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家裡有礦666
-
2 # 孟德休走QAQ
鄔思道這個人真實歷史上據說是有的,原型可能是田文鏡的師爺,因為能力出眾,連雍正皇帝都知道這個人的存在,還曾在給田文鏡的奏摺裡問過他。
看了其他人的回答,很多人覺得鄔思道擅長的是陰謀詭計,實際上改編二月河小說的電視劇《雍正王朝》裡只是體現了鄔思道深坐王府,運籌帷幄的情景,二月河筆下真正的鄔思道其實是走投無路才投靠了四爺,原本他也是想做官的。
鄔思道在給雍正出謀劃策之前,會做極深的功課,研究朝廷的邸報,派人四處探聽訊息,實際上是一個心思細密,善於根據得到的情報訊息揣測下一步的朝廷時局和康熙的意圖,可見鄔思道並不是只擅長陰謀詭計,而是當時雍正與諸位阿哥爭奪皇位所用的計策根本見不得光。鄔思道的務實精神並不亞於張廷玉,而且張廷玉當時一直是身在康熙身邊,容易揣測聖意,鄔思道是在王府就猜到了康熙的心意。如果雍正當上皇帝依然重用鄔思道,他的能力不會比張廷玉差,但結局一定是死。原因在雍正。鄔思道早就看出雍正具有帝王的潛質,所以一直甘願輔佐他登上帝位,但帝王又是天下最無情的人,鄔思道知道雍正的秘密太多了,雍正也知道鄔思道的可怕之處,害怕他倒戈到老八那邊勢必是一個非常大的禍患,所以雍正不可能讓他活著。鄔思道正因為天瞭解帝王心術,所以才羅列了自己不適合當官的幾個理由只是為了保命。思道,這個人物的名字就值得人深思,鄔思道深知人心,而且懂得變通,不貪戀權勢,在完成自己的心願之後,能急流勇退保全自身,這就是他的道。
-
3 # 道法自然powerup
雍正當上皇帝,是不會再重用鄔思道了。“雍正其實要殺鄔思道”
為什麼會這樣呢?
雍正返回潛邸時,為什麼鄔先生不來跪拜?
雍正回到家中,問:“鄔先生呢?”
下人答:“在自己屋子裡。”
鄔先生之所以躲著不出。
我們可以看到前來跪迎的都是雍正的家人,包括家奴。
這就是向雍正表明,此刻在這個院子裡,鄔先生依然把他當做四爺。
也就是說,鄔先生不跪迎,這就是家人在等四爺回來。
也就是說,鄔先生仍是“客”而不是“臣”。既不是臣,也就不存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下場。
雍正這個時候已經有了要除掉鄔先生的意思了。
雍正說:“你的名分,容朕再想想。”
鄔先生用了“三不可”推辭。才化解殺身之禍。
其一,自己是殘疾之人,有傷聖聽。
其二,自己是犯罪之人,有損聖意。
其三,自己是陰謀之人,有貶聖德。
這三條有理有據。
鄔先生既把之前種種不堪之事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又把雍正推到正大光明的帝王高度。
既說明以前爭皇位時乾的齷齪事和雍正沒關係,又表明,你現已為皇帝更不可行滅口之事。
以退為進,明哲保身。
動之以情,命在你手。
鄔先生跟了雍正十幾年,除了看透他的殺伐決斷,更是拿準了他的真性情。
於是顫巍巍地說:“一朝別離,皇上一定會想念臣,臣也一定會想念皇上。”
這就是在打感情牌,但自己畢竟知道雍正那麼多事,怎麼辦呢?
接著聲淚俱下地說:“給臣一個既能吃飯又能讓皇上找到的地方。”
意思是說,留我一條命吧,我就在你的視線裡做一個啞巴。
鄔先生非常清楚,雍正是一個“不願被辜負”的人,這從後來的年羹堯事件便可以證明。
可若不想被負,則先不要負人,所以最後再來一個將心比心的感嘆。
他用盡力氣說:“全了我們君臣這段恩遇。”
經過一番慷慨陳詞,雍正很明顯心軟了。
利用情感弱點,再次化解殺身之禍。
此時,
張五哥叩報,十七阿哥等候覲見,此時雍正有一個看錶的動作,說明這是他們事先約好的。
登基之夜匆匆返回,尋鄔先生,約十七弟。
能是什麼事?只能是讓這個小兄弟來動手滅口的。
當聽到允禮前來,鄔先生是怎麼說的呢?
他讓張五哥回覆:“正事找張廷玉處理,私事嘛,天子沒有私事。”
何為無私?大公無私!
何以大公?正道者也!
這就是再次告訴雍正不要做滅口這等陰下之事,不符合九五之尊的地位。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看透雍正,審時度勢。
最後,雍正放了鄔先生一馬,讓他去找田文鏡。
最後發出感慨,與天子之交,共患難易,共富貴難。
鄔思道之所以能夠死裡逃生,他靠的就是,知進退,審時度勢。
-
4 # 農民工歪說古今
鄔思道這個人在真實歷史上的確存在,但與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的鄔思道卻根本不是一回事。電視劇裡的鄔思道是雍正帝潛邸時期最“貼心”的“智囊”,沒有之一!他為潛邸時期的雍正帝在所謂“九子奪嫡”中最終勝出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甚至用“一人定乾坤”來形容似乎也並不為過……
但真實歷史上的鄔思道卻又是另外一回事,他只是雍正帝寵臣田文鏡的一位幕賓(師爺)而已。田文鏡監生出身、文筆一般,加之彼時封疆大吏上書皇帝普遍有讓幕賓“捉刀”的習慣,身為雍正帝寵臣的田文鏡也未能免俗,給雍正帝上書時經常會找鄔思道“捉刀”,一來二去雍正帝便認識了這位“鄔先生”。但二人之間並沒有交集,從來也沒有見過面。有一次,鄔思道告假,田文鏡或自己動筆、或由其他人“捉刀”給雍正帝上了一份奏摺,雍正帝一眼便看出這份奏摺不是出自鄔思道之手。於是,在硃批中不無戲謔地問田文鏡“鄔先生”哪裡去了?搞得田文鏡甚是“尷尬”,這是史籍中對鄔思道幾乎唯一的記載。因此,我們無法將真實歷史上的鄔思道與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的鄔思道劃等號,只能就電視劇的劇情分身而論。如果雍正帝當上皇帝后依然重用鄔思道,結局會怎樣?
步明王朝劉基的後塵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的鄔思道與明王朝的劉基情況並不相同、相似之處也不算多,但有一點二人之間還是有“共同點”的,那就是善“謀”而不善“行”。簡單說就是長於出謀劃策、但不擅長行政性事務。在天下未定之時,謀士對於帝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有時候,謀士一言甚至能抵十萬雄兵!但在成為皇帝之後,謀士的作用卻大大降低了,因為皇帝要行的是帝王之道、是“陽謀”,而謀士更擅長的還是“陰謀詭計”,這對於皇帝而言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
因此,在明王朝開元建國之後,朱元璋把更加擅長行政性事務的李善長擺到了中書左丞相的位置上,卻把劉基打發去了御史臺(都察院)、搞監察工作。原因其實不難理解,李善長還“有用”,但劉基已經沒那麼“有用”了……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的鄔思道在這方面和劉基非常相似,而且比劉基更加難“安排”。劉基說白了只是後來加盟的“職位經理人”,給個誠意伯爵位、安排到御史臺,劉基心中縱有不爽,也挑不出什麼刺兒來。可鄔思道不同,他是所謂“九子奪嫡”期間,“雍黨”的“原始股東”之一,“分紅”幾乎是必須的!
那麼,問題就來了,雍正帝如何安置鄔思道才能讓他滿意?一個伯爵爵位、一個都察院左都御史顯然是不夠的。可給文臣封伯爵以上爵位,除了衍聖公之外,雍正元年之前幾乎沒有。就更別說是鄔思道這樣的漢臣了,即便是在旗的范文程,到死也就撈了一個子爵而已……給個公爵、侯爵的倒也沒什麼,反正雍正帝連非軍功封“鐵帽子”的先例都開了,也不在乎再開這麼一個先例。可問題是,一張沒有任何實權的“長期飯票”,鄔思道願意接受嗎?鄔思道可以什麼都不想要,但雍正帝不能“主觀認為”他什麼也不想要!那麼,讓鄔思道從事行政工作呢?那並不是他的強項,能不能勝任且不去說,雍正帝敢不敢首先就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這還不涉及鄔思道原來“欽犯”的身份。雍正帝自即位之日起,朝野對其皇位的質疑就沒有斷絕過。為了自身的“合法性”,雍正帝一直在強調自己是根據康熙帝遺詔即位的、一直在刻意拔高康熙帝,“聖祖”這個廟號就是最典型的例證!鄔思道是康熙朝的“欽犯”,雍正帝如果讓他登堂入室、封侯拜相,等於是在否定康熙帝、在自己打自己的臉,到底誰錯了?否定康熙帝就否定自身,不否定康熙帝就永遠不能重用鄔思道,這是個無法解決的矛盾。
這就是劇中鄔思道必須“隱退”的原因所在,因為他的身份太特殊了,雍正帝根本無法安排。即便雍正帝真的“重用”鄔思道,基本上也只能是讓他去“冷衙門”坐“冷板凳”……即便是這樣,雍正帝也依然是要冒一定政治風險的。所以,鄔思道最好的結局只能是“自己放棄”。洪武四年,劉基為何要告老還鄉?其實多少也有些這方面的無奈。仕途基本終結,留下只能遭忌,倒不如“識趣”地離開,好歹還能給皇帝留下個“不爭”的良好印象,以換取自身的善終,不是嗎?鄔思道又何嘗不是?
步隆科多、年羹堯的後塵如果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雍正帝真的“一意孤行”、將鄔思道公諸於眾並封侯拜相,猜忌幾乎是必然的!鄔思道有多大能量,雍正帝心知肚明,一旦他捲入自己兒子之間的儲位之爭,一場新的兄弟鬩牆、骨肉相殘幾乎是必然的!不要忘了,劇中鄔思道可是弘時和弘曆的“老師”,他捲入新的儲位之爭,機率是相當大的。很顯然,這並不是雍正帝願意看到的。
即便鄔思道不捲入儲位之爭,如果因為一些利益衝突與雍正帝發生矛盾呢?他又會不會倒向胤禩一黨,這同樣是非常難說的。時易而事易,當年鄔思道投靠潛邸時期的雍正帝恐怕也未見得是因為雍正帝的人格魅力吧?退一萬步講,就算鄔思道獨善其身,只要手裡有權,就不可能讓雍正帝真正放心!他和劇中的“十三爺”胤祥不同,胤祥一直是光明磊落的漢子,鄔思道不同,他是躲在陰暗角落裡、搞“陰謀詭計”的謀士出身,誰能放心?
這還僅僅是雍正帝的主觀方面,將一個前朝的“欽犯”封侯拜相,清流們能善罷甘休嗎?御史言官們能不說話嗎?到時候,光是這些人的唾沫星子就能淹死鄔思道!到時候,就算雍正帝想保他,恐怕也不得不掂量掂量了。為了一個已經沒有太大利用價值的鄔思道而得罪滿朝難纏的清流,這個代價實在太大了!到頭來,雍正帝恐怕也只能是犧牲鄔思道了。因此,就算雍正帝“一意孤行”、重用鄔思道,很可能鄔思道最後也得步隆科多、年羹堯的後塵,不得善終。
走向對立面、被雍正帝“清洗”以上所說的主要還是停留在鄔思道與雍正帝不“撕破臉”的大前提下。可如果鄔思道因為利益衝突和雍正帝“撕破臉”了呢?這並不是不可能得事情。歷朝歷代,因為權力,一個戰壕裡的“老戰友”大打出手、甚至刀兵相見的事情還少嗎?如果真這樣,鄔思道還能倒向誰?必然是雍正帝的政敵胤禩。雍正帝將如何處置鄔思道,不言而喻……
綜上所述,無論雍正帝如何“重用”鄔思道,鄔思道的結局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很難得以善終。自古“伴君如伴虎”,這一點鄔思道心知肚明!更何況,雍正帝即位之日起就沒有打算重用鄔思道,駕返潛邸那場戲說白了,雍正帝就是回去殺鄔思道的!鄔思道彼時能做的根本不是什麼能不能被重用,而是能不能保住小命……鄔思道不愧是搞“陰謀詭計”出身的,既然雍正帝不打算重用自己,倒不如索性“主動歸隱”並將自己終生置於雍正帝的監視之下,讓雍正帝徹底放心、以換取自己的善終。
-
5 # 唯和唯一
第一鄔思道是被影視劇神化了的幕賓高參;第二鄔思道一直跟從田文鏡出謀劃策,和雍正似乎不搭界;第三因鄔思道的神化,康雍乾三個帝王似乎也更加光明正大了;第四電視劇《雍正王朝》是繼《紅樓夢》、《三國演義》後非常受眾的作品,只可作為參考,當不得歷史。
紹興籍的鄔思道作為“師爺”的代表,確實指導田文鏡操作了幾波對田和官家有利的大事。連皇帝都拐彎抹角地拉關係,說明了鄔思道謀略的高深。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鄔思道身為胤禛潛邸的高參,一心一意為胤禛的上位殫精竭慮。實際上,素以隱忍刻薄著稱的雍正絕不會容留一個對其知根知底的幕後人物永遠存在的,在雍正得到大位後,又顯示了鄔思道堪比劉伯溫的深謀遠慮。
雖然鄔思道被描寫的如何如何神機妙算、深謀遠慮,到最後還是退隱江湖,還必須在雍正的控制之內,但我感覺他還是大大不如其後世的左宗棠。同為幕賓出身,左公由幕賓而欽差大臣、軍機大臣、位極人臣,諡號文襄公。鄔某與左公的戰長毛、收新疆、平回亂、興農桑、興教育、修水利,開中華海軍先河等不世奇功相比,還是小巫見大巫了。
-
6 # 達摩說
鄔思道是《雍正王朝》中的虛構人物,是雍正奪嫡背後的軍師。正是在鄔思道的謀劃下,雍正終於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走向了皇位。
但在雍正奪得皇位的當夜,雍正卻耍起了鳥盡弓藏的把戲,連夜返回潛邸,企圖直接殺掉鄔思道以滅口。虧得鄔思道提前料到,主動提出半隱,打消了雍正的疑慮,才保住性命,虎口脫險,從容離去。
如果雍正當上皇帝后,主動挽留鄔思道並加以重用,二人之間的結局又會怎樣呢?
從劇中看,雍正繼位後的一段時間是比較自負和專斷的,諸如過於相信諾敏,並賜他天下第一巡撫的匾額。而且,這一時期他還很難聽進不同意見,這導致他身邊的一些臣子,如張廷玉、馬齊、胤祥等也不願主動建言獻策。
如果這時候他身邊還有鄔思道的話,以他的性格和智慧,估計也會三緘其口,觀望形勢,而不會以功臣之尊,無故託大,胡亂發言,甚至無法無天,給自己招惹禍端。
等到時間一長,鄔思道估計還是會找到合理藉口離開,比如主動提出告老還鄉,比如故意犯些無關緊要的錯,讓雍正罷免他,然後逃出生天,重獲自由。
-
7 # 女生一號
雍正繼位後,可以說鄔思道是不可能做官的!這不是鄔思道答應不答應的問題!而是雍正皇帝的問題,因為雍正能夠逆襲上位,大都是鄔思道的運籌帷幄的!他知道了雍正太多不能為人之道的秘密!作為謀士,他當然知道自己的使命完成後接下來的結果是什麼?飛鳥盡良弓藏,兔死狗烹,這些他都懂,所以他不會做官的,會選擇激流勇退—歸隱。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鄔思道自己就回答過了,鄔思道擅長的是陰謀詭計,是算計,是對人性弱點的攻擊;雍正登上帝位後,情況完全轉變了,他要治理國家,面對的是國家社稷,黎民百姓,這時候只能用陽謀了,需要的是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對各項規章制度的補充和完善,是對整個國家戰略的把握,這個是鄔思道無法勝任的,這時候張廷玉就派上用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