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帥愛體育
-
2 # 護球帝
自從1946年成立以來,隨著各類球員與教練的出現,NBA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並不是什麼秘密,例如NBA此前是由大個子統治的聯盟,誰的力量與身高更強,誰能統治禁區,誰就可以取得勝利。
接著聯盟逐漸向外圍轉移,中距離射手成為聯盟的主流人物,在這一點上,沒人能夠比喬丹做得更好,他保持著聯盟各項有關中距離投籃的紀錄,並且保持著超高的效率,這也讓喬丹最終成為籃球之神。
甚至迄今為止,喬丹依然是籃球史上公認的最佳中距離投手之一。
當然,在2003年喬丹退役後,聯盟的格局就開始發生變化,球員與各隊在進攻端越來越重視外線的投射。
在過去7個賽季,三分球佔據的進攻比例從25%左右一路飆升至38%,中距離這一項技術則幾乎消失不見,甚至被貼上“低效率進攻”的標籤。
甚至包括在兩側底角的投籃選擇,同樣在向外圍發生轉變。
時至今日,三分球更是成為進攻的絕對主流,本賽季至今,三分球佔據整體出手數的比例已經高達38%,這在10年前是完全不可能想象的事情,當時的三分球僅佔據20%左右。
從這一系列的資料不難看出,NBA在過去10年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在1997-98賽季,聯盟中至少有34名球員嘗試至少300次中距離投籃,本賽季只有阿德一人達到這樣的要求。
而聯盟目前進入這樣飛速的轉變期,很大程度與勇士隊當家核心庫裡有關,他在比賽中用不可思議的三分球表現統治聯盟改變了球迷,改變了對手,甚至迫使NBA也去適應他的打法。
憑藉這樣的打法,身材與對抗都不佔據優勢的庫裡在聯盟中取得成功,得到2個MVP、3個總冠軍、6次入選最佳陣容、6次入選全明星,這為很多同類型的球員打開了另一條通向成功的道路。
因此,彷彿在一夜之間,所有球員都在試圖復刻庫裡的打法,每支球隊也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投射方面,甚至出現放棄中鋒,豪賭三分球的極致“魔球體系”。
更為誇張的是,三分球似乎已經無法滿足聯盟中部分頂級射手,對於諸如庫裡、利拉德這樣的頂級球員,只要他們邁過半場,防守球員就需要做好他們隨時出手的準備,在BIG3聯賽中,四分線也成為常規進攻方式之一。
面對這樣的改變,很多球迷認為以三分球為主流進攻方式的現代籃球比賽,已經失去喬丹時代的味道,更是絲毫沒有身體對抗帶來的視覺衝擊和美感。
但需要承認的是,現代籃球變得更為高效,整體進攻也更為流暢,最重要的是,吸納了更多的受眾。
-
3 # 175打籃球的魚
不可否認犀利的三分手是一個冠軍球隊的必要拼圖,因為庫裡的存在,很多球手也在效仿他的投籃,三分出手佔比在各個球隊都在升高,也因此改變了整個NBA的球風,現今聯盟也因此節奏提速了一個檔次。
開節奏的比賽,三分當時是最有速率的解決戰鬥的方式,所以現今聯盟3分球慢慢成為主流,但是個人覺得三分並沒有完全起主導地位。
現今聯盟少了一些鐵血的東西,個人還是希望NBA能打的更激情一些一些,不要太軟了,打球不要像下面的姑娘一樣。
-
4 # 小王足球集錦
在庫裡出現之前,NBA中三分神射如雷吉·米勒、佩賈·斯托亞科維奇、雷·阿倫也曾在各自的球隊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儘管他們的三分命中率都很高,(雷·阿倫,生涯場均出手5.7個,命中2.3個,生涯場均三分命中率40%。雷吉·米勒,生涯場均出手4.7個,命中1.8個,生涯場均三分命中率39.5%。佩賈·斯托亞科維奇,生涯場均出手5.5個,命中2.2個,生涯場均三分命中率40.1%。)也能曾多次用關鍵三分決定比賽結果,但卻沒有一個人像庫裡這樣用三分改變了整支球隊的打法,影響了整個聯盟的比賽風格。
2009年,斯蒂芬·庫裡在首輪第7順位被金州勇士隊選中。作為一名控球得分後衛庫裡,給人感覺身材瘦弱,除了繼承老爸的投手基因,在初入聯盟時並不被很多人所重視。然而,庫裡用其極致的三分能力,填補了身體天賦的不足,使自己成為聯盟歷史上最頂級的以三分為主要進攻手段的控球得分後衛。
庫裡生涯場均出手8.2個,命中3.6個,生涯場均三分命中率43.5%。對比之前的三分神射,庫裡的三分投射,不僅次數更多,準度更高,而且他的三分出手速度更快,距離更遠,而且大量三分是非助攻出手。極致的三分能力,讓勇士圍繞他建立起以三分為主導的進攻體系,將球場的空間充分利用,攻防轉換速度明顯升級,場均得分和三分佔比也不斷攀升,在聯盟掀起了“三分風暴”。
1、極快的三分出手速度。庫裡的三分出手幾乎沒有準備動作,在簡單的單擋掩護後,就能接球迅速出手,這使得沒有絕對速度和爆發力的庫裡,能夠透過場上的奔跑和隊友的掩護,創造出轉瞬即逝的空位投籃機會,極大簡化了大量無效傳運,提高了球場上的攻防轉換節奏,使得過去用於關鍵時刻的戰術三分,變成勇士的常規打法。
2、出色的控球投射能力。庫裡的三分球當中有大量的非助攻球。這是他與其他三分投手的最大不同點。也正是因為這一特點,使庫裡不僅只是一個投手,更是球場的組織者。他可以在運球中,更具場上形勢,隨時選擇出手三分、突破或傳球。這不僅讓庫裡的三分投射更加難以防守,而且極大豐富了勇士的戰術體系,使得庫裡成為勇士重要的進攻發起點,又是可怕的三分終結點。
3、變態的投射距離和準度。2016年2月28日,庫裡用一記運球過半場的超遠三分,改變了人們對三分射程的認知。庫裡的超常的三分射程幫助他和隊友創造了更廣闊的進攻空間,使得對方高大中鋒根本無法兼顧外線協防和內線防守。迷你中鋒追夢格林徹底被啟用,成為串聯庫裡與全隊的重要角色,擅長接球投籃的克萊·湯普森擁有了更多的出手空間,也大大降低了內線持球進攻比率,籃球的進攻發起從內線或肘區直接擴延到三分線外的各個區域。當2015-16賽季結束,天賦平平卻射術精湛的斯蒂芬·庫裡以45.4%的三分球命中率飆中了402記三分球,帶領衛冕冠軍金州勇士轟出歷史最佳的73勝之後,三分球的戰術價值已經不再單單屬於勇士。
小結:庫裡的極致的三分能力,幫助勇士演化出以三分為基礎的戰術體系。而庫裡和勇士的成功,重新整理了所有人對三分的認知。各支球隊開始紛紛效仿研究,各支球隊開始紛紛研究三分球戰術,聯盟場均三分球出手次數的逐年遞增,2019-20賽季,三分球已成為當今籃壇最主要的進攻手段,聯盟場均要出手近乎瘋狂的33.9次!三分割槽從球場的邊緣地帶變成了戰術的核心地帶,快速的輪轉成為攻防的核心要素,“小球時代”轟然而至,而它帶來的連鎖反應,像海嘯一般席捲整個聯盟,讓比賽對所有球員投射能力和移動速度的提出了更高要求。
-
5 # 蝸殼聊球
一支三分箭,改朝換代奔小球,三分雨下平常有,庫裡一手神射實罕見老帥穩坐釣魚臺,帳中運籌帷幄,弟兄全力身後助,瘋狂全力以赴
【直抒己見】:庫裡作為小球時代的開創者,他對NBA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聯盟歷史中僅次於喬丹的劃時代球員。庫裡在多年折服後,攜帶著強勢的三分波浪席捲聯盟,直接將傳統籃球變為歷史,小球風格取而代之。在小球時代裡,籃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三分球的流行、戰術的多樣化、快節奏的主打......都將小球彰顯得淋漓盡致。
雖說小球是庫裡的手筆,但是僅憑庫裡一己之力肯定是無法開創一個籃球時代,老帥科爾的運籌帷幄和開拓創新,諸兄弟的推心置腹和不捨不棄,使得庫裡能夠放開手腳大幹一場,讓三分成為聯盟的主流進攻方式,也使得庫裡成為改變聯盟,推銷三分的合法代理人。
庫裡用“質”與“量”齊飛的三分,展現更加符合大眾的進攻方式1、14-15賽季,庫裡式打法成為當時的“奇葩”,狂風暴雨般衝擊傳統“庫裡改變了NBA”,一句極為狂傲不羈的話語雖透漏著誇大的充分,但是不得不承認事實如此,庫裡領銜勇士確實影響了NBA的發展趨勢。而庫裡作為勇士的第一核心和建隊基礎,這一切都是以庫裡為基礎而展開的結果。14-15賽季,傳統豪強成為歷史前浪,勇士取而代之,以67勝15負的戰績豪摘聯盟第一,而庫裡場均23.8分4.3籃板7.7助攻2.07搶斷,拿下常規賽MVP,庫裡也藉此機會迎來第一次大曝光。
當然,這樣的庫裡並非聯盟所推崇,場均3.6記三分和44.3%讓庫裡的高“質量”三分成為聯盟中的奇葩,單賽季286記三分不僅打破了雷阿倫保持多年的記錄,也如狂風暴雨般衝擊著傳統籃球。NBA聯盟經歷七十四載,不同的風格不說高低好壞,只能說各具特色,早期籃球以內線為王,中期則以中距離至上,庫裡的三分初見端倪讓傳統變得岌岌可危,讓當初的“得分”和“效率”不能兩全成為“質與量”齊飛。
2、15-16賽季,庫裡風暴快速席捲聯盟,正式開啟小球大門15-16賽季,註定是載入史冊的一年,科比、加內特、鄧肯三大巨星攜手退隱山林,而接班人勇士也正式開啟小球大門,瘋狂的三分遠射,快速的比賽節奏,順變的戰術戰法讓小球的最高水平展現無疑,73勝9負的歷史最佳戰績宣告傳統時代結束的同時,也讓聯盟諸多球隊開始紛紛尋找克敵制勝的對策。最終,為了保持不落下風,聯盟都逐漸“勇化”,各種三分和奇葩陣容的搭配層出不窮。
全票MVP的庫裡在這個賽季可謂風光無限,雖然最終沒有捧起金光閃閃的奧布萊恩杯,但是史詩級別的球隊統治和個人表演卻讓上個賽季的小球風頭化為龍捲風,庫裡風暴便開始席捲聯盟。場均30.1分5.4籃板6.7助攻2.14搶斷,50.4%命中率,45.4%三分命中率,90.8%罰球命中率,達標180俱樂部要求的高效,場均5.1記三分,單賽季402記三分成為前無古人的記錄。球隊瘋狂至極的表現,全票MVP庫裡的三分風暴讓聯盟見識到了三分的真實威力,也從本質上終結了傳統陣地戰和中距離,徹徹底底地改變了聯盟。
諸葛科爾的開拓創新讓三分成為新時代的第一核武器死亡五小的現世,加速以了三分為首的快節奏小球時代的瘋狂襲擊,表面是庫裡摧枯拉朽的三分所致,實則多方面綜合影響,而背後的王朝奠基人和劃時代幕後操作手就是波波維奇的得意弟子——諸葛科爾。科爾的到來,不僅帶來違背小球的戰術思想,更開拓創新地抓住了消費者的快餐式生活節奏,進而打造轟動一時的“五小陣容”,庫裡+湯普森+格林+伊戈達拉+巴恩斯,打破傳統的位置束縛,讓場上的五人能夠隨意變化,不斷縮小的陣容目的就在於“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陣容的縮小可以使得整體的機動效能得到大幅度提升,而此舉也讓勇士的進攻方式發生改變,內線進攻和中距離不再是最行之有效常規武器。反而三分最合適小陣容,以前三分無法推廣主要是因為命中率和命中數無法統籌,規則的限制也十分明顯,而當時庫裡、湯普森、格林約40%的三分命中率能夠使得“質量”雙保障,而庫裡變態的出手速度和地點選擇,湯普森穩的一批的高效使得三分防守成為形同虛設。以小制快,以快制三分,如此的三分便直接沖刷著聯盟。
鐵三角的建立,讓庫裡毫無後顧之憂的三分表演科爾的才智當然遠不至於次,新官上任三把火,科爾的第一把手火便燒到了勇士的任督二脈,提拔格林擔任首發,格林的防守、組織、三分得到了一次性開發。此舉不僅使得格林成功逆襲藍領,也讓庫裡不再帶著束縛的枷鎖,庫裡控球壓力得以釋放,讓他即使依舊是敵方的第一針對點,也可以大幅度的減少失誤和體力浪費。格林持球推進,庫裡底線隨意跑動,藉助多人的擋拆延遲,庫裡能夠抓住空隙,格林上球便可三分終結。
格林的上位讓庫裡可以增加進攻激情,而湯普森的實力輔助則是庫裡封神的助推器,湯普森作為聯盟的3D鼻祖,不佔據球權、三分神射、防守尖兵,如此完美的搭檔是庫裡生涯的幸運,也是庫裡盡顯瘋狂至極的一大重要因素。生涯場均42.3%的三分命中率是勇士隱藏的尖刀,單場14記三分、季後賽11記三分、29分鐘60分、單節37分.......。這些都是湯普森平凡中的驚豔時刻,如此高效的射手,可以讓庫裡毫無後顧之憂,關鍵時刻有兄弟幫忙,肆意妄為的發揮和狂傲不羈的放縱自然不為過。
勇士合理的陣容搭配,使得三分成為無孔不入的涓涓溪水勇士的陣容搭配合理而又細膩,蜂群作戰般的出擊誰又能扛得住幾次,格林的組織讓勇士的整體陣容瞬間明晰開朗,庫裡本來兼顧串聯球隊和第一得分點,如此的體力和精力消耗自然讓本來就被人詬病的防守成為巨大漏洞,格林的上位讓庫裡的三分潛能徹底爆發。而湯普森的安排更是一招好棋,一個能力非常強悍的三分大師,減少球權的佔比,自己增加效率,平常表現不突出,自然不會被刻意針對,而關鍵時刻的原地爆炸直接讓敵方不知所措。
庫裡一招三分定天下,炸裂的個人表演讓小球時代成為主流,而水銀落地般的球隊進攻則是讓三分成為勇士無孔不入的武器。
庫裡變態準的三分指哪打哪,湯普森沉著穩重的三分普度眾生,格林早期不錯的三分火上澆油,杜蘭特死神收割的三分殺人誅心,外加替補球員的賣力和展現自我,勇士集體作戰的統治力讓三分在半場區域內時刻威脅著敵方水晶,龐大的出手數、穩準狠的效率、多點開花的部署、撒豆成兵的板凳,三分高射炮萬箭齊發,威力之無窮,陣仗之巨大,效果之深遠。
結語提及三分,勇士必定是第一發言人,而庫裡則是這群三分匪徒的大當家,庫裡那無厘頭和變態準的三分讓傳統時代的進攻方式成為歷史,MVP賽季的瘋狂表現使得小球不斷排擠傳統時代,進而在全票MVP賽季,小球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而狂野的三分能夠席捲聯盟,還得是因為勇士的摧枯拉朽,陣容的縮矮讓三分成為主要進攻方式,勇士後期的合理陣容更是讓三分成為堵不住的水銀,一旦爆發必定“血流成河”,至此,三分的最高水準和威力暴露無遺,聯盟自然形成一股風氣,三分順其自然也成為一種趨勢。
回覆列表
在庫裡出現之前,NBA中三分神射如雷吉·米勒、佩賈·斯托亞科維奇、雷·阿倫也曾在各自的球隊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儘管他們的三分命中率都很高,(雷·阿倫,生涯場均出手5.7個,命中2.3個,生涯場均三分命中率40%。雷吉·米勒,生涯場均出手4.7個,命中1.8個,生涯場均三分命中率39.5%。佩賈·斯托亞科維奇,生涯場均出手5.5個,命中2.2個,生涯場均三分命中率40.1%。)也能曾多次用關鍵三分決定比賽結果,但卻沒有一個人像庫裡這樣用三分改變了整支球隊的打法,影響了整個聯盟的比賽風格。
2009年,斯蒂芬·庫裡在首輪第7順位被金州勇士隊選中。作為一名控球得分後衛庫裡,給人感覺身材瘦弱,除了繼承老爸的投手基因,在初入聯盟時並不被很多人所重視。然而,庫裡用其極致的三分能力,填補了身體天賦的不足,使自己成為聯盟歷史上最頂級的以三分為主要進攻手段的控球得分後衛。
庫裡生涯場均出手8.2個,命中3.6個,生涯場均三分命中率43.5%。對比之前的三分神射,庫裡的三分投射,不僅次數更多,準度更高,而且他的三分出手速度更快,距離更遠,而且大量三分是非助攻出手。極致的三分能力,讓勇士圍繞他建立起以三分為主導的進攻體系,將球場的空間充分利用,攻防轉換速度明顯升級,場均得分和三分佔比也不斷攀升,在聯盟掀起了“三分風暴”。
1、極快的三分出手速度。庫裡的三分出手幾乎沒有準備動作,在簡單的單擋掩護後,就能接球迅速出手,這使得沒有絕對速度和爆發力的庫裡,能夠透過場上的奔跑和隊友的掩護,創造出轉瞬即逝的空位投籃機會,極大簡化了大量無效傳運,提高了球場上的攻防轉換節奏,使得過去用於關鍵時刻的戰術三分,變成勇士的常規打法。
2、出色的控球投射能力。庫裡的三分球當中有大量的非助攻球。這是他與其他三分投手的最大不同點。也正是因為這一特點,使庫裡不僅只是一個投手,更是球場的組織者。他可以在運球中,更具場上形勢,隨時選擇出手三分、突破或傳球。這不僅讓庫裡的三分投射更加難以防守,而且極大豐富了勇士的戰術體系,使得庫裡成為勇士重要的進攻發起點,又是可怕的三分終結點。
3、變態的投射距離和準度。2016年2月28日,庫裡用一記運球過半場的超遠三分,改變了人們對三分射程的認知。庫裡的超常的三分射程幫助他和隊友創造了更廣闊的進攻空間,使得對方高大中鋒根本無法兼顧外線協防和內線防守。迷你中鋒追夢格林徹底被啟用,成為串聯庫裡與全隊的重要角色,擅長接球投籃的克萊·湯普森擁有了更多的出手空間,也大大降低了內線持球進攻比率,籃球的進攻發起從內線或肘區直接擴延到三分線外的各個區域。當2015-16賽季結束,天賦平平卻射術精湛的斯蒂芬·庫裡以45.4%的三分球命中率飆中了402記三分球,帶領衛冕冠軍金州勇士轟出歷史最佳的73勝之後,三分球的戰術價值已經不再單單屬於勇士。
小結:庫裡的極致的三分能力,幫助勇士演化出以三分為基礎的戰術體系。而庫裡和勇士的成功,重新整理了所有人對三分的認知。各支球隊開始紛紛效仿研究,各支球隊開始紛紛研究三分球戰術,聯盟場均三分球出手次數的逐年遞增,2019-20賽季,三分球已成為當今籃壇最主要的進攻手段,聯盟場均要出手近乎瘋狂的33.9次!三分割槽從球場的邊緣地帶變成了戰術的核心地帶,快速的輪轉成為攻防的核心要素,“小球時代”轟然而至,而它帶來的連鎖反應,像海嘯一般席捲整個聯盟,讓比賽對所有球員投射能力和移動速度的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