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歷史檔案館

    我是真君,我來詳細回答。

    三國紛爭幾十年,誰也沒有徵服誰,最終一統歸晉,叫人大感意外。其實,三國之所以最終歸晉,最根本的原因是被逼實行禪讓體制。

      

      大家知道,曹魏、蜀漢、東吳三國,在建國之初,其實都很牛皮,主人雄韜偉略,國力都相對強盛,老百姓安居樂業,人才濟濟,曹魏政權的主人曹操那是從眾多軍閥中異軍突起,終一統北方,雄霸天下,擁有五大謀臣、五子良將等一大幫雄才偉略之人,蜀漢主人劉備九死一生,終擁有益州、漢中、荊州,三分天下有其一,而且擁有五虎上將和諸葛亮、法正、龐統等謀臣,而東吳歷經三代,代代英豪,終盤踞江東,擁有四大都督和十二虎臣。然而,當第一代領導核心離開人世之後,蜀漢和東吳相繼衰弱,不但主人無能,而且人才凋零,苟延殘喘,曹魏歷經曹丕和曹叡之後,雖然政權內部陷入分裂,但國家還依然相對強盛,同樣擁有一大批雄才偉略之人,這其中就包括司馬家族,最終司馬家族取代曹魏,完成統一大業。

    雖然三國終歸晉,但主體還依然是曹魏政權,只不過換了主人而已,如曾經的所謂東漢大臣曹丕取代漢獻帝建立魏,後司馬家族經歷司馬懿、司馬昭之後終在司馬炎手中取代曹魏政權建立晉,雖然名義上前後經歷三個政權,但政權整體未變,變的只是國名和領導人,正是因為這一改變,終使國家依然強大,最終完成統一大業。所以,三國終歸晉,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禪讓。

      

      禪讓在封建時期表面上看起來很殘酷,也是被逼無奈,但相對一個政權的家族制來說,那一個偉大的進步,相比家族制國家要文明許多。

      

      首先,禪讓減少了社會動盪,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漢獻帝表面上代表的是東漢政權,曹操家族表面上代表的是曹魏政權,司馬家族表面上代表的是晉政權,但是,這些政權的本質是一樣的,利益是相通的,只不過家族的利益不同而已,如果這些政權堅持以家族制沿襲下去,那不可避免要有流血犧牲,因為封建歷史告訴我們,任何家族制的王朝都是有壽命的,如果堅持家族制,那王朝的更迭必須付出慘烈的流血犧牲,而傷害最深的依然是老百姓,而最終也不過換了一個主人而已。漢獻帝禪讓曹丕、曹奐禪讓司馬炎,僅僅一份詔書而已,禪讓者最終也算體面下臺,上臺者實行改良,對於老百姓來說只不過看了領導的更換,整個社會依然太平,老百姓能夠同樣安居樂業,這樣,減少了社會動盪,這也是曹魏政權從東漢到西晉,經歷三代政權,但整體平穩的根本原因,三國歸晉,如果沒有平穩的社會基礎能夠做到嗎?

      

      其次,禪讓歸根到底是從家族領導制轉變為集團領導制。封建政權實際上是家族領導制,哪個人打下天下之後,從此就是他的後代子孫管理天下,這樣的家族領導制最大的弊端就是不能確保你的後代永遠是最優秀的人才,因為選擇面實在太小,只限於皇帝的兒子中選擇,而選擇者往往就是上一任的皇帝,所以,中國封建王朝往往是一代比一代弱。但曹魏政權經歷劉姓到曹姓再到司馬姓,這實際上將家族領導制改變為集團領導制,從集團中選拔最優秀的人才來管理這個國家,這在封建時期來說實際上那是一個偉大的進步,因為選擇面有了很大的擴大,這也是曹魏政權一直強大的根本原因,現代國家實際上就是集團領導制,領導人的更替是從集團中產生,所以,三國時期的曹魏,實際上就是現代國家的雛形。而反觀蜀漢,在劉備去世之後,其兒子劉禪只不過是一個草包而已,這樣的人領導一個國家,那豈能不衰弱,試想如果諸葛亮取代劉禪,那蜀漢絕對要進步許多(當然,國名或許會有改變),而諸葛亮之後,如果再從集團中選擇最優秀的人才領導這個國家,那蜀漢自然也不會落後。而東吳後期如果是陸遜家族或諸葛家族取代,那東吳同樣不可能衰落那麼快。

      

      第三,禪讓實際上就是引進競爭機制,逼迫那些優秀人才勵精圖治。曹魏實行禪讓制,實際上就是能者上,庸者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引進競爭機制,這樣,上位者那必定是這個集團中最優秀的人才,同樣因為害怕自己被逼禪讓下臺,那就逼迫那些優秀人才勵精圖治,所以,曹操之後,曹丕和曹叡也很優秀,如果不是短命,那曹魏政權會很穩定,而司馬懿之後,其子司馬師、司馬昭同樣很優秀,而後來的上位者司馬炎在統一天下之前那同樣是勵精圖治,既勤奮又節儉,最終受益的當然還是老百姓,其實還是因為有競爭才有壓力和動力。

      

      第四,實行禪讓選拔人才相對要公平。蜀漢和東吳衰落的根本原因是後期無人才,蜀漢到了“蜀漢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程度,而東吳在孫權之後,雖然有諸葛恪、陸抗和老將丁奉等,但隨著他們的去世,東吳能夠叫得上名號的人才幾乎沒有了。而反觀曹魏,即使到了末期,那也是人才濟濟,從三國時期能夠進入古代七十二名將的名單變化可以看出,在三國初期,蜀漢有諸葛亮、關羽、張飛進入,而東吳有周瑜、呂蒙、陸遜進入,而曹魏僅張遼進入,但到了三國後期,曹魏有鄧艾、杜預、王濬、羊祜進入古代七十二名將,而蜀漢無一人上榜,東吳也僅陸抗勉強進入。而鄧艾、杜預、王濬、都來自普通人群,尤其是鄧艾,直到50歲才被司馬懿發現是個難得的人才。如果他們生活在蜀漢和東吳,那他們不可能被選拔並得到重用。所以,禪讓也是一個政權選拔人才的最好體制,也正是因為曹魏實行禪讓,才讓曹魏過度到西晉時期都能夠人才濟濟,而擁有人才才是能夠統一天下的最根本原因。

      

      所以,三國紛爭幾十年終歸晉,根本原因無它,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曹魏政權被逼實行禪讓體制。而晉之所以短命,僅存在36年,在中國歷史上最無存在感,根本原因也無它,那就是西晉王朝的統治又恢復到家族制。

  • 2 # 每日一謎語

    說到三國那真是猛將如雲,歷史上有名的人物諸葛亮、趙雲、張飛、關羽、曹操、司馬遷,都出自三國,真是人才濟濟呀,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三國時期,最強大的國家是魏。

    所以,最有希望統一的,就是魏國。

    曹操時期,一統北方,為魏的建立打下了好基礎。

    到了曹丕時,順理成章就建立了魏國。這個時候還是比較穩的。

    但曹丕一死,曹家後人一個個都不成器,結果司馬懿漸漸掌握了大權。

    雖然是掌握大權,但皇帝還是曹家人,只是漸漸成為傀儡。

    司馬懿死後,他兒子司馬師繼續了他的權力。

    司馬師死後,他弟弟司馬昭繼續。

    然後就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徹底取代了曹家的地位,成了皇帝,並且最終統一全天下。所以司馬炎就是晉武帝。

  • 3 # 亞琴學姐

    三國的勝利者,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似乎是三家歸晉,司馬家最後獲得了統一。只是最後真的是這樣嗎?

    司馬懿勝利了嗎?好像是,但他沒有看到司馬家一統天下的那一天,同理,他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也是。

    司馬炎勝利了嗎?好像是,但是他死以後,晉朝立刻陷入內亂,究其原因,是他選了個優秀的接班人司馬衷,一個立刻給國家帶來了五胡亂華和八王之亂的智障。

    那麼誰勝利了呢?曹操嗎?他畢生的理想就是建立一個寒族主導的政權,結果一死就被曹丕改得乾乾淨淨。

    劉備和諸葛亮嗎?一個臨終前含恨而終,一個耗盡畢生精力卻死在了五丈原。

    孫權嗎?他的國家在他死後立刻陷入內鬥,最終苟延殘喘到280年而已。

    其實,沒有一個真正的勝利者,正如三國也沒有一個固定的主人公一樣。“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只有時間,才是真正的勝利者。

  • 4 # 愛妮品歷史

    三國時期三個大軍閥沒有一個笑到最後,反倒是被司馬家奪權,成了最後的贏家,這三個人手裡每個人都捏著一把牌,但如果說手裡牌最好的並不是兵強馬壯的魏國,而是被曹操打敗的袁紹。

    曹操並非出生於名門望族,父親乃是一名宦官,反而還不如孫權,劉備雖然自稱中山靖王的後代,但真實身份誰也不知道,孫權三世立於江東,父親打下了江東,也算是名門之後,但要比起袁紹,那可真是螻蟻了。

    袁紹祖輩四世三公,真正的名門望族,就是皇帝見了他們家族都得客氣一下,各個諸侯更是畏懼,當年袁紹討伐董卓,所有人沒有任何意義,首推袁紹當盟主,袁紹能把握好這三個機會,說不定可以一統三國,但最後卻成了最先失敗。

    第一個機會就是殺死宦官,東漢末年,皇帝的位置被架空,外戚和宦官輪流掌控,當時袁紹手裡有京城的軍隊,而且宦官執政,如果袁紹趁此殺死宦官,必定能夠掌握皇權。但袁紹卻畏首畏尾,最後導致董卓入京,袁紹被驅逐。

    第二個則是酸棗之盟,袁紹當時是盟主,討伐董卓,一路所向披靡,無人可擋,各路諸侯雄心壯志,即將殺進京城,但袁紹卻貪圖眼前的利益,各路諸侯也不再賣命,大軍停在了酸棗。

    等到袁紹悔悟過來,進軍京城,卻發現董卓已經棄城逃跑,此時的京城成了一座空城,即使袁紹打下來也沒有任何作用,如果當時袁紹能夠趁著董卓還沒離開一舉攻破,便可統一天下。

    第三個則是官渡之戰,當時曹操剛剛起步,兵馬若下,反觀袁紹則兵強馬壯,手下良將如雲,但袁紹婦人之仁,幽禁田豐,鞭打許攸,曹操趁機一把火燒了烏巢,袁紹大軍盡失。

    袁紹是這幾人中最先起家,也是機會最多的,本有著這三次機會可以一統天下,但因為目光短淺,婦人之仁錯失了機會,最後反倒是被後來起家的曹操打敗,成了最先被打敗的。

  • 5 # 小編虎哥

    司馬昭立了魏元帝后舉兵進攻蜀漢,蜀漢後主劉禪昏庸透頂,是扶不起來的天子,在奸佞宦官黃皓的唆使下負荊而降,劉備、諸葛亮千辛萬苦開創的蜀漢政權從此滅亡。蜀漢滅亡不久,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為晉武帝,建立了晉朝,公元279年,起兵滅吳,三國歸晉,全國統一。

  • 6 # 阿財影剪

    三國最後歸司馬炎。司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今河南省溫縣)人,開國皇帝。司馬懿之孫,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父 。265-290年在位,諡號武皇帝,廟號世祖,史稱晉武帝 。265年襲父爵晉王,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國號晉,建都洛陽。279年他又命杜預、王濬等人分兵伐吳,於次年滅吳,統一全國 。建國後採取一系列經濟措施以發展生產, 太康元年,頒行戶調式,包括佔田制、戶調製和品官佔田蔭客制。太康年間出現一片繁榮景象,史稱“”。但滅吳後,逐漸怠惰政事 ,奢侈腐化。290年病逝,葬 。古代三國末期,司馬氏家族篡魏滅蜀以後,兵伐東吳,滅了孫皓,自此以曹操、劉備、孫權為主的魏、蜀、吳三國歸於晉帝司馬炎,史稱。西晉的統一,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正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漢末長達84年的分裂時期,戰爭不息,給勞動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和無窮無盡的苦難,比之,人口大為減少,生產出現了大倒退。西晉統一之後,社會比前安定,政府又採取一系列措施,如移吳、蜀稠密的人口於地廣人稀的北方,勸課農桑,輕徭薄賦等,因此,農業生產在全國各地都得到了很大的恢復。總之,西晉的統一,是有重大的歷史意義的。

  • 7 # WWJAY

    三國最後歸司馬炎。

    司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內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晉朝開國皇帝。司馬懿之孫,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父 。265-290年在位,諡號武皇帝,廟號世祖,史稱晉武帝 。265年襲父爵晉王,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國號晉,建都洛陽。279年他又命杜預、王濬等人分兵伐吳,於次年滅吳,統一全國 。建國後採取一系列經濟措施以發展生產, 太康元年,頒行戶調式,包括佔田制、戶調製和品官佔田蔭客制。太康年間出現一片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但滅吳後,逐漸怠惰政事 ,奢侈腐化。290年病逝,葬峻陽陵 。

    中國古代三國末期,司馬氏家族篡魏滅蜀以後,兵伐東吳,滅了孫皓,自此以曹操、劉備、孫權為主的魏、蜀、吳三國歸於晉帝司馬炎,史稱西晉。西晉的統一,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正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在漢末長達84年的分裂時期,戰爭不息,給勞動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和無窮無盡的苦難,比之西漢,人口大為減少,生產出現了大倒退。西晉統一之後,社會比前安定,政府又採取一系列措施,如移吳、蜀稠密的人口於地廣人稀的北方,勸課農桑,輕徭薄賦等,因此,農業生產在全國各地都得到了很大的恢復。總之,西晉的統一,是有重大的歷史意義的。

  • 8 # 秀糖影視推薦

    1司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內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晉朝開國皇帝。司馬懿之孫,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父 。265-290年在位,諡號武皇帝,廟號世祖,史稱晉武帝 。265年襲父爵晉王,數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65633963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國號晉,建都洛陽。279年他又命杜預、王濬等人分兵伐吳,於次年滅吳,統一全國 。建國後採取一系列經濟措施以發展生產, 太康元年,頒行戶調式,包括佔田制、戶調製和品官佔田蔭客制。太康年間出現一片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但滅吳後,逐漸怠惰政事 ,奢侈腐化。290年病逝,葬峻陽陵 。中國古代三國末期,司馬氏家族篡魏滅蜀以後,兵伐東吳,滅了孫皓,自此以曹操、劉備、孫權為主的魏、蜀、吳三國歸於晉帝司馬炎,史稱西晉。西晉的統一,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正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在漢末長達84年的分裂時期,戰爭不息,給勞動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和無窮無盡的苦難,比之西漢,人口大為減少,生產出現了大倒退。西晉統一之後,社會比前安定,政府又採取一系列措施,如移吳、蜀稠密的人口於地廣人稀的北方,勸課農桑,輕徭薄賦等,因此,農業生產在全國各地都得到了很大的恢復。總之,西晉的統一,是有重大的歷史意義的。

    2三國歸晉

    公元263年鄧艾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後鄧艾率先進入成都,滅亡蜀漢。 公元265年(魏鹹熙二年)司馬炎為相國、晉王 ,同年十二月代魏稱帝 ,建立晉。 公元280年西晉六路並進,滅亡東吳,三國歸晉。 263年司馬昭為了建立赫赫軍功,以做好篡奪準備,命鍾會、鄧艾及諸葛緒率軍伐蜀,蜀漢主將姜維阻敵於劍閣。最後鄧艾經陰平直襲涪城,進逼成都。最後劉禪投降,蜀漢滅亡,史稱魏滅蜀之戰。及後鍾會、姜維意圖叛變,但被司馬昭立即平定。不久司馬昭去世,其子司馬炎最後於265年篡位,曹魏滅亡。司馬炎建立晉朝,是為晉武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 當時孫吳局勢混亂,吳帝孫皓不修內政又窮極奢侈。270年河西鮮卑禿髮樹機能叛亂,直至279年方平定。司馬炎在此時先做好伐吳準備,他派羊祜守襄陽與孫吳名將陸抗對峙,派王浚於益州大造船艦。274年陸抗去世,次年羊祜提議伐吳,遭賈充反對而作罷。經過多年準備,279年王浚、杜預上書司馬炎,認為是時候伐吳,賈充、荀勖等則以“西北未定”的理由反對。最後司馬炎決定於該年12月進攻吳國,史稱晉滅吳之戰。司馬炎以賈充為大都督,上游王浚軍、中游杜預等軍、下游王渾等軍共六路並進。最後於280年逼近建業,孫皓投降,孫吳滅亡,西晉成功統一天下。

    1、嚴格說來最後統一三國的是司馬炎,時間是在公元280年。2、怎麼統一的?三國時代世家望族的低位很高,司馬懿是司馬世家的青年才俊,曹操在世的時候因為發現司馬懿扭頭時好似“狼顧”,所以並不看重司馬懿,但因為司馬懿在政治上軍事上確實有大才,所以曹操死後司馬懿成為魏國重臣。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控制魏國大權。263年司馬懿之子司馬昭兵分三路,大舉進攻蜀國,同年劉禪投降蜀國滅亡。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廢黜曹魏皇帝曹奐而稱帝,建立晉朝。280年晉武帝司馬炎大舉伐吳,孫皓投降,東吳滅亡。(具體的什麼事件流程請參考歷史教材活潑百度百科)。3、你說為什麼不是曹操統一的。首先一點事曹操的年紀確實有些大了老了,他死的時候已經65、66了,在當時算是高壽了。然後赤壁之戰曹操戰敗了(PS:不要相信三國演義,雖然曹操確實敗了,但原因情況當時的一些狀況並不符實。),當時北方並沒有完全統一,並且我估計在赤壁大敗後曹操的雄心遭受了一定程度上的打擊,沒有來了以前的雄心大志了,至少沒那麼強了(PS:要不然也不會頭痛病的不可治癒)。還有一方原因是經濟,魏國當時一直處於戰爭時期,打仗打得是錢。魏國屬於黃河流域,經濟沒有恢復。東吳的經濟一直是在發展的,蜀國的漢中也是很富饒的。曹操雖然一直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恢復商業,但這需要時間,要不然他也不會設立摸金校尉挖別人祖墳了。隨意司馬昭能夠統一三國很大原因是曹操的功勞,假如曹操能在多活個三五十年,估計也可以統一中國了。這只是個人的一些看法,請各位方家指正。完全手打。

  • 9 # 主公勿憂

    曹丕 於公元220年繼任魏王爵位,同年逼漢獻帝劉協禪讓並受禪登基,漢朝滅亡,三國時期開啟。定國號大魏,建元黃初,追其父曹操為太祖武皇帝。公元226年,病逝於洛陽。諡號文帝,廟號高祖,葬於首陽陵。

    劉備 於公元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 漢、建元章武 史稱蜀或蜀漢,公元223年病逝於白帝城,諡號昭烈帝,廟號 烈祖、葬惠陵。

    孫權 於公元229年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建元黃武,不久後遷都建業。公元252年孫權病逝,諡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於蔣陵。

    公元263年,蜀漢大將姜維被魏國大將鍾會打敗,魏國另一位大將鄧艾直撲成都,蜀漢後主劉禪獻城投降,蜀國滅亡。

    公元265年,司馬炎襲父爵晉王,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魏國滅亡。定國號 晉,建都 洛陽,建元 泰始,史稱西晉。公元290年司馬炎病逝,諡號武皇帝,廟號世祖,史稱晉武帝,葬峻陽陵。

    公元279年,司馬炎命杜預、王濬等人分兵伐吳,於次年攻破建業,吳末帝孫皓投降,吳國滅亡,統一全國。

    公元280年,三國時期結束,三家歸晉。

  • 10 # 小白與大姚

    263年司馬昭為了建立赫赫軍功,以做好篡奪準備,命鍾會、鄧艾及諸葛緒率軍伐蜀,蜀漢主將姜維阻敵於劍閣。最後鄧艾經陰平直襲涪城,進逼成都。最後劉禪投降,蜀漢滅亡,史稱魏滅蜀之戰。及後鍾會、姜維意圖叛變,但被司馬昭立即平定。不久司馬昭去世,其子司馬炎最後於265年篡位,曹魏滅亡。司馬炎建立晉朝,是為晉武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 當時孫吳局勢混亂,吳帝孫皓不修內政又窮極奢侈。270年河西鮮卑禿髮樹機能叛亂,直至279年方平定。司馬炎在此時先做好伐吳準備,他派羊祜守襄陽與孫吳名將陸抗對峙,派王浚於益州大造船艦。274年陸抗去世,次年羊祜提議伐吳,遭賈充反對而作罷。經過多年準備,279年王浚、杜預上書司馬炎,認為是時候伐吳,賈充、荀勖等則以“西北未定”的理由反對。最後司馬炎決定於該年12月進攻吳國,史稱晉滅吳之戰。司馬炎以賈充為大都督,兵分六路並進: 第一路,鎮軍將軍、琅邪王司馬伷自下邳(今江蘇邳縣南)向塗中(今安徽滁河流域)方向進軍; 第二路,安東將軍王渾自揚州(州治在今安徽壽春),向江西(指今安徽和縣方向),出橫江渡口進軍; 第三路,建威將軍王戎自豫州(州治在今河南許昌東南)向武昌(今湖北鄂州)方向進軍; 第四路,平南將軍胡奮自荊州向夏口(今武漢市武昌)方向進軍; 第五路,鎮南大將軍杜預自襄陽向江陵(今屬湖北)方向進軍,爾後南下長江、湘水以南,直抵交廣; 第六路,龍驤將軍王濬,廣武將軍、巴東(郡治在今四川奉節)監軍唐彬自巴蜀順江東下,直趨建業。 西晉第六路軍以水師為主,約7萬餘眾,也是滅吳的主力大軍。徵募的蜀中勇士和能工巧匠,修造伐吳的艦船,長120步,可裝載2000人,上面建有類似城樓的裝置,四面開門,船上可以騎馬。船頭畫上鷁鳥怪獸,來震懾江神,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無敵戰艦。第六路軍穿三峽出巴蜀,一路所向披靡。公元280年,率先攻入建業(今江蘇南京),活捉吳主孫皓,最終完成三國歸晉。

  • 11 # 老青年志願者

    三國最終都歸誰了?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國最後被誰一統分立局面,有個詞叫“三家歸晉”。晉朝的建立者是司馬炎,司馬懿的孫子,所以三國最後都歸司馬家了!奠基人-司馬懿,1,說到三國歸晉就不得不說司馬懿,三國的歷史劇和小說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司馬懿被曹操發掘,一直是魏國曹家的一個重要將領,屢次抵擋蜀國諸葛亮的北伐。為曹魏立下了汗馬功勞!先後輔佐過曹操、曹丕、曹叡、曹芳!三國後期,鼎立之勢已成,魏蜀吳都無法消滅對方!曹叡死後,曹芳繼位,只有八歲,曹叡遺詔令曹爽和司馬懿輔佐,因為司馬懿勢力大,功高震主,所以曹爽後期打壓司馬懿,也處處提防他。司馬懿一直韜光養晦,對外裝病不問政事,暗中卻積極佈置。

    2,嘉平元年,曹芳離開洛陽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大將軍曹爽、中將軍曹義等重要軍政大臣隨行。司馬懿趁機挾迫太后,請廢曹爽兄弟!最終,司馬懿以謀反罪誅殺曹爽及黨羽,並夷三族。至此司馬懿大權在握,司馬氏專權,魏氏皇權被逐漸架空!

    開拓者-司馬昭,司馬懿死後,司馬師繼承,廢曹芳,立曹髦!司馬師死後司馬懿次子司馬昭繼位為大將軍!一,司馬昭對外為建立赫赫戰功,做好篡位準備,263年,命令大獎鍾會、鄧艾等率軍攻蜀,經過艱苦奮戰,最後鄧艾經陰平直襲涪城,逼近成都,勸降劉禪,蜀漢滅亡!稱之為滅蜀之戰。二、對內,有一句話叫“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做了四年半皇帝就被殺了,事後殺了兩個替罪羊,然後立曹奐為帝。當時基本就是曹魏皇帝的廢立都是司馬家說的算!司馬昭之時,司馬家權力滔天了!西晉建立者-司馬炎,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繼位為晉國公,第二年就逼曹奐禪位給他了,魏國轉化為晉朝了,司馬炎是為晉武帝。當時東吳局勢混亂,吳帝孫皓貪圖奢侈享受,不理內政,270年發生叛亂,279年才平定。司馬炎派羊祜與東吳名將陸抗對峙多年,279年12月,司馬炎決定進攻吳國!分六路大軍,分向進攻東吳,第六路軍7萬餘人,以水師為主,徵募蜀中勇士和能工巧匠打造戰船,自三峽順江而下,一路凱歌!280年,攻入建業,活捉吳帝孫皓,史稱滅吳之戰!至此,三國歸晉!晉朝完成統一!歷經三代四人,司馬氏最終完成三國歸晉,也結束了一百多年的三國紛亂!魏蜀吳三家最後盡歸司馬氏,也是令當年的曹操、劉備、孫權等人意料不到的!這也是歷史的魅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幸福的婚姻裡,愛情、性和金錢哪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