兒夢,渺渺茫茫雖然將它攜來,會攜將去嗎?

    笑我痴癲,棄了金玉良緣,也空了木石前盟,說什麼善惡到頭終有報,還不是魚死涸轍,蝶老秋風。

    ……

  • 5 # 曹宗國

    按照前八十回描寫的賈寶玉的叛逆,他反對孔孟之道,不走經濟之道,是不情願參加科舉考試的,但在家族壓迫之下,他也可能不得不去應付一下,但最終還是出家了。所以後四十回寫他中舉第九名,也合乎情理,不一定是後續者硬加上去的。

  • 6 # 李大源

    曹翁在塑造賈寶玉這一人物形象時只是在大觀園中享受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公子哥生活。並整天沉迷於姐妹中做樂。寶玉不是那種紈絝子弟。他有自己的想法與願望。按他的家世,無需科考取仕,按世襲就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小說自始至終沒有涉及到賈寶玉科舉的想法與行動。

  • 7 # 伯仲679688

    實際上紅樓夢是一部神話小說受胡周等百年來的嚴重誤導,很多人以為《紅樓夢》是一部涉及江寧曹寅家世、曹雪芹自傳題材的風月小說。殊不知,這是完全錯誤的!它開篇便是從神話女媧氏補天敘起。女媧氏將剩餘的一塊補天石丟棄在青埂峰下,於是便引出了一段補天石被一道一僧點化成通靈玉,帶下人間的傳奇故事。收尾依然是神話,補天石在遊歷了一番人間後,重新回到了天上……

    實際上,一道一僧就是天上的神仙!這兩位法力無邊,他們不僅能輕易將補天石點化成扇墜大小的通靈玉,而且還將天界太虛幻境空靈殿上的一枚寶鏡送給了賈瑞。這枚寶鏡可以治病,賈瑞中魔死後,代儒夫婦哭得死去活來,要將其鏡燒燬。卻聽見鏡內哭道:“誰叫你們瞧正面了!你們自己以假為真,何苦來燒我?”一道一僧也立馬出現,當場搶回寶鏡,飄然而去。

    如果《紅樓夢》不是一部神話小說的話。那麼,風月鑑何以會出現鳳姐站在鏡子裡面向外招手、風月鑑又如何會開口說話這等怪事?

    林黛玉剛進賈府時,賈寶玉說:“我們家來了一個神仙似的妹妹”。其實,賈寶玉並沒有撒謊。林黛玉確確實實就是神仙妹妹!賈寶玉之前還對賈母說:“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其實,賈寶玉也並沒有撒謊。他們的前世在仙界裡確確實實是認識的。一個是神瑛侍者,一個是絳珠仙草。這兩人都是天上的神仙,這些在《紅樓夢》上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而不是某些專家在今天還想繼續愚民,繼續鼓吹的什麼江寧曹孫!

    其實,又何止林黛玉和賈寶玉是天上的神仙呢?而是金陵三十六釵,連同賈寶玉,甚至包括甄士隱這些人等等,全部都是天上的神仙!他們正是一道一僧口中的、從仙界下凡的“一干風流冤家”。所以在劫終之日,這些人最後是要全部回到天上太虛幻境裡去的,《紅樓夢》後四十回的描述是符合原著的。所有這些,說明《紅樓夢》本身是一部神話小說。它並不是什麼江寧曹家事。當然,這是作者借玄幻故事,演繹清宮秘史罷了,這是另話了。

    在《紅樓夢》第五回,整個篇幅涉及了金陵十二釵的命運大預言。脂硯齋說“世之好事者爭傳《推背圖》之說,實際上,脂硯齋已經向我們暗示了作者的創作手法。他明確指出,金陵十二釵命運預言詩和《推背圖》類似。從而揭示了《紅樓夢》是一本密碼書,說《紅樓夢》是純風月小說的是無知蠢才,是根本就不懂《紅樓夢》的人!其實,《紅樓夢》是一部講述大清宮闈秘史的密碼本!它的每一個字,都像《推背圖》一樣暗藏玄機。才體現了什麼叫“真事隱,假語存”。所以脂硯齋才用“推背圖”向讀者進行暗示,告訴大家破解《紅樓夢》的手法。

    脂硯先生說作者是“秉刀斧之筆”,就是不怕揭短,大膽揭露皇家醜聞。“具菩薩之心”說的是作者其寫作目的不是為了報復皇家對自己的不公,而是為了“以史為鑑”教育皇家子孫不要為了爭奪皇權(石頭也就是寶璽),在這座紅色的城樓裡互相殘殺,“風刀霜劍嚴相逼”“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最後夢醒萬境空,眾多皇子死於非命,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因為“凡野史俱可毀,獨此書不可毀”,這句話就是說:“野史全部可以毀掉了,只留下紅樓夢即可”。所以紅樓夢真實可靠,絕對權威,它才是正宗的大清正史!紅樓夢作者是康熙的孫子愛新覺羅·弘暟(死於壬午除夕)。這也是紅樓夢為什麼最早起源於皇宮、以及被列為禁書的真正原因。

    書名《石頭記》,其實暗射《寶璽記》;書名《紅樓夢》上“紅樓”,其實就是交泰殿這座小紅樓。是因為在這座小紅樓擺放著代表清王朝皇權的“乾隆二十五寶”,它是滿清的最高權力中心。所以在《紅樓夢》裡,交泰殿頻頻現身。如“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雙懸日月照乾坤”等。

    紅樓夢,夢紅樓。這是紅色城樓裡的一夢。1708年,康熙帝每次回紫禁城,口諭都說是回紅樓,可見紫禁城就是紅樓夢的那個“紅樓”!它貫穿了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個朝代。太后下嫁、順治出家、雍正死亡、乾隆身世,以及董鄂妃死亡謎案……等等均發生在這座紅色、神秘的城樓裡。愛新覺羅的子孫為了爭奪這把龍椅(寶璽),在這座紅色的城樓裡互相殘殺,“風刀霜劍嚴相逼”“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

    一張交泰殿圖,教你快速看懂《石頭記》。直接將你帶進《紅樓夢》大門,一條通向密境之路。勝讀千百遍《紅樓夢》。金陵十二釵等諸釵的居所“太虛幻境——交泰殿”。這是交泰殿上的“風月寶鑑”,即“軒轅寶鏡”。按書雲:“這物出自太虛幻境空靈殿上,警幻仙子所制”。所以太虛幻境,實際上暗射交泰殿!“軒轅寶鏡”是鑑定寶座上真假皇帝的鏡子。賈瑞因不是皇帝,所以照了“風月寶鑑”後,死了!

    紅樓夢裡的文忠公,就是富察·傅恆!他就是乾隆的小舅子,“林黛玉”的親兄弟。“文忠”是大臣們的一種諡號。在清王朝,諡號“文忠公”的人有:索尼、傅恆、林則徐、文祥、周天爵、駱秉章、胡林翼、李鴻章、沈兆霖、榮祿、梁鼎芬等人。但是符合《紅樓夢》成書時間1754年之前條件的“文忠公”,僅僅兩個人:索尼和傅恆!此證據,一舉擊破了明亡說和江寧曹家說!確定紅樓夢是大清皇家事,並且寫於乾隆朝!

    林黛玉葬花《採芝圖》其實暗射《弘曆採芝圖》,《弘曆採芝圖》畫的是弘曆青年和少年時的合影圖。圖上那個高個子便是青年時的乾隆。他一身漢族服飾打扮,一手拿著靈芝,一手輕扶梅花鹿。而旁邊那個小個子,則是少年時的乾隆,他扛著荷鋤,手提花籃。幾乎和林黛玉葬花圖完全相符。所以脂硯齋在調侃乾隆帝矣!《弘曆採芝圖》是秘藏在皇宮裡的,脂硯齋是怎麼知道《弘曆採芝圖》的?他和紅樓夢作者一樣,也是大清的皇家子孫!

    大觀園直徑3.5裡,它相當於一座小城鎮的規模。裡面羊腸鳥道不止幾百十條,還有湖泊,甚至還有寺廟道觀。稍微有點常識的人,自然就會明白此園之大,天下罕見,不是江寧隨園可比擬的。乾隆三十九年《欽定日下舊聞考》載:“清暉閣北壁懸《圓明園全圖》。乾隆二年,命畫院郎世寧、唐岱、孫祜、沈源、張萬邦、丁觀鵬恭繪。御題‘大觀’二字。”這才是“大觀園”之名的真正由來。是乾隆帝的御題!

    交泰殿這座小紅樓為什麼如此重要,頻頻現身於《紅樓夢》?這是因為在《石頭記》一書中,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副十二釵,其實全部都是皇帝大印——乾隆二十五寶的化身,她們被存放在紫禁城交泰殿。意味著交泰殿是大清最高權力中心。同時,也意味著眾釵的“居所”是在交泰殿,交泰殿正是《石頭記》一書中的“太虛幻境”!這是因為太虛幻境門口的“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對聯,至今仍高懸在交泰殿上,它正是“無為”之匾!

    紅樓夢作者是愛新覺羅·弘暟!他是康熙的孫子。因為逝於“壬午除夕”。九子奪嫡最終是在親哥倆老四胤禎和十四胤禎之間爭奪,而這個十四皇子又恰恰是他的父親——胤禎!第五回吾家自國朝定鼎以來,功名奕世,富貴傳流,雖歷百年,奈運終數盡,不可挽回者。故遺之子孫雖多,竟無可以繼業。【甲戌側批:這是作者真正一把眼淚。】繼業,實乃繼承帝位也。作者乃離帝位很近之人,最終失之交臂。不得不“無材補天,幻形入世”,哭成此書。

    無材可去補蒼天【甲戌側批:書之本旨。】脂硯齋還提到“無材補天,幻形入世”這八字,是《紅樓夢》作者一生的慚恨。天即天下,補天即治理和管理國家。作者曾經是離帝位很近的人,是“補天石”的候選人。他系清王朝愛新覺羅的子孫。他感嘆自己空有一身才藝,卻無用武之地。他就是康熙的孫子——愛新覺羅·弘暟(1707年—1759年)!弘暟逝世的這一天恰好是除夕,而除夕那一天又恰恰是“壬午日”,完全符合“壬午除夕”記載。

    脂硯齋明確指出:“‘無材補天,幻形入世’這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慚恨。”其實是一個離帝位很近的皇家子孫。【甲戌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紅樓夢》作者必須具備兩個要件:第一、他是離帝位很近的愛新覺羅子孫。第二、他逝世於壬午除夕!他就是:愛新覺羅·弘暟(1707—1759年),十四王爺胤禎的兒子。終年五十二歲。

  • 8 # 凌煙閣中一書生1976

    我以為賈寶玉絕對不會主動參加科舉考試,他本來就是一個離經叛道的人,從原著看,他一生不喜讀書治經,不霄於與,世俗之人來往。他視男人為鬚眉濁物,從來是脂粉隊裡的英雄,在秦可卿的屋裡有一幅勸世的對聯,他都不願多呆一會,試問賈寶玉怎麼可能主動去參加科舉考試呢?

  • 9 # 恬然滋味

    題主要探尋的是心路。

    有色入空是捷徑。賈寶玉這個情種,弱水三千,不能取一瓢飲。看破紅塵,他應該出家。許多人讀紅樓夢是這個認知。

    結果出來個高鶚。把個賈寶玉世俗化了。許多人不能接受。

    賈寶玉出處不凡。怎麼也是靈石啊!又是一僧一道帶入紅塵。他的歸處分明是仙佛嘛。

    大家都認為賈寶玉一定開悟看破紅塵。高鶚難道認得賈寶玉只是個泥做的俗物嗎?

    也不然。

    紅塵之中幹什麼來了?應劫。那俗人所應承之事,件件做去。盡了人道即佛道。釋迦牟尼不就是這個路數嗎?

    紅塵事了大夢終。原來紫袍是袈裟。

  • 10 # 使用者加減乘除

    在《紅樓夢》中,賈寶玉這個角色充滿了爭議,一個不喜歡學習的公子哥,整天在女孩子周圍轉悠的多情種,為何會對科舉考試感興趣?

    在原著第一百一十九回,賈寶玉與侄兒賈蘭,都高中了舉人,寶玉的成績竟然是第七名,當時的寶玉瘋瘋癲癲的,怎能考中科舉。

    誰都知道,《紅樓夢》後四十回不是曹雪芹寫的,所以,賈寶玉參加科舉的行為,是後人為了迎合當時的社會潮流,故意杜撰的。

    做官不全是為了名利,更多是為了證實能力,多少文人墨客,棄官重筆,過把官癮,再放任自流,也是一種追求的境界。於是,賈寶玉的結局就順應了這種思路,參加了科舉考試,高中第七,厭惡官場,蔑視朝廷,所以出家!

  • 11 # 軫念信箱

    我們現在看到的百二十回通行本紅樓夢,八十回後的故事裡,安排了這樣一個情節,寶玉與寶釵成婚後,跟侄子賈蘭一起去參加科舉考試,而且最終還中了第七名舉人,他中舉之後才出家,這個情節有沒有可能在曹公筆下出現呢?

    後來的不少影視劇,在改編紅樓夢時,也基本是按照高鶚、程偉元整理的後四十回去改編(87版紅樓夢除外),其實這完全違背了曹公原意,兩百多年多來,誤導了無數人。賈寶玉如此厭惡仕途經濟學問,怎麼可能去參加科舉考試呢?還中了舉人!

    有人可能會反駁,也許寶玉跟寶釵結婚後,在寶釵等人的勸說下,寶玉回心轉意,開始致力於仕途經濟也說不定,畢竟這時候黛玉已死,他再留戀也沒用了……這都是猜測,根本做不得準。

    寶玉到底有沒有參加科舉考試,其實我們從原文中是能找到確切的證據的,我們說的原文,自然是曹公所寫的前八十回裡的相關情節以及脂批,後四十回裡出現的任何情節,都不能作為考證紅樓的證據。

    黛玉進賈府一回,後人有兩首《西江月》詞專門評寶玉的,裡面有兩句是: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即寶玉是不喜歡讀文章的,這個“文章”自然不是所有文章,不是《西廂記》《牡丹亭》這樣的文章,而是八股文章,是應制的舉業文章。

    湘雲二進賈府時,有一次在寶玉房裡,正好碰到賈雨村來訪,要見寶玉,寶玉不樂意去,湘雲就勸寶玉要多會會這些人,不要只在女兒堆裡廝混,將來也好考取功名,結果寶玉登時變臉,就下了逐客令,可見他是有多厭惡這些做仕途經濟學問的人。我們且看原文:

    由這段對話可知,寶玉對仕途經濟學問,不是一般的厭惡,是厭惡到了極點,別說自己去做了,即便是聽到人勸,聽到閨中女兒說這些俗務,他都無法接受。

    寶玉對仕途經濟學問的厭惡,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他週歲抓鬮時,只把那些脂粉釵環來抓,惹得乃父賈政大為光火,並說“將來酒色之徒耳”,可見寶玉的天性,他是不會去碰科舉這兩個字的。

    不僅湘雲,透過襲人之口我們知道,寶釵也曾不止一次勸過寶玉多用心讀書,將來走科舉之路,結果也是被寶玉毫不留情面地,扭頭就走了,留寶釵一個人在那裡,話還沒說完,非常尷尬。我們且看原文:

    其實寶釵勸寶玉讀書,非止一次,她總是不失時機地勸寶玉讀書。香菱學詩一回,寶玉感嘆香菱“老天生人再不虛賦情性的。”寶釵就趁機說了一句 “你能夠像他這苦心就好了,學什麼有個不成的。”寶玉對此置之不理,根本就懶得搭理寶釵了,可見他有多厭惡讀書。

    不僅如此,寶玉還有過焚書的驚人舉動,焚書的起因也是因為他厭惡讀功名之書,厭惡閨中的這些女孩也沾染了此等惡習,對此深惡痛絕的他,只能透過焚書這樣的舉動,來表明他的態度和立場之堅決。我們且看原文:

    由此可知,寶玉不僅自己對這些舉業文章,仕途經濟學問深惡痛絕,不會去看去讀,他也不要他身邊的女孩沾染此風,焚書正是要從根本上杜絕這樣的習氣,把這些倍受世人追捧的俗務隔絕在閨房之外,反而是對那些“古今小說並那飛燕、合德、武則天、楊貴妃的外傳與那傳奇角本”愛不釋手,這就是賈寶玉。

    紅樓夢的重要批者脂硯齋也曾透露八十回後的一些情節,原文第二十一回的回前批裡有提到,後文有“薛寶釵藉詞含諷諫”的情節,並批曰:何今日之玉猶可箴,他日之玉已不可箴耶?這話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當初襲人在時,寶玉還勉強能夠接受規勸,等到寶玉寶釵結婚,襲人出嫁之後,寶玉一點規諫都聽不進去了。

    我在之前的文章曾對“薛寶釵藉詞含諷諫”做過推斷,寶玉寶釵婚後不久,作為妻子的寶釵,看到丈夫寶玉總是“不務正業”,不是讀雜書,就是發痴發呆,於是不止一次找機會勸寶玉讀書,透過科舉考試獲取功名,以此安身立命,但寶玉根本就聽不進去,於是最終就出現了脂硯齋說的另一個結局,即寶玉拋妻棄婢,懸崖撒手,出家為僧。

    所以,按照曹公本意,根據前八十回裡的一些伏線脈絡的暗示,寶玉是不可能參加科舉考試的,而且一下子就考上了舉人,續出這樣的結局,就跟現在的影視劇一樣,太狗血了,根本就沒有領會曹公本意。寶玉中舉可以說是續作的四十回中最大的一處硬傷,因為曹公根本就不可能這麼寫,這麼寫就不是紅樓夢,而是俗的不能再俗的小說了。

    寶玉的結局前八十回裡的伏線和脂批交代的很清楚了,就是先與寶釵成婚,婚後不久,一邊忘不了黛玉(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一邊忍受不了寶釵的規諫(薛寶釵藉詞含諷諫),於是最後懸崖撒手,出家為僧。

    當然這中間應該還發生了許多事情,比如寶玉身陷獄神廟,寶玉淪為乞丐,寶玉與湘雲有沒有可能重逢?等等,這些就是另一個話題了,我們容後再說。

  • 12 # 書法事

    不會,賈寶玉身份不用科舉考試,有世襲罔替的爵位。

    再者,賈寶玉的性格自由不羈,以他對科舉的知識儲備,估計參加也不能考上,他自己心裡應該很清楚。

  • 13 # 夏雪盈盈

    《紅樓夢》裡賈寶玉不可能參加科考。

    在曹公筆下賈寶玉抓周抓的是酯粉釵環。賈寶玉喜歡讀雜書玩樂,在女孩堆裡打轉,討厭科舉。

    《紅樓夢》第三十三回:賈雨村來防,賈寶玉稱“自己是俗人不願與雅人往來”,湘雲笑到:“還是這個性情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願讀書去考舉人進士的,也該常常的會會這些為官作宰的人們,談談講些仕途經濟的學問,也好將來應酬世物,日後也有個朋友。沒見你成年家只在我們對裡攪些什麼!”寶玉聽了道:“姑娘請別的姐妹屋裡坐坐,我這裡仔細汙了你知經濟學問的。”襲人道:“雲姑娘快別說這話,上回也是寶姑娘也說過一回。他也不管人臉上過的去過不去,他就咳了一聲,那起腳來走了。這裡寶姑娘話沒說完,見他走了,登時羞的臉通紅,說又不是,不說又不是。”前八十回多次提及規勸寶玉讀書,賈寶不喜歡,還道曰林妹妹也這樣我早和她生份了。寶玉是“潦倒不通事物,愚頑怕讀文章”“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

    《紅樓夢》第二十六回襲人規勸賈寶玉,後文有“薛寶釵藉詞含諷諫”,甲戊本批曰:何今日之玉猶可箴,他日之玉已不可箴耶?這裡已說明當初襲人規勸賈寶玉還勉強接受,薛寶釵後面的勸諫寶玉是一點都聽不進去了。再者《紅樓夢》有詩云“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說明賈寶玉不會科考,科考中舉完全不符合曹公本意。

  • 14 # 一縷微光994

    我認為寶玉不會參加科舉之路。

    我個人是極不喜歡高鶚續書的,到現在前80回看過三遍,後面40回還是高中時掃過一遍,現在情節基本都不記得了。但是還依稀記得寶玉科舉考了第七名,賈蘭考了100多名。寶玉隨後出家。

    題主既然問這個問題,應該覺得寶玉參加科考不合理,故發此一問。

    我們從前80回找證據,說明寶玉多麼厭惡科考,經濟仕途那一套。

    第一,在紅樓夢第五回,寶玉去寧國府,困了想睡覺。秦可卿帶他到上房內間。他看到勸學的燃藜圖就心中不快,看到"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聯,當下就大喊出去。可見他對科舉仕途的發自內心的厭惡排斥。

    第二,在紅樓夢第三十二回,湘雲勸寶玉走仕途經濟的路,寶玉當場就下了逐客令,"姑娘請別的姊妹屋裡坐坐,我這裡仔細汙了你知經濟學問的!"。 襲人在旁邊打圓場,引出寶釵也是勸過寶玉的:

    "上回也是寶姑娘也說過一回,他也不管人臉上過的去過不去,他就咳了一聲,拿起腳來走了。這裡寶姑娘的話也沒說完,見他走了,登時羞的臉通紅。"寶玉在全書裡都是非常尊重,愛護女兒的。但是因為仕途經濟的事,和他很喜歡的湘雲妹妹,寶釵姐姐鬧翻了臉,可見他對此事的厭惡之情。林妹妹從來沒說過這些混賬話,所以他一直將黛玉引為知己。

    由此可見,寶玉對所謂仕途經濟,對科舉一路,是發自內心的排斥。他不會參加科舉。他雖有才,只願把這才運用在風花雪月,浪漫多情的詩裡。

  • 15 # 揮筆灑墨趣味歷史

    我認為有可能!

    賈寶玉書中雖然說是有那顆玉石的成分,但是玉石也一直默默的看著這周圍的世界,默默的感受著世間的冷暖,以及愛恨愁離!

    單從他這個人生活的環境來看,他自己又不可能像那顆玉石一樣將自身置身之外,用高出世俗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

    那麼他依然是要接受和融入他的生活環境,那麼考取功名也是當時社會的主流現象,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

    就類似現在上學的學生一樣,別人家的孩子都上大學了,你一個國公府的孩子能夠出類拔萃?不去考取功名?即使考不上那也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一定會去考!

  • 16 # 大頭fan

    本人覺得沒有可能,按曹雪芹的本意賈是一個對讀書做官嗤之以鼻,不屑一顧的多情種,賈寶玉不僅不回去做官,還鄙視做官的。

  • 17 # 西西閱讀空間

    【賈寶玉參加科舉考試背後,深藏著他的良苦用心,只有父親賈政點破了!】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答。關於賈寶玉有沒有去參加科舉考試,我們來結合著四大名著《紅樓夢》高鶚版本的續集來分析一下,足見寶玉在成年之後,在家族、家庭、父母上,用了一番良苦用心,他之所以在參加科舉後出家的原因,只有他的父親賈政點破了!

    高鶚版本:第119回 中鄉魁寶玉卻塵緣

    在高鶚後四十回的續本,第一百十九回裡:

    次日,寶玉、賈蘭換了半新不舊的衣服,欣然過來見了王夫人。王夫人囑咐道:“你們爺兒倆個都是初次下場,但是你們活了這麼大,並不曾離開我一天。就是不在我眼前,也是丫頭媳婦們圍著,何曾自己孤身睡過一夜。今日各自進去,孤孤悽悽,舉目無親,須要自己保重。早些作完了文章出來,找著家人早些回來,也叫你母親媳婦們放心。”

    只見寶玉一聲不哼,待王夫人說完了,走過來給王夫人跪下,滿眼流淚,磕了三個頭,說道:“母親生我一世,我也無可答報。只有這一入場用心作了文章,好好的中個舉人出來,那時太太喜歡喜歡,便是兒子一輩子的事完成了,一輩子的不好也都遮過去了。”

    從這一回寫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賈寶玉確確實實去參加了科舉考試。這是事實了。這兩段文字裡邊寫的,透過賈寶玉與他的母親王夫人的對話,言行舉止,就能感受到賈寶玉在參加科舉考試的年齡實際上已經19歲了,對於一個19歲的成年人來說,經歷了林黛玉和賈母的先後死亡,家族的衰落這些巨大變故之後,悟性極高的他,實際上也早已看破紅塵的恩怨,但是為人夫,為人子的賈寶玉,依然還是對賈家特別是他自己的親生母親是有一份內疚和責任心的,從《紅樓夢》中我們之所以喜歡賈寶玉,也是因為他性情溫和,尊重女性,也能看到他對母親王夫人始終也是保持著極高的尊重,王夫人的話,賈寶玉也是言聽計從的。幾乎沒有特別地反抗過自己的母親。

    當賈寶玉自己也成家之後,他對於家族的責任和母親的孝心,及對於自己內心對俗世的通透,實際上是已經想了很久,為了不讓父母因為他以前的貪玩,不務正業,不讀詩書,不上進,再繼續操碎了心,賈寶玉決定給父母一個完好的交待。這也是他為什麼牴觸了多年不願意參加科舉考試的原因,突然間在結婚之後,有了一個極大的反轉。

    賈寶玉向科舉低頭,只是為了給賈家和父母的面子一個完滿的交待

    在封建社會下,功名利祿,是每個官宦人家的孩子,從一個出生就要揹負的家族傳承使命,這並不是他一個不想考就可以不考的。對於賈寶玉來說,賈家家大業大功勞大,有賈母處處護佑,才讓賈寶玉比其他公子哥,有了很多的幸運之處。

    但是人總要長大,總要擔負起自己肩膀上應該揹負的責任。

    所以,賈寶玉經過很長時間思考之後,決定向世俗低頭,給生養他十九年的父母親和沒落的賈家有一個完滿的交待。而這個交待,就是主動去參加科舉考試,只有中了舉人,把名留給了賈家和父母,他才能走的無牽無掛。也許在他看來,整個家族、父母、薛寶釵甚至襲人,他們需要的是功成名就的賈寶玉,而不是繼續叛逆、繼續牴觸,繼續執迷不悟下去的那個賈寶玉。

    賈寶玉心裡已經非常清楚,他的自由、無拘無束,其實早在賈家沒落、林黛玉死亡之後,已經心如槁木。就在和尚再次找來賈寶玉時,佛性已經覺醒的他自我感覺,自己該跟賈家了卻這段塵緣了。

    所以,才有了他已經事先規劃好,科舉考試完了,自己就離家出走,去找和尚,一起出家。

    在後文中,賈蘭回來後,家裡人始終焦急地等賈寶玉回來。但是找了一遍又一遍,卻怎麼都找不到賈寶玉。再後來,報喜的人進來,得知賈寶玉中了第七名舉人。王夫人在聽到這個訊息之後,明顯喜歡大於悲傷。

    寶玉出家與父親賈政辭別,只有賈政點破了他中舉後出家的原因

    在一百二十回結尾時,賈寶玉的父親賈政有一個特寫的鏡頭:

    寫到寶玉的事,便停筆。抬頭忽見船頭上微微的雪影裡有一個人,光著頭,赤著腳,身上披著一領大紅猩猩氈的斗篷,向賈政倒身下拜。賈政尚未認清,急忙出船,迎面一看,不是別人,卻是寶玉。賈政大吃一驚,忙問道:“可是寶玉麼?”那人只不言語,似喜似悲……

    只見船頭上來兩人,一僧一道,夾住寶玉道:“俗緣已畢,還不快走。”說著,三個人飄然登岸而去。

    就在賈政回到家之後,他向眾人說了,寶玉出家的事實,認為寶玉自小不一樣。眾人道:“寶二爺果然是下凡的和尚,就不該中舉人了。怎麼中了才去?”

    賈政畢竟是詩書滿腹才華的人,他對於寶玉中了舉人之後才出家的事,倒是有了自己的看法。賈政聽了這個疑問,這樣跟家裡人說,“你們哪裡知道?大凡天上星宿,山中老僧,洞裡的精靈,他自具一種性情。你看寶玉何嘗肯唸書?他若略一經心,無有不能的。他那一種脾氣也是各別另樣。”他說完這些話,算是對賈寶玉的出家、過去十九年的與眾不同,給出了一個較為清晰的總結。“知子莫若父”,賈政的這番話說完之後,便親自寫家書,勸慰賈寶玉的母親等人,從此以後,不必再牽掛寶玉了。

    信裡寫得很明白,“不必悲傷,原是借胎”。對於寶玉這麼做的原因,全家族裡,只有他的父親賈政說到了點子上,也就是參透,讀懂了賈寶玉。

    在賈政看來,兒子賈寶玉中了舉人才決定出家,是對的。如果賈寶玉中了舉人選擇做官,保不住將來會惹出什麼事情來,到那時傷風敗俗等發生的話,對於名門望族的賈家,雖然是落寞了,但是名聲上也是一種損害。倒不如現在,還沒有為官之前,選擇出家,更好。為什麼呢?原來在賈政看來,寧可讓外人感到賈府出了一個佛爺,是老爺太太前世的積德,所以寶玉今生才借胎生在賈府,這樣傳出去,豈不是更好呢?

    果然王夫人聽了老爺賈政的一番高見,心裡便豁然開朗。因為從《紅樓夢》書中,我們也知道賈府的人,修道的修道,唸佛的唸佛,王夫人也是一心向佛,信佛的人,所以,這樣的一種自我寬慰的方法,對於信佛的人家來說,自然也是一件積善之事。

    小結

    根據《紅樓夢》原著高鶚的續本,賈寶玉的確是參加了科舉考試,這是事實。至於為什麼非要等著結了婚,中了舉人才選擇出家。因為這些都是人活在塵世中,要去完成的俗緣。簡單來說,就是結婚生子,追求功名利祿。這也是賈寶玉作為俗世中的一個主要角色,完成了的最後的兩個人生大事。只有他在被作者安排了完成這兩個俗緣之後,再選擇出家,才符合《紅樓夢》原作者曹雪芹最初的安排。

    其實,賈寶玉的選擇也是告訴世人,人活在俗世之中,無論怎樣,該擔負的責任,還是要去擔負,該盡的孝還是應當盡到,也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賈寶玉生活在俗世十九年,他也有入世的一面,在成年之後,他最終妥協完成人生的大事,中了舉人無愧家族聲譽,結了婚無愧父母,與寶釵同房使她懷孕同樣無愧於她,至於別人怎麼看待,賈寶玉已經不再在乎,他認為,自己只有完成了這些任務,他才能無牽無掛的決絕離開塵世,得到自由,也就徹底出世了。

    換到今天,也類似於那些為了結婚而結婚的男女。為了讓父母安心,跟自己不喜歡的人結婚生子,然而就算生活的不幸福,也未必敢徹底放下選擇重新做回最好的自我。所以,凡人,普通人,很難做到像賈寶玉那樣放下所有,只為了兌現前世的許諾,林黛玉死了,他就去做和尚。

    喜歡《紅樓夢》,一起來賞讀。

  • 18 # 屠爾佳哈知玉齋

    大家對高狗的狗續怎麼那麼認可,就是因為大家都是普通人。神仙用科考嗎?他會在乎人間的名利嗎?紅樓夢裡就有兩個情種殉情自殺了。一個情種為情而死。(秦鈡)賈寶玉是神仙,也是情種,不是普通人。高狗罪該萬死。死有餘辜!

  • 19 # 綠竹蔓蔓

    賈寶玉,一個喜歡脂粉釵環的貴公子,一個見了女兒別覺得清爽的男子,銜玉而生的榮國府寶二爺,賈母的嫡親孫子,賈政和王夫人的二公子,性格乖張,討厭封建世俗禮教的富貴閒人。

    會對科舉考試感興趣嗎?且看下面分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醫調理”是中醫的事嗎?國家發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