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東瀛觀察使

    最早確實只是打個比方。

    這個成語出自《公羊傳·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春秋時期,楚莊王因宋國殺了楚國過境使臣申舟而出兵攻打宋國,圍困宋國首都半年之久,並準備長久圍困下去,宋國人害怕了,宋王派執政華元隻身潛入楚國元帥子反的臥室,挾持子反說宋國人就是易子而食、析骨而炊也不投降。

    但是歷史上這種情況並不鮮見,充斥著史書。

    古代交通不便,遇到天災人禍人們無糧可吃的情況下,難免會衝擊著人性。

    但是我個人認為史書上所謂人相食,更多的應該是吃屍體。人群中總有體力不支先倒下的人。在沒有任何事物的情況下,作為動物的人類難免不對同類的屍體發生興趣。

    而孩童相比成人更難以抵禦飢餓。易子而食應該是易子之屍而食更為準確才對。

    同時,這不僅僅出現在中國歷史上 。

    1846年一隊美國淘金者誤入山谷被困五個多月。被發現時能認得出來的僅剩一人。人們吃光了糧食就逐漸被餓死,先死的人又成為了後死者的糧食 直到最後一個人才能留下來完整的屍體。

    人,說到底還是動物!

  • 2 # 三辰三言

    我們先來看一下百度百科上對於易子而食的解釋,如果你問的確實是易子而食的話。

    易子而食。易:交換,子,指兒女。原指春秋時宋國被楚國圍困,城內糧盡,百姓不忍心吃自己餓死的孩子,但是為了生存,倆家交換子女,作為自己的食物。後來用來形容災民極其悲慘的生活。

    我只能告訴你,這種事情不僅有,而且很多。不只發生在古代,近現代也有。

    簡單的舉幾個例子,多的就不說了,影響和諧。

    元祐三年秋,山東大飢,兗州民夫妻相食。

    光緒年間更嚴重,殺子女,以省米食。更有父食子,兄食弟,夫食妻,婦食婦。嬰兒拋棄道旁,遍野填巷,慘不忍睹。

    用魯迅的《狂人日記》來說就是:我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就寫了兩個字“吃人”。

    所以,感謝袁隆平大大吧!

    萬曆五年進士陳登雲在山西,歲大飢,晉人以木皮草根雜土為食。中州饑饉最嚴重,“父食子,夫食妻”。

  • 3 # 野生鴨跖草

    有句老話叫“寧做太平狗,不做亂世人”。生在太平年間的我們每天都在為吃什麼可口而發愁,想象不到過去那些亂世的底層人民每天睜開眼恨不得把嘴縫住的感覺。

    遠的不說,民國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大旱,整個河南省和半個河北省的人都流離失所,劉震雲的小說改編的電影《一九四二》描寫的就是那段時間的事,吃人真的只是小事。易子而食也是真事。為了活下去人們無所不作,卻也只是短暫的延緩一下罷了。

    歷史上每次大的戰爭和災難,都會有災民流民。南北朝時期,胡人有一個種族打仗不帶糧草,走到哪搶到哪,沒有糧食就搶婦女兒童,稱之為“兩腳羊”,行走的糧草。人性惡到一定程度魔鬼都不如。

    所以要珍惜眼前的生活,我們生在太平盛世該是多麼幸運,一百年前的人們還在苦苦掙扎求生存,我們連溫飽都不用擔心,有何理由不努力生活呢?

  • 4 # 史海鉤沉者小王

    有,人相食的現象不少。

    吃人在古代是有的,人為“雙腳羊”,也是一種肉了。

    因為天災或者人禍,百姓沒有吃的,被迫吃人。

    漢朝——“人相食,死者過半”“河水溢於平原,大飢,人相食”“民飢餓,相食”

    唐朝“人大飢,倚死城塹,賊俘以食,日數千人,乃辦列百巨碓,糜骨皮於臼,並啖之”

    明朝“北畿、山東並飢,發塋墓,斫道樹殆盡,父子或相食”

    看古代歷史,但凡出現災害、戰爭的,人吃人現象比較普遍,因為沒有糧食。

    逼到絕境就吃人

    被逼到絕境,不吃就要死,不是自殺被吃,就是殺人吃別人。死人肉和活人肉都有人買,只是價格不同。

    《曾國藩日記》“洪楊之亂,江蘇人肉賣九十文一斤,漲到一百三十文錢一斤。”

    《青州府志》“甚有鬻人肉於市,每斤價錢六文者;有醃人肉於家,以備不時之需者;有割人頭用火燒熟而吮其腦者;有餓方倒而眾刀攢割立盡者;亦有割肉將盡而眼瞪瞪視人者。間有為人所訶禁,輒應曰:我不食人,人將食我。”

    明萬曆丁懋遜《新修沾化縣誌》記錄了當時縣內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有一段:

    黃升店民某有子數歲,常謂其妻曰:“一塊好肉,可惜落人口也”。其妻哭勸止。一日詒其妻出刮樹皮,閉戶持刀欲殺其子,子號泣曰:“爺何忍食我?” 某曰:“我不食若,人將食若,我不忍若為他人食也”。遂屠而煮之,未熟,其妻攜半籃樹皮至,問釜中何肉,某曰:“鄰家狗至,我撲殺之耳”。妻固知其子也,尋至舍後,微露其頭足,即投其夫曰:“食爾子,寧足活,當並食爾妻”。仆地號慟,遂絕。某持其子一肘竟不成啖,亦死。

    明朝楊東明《饑民圖說疏》中,饑民圖共十四幅,篇目名字分別為,“水淹禾稼”、“河衝房屋”、“饑民逃荒”、“夫奔妻追”、“賣兒活命”、“棄子逃生”、“人食草木”、“全家縊死”、“刮食人肉”、“餓殍滿路”、“殺二歲女”、“盜賊夜火”、“子丐母溺”等。

    別說易子而食,就是殺自己的孩子吃也有。

    也許有不忍心的,但會先弄死再吃,我原先看過一個民間流傳,想吃1歲多小孩,下不了手,就放置一個大水桶在下,上面放一木板,讓小孩自己爬過去,如果不掉入水中就不吃,結果小孩不知淹死。

    小說中的吃人

    最後附白鹿原的小說一段:

    一個過門一年的媳婦餓得半夜醒來,再也無法入睡,摸摸身旁已不見丈夫的蹤影,懷疑丈夫和阿公阿婆在背過她偷吃,就躡手躡足溜到阿婆的窗根下偷聽牆根兒,聽見阿公阿婆和丈夫正商量著要殺她煮食。

    阿公說:“你放心度過年饉爸再給你娶一房,要不咱爺兒們都得餓死,別說媳婦,連香火都斷了!”新媳婦嚇得軟癱,連夜逃回孃家告知父母。被母親哄慰睡下,又從夢中驚醒,聽見父親和母親正在說話:“與其讓人家殺了,不勝咱自家殺了吃!”這女人嚇得從炕上跳下來就瘋了。

    極度飢餓下,人性早已扭曲,不是餓死就是吃人。

  • 5 # 每日一謎語

    真實存在。在《左傳·宣公十五年》:“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雖然,城下之盟,有以國斃,不能從也。”記載。

    意思就是春秋時宋國被楚國圍困,城內糧盡,百姓不忍心吃自己餓死的孩子,但是為了生存,兩家交換子女,作為自己的食物。後來用來形容災民極其悲慘的生活。

    擴充套件資料

    饑荒事件

    1、中國

    根據美國駐華公使司徒雷登的說法,1949年以前,中國平均每年有300—700萬人死於飢餓,以此估算,民國時代估計總共餓死過2億以上人口。但因為國民政府對基層那可悲的控制力和戰亂等原因,這一說法無法得到證實。

    2、愛爾蘭大饑荒

    1801年,愛爾蘭被強佔成為英國的一部分。隨著歐洲農業革命和馬鈴薯的引入,愛爾蘭人口也迅速增長,達到其歷史的頂點830萬。

    然而一場馬鈴薯病(枯葉病),居然就給了愛爾蘭毀滅性打擊。但是馬鈴薯歉收在18,19世紀的愛爾蘭屢見不鮮。據1851年的一次統計,愛爾蘭自1728年來至少發生過24次歉收,其中1740年的饑荒程度也非常嚴重。

    但都沒有造成嚴重的後果,而唯獨愛爾蘭被當時世界第一超級大國英國吞併後,卻導致了人類歷史上的大饑荒慘劇。原因何在?首先,英國對愛爾蘭全面掠奪的殖民政策導致的貧困是造成這場危機的深層原因。大英帝國的繁榮是靠對殖民地的擴張和掠奪發展起來的。

    愛爾蘭作為其第一塊海外殖民地,由於地緣政治關係,首先成為其掠奪目標。從17世紀中期以來,愛爾蘭的土地幾乎完全為英國地主所霸佔,而且多數大地主居住於英格蘭,只關心穀物和牲畜的出口,因此愛爾蘭大多數農業收入因此輸出國外。

    由於愛爾蘭土地兼併嚴重,愛爾蘭農民大多數成了英國土地貴族的佃農。而他們所獲得的土地面積由於非常小,因此只有種植馬鈴薯才能養活家人。再加上自從合併以後,愛爾蘭繁榮的工商業受到了可以自由輸入的在更優越的經濟條件下製造出來的英國工業品的打擊。

    因此愛爾蘭人民幾乎完全依靠土地生活,在工業方面毫無出路,殘酷的殖民掠奪造成了農民極端貧困,也使得愛爾蘭半數以上的人靠馬鈴薯維持生活。

    這種對單一農作物的過度依賴以及都是不為社會所關注的窮人成為愛爾蘭的大饑荒全面爆發埋下的社會隱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不是一直到世界末日,人類都無法進一步往宇宙更深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