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辰助鼠
-
2 # 曾憲英
給生產隊,撿玉米,是8O年前的事了,一晃整四十年。撿玉米的孩子,也已五十多歲了。
四十年來,農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經驗告訴我們,農業的發展主要是黨的政策,包產到戶的功勞。由過去隊長,喊,吵,罵,批鬥,督促生產,變成了,不用喊叫,不用罵批,自覺的,主動的,想盡一切辦法抓生產。
過去,有生產隊,隊長是當家人,生產隊的生活,對孩子而言,是快樂的,但對家長而言,生產隊的日子,不如今天的日子。
日月如梭,過去的日子,不論是孬是好,都過去了。想過去,珍惜今天的好日子,往前看,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生活。
-
3 # 法力600818
我在生產隊幹過好幾年活,就是為了掙點工分幫家裡養家戶口,多分點糧食,至於辛苦就不用說了,想想都是淚!累死累活一天才掙三角錢,跟現在無法比,億往昔崢嶸歲月稠!
-
4 # 雲夢新語
如果時光穿越到四十多年前,四十歲以下的年輕人會被驚異到,咦?這是哪個國度?是不是去了外星?
我會告訴你,這是我的家鄉,晉西一個小山村,我們一起回到了一個火紅的年代。
也許大家在電視裡看到過那個年代生產隊的生活,其實和真實的生活還是有差別的。
那個年代,除了自己和自己家裡的一點簡陋的居家用品外,家外的一切都是生產隊所有。
那時的農民一年四季除了吃飯睡覺外,其餘的時間,絕大部分都是生產隊長帶著大家一起去田裡勞動。
我為了幫母親添工分掙口糧,上小學的我,節假日就會和社員一起去勞動。那時農民統稱叫“社員”,我想可能是人民公社一員的意思。
春天,農忙時節,我和社員一起“慮糞”。我最怕的就是去羊圈裡用鍬往外鏟羊糞了,我常常憋著氣進去,還是會嗆的我直流淚。
下種時節,年齡太小,我犁不了地,也不會點籽,只能提著滿滿一筐牛羊糞一趟趟往壟溝裡送,常常累的滿頭大汗。
夏天,我和社員一起去田裡鋤草,握著比我高一截的鋤頭,一不小心會把草和玉米苗一起鋤掉,等到熟練起來,我又該去上學了。
秋天,到了收穫的季節,我會和社會們一起去田裡刨土豆。我最怕的是下午快天黑的時候分土豆了,每家都要分好幾麻袋,我力氣小扛不動,常常要田裡到家裡,來回跑十幾趟才能搬運完。有一次,山上往山下扛,坡陡天黑,不小心連人帶土豆一起滾到了溝裡,還好,沒受傷。
秋收剛過,我們就去玉米地裡撿玉米了。小孩子們都是爭著搶著撿,比看誰手疾眼快,比看誰撿的多。
不過影響最深,最有趣的事莫過於扒“地老鼠
-
5 # 人在江詡
就這個話題我也嘮上兩句,我小時候那是七十年代,那時是生產隊我小時候學校放假,到生產隊給大人牽牛耕過地,給生產隊割草餵過牲口。收麥季節學校組織幫生產隊到地裡撿麥穗。種地瓜季節給大人撒地苗栽地瓜秧,到了秋天生產隊收割黃豆幫著撿地裡的黃豆,收穫地瓜季節幫著收穫地瓜,那個年代不是現在能安安穩穩的在學校讀書,三天兩頭的生產隊長到學校要人到生產隊給大人牽牲口等力所能及的活。有些事情到現在還歷歷在目。
-
6 # 菜味十足
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都經歷過集體生產隊的時期,我們沒有撿過玉米,但我們幫生產隊撿過麥穗。回想那個時期,一個小學校所有三年級以上的學生整隊,在班主任的帶領下,浩浩蕩蕩向縣城周邊生產隊出發,穿過崎嶇的山路,走進收割過的麥田去撿麥穗。同學們走出了教室,來到了廣闊的田野,無不歡呼雀躍,大家仔細地尋找收割時遺留下的一支支麥穗,互相競賽,看誰撿的更多。然後交給公社裡,午飯時,公社分發給每人一個雪白的大饅頭,那饅頭的滋味,現在回想起來都是特別的香甜。當時,作為小學生的我,稍稍有點納悶,我們撿的這些麥穗,夠不夠我們吃的大饅頭呢?後來明白了撿麥穗是一次課外實踐教育,它的意義在於培養了學生們熱愛勞動,節約糧食的品質,活動的作用,要比任何說教效果強了百倍千倍!這就是那個物質貧乏,精神富足的可愛年代的一個小小縮影。
-
7 # 天園192
記得應該是七幾到八幾年,每到農忙秋收時節學校都會放假叫農忙假,讓學生回家參加扦秧或收割稻穀,大約有十天。到時隊裡就組織學生,主要是中學生那時沒有高中,參加隊裡的農忙秋收工作,而報酬還挺高的,每天的工錢是五毛錢,每天天剛矇矇亮就起來跟著大人到地裡勞作,中午就在地邊吃,天黑後才能收工回家,雖然勞累可心裡還是美滋滋的,假期結束就有了一個月的生活費。
-
8 # 老虎55141
我們在城市,每個學期都到生產隊支農,一般一個星期,吃住在農村,三同,學生時代又好玩又長見識,挑水做飯都和農民一齊幹,上工收割,挖水渠修水利忙得樂開心。現在沒生產隊了支農也失蹤囉。
-
9 # 陝西老山
生產的的日子,是集體主義互助友愛的大家庭。生產隊長會因人而宜安排工作,特別是對殘疾人而言,生存相對容易些。分田到戶後,不能從事所有的勞動,使農村殘疾人陷入生存瓶頸的主要原因
-
10 # 高gao德de仁ren
1980年左右,那年我15歲,家裡日子苦,想到村裡掙點“工分”(指到村裡幹活給記的分值用於年底分紅)。早晨三點半到了麥地,一隴1.5畝,一把鐮刀,我一直割到中午12點,掙了15分(當時合款0.22元/分乘以15分),我的父母都不知道(當然也不過問),這是我一生當中實際感覺到的最大的身體極限,回來的路有3公里遠,我第一次也是我現在唯一的一次感覺了啥叫“腿發軟”,感覺不到腳板的存在(感覺鞋裡塞滿了土,腳是麻木的)。回家後,我累得睡了7天覺(那個年代學生有麥假),除了吃飯拉屎撒尿就是白天黑夜的睡覺,渾身凡是有肌肉的地方都痠痛,也沒人問(指慰問)過我。早些時候,有媒體報道一位父親帶著不愛學習的孩子,去參加勞動挑大糞,讓他體會不學習的後果。看到這個報道後,我就想,不披星戴月,不到太陽底下割麥子,沒有連續9個小時的磨難,我哪裡知道教室裡的愜意,手拿著鋼筆才知道鐮刀手柄磨出來的血泡更痛苦,天底下教室裡讀書才是最接近成功的事情。一次不平凡的經歷,鍛鍊了我的意志,我再也沒感覺到什麼難事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雲。在後來的學校生活中,我一躍在中考時考取全校第二名,成功的考上了師範學校,當了9年老師也自學了9年,29歲那年當了律師,我的子女也在我的感染下,腳踏實地的做人做事,如今北京協和醫學院再讀博士,這也是我的驕傲。前兩天媒體報道,國家要求學校要加強勞動教育,我覺得太應該了,沒有真實的感觸,絕對不會懂得教室裡翻書的愜意,一切沒有真實感受的說教全貶值,現在很多家長就知道“課外補習班”,就是不知道一個浮躁的孩子走不了多遠,不知道勞動的真實意義(別聽熱愛勞動之說——真桃糞桶去你試試),勞動的真正意義,管用的事情是熱愛學習,熱愛老師,熱愛教室,怕沒有學到有用的東西離開教室去挑大糞。我兄弟四人,我老大,我妹行二,都吃過苦,我妹後來考上大學轉成了居民戶口,老三老四學習都不成,原因也許是多方面的,比如他們沒看過我初冬室外寫作業的樣子等,但沒有真正的“當過農民”也是我和他們的區別,這就是我真實的經歷和體會。
-
11 # 中鵬天地
我感覺吃過苦的都懂得感恩!沒吃過苦的,可能一輩子都在憧憬著什麼時候能更幸福。而我們從生產隊的勞動走過來……我們感受到了今天的幸福!
回覆列表
生產隊時期,社員思想單純,一心為公,一心走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幹工作不講報酬,不計名利,現在國家的,地方的水利興修和電力、水庫、河流等建設都是毛主席生產隊時期時代興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