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雅通識
-
2 # 刺破朗讀
淺談即止談談如何培養樹立正確的三觀
通常人們說的三觀是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觀即獨立又相輔相成,缺一個都不健全。在開篇之前,需要對三觀的定義進行必要的瞭解。以下是經過度孃的幫助,找到對三觀相對完整的解釋,哲理性較強,但請務必進行簡要思考:
世界觀:
世界觀,是哲學的意識形態。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由於人們的社會背景不同,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觀。世界觀的基本問題是精神和物質、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根據對這兩者關係的不同,劃分為兩種相對立的世界觀,即唯心主義世界觀和唯物主義世界觀。
人生觀:
人生觀,是指對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對於人類生存的目的、價值和意義的看法。人生觀是由世界觀決定的。人生觀是一定社會或階級的意識形態,是一定社會條件和社會關係的產物。人生觀的形成是在人們實際生活過程中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受人的世界觀制約。不同社會或階級的人有著不同的人生觀。
價值觀:
價值觀,是指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的價值基礎上,形成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一方面表現為價值取向、價值追求,凝結為一定的價值目標;另一方面表現為價值尺度和準則,成為人們判斷價值事物有無價值和價值大小的評價標準。個人的價值觀一旦確立,便具有相對穩定性。
這三觀有個先後順序,為什麼世界觀優先,人生觀其次,價值觀最後?也許有人會說,我連世界都沒觀過,哪來的世界觀?又談何人生觀和價值觀?
仔細思考,會發現三者之間確實存在一定的先後邏輯關係。人生觀一定是在各自原有的世界觀中建立的。舉例:假設你所涉足的只在100公里內,你所形成的人生觀基本就在這個範圍;如果你周遊過10個國家,那麼你所建立的人生觀也至少有10個國家的範圍。同樣,一個剛出生的嬰孩,即便範圍很小,認知度非常有限,人生觀也在TA的小世界範圍內(抑或小生命還不知人生觀為何物)。可見,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在個人的世界觀中被逐漸建立。
如此看來,在三觀中,最重要的當屬世界觀,因為影響其他兩觀的建立。其實三觀的問題比較形而上學,不像物質能看得見,摸得著,屬精神層面。但作為人,若沒有精神,就像行屍走肉,就是慢慢等死,和動物沒任何區別。不管你有多富裕、多有地位和才華。最終的結果逃脫不了:死亡。
如同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一樣,幾乎統戰整個歐洲帝國,應有盡有。在去世前,深明人生的虛空,歲月的短促,生命的脆弱。自己奮戰十餘年,戰無不勝,但卻勝不了死亡,並命部下在其死後,將自己的棺材兩側留上孔,將其兩隻手伸出。以示後人:他雖一生奮戰,風光無限,死後卻兩手空空,怎樣赤身從母腹而來,還要怎樣赤身歸回。叫天下人可以看見,並喚醒他們沉睡的心靈。
如何有效建立正確和完整的三觀(首先要正確,然後再完整),對於一個對自我負責的人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和當務之急。解決本質問題,才會使人活得更有價值和意義,以及從容淡定的面對人生。以下是有效建立正確和完整三觀的方法(僅供參考):
1、心中要有一個信仰;
2、多讀跨界的經典書;
3、多出去看美麗世界。
1心中要有一個信仰(核心價值 是非判斷)
人和動物除了有肉體之外,最大的差別在於,人有靈魂,而動物沒有。靈魂是觸及到信仰層面。無論你信仰什麼,指的是真正的信仰。真正的信仰乃關乎你個人,與他人無關。真正的信仰,在本質上能改變你的生命,改變你的性情,生活因此也會發生變化。流於表面的或遺傳的信仰都不算,只有和你個體生命產生了深刻的關係才算。
世間存在善惡。有人會選善,有人會向惡。一切皆有可能。上帝給人充分的自由意志,來自由選擇善或惡。若上帝限制了你的自由,就如同造了機器人,沒有任何意義。不過,你要為任何決定負責,沒有人能為你的決定承擔責任和後果。因為,一切的最終選擇權是你自己。所以要全面和本質的看待一個問題很關鍵,也很重要。
活得越久,越會發現:內心深處始終有一小塊,是無法用世間的事物來滿足的,包括不僅限於金錢、地位、榮譽等,甚至人人都追求的幸福。只有信仰所代表的宗教屬效能填補那個缺口。這是真實的。也許現在你沒思考過,或沒察覺。沒關係,對有追求和常思考的人來說,總有一天,時間和智慧會讓你意識到。
世間任何信仰都值得尊重。至於本人,所信的是基於《聖經》所代表的基督信仰。也許你會問,我為何選擇基督信仰?對於宗教和信仰,以及智慧和真理的判斷,本人之前寫的文章:《世間的智慧有很多,但惟獨真理只有一個》已給出詳細說明(在這就不多嘮叨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翻看)。對於個人而言,基督信仰便是一生所篤信的,並作為自己生活的準則、是非的判斷和一切價值的衡量標準。
隨著時代的變遷,會導致世間流傳和出現各種學說和價值理論。自己從不排斥去接觸和了解,至少可作為豐富知識層面的一個考量。不過,最終所有的思想和價值都會經過《聖經》所建立的核心價值來衡量和判斷。如此就不會隨意搖擺和隨波逐流。這就是為什麼,第一步人要有一個信仰的重要性。
雖然中國民間信仰眾多,但仍然是個信仰嚴重危機的國度,何以見得?這個問題,林語堂先生生前就看得較為透徹,他說,“中國人得意時信儒教,失意時通道教、佛教。而在教義與已相背時,中國人會說,’人定勝天’。中國人的信仰危機在於,經常改變信仰,或是根本沒有信仰。”
林先生的這番話可值得琢磨和深究,相信他的生命旅程比一般人要豐富、深刻。因為他作為貫穿中西文化的中國著名文人學者,也曾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他從最初的一位基督徒,中途改成儒釋道,最後篤信基督。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轉變,背後一定有一個個可值得推敲的思想和邏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他的書和他的心路歷程。
2多讀跨界的經典書(豐富知識 多維度思考)
這一點,其實比起後面 [多出去看美麗世界] 來說,是最省錢最實惠的一種開闊自己世界觀的方法。因為不是很多人有機會和有條件能經常出去走走,大多數都被困在忙碌的職場或各種瑣事當中。
每個人在進入大學的時候,基本都已經選好理科或者文科。即便如此,在各自領域也有不同的偏科現象,一切都很正常,也符合邏輯。因為沒有人擅長所有,也不可能全能。若要突出重圍,只能單點突破,也就是專攻一兩門最擅長和最喜歡的,如此才不會感到痛苦,也能輕鬆面對,並且很容易能堅持下來。
通常情況下,大家基本只對自己喜歡的行業、內容感興趣。不喜歡的自然不會去接觸和了解。眾所周知,社會的複雜性遠遠超越於校園,會遇到各色各樣的人。各種價值觀和不同思想的碰撞有時會顯得異常激烈。
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接觸中,若不能充分理解對方的思想和想法,會很難溝通。有時也會在一些場合碰到不同行業的人,於是如何與他們打交道成為一門學問。
在各位跨出校園,踏入社會的時候,就會發現[多讀跨界的經典書]的重要性。這裡需要強調跨界和經典。跨界的書就起到很好的啟發作用,經典就更不用多說了,如果讀的都是一些粗製濫造的內容,除了沒有營養,更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為了有效建立和開拓個人的世界觀,跨界經典的書,除了豐富你的知識面以外,邏輯思維也會被逐漸開啟。最重要的是,跨界經典的書能讓人,從單一角度轉向多維度看待問題。一個從多維度看問題的人,註定會比單一角度看問題的人,顯得成熟、客觀、全面和周到很多。
自此在社會中,就會更明白不同行業的人的邏輯思維和關注點。就不會感覺無話可聊,很自然的能與他們愉快的交流,話題也會越聊越多。於此同時,就會能瞬間換位思考,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問題,相對更容易溝通和理解,更不會覺得自己三觀有問題。
也許剛開始讀非本專業的書,會有些難度,看不下去,也難以堅持。可以嘗試先從一些自己喜歡但不是本專業的書開始,慢慢到了一個階段,自然也相對容易接受其他跨專業和跨行業的書。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任何知識和智慧都能在書本中找到。一本好的經典書,會開啟你的眼界,豐富你的思想,陶冶你的情操。讀它是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
3多出去看美麗世界(開闊眼界 體驗人生)
除了上面讀書——最實惠的方法外,這點可能需要一些經濟上的支援。曾經也思考過,到底是年老了以後去周遊世界,還是趁年輕?最終個人更偏向在年輕時多出去走走,因為年輕的時候所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往後的人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當然,年老的時候,若是身體條件都還好的話,依舊不會停止探索未知世界的腳步。
年輕時,雖然因為工作等因素,條件有限,但每年也努力爭取盡一切可能一次國內,一次國外的旅行(遠近不限,時間不定)。雖然自己曾去了不少國家,說實話,旅行本身並沒有太多實際的意義。旅行最本質的意義在於,能開闊眼界,能豐富自我的世界觀、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廣度,同時能瞭解不同的人文歷史,民族風情,風俗習慣等等。當你實地到過那些地方,所產生的情節和感受完全不同,所講的故事也會更加生動。除此以外,旅行還能讓人,不單單停留在書本的層面,所建立的世界觀也會相對更加全面、更加立體、更加真實。
我們無法把握生命的長度,但可以追求生命的廣度和深度,才不會枉費此生。在現實中,很多人去過很多地方,生活也算豐富,可以代表一種廣度,但並不見得多有深度。另一些人很有深度,但欠缺廣度,寬容心也會相對欠缺,因為TA不能充分理解,在TA所理解範圍之外的世界,包括人和事。
當然也不乏既有廣度又有深度的人,和這樣的人交流是一種享受。因為他們通常思想不固化,生命有內涵,人生有追求,自然不做作,智慧又淡定,生活中若有這樣的良師益友也算是一種幸運。
以下是 [多出去看美麗世界] 的幾種方法(僅供參考):
1、義工遊:這是相對省錢的方式。一般去緊鄰國家的非盈利機構進行協助,做義工,如印度的特蕾莎修道院等等。有些非盈利機構也提供非常優惠的住宿,有些甚至免費,但需要義務參與平時的工作,來幫助他們。這樣的方式至少能收益三個好處:A. 志願者的經歷,豐富了生命;B. 異國的經歷,開闊了眼界;C. 結交他國的友人,學會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學會了尊重,學會了換位。
2、打工遊:近幾年興起的一個旅行方式。全世界一些國家是支援邊打工邊旅行。紐西蘭是最有名的一個,好像近期澳洲也開放了,他們可以直接發你Working Visa,可以在境內走到哪打工到哪。很多有膽量有時間有想法的年輕朋友因此踏上了多國的打工遊。一遍打工一遍遊世界,也算是一個特色,一個有意思的經歷。近幾年流行的Gap Year也可算在其中。
3、遊學:一般情況下,遊學專案集中在寒暑假居多。基本為短期專案,現在已經覆蓋到初高中以及大學生遊學。主要是為了開啟自己的眼界,增加見識面,學習一些新知。為未來人生求學方向做一個前期的鋪墊。此外,近幾年各國的商務遊學專案也開始逐漸熱門起來。
4、旅行:旅行不同於旅遊。旅遊更多是到此一遊,拍照留念。旅行是更多瞭解和體驗當地文化、美食,一切 Local的事物等。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討厭跟團,流行個人或組隊自由行。旅行很考驗人的能力,從最簡單的要能處理各種簽證檔案等準備資料,到後期出發前事先安排旅行計劃等,以及旅行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包括語言交流、文化差異等。在這個過程中一定增長了人的見識和克服困難的能力。
5、留學:這是成本最高的一個方式。當然需要提前準備,包括經濟和各種出國考試。出國留學也是所有方式中對一個人影響最大的,因為時間週期長,會接觸到各個國家的人。能夠相對充分了解和融入當地文化,從而對樹立自己的世界觀有很大的幫助。生活和思想上的影響也是最大的。如果有機會的話,留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前提是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各種吃苦、克服語言障礙、忍受孤獨寂寞、學會照顧自己,突發狀況的處理能力等等)。
6、商務旅行:這種就偏商務人士了。並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有外派他國的機會。若是可能,在繁忙的國際出差中,可申請多加一兩天,順便做一個簡單的旅行(趁機用掉一兩天假期也值得)。除了放鬆自己以外,也作為迅速瞭解當地國家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在商界中逐漸慢慢流行起來了。
以上就是能 [多出去看美麗世界] 的幾種方式,只是簡單粗略的做了梳理。大部分人若是能出去,就多出去走走。除了時間以外,多看看世界,沒什麼壞處。前提是確保自己在一個安全的國家和地方。另外,在出行之前,若是提前做一些準備工作,是非常有益的。
每一個在成長路上的人,都試圖讓自己成為一個三觀正確的人,品德高尚的人,而非毀三觀,品行惡劣。越長大越發現,人能力的有限,內心充滿很多不堪,外表佈滿諸多虛偽,遠離正直和善良,缺乏寬容和耐心…
人需要時常自我反省,積極的完善自己,努力在價值觀錯亂的國度,建立正確和完整的三觀,成為真正高貴的人。我們管不了他人,但至少能管理自己。就像我們決定不了太陽幾點升起,但能決定自己幾點起床一樣。
真正高貴的人:對信仰的堅守、對價值的篤信、對文明的尊重、對才華的愛護、對公平正義的袒護、對逆境的坦然、對理想的依戀、對敵人的饒恕、對朋友的支援、對他人的友好、對弱小的關愛、對人性的誠實、對人格尊嚴的敬畏、對父母的孝敬、對愛人的忠誠、對子女的疼愛、對未知的好奇、對多元的包容等等。
每當我看到如上的特點在一個人身上體現出來的時候,我都心存好感,對生活的熱愛就多一分。
-
3 # 相術愛好者
每個人活到現在,自然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獨立思考,雖然三觀或許模糊不清,但大致輪廓早已塵埃落定,這個形成過程是潛移默化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雖然三者模糊不清,但我個人覺得,人生觀,應該是父母啟蒙的;世界觀,應該是學校教育的;而價值觀,是自己摸索的。但當然,三者也是互相穿插,互相啟迪的。最最重要的,還是要看自己。
世界觀應該是,縱觀今古,橫跨中西,在看這兩個節目之前,我真覺得自己是一個井底之蛙,現在當然還說一個井底之蛙,只是透過他們的眼睛和嘴巴,稍微多瞭解了一下這個世界。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跟我當初去吉他社是一個感覺,原來吉他還可以這麼玩,原來這個是世界是這樣的。
-
4 # 成為一條有夢想xy
三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知道吧!你仔細看,細細品,你會發現這些範圍特別廣。
三觀是因人而存在的,所以主體是人。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也有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在經歷一些變故,也會因經歷去改變自己的認知,同時三觀也被改變。所以別去培養固定的三觀,變通才是王道。
你應該想要知道的是怎麼培養正確的三觀,雖然三觀中的理念會因每個時代的變化其中內容發生改變,但本質是一樣的,總想要去改變本質還有能力的人應該是都自己作死了。
三觀裡的內容不需要刻意去了解其中內容有什麼,這個是會改變的,大概知道有什麼就行了。本質內容要清楚,這個是不會變的。一個呢別老去想著毀滅地球,你會成為公敵的;一個呢別去破壞自然生態平衡,因為你會自食惡果的;一個呢就是在法律之上,道德之下,或者一直去超越道德,在這個框架裡隨便你折騰。這是不會有人譴責你的。
你要是說要做個被別人喜歡的人,有一個超正的三觀,那得先了解什麼是被絕大多數人所承認的美好,一定要是絕大多數的,不然是要被罵傻子的。反正篩選下來這樣的美好也不多。概念確定以後,做的時候得有個度,一定要真心的去做,別人是真的能感覺到真心假意的,總之呢就是凡事別太過,美好別刻意。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
5 # 成長伴書行
最近在網上看到了太多三觀不正的事情,尤其是前段時間的不理智追星的行為,一些教師將娛樂元素帶入了課堂。
這件事情也引發了我的思考,那就是一個人究竟應該如何培養好自己的三觀呢?
首先三觀就是你對世界的認知方式,這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隨著年齡的長大,你經歷了很多之後,你的三觀就一定會發生變化。
基於此,我和大家簡單分享下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培養好自己的三觀。
多讀書讀書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因為一個作者凝聚了自己一生的智慧,都寫到了書中。
我們閱讀一本書瞭解他的思想是重要的,但你也要更深一層的去了解,作者為何有這樣的認知和思想,他的觀點是如何形成的?
如果你能這樣想,那就要恭喜你了,你已經擅長從更深的層次去看待作者的思想。
瞭解完作者的觀點之後,你就要那他的觀點和自己的進行對比,然後發現自己不足的地方並改進。
這就是透過讀書不斷培養自己三觀最有效的方式。
多經歷為何要多多經歷呢?我們來假象一種情況,假如你一輩子都在一個深山老林中,那你是不是對外面的世界渾然不知,你就會感受不到各色各樣的人。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原來還有這樣的人,真實重新整理了我的三觀”。這就是因為我們認為世界上的人,都和自己差不多。
但是,如果你仔細一想的話會發現。其實有很多的不同,即使是一對雙胞胎都沒辦法做到一模一樣。
這就是多經歷的好處,你會在每一段經歷中,慢慢完善自己的三觀,從而讓自己達到一個完整的三觀。
總結三觀就是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方式,因此要想培養我們的三觀,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先形成一個三觀的體系,隨後用你的體系去和別人交流。
然後不斷的提升自己的三觀,另外還有一個方式就是讀書,讀書也是一種和作者交流三觀的方式。
-
6 # 顧佚的讀書筆記
題主的問題,是覺得自己的觀點經常受人影響,搖擺不定是嗎?
我倒覺得這正說明你有在思考,那些頑固,不願意思考的人才不會搖擺不定,同時他們也失去了成長的機會,失去了與時俱進的能力。
但老是搖擺不定的確讓人沒有底氣,我的建議是,每次遇到搖擺的情況,一定要思考出覺得正確的結果,對內挖掘提高自己的邏輯水平。得到結果後,和身邊優秀的人探討,對外尋求他人的意見,以免自己鑽進牛角尖。但是不建議你去網上討論,現在網際網路環境堪憂,槓精太多,到時候惹一肚子氣。
在沒有得出滿意的結論前,不要貿然發表觀點,萬一最後結論和最初觀點不同,就打臉了,當然如果你心胸開闊,不在乎打臉丟面子,那是最好了,能少很多煩惱
-
7 # 忘懷山
心存溫暖,善良
不去做不好的事情
不去傷害別人
好好努力
如果可以把溫暖寫進書裡面傳遞溫暖
-
8 # 澆灌生命樹
三觀一般是指: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一個人的三觀和他從小接受的教育以及生長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當成年以後,要重塑三觀並不容易,但也不是不可以。可以嘗試:
1、遠小人、近君子
2、讀積極向上的書籍
3、學習一些品格塑造方面的課程
4、參與公義活動
-
9 # 世相百味
三觀,往大了說,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然而在不同的問題上還是要細分出很多東西,比如對於婚姻的觀念,興趣愛好合拍,價值理念合拍,婚姻家庭理念合,諸如此類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化。再比如對待職業,年輕人認為的是學東西,再大點認為是價效比,再年長認為是樹立名聲,再年長是幫助他人成功,不同階段卻有不同的看法。這樣看來到底是變還是不變?
應該還是變化的。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變,而我們圍繞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怎麼樣才能固定呢?
個人成長的一點經驗就是先有框架,再去豐富經歷和驗證對錯,根據經驗適當修改框架。
舉例來說,比如說對於婚姻的觀念根據傳統理念來看應該是門當戶對,但是後來發現門當戶對也有不合拍的,那些不合拍的,結果發現是由於溝通不來,沒有共同的價值理念的,因此抽象出這一層,再去看身邊的有些人根本玩都玩不到一起,也是走不到一起的。所以對待婚姻簡單就是先能玩到一起,再就是有共同認為是對的價值理念,然後還要有差不多的婚姻家庭理念,這樣的關係才會長久。以上是對上面舉例做了一個說明。
最後補充一點,生活中的事情我們先不要想著抓大的去做,目光長遠沒問題,事情可以挑適合自己水平的去做,這樣不僅能做得好,生活也會更有成就感。三觀也不過是很多這些小事組成的。
-
10 # 知新小築
河流裡的一葉扁舟,無法不受波浪的起伏。除非真的兩耳不聞窗外事,否則都難以避免被外界影響到。
因此人總是在不斷地反思、修正自己,沒有固化的三觀,只有一個在不斷自我反思、修正中前行的自己。
-
11 # 說魚之樂
我們常說的所謂三觀,便是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或者用別的名詞代替也可。總之,三觀便是一個個體人類對所處的世界,所生活的社會的橫向“空間”的理解,以及對所經歷過縱向“時間”的理解。可以這麼說:三觀是一個人的所處的外部環境和所經歷的歲月在思想中的投影。
回到最初的問題:“如何培養固定的三觀?”一個人所處的環境和所經歷的事件都隨時間而變化,而他對於這個世界和自身的理解也是在不斷變化,這其實是一種很自然的適應性進步。昨日看花是花,今日看花非花,花不是三觀,是花和非花才是。那麼固定的三觀其實是不必要的。
我們需要的是正確的三觀。三觀當然存在正確錯誤之分,正確的三觀可以讓人更加積極地對待這個世界和自己,讓自己的存在更加絢爛,錯誤的反之。三觀是人所處空間時間的投影,而形成三觀需要對感受到的空間,時間的這些素材進行“凝練”。固定或者正確的三觀便是指的對空間-時間域中感受到素材的凝練方法。
凝練方法如同武功秘籍一般萬萬千千,個人卻認為存在一個基本的特徵:樂觀和消極。樂觀的方法能讓所感受到的素材變成正能量,消極的只能讓此成為障礙。而如何用積極樂觀的方法呢?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1)憧憬美好;
2)見賢思齊;
3)多感受學多思考;
4)多讀書。
憧憬美好可為明燈,見賢思齊可為路標,勤學善思可為敞輿,書讀萬卷可神遊四海。
-
12 # 厚霖老師
首先這個問題就有問題,哪裡有什麼固定的三觀,隨著你的知識量和閱歷的增加,你的三觀也會隨著外在的環境和內心的承受程度雙重作用下有所改變,比如從年少輕狂時認同的吾命由我不由天,到人到中年時的天命不可違的道理一樣。
-
13 # 中國傳統文化關鍵詞
首先要知道自己想選擇的三觀是什麼樣的,才有可能去往這個方向培養。
其次是經過不斷的實踐驗證,認證這種選擇和培養是對的,進而堅持才會有固定。
最重要的是你要嚮往和見過你想要的世界,觀是什麼?你都沒見過哪裡來的觀?
而這種嚮往的世界模樣,人生狀態,價值形態都是被啟蒙的,引導的,推薦的,包括社會環境的,家庭環境的等等。我們今天之所以會討論這個問題,因為在今天這確實是嚴重的問題!總體社會民眾的三觀是這個樣子,成長中的個體如何獨善其身?唯一的路徑就是被啟蒙,被指引,不要被現如今的世俗裹挾。意識和認知到是唯一的可能,而走出來的方法和路徑則多種多樣。
-
14 # 奔夢001
任何人對事情的評判都體現了他的三觀,而由於人們已知的侷限性,對事情的認知又有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提高的過程,這就導致人的看法也在發生變化,這是必然的。人是再不斷的學習、不斷的自我反思、不斷的自我否定中進步的。所以人不是要如何培養自己固定的三觀,而是要怎樣才能樹立自己正確的三觀,這才是最要的。
-
15 # 沒有眼睛的樹
所謂三觀,既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三觀,本身就是自己的東西,每個人的三觀都是有所不同的,你認為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那世界就是什麼樣的。模仿律:模仿別人,既融入社會。先從小事做起,從小老師就告誡我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首先你要明白最簡單的一個事理,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其次要加強修養,中國的傳統文化,美德要繼承和發揚。要加強唯物辯證的學習和理解,增加判斷力。
樹立正確的“三觀”,能夠正確的看待世界及發生的一切,承認世界是美好、積極向上的。認為阻礙歷史發展的事物是可以轉化的,這也能促使我們有足夠的信心與能力去戰勝它。
-
16 # 娘口三三1213
三觀既是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我個人不提倡培養一個固定的三觀,而是不停的重塑自己的三觀.
人是不斷的學習成長的,再透過新獲取的資訊進行歸納整理,然後透過自己具有的知識能力進行整合新獲取的知識,對其性質進行一個認可或否定。在吸收新的資訊過程中,自己原有的三觀會有一定的改變,在這個過程中我認為是自己三觀的重塑。
-
17 # 曆書
人們通常所說的“三觀”是指,即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此三觀既獨立又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在培養良好的“三觀”之前我們需要給“三觀”進行一個簡單的定義。首先是世界觀,世界觀就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不同的社會地位和背景的人有不同的世界觀。
其次到人生觀,人生觀是指對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對於人類生存的目的、價值和意義的看法。最後到價值觀,價值觀是指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的價值基礎上,形成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給“三觀”簡單定義之後,會發現三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先後邏輯關係。人生觀一定是在各自原有的世界觀中建立的。如此看來,在三觀中,最重要的當屬“世界觀”。
那麼如何才能培養自己正確且完整的三觀呢?以下是有效建立正確和完整三觀的方法。
心有信仰人和動物除了有肉體之外,最大的差別在於,人有靈魂,而動物沒有。
世間存在善惡。有人會選善,有人會向惡。一切皆有可能。上帝給人充分的自由意志,若上帝限制了你的自由,就如同製造了機器人,沒有任何意義。
無論你信仰什麼,真正的信仰關乎你個人,與他人無關。真正的信仰,在本質上能改變你的生命,改變你的性情,生活也會因此發生變化。所以一個好的信仰是培養三觀的重要條件。
多讀能提高認知思維的書思維模型會給你提供一種視角或思維框架,從而決定你觀察事物和看待世界的視角。擁有一個頂級思維模型可以提高你“三觀”的上限。
精進我們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升級我們的認知”。一個人的認知水平越有限,對世界的理解也就越單一。看待問題、理解問題、處理問題的方式也就越粗陋。這樣的“三觀”必然是有問題的。
提高認知思維有兩個關鍵,一是不斷累積各種知識,完善你的知識體系;二是不斷學習一些優秀的思維方式,提高思維的能力和速度。在這個過程中你的“三觀”也會不斷完善。
-
18 # 思者愛生活
多看 多聞 多思 多聽 多愛 (好好運用上帝給我們的身體 五官 大腦等等奢侈的零件)
一草一木皆精靈
一分一秒均可期
形成獨立的思想
健全自己的人格
-
19 # 企業文化縱橫探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可以開闊視野,增加對所處世界的認知,有助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多思考,經常三省吾身,對照反省檢討自己,提升對人和事的評判斷能力,有助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多看別人長處,降低對他人的期望值,特別是多與正能量的人相處,擇其善者而從之,可以提升人生境界和生活品位,有助於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
20 # 臺灣導演王天倫
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世界觀就是對人們對生活有整個世界還有外在的世界的關係根本的看法世界太大太陽落下一天一天的過去等生關是指人生的目的與意義根本的看法還有態度價值觀就是人事時地物重要的總評價還有看法 啊不僅可以作為是家庭事業之道也可以用在朋友之中不同的參觀就有不同的看法!
回覆列表
哪有什麼是固定的呢?人都是學習,生活中不斷“演化”的,就算是固定的我們都是貶詞的簡稱“偏執”。姑且這麼去理解。那麼如何培養呢?
通俗的方法,看看你身邊的人,有沒有你以為的那個你認同,想成為的人。如果有,跟他聊聊,多觀察他,基本上你也就找到方法了。
如果沒有,那麼你自己先定義一個你想要的三觀。先定義出來,再去具象化他。比如:你定義一個三觀:我就想做個招“靚女”喜歡的人,那就簡單了,具象化:下一步:先搞個行頭“某”寶爆款整一套,去酒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