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龍女5505
-
2 # 人生老贏家
一代不如一代是金書中繞不開的一條鐵律。從北宋年間開始武學一直在走向衰落,無論是逍遙派還是五絕的傳人,即便是少林這樣千年屹立不倒的門派,傳承可說從未斷絕,都避免不了武學的退化。
六脈神劍為什麼段譽都練的時靈時不靈,因為北宋年間在枯榮大師看來,已經是武學衰微了,無人能夠修聚如此渾厚的真氣,所以六脈神劍難以傳下來,其他各派許多厲害武學都開始缺失。
那麼武當派也不可能跳過這個坎,太極拳劍傳到沖虛道長的時候,連令狐沖都打不過了。太極拳劍其實根本無招,獨孤九劍雖強也絕不可能勝過了太極劍法,還是因為學得不怎麼樣。
武當七俠對張三丰當成神話來看,根本沒有超越前人的追求,他們的世界也只能這麼大了,所以註定比不上張真人。
-
3 # 長公子扶小蘇
金庸武俠中,武當張三丰的弟子們成遠不如他本人,這就對了,太正常了,這才是常態。為什麼呢?且容我細細道來。
一。這是由金庸武俠世界的特點所決定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是金庸先生武俠世界的主要構成,這十四字代表了金庸的十四部主要著作,《倚天屠龍記》是其中的一部傑作,成功刻化了張無忌這個武俠形象,被大陸內外拍成好多部影視作品。
金庸筆下的武俠,有個鮮明的特點,要成為超一流的高手,往往必須有著奇特的經歷,他的神功,來路新奇。“欲練神功,揮刀自宮。”哈哈!開個玩笑,這屬另類超高選手。
金庸武俠世界的超高選手,一般都有一個相同或類似的成功之路,驚人的相似,異曲同工。
(一)首先,這個超高選手,作為徒弟,成就他、使他武功超絕蓋世的,往往不是他的首任師傅,而是另有其人。由於某種離奇的原因,該大俠得到了師門外的其他高人的指點,甚至直接吸收了高人的千年內功。這樣,他才成了超高選手。
(二)。這個武俠,往往開始看起來並不起眼,他成就名聲,有個金庸式套路。他需要墜入懸崖,或是跌入洞中,爬上某個山,甚至鑽入某個墓穴;然後,他發現了一本天書,一本高人遺落的武功秘籍,他練呀練,成功了。入世,路見不平,一鳴驚人。
武當七俠顯然都很愛戴師父,沒偷師他人,也沒有遠遊,錯過了金大俠的機會啊!
二。張三丰本人是武當開山鼻祖,武功博大精深,這叫徒弟們很為難。想超越宗門的武學鼻祖,基本不可能。(一)。再牛的徒弟一般也幹不過開山的宗師。張三丰先是師從少寺,然後自悟得道,無極而無不極,自創武當太極拳,劍道也了得,開創了武當門派。武當立宗就並肩少林武學之源,當真厲害了!一代宗師。
(二)。張三丰功力極強,在金庸武俠體系中是金字塔頂塵的存在。
在整個金庸的武俠世界裡,張三丰等同幹《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能化腐杇為神奇,草木皆可為武器,能空手後發制人於無形,基本是神仙一樣的存在。這就如同現在流行的修仙類小說,高手們都在修練以望成仙,可是,張三丰就是聖人一般的存在。聖人之下皆螻蟻,所謂的一流高手、仙人,在得道先天聖人這裡,也不過螻蟻而已。
試問,做為徒弟的武當七俠,誰給他們的勇氣去挑戰他們的師傅、一代宗師張真人?
三。武當七俠天資平平,唯一有天賦的張翠山早死。我們來看一下武當七俠,張三丰的七個弟子。分別是: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巖,張松溪,張翠山,殷梨亭,莫聲谷。
相信大家可能都知道“武當七俠”這四個字,知道張三丰有七個弟子,但是,具體都分別叫什麼,記不大清楚。宋遠橋是武當掌門,容易記,殷六叔與紀曉芙有段刻骨銘心的纏綿愛情,容易記,其他除了張翠山,就不大記得了。因為武功平平,不出眾,不出彩。
《倚天屠龍記》描述,張翠山有武學天賦,這可能有一定道理,為啥?他兒子張無忌厲害呀!主角光環加持,虎父無犬子嘛!
可是張翠山早早的掛了,為了保全兄弟金毛獅王謝遜,張五俠夫婦自殺成仁了。
武當後繼無人,這幾俠想超張三丰?春秋大夢。
張三丰的武學是純陽之學,也勉強算作一點吧。換言之,張三丰武學造詣極高,他練的是純陽之功,是“童子功”。
武當七俠,多愛美人,情種,就連掌門人宋遠橋也是有家室兒子的人。這是不是也會限制他們的武學修為呢?
武當七俠,做為徒弟,超不過師傅張三丰,屬於正常。話說,在整個金庸的武俠系譜中,又有幾個能挑戰張三丰的?超越?金庸先生說,都想多了! -
4 # 大象無形0
這個設定比較符合我們中華文化的傳統,也就是。 越原始的,越古老的人物和文化越不可企及。 隨著時間的流逝, 技術,文化,武學等等,越往低階下流。
在思想文化上面比如老子, 孔子。 所謂的六經著我,我著六經。 再也沒有,不可能出現第七經了。
在金庸的武俠世界也有這樣的設定的。 基本公認武功最高的是 越女劍裡面的主角阿青。 是春秋晚期的人物了。 再來就是 天下武功出少林 的南北朝時代的達摩時期。是少林七十二絕技的師祖。 後來什麼天龍時代前期那些傳說中的人物 如黃裳等,如乾坤大挪移的作者 霍山或莫尼等。 這些人物都是後來的什麼 蕭峰啊,什麼射鵰五絕不可企及的人物。
所以,不要說什麼武當七俠不如老師, 就是像什麼少林派,全真七子等。 那個不是一代不如一代呢?
這樣的傳承設定也比較符合我們的歷史,自然規律。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窮三富過到老,十年興敗誰知曉 。 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服。
什麼現代的 二 八原則也好,什麼 九一原則也罷。 其實就是告訴我們這些窮人一個原理。 不要鬧了, 這是科學。 但是這些所謂的科學和我們文化相比。簡直就是不值一提的。
-
5 # 路留星
張三丰在金庸先生武俠作品《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都有出現,武當七俠是張三丰的得意門生,是金庸先生武俠作品《倚天屠龍記》中的人物,我認為張三丰的弟子成就不如張三丰,有多重原因。
第一,武學天賦不如張三丰。張三丰也叫張君寶,自小在少林寺長大,悟性極強。張三丰的師父是少林寺的覺遠和尚,雖有絕世武功,而不自知,在教導張三丰時,也當普通的經書和功夫來教,但好在張三丰武學天賦極高,得以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和師父覺遠追蹤尹克西和瀟湘子時,展現了極高的武學天賦,老頑童學起來都費勁的黯然銷魂掌,不一會張三丰就掌握了精髓。
張君寶一招得手,精神大振,踏上一步,使出第二招“四通八達”來。這一招拳法雖只一招,卻是包著東南西北四方,休、生、傷、死、景、驚、開八門。第二,內力不如張三丰。其實武當七俠也算是江湖中一流的高手,但比起師父來還差了很多。張三丰在小時候跟隨覺遠學習九陽真經,內力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楊過遇見的時候也暗暗稱奇,之後覺遠大師被迫離開少林寺,臨死之前背誦九陽真經,張三丰記了一部分,郭襄記了一部分,這部分九陽真經為兩派的絕學提供了保障。在教育學上有一種近因效應,就是說對於最近學習的印象深刻,所以武當內功在傳授時應當主要以這部分絕學為主,張三丰在覺遠的傳授下應該學了一大部分,但缺少口訣,以至於弟子練習時內力還是略遜一籌。
張君寶依著師父平時所授的方法,氣沉下盤,對手這麼一推,他只是上身微晃,竟沒給推動。第三,自我能動性不如張三丰。張三丰對於自己的前途很清晰,其實他可以按郭襄所說,在覺遠師父死後,投奔郭靖,在大樹下乘涼,但張三丰沒有這樣做,認真研究所記的九陽真經,終於成為一代宗師。武當七子各有各的牽掛,其中大徒弟宋遠橋和殷梨亭、張翠山都娶妻了,莫聲谷早死,俞岱巖殘廢了很多年,俞蓮舟自創虎爪絕戶手,武功應該是七子中最強的一個,但自創的武功和武當的精神有些背道而馳。張松溪主要在智力上發展迅速,在自我調控上都不如張三丰。
某一日在山間閒遊,仰望浮雲,俯視流水,張君寶若有所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裡豁然貫通,領會了武功中以柔克剛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長笑。筆者主要從武學天賦、內力、自我能動性三方面談了這個問題,認為張三丰的徒弟不如張三丰事出有因。以上是本人的看法,如有不足,歡迎補充交流。
-
6 # 孤燈點文化
原因很簡單,但偏偏很多人就是找不到,因為你們的思想都太雜了。
小學讀書時都學過“小貓釣魚”的故事,這就不記得了?專注的小貓與不專注的小貓,釣魚結果不是一目瞭然嗎?這就正如張三丰與他的弟子們。
張三丰是什麼人?是個專注於天道自然的修行人,他畢生的思想都用在鑽研天道上了,哪怕是武學這種微不足道的“術”,他都融入了自己體悟到的天道理念。這樣的人,在他自己專注的領域,又怎麼可能不出類拔萃?
再來看他的弟子們。七子雖然成就都不低,可惜他們沒有一個人是像他們師父那樣潛心於道的。在小說裡,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要處理的世俗事務,而且他們全都不能做到“太上忘情”的境界。對道的專注度自然就決定了他們武學成就的高低。
所以,比起張三丰的潛心修煉,後面的弟子註定了永遠達不到這位祖師的高度。
或許會有人抗議說:你說的不對,你忽略了張三丰的天賦,他本身天賦就比弟子們高,弟子們遠比不上他是理所當然的。
我之所有忽略天賦不談是因為,上面一番比較下來,即使張三丰跟弟子們的天賦處於同一水平線,也足以碾壓他們,那又何必再談天賦呢?
所以,你知道我們為什麼都要強調“學習一定要專注”了?
-
7 # scwsw
練什麼厲害不是看武功,主要看練這種武功的是什麼人,就像現在練拳擊的人很多,實際上可以和泰森一戰的人卻寥寥無幾。可以認為,不管是任何武功都在一個時代出過一個非常牛逼的人,而這個人往往都是這項武功的創始人。看過一些用形體表達成語的綜藝遊戲嗎?一個傳一個然後讓後者去猜,越傳越走型傳到最後無法理解了。傳承的後人往往無法完全理解先人的意圖。再有就是人都是自私的,張三丰肯定不希望徒弟超過自己,所以傳授武藝肯定是會有所保留的。
-
8 # 燈閱泰山
張三丰是一個傳奇人物,只存在於傳說當中。歷史上是否有這個人,這個人到底有多大的能力,眾說紛紜。關於張三丰的傳說非常多,跨越好幾個朝代,神龍見首不見尾,基本屬於修仙類的得道高人。這樣的人物,遍觀整個歷史也沒有幾個,他的徒弟儘管都有不錯的資質,但要達到張三丰的水準基本不可能。
一個人成就的高低,跟天賦直接相關。用老一輩人的話說,要看老天爺是不是賞你這口飯吃。著名足球運動員梅西就是老天爺賞飯吃的典型。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顯出足球天賦,基本上剛剛蹣跚學步時就會踢球,看他小時候的比賽,小小的個子閃展騰挪,那樣的球感、意識、靈敏度等,僅透過訓練是練不出來的。
在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是天才中的天才,是數百年甚至數千年才能出一個的人物。書中的張三丰在很小的時候就蒙覺遠大師教導九陰真經,不過教得比較零碎,因為覺遠大師根本就不把九陰真經當做武功,只是挑挑揀揀,覺得對身體有益的功法就傳給張三丰。
後來逃出少林後,張三丰去了武當山,在武當山修行數年,透過對道家典藏的理解,領悟出一套屬於他自己的拳理,這種拳理與九陽真經相結合,才奠定了武學基礎。
可以說張三丰有以後的大成就,九陽真經只能說功不可沒,但最重要的是他自己的悟性。張三丰收武當七俠時,每一個徒弟他都很看重,在收徒之前會百般考驗,將每一個人都當自己兒子,教武功時很盡心。在這樣的教導下,武當七俠都稱得上是江湖上的一等高手,然而與張三丰的差距越來越遠。
俞蓮舟是武當七俠中武功最高的,他曾經對同門說,跟師父學藝後,越學越覺得師父武功深不可測,越學越覺得差距越來越大。要知道俞蓮舟天賦不凡,並且是武當七俠中練功最刻苦的,如此刻苦依然瞧不到師父的影子,只能說跟努力程度無關,純粹是天賦差張三丰太遠了。
類似的例子還有王重陽。王重陽在射鵰英雄傳中是五絕之首,是武功最強的人,結果全真七子沒有一個能有師父的成就。丘處機是全真七子中武功最高的人,然而武功比師父差的太多,後來師兄弟幾人聯手,才勉強與金輪法王打平。這同樣是因為天賦不夠,所以無論他怎麼練,也達不到師父的水準。
世界上是存在天才的,要相信這一點。就好像我們的同學中,總有那種看似學習不努力,卻每次考試拿第一的人,那就是天才。只靠苦讀,是不可能達到他們那種層次的。
-
9 # 古城中醫臧醫生
張三丰屬於曠世奇才,這樣的人物出現的機率是很低的。即使他的弟子們足夠用功也難以達到張三丰的成就。
一個人要想成才只要刻苦用功加明師指點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一個人要想成為曠世奇才,可能性是極小的。因為曠世奇才是需要特殊的稟賦加上個人創造性的發揮才能夠成就的。
張三丰的弟子們雖然具備了先天的優勢條件可以得到張三丰的親自指點,他們可以迅速的成為高手。但因為天分和創造力遠遠地不如張三丰,所以他們是不可能達到張三丰的成就的。
在傳統文化裡,每一個開派祖師都是曠世奇才達到了前無古人的成就。他的弟子和後人只能夠繼承他的一部分能力,而且很多時候一代比一代遞減,再難出現曠世奇才。
中醫界的張仲景絕對是個曠世奇才,《傷寒雜病論》把他推上了醫聖的寶座,但他的後人再也寫不出這樣的曠世之作了,醫術也都很平庸。葉天士被稱為天醫星,臨床水平非常高,但他的弟子們和後代都已經沒落了,再也不可能達到葉天士的臨床水平了。
在中國的歷史上,每一個創派祖師都是橫空出世的,他們一出生都是自帶光環的。他們總是迅速以絕世高手的水準吸引了群眾的目光,達到了空前絕後的成就。當祖師離去後他的子弟們就再也達不到他的成就了。這種情況在歷史上是很普遍的。
因此張三丰作為曠世奇才,他的弟子們成就遠不如他,並不奇怪,這樣的事在歷史上太多了。
-
10 # 使用者3280411426471
一個人如果成為千年不遇的奇才,拜在他(她)門下的傳人,只要學到他(她)的一成手藝,就可以嗷嗷叫了,若或人人都學到他(她)的全部本領,那還能叫千年不遇的奇才嗎?
-
11 # 木辰文史
張三丰,武林泰山北斗一般的人物,縱觀金庸先生的小說當中,成就能比張三丰更高的又有幾人?屈指可數而已,他的七位徒弟,雖則也算不錯,可是在《倚天屠龍記》中描寫的時代裡,他們也只能算上一流和二流上之間,就如孔老夫子的門徒中,雖有號稱72賢士的,但真正能比肩孔子的也就顏淵勉強夠得上邊,直到幾代之後再傳弟子中出了個孟子、荀子,張三丰幸運的是再傳弟子中直接出了個張無忌,也算老來欣慰。
顏淵曾嘆老師“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雖欲從之,末由也已”有這樣高深莫測的老師,做他的弟子壓力是很大的,張三丰的弟子們想必也會有這樣的感受在金庸先生的筆下,張三丰少年時悟性就是不凡,少時跟隨覺遠和尚修行,覺遠只是教他呼吸吐納,張三丰就能將內力練到令楊過一驚的地方,這個覺遠也是牛逼人物,有著高強的功法但為人卻是十分的低調,這一點如同《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一般,蛟龍藏於深淵,如果不是尹克西等人將九陽真經偷走,恐怕其到圓寂都不會顯露出特異之處,然而世事如棋,一飲一啄莫由天定,還是張君寶的張三丰被尹克西偷襲,《九陽真經》被盜,覺遠發現後立即帶著張君寶追趕而去,恰在華山同時遇上楊過等人,覺遠教會了張君寶內力修行,楊過教了張君寶幾招實用技術,最大的收穫莫過於年少的張君寶遇見了郭襄,三年後郭襄來到少林寺,與張三丰再次並肩作戰,此時因為少林寺內部之事,張三丰與覺遠不得不離開少林,覺遠在圓寂之前將九陽真經的奧義傳授給了張三丰和郭襄,二人此後各憑機緣都獲得莫大成就,尤以張三丰為盛。
書中有云:他得覺遠傳授甚久,於這部九陽真經已記了十之五六,十餘年間竟然內力大進,其後多讀道藏,於道家練氣之術更深有心得。某一日在山間閒遊,仰望浮雲,俯視流水,張君寶若有所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裡豁然貫通,領會了武功中以柔克剛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長笑。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大宗師。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沖虛圓通之道和九陽真經中所載的內功相發明,創出了輝映後世、照耀千古的武當一派武功。後來北遊寶鳴,見到三峰挺秀,卓立雲海,‘於武學又有所悟,乃自號三豐,那便是中國武學史上不世出的奇人張三丰。
由此可見,大抵英雄不凡的人物,少年時就有不凡之處,另外還得有高手指點、莫大機緣等等反觀張三丰的七個徒弟,除張翠山外,其他幾人成長背景如何均不知細處,他們少年時或許比未發跡的張君寶還有所不如,雖得遇名師中的名師細心教導,奈何天命如此,想要超越珠峰何其難也!另外當張三丰創出偌大名聲、家業時,後來者一般只需做好守成即是巨大的成功,除非遇到滅門傾覆之危,否則後人不需比前人高明多少,自然有比前人初創業多無數倍的資源可用,朱元璋創了大明,若不是朱允炆操之過急加用人不明,也難有朱棣出頭之日,張三丰挑選弟子時,固然要選那些優秀的好苗子,然而也未嘗沒有找一些可以將他的家業好好傳承下去的想法,優秀自然是要找優秀的,沒有自己優秀也沒什麼大不了。
張三丰人到百歲,還在鑽研學習,善於變通,通達天下,其人心胸豁達不凡,不為外物所擾,精一專一,成就自然不凡這些在他的弟子們身上可都很難看到,宋遠橋有孟嘗之風,孟嘗君什麼做派,雖說有急公好義之稱,但是你每天得接待多少人,管多少閒事,調解多少江湖糾紛,做多少公益事業,給你面子你是宋大俠,不給面子嘛呵呵噠……
二俠俞蓮舟倒是個人物,金庸先生對他著筆不多,他雖然後來接任了武當掌門,但推算也就是典型的守成之主;三俠俞岱巖早早被廢,悟性也差強人意,張三丰臨行傳功時,他所悟遠不及張無忌;四俠張松溪,向以機智著稱,著筆也不甚太多,不過從小說中看,機智只是機智,並非有大智慧之人;五俠張翠山,本是張三丰十分得意的弟子,但可惜陰差陽錯之下捲入江湖風暴之中,最終自殺以謝師恩和義氣、愛情;六俠陷於感情不可自拔,七俠早早領了盒飯,凡此幾人除了俞蓮舟外,其他幾人連張三丰精神中的專一都沒法做到,更遑論悟性、機遇比張三丰又差了好大一截,想讓他們有所突破委實太難。
優秀的師傅未必就能教出如同自己優秀的徒弟,張三丰雖然威名遠播,教徒弟的水平遠不如他自己的武學成就,還好出了個張無忌給他稍稍挽尊,使他完美的形象在這方面沒有破功 -
12 # 廬州大道東
張三丰是祖師爺,已經巔峰了,後來者雖然優秀,但無法超越經典,好比足壇無論後來者多優秀,球王永遠是馬拉多納,籃壇無論後來者多強,飛人永遠屬於喬丹!
-
13 # 鳳舞九天鳴聲千里
張三丰的弟子未能超越張三丰,其實是最正常的。儘管有人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拍死在沙灘上”但事實上真正能拍死前浪的後浪真的鳳毛麟角。尤其是巔峰期的前浪。這正如在中國的相聲界,侯寶林一代宗師,他的弟子雖眾多,但可以說沒有一個人超越他。甚至是一代不如一代。要不是後來郭德綱舉起中興大旗,相聲恐怕真的成為非文質文化遺產了!如今德雲社也是,要有人能夠與小黑胖子並肩,恐怕也很難。至於那幾個出走的就更不用說了!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拍死在沙灘上。是就大的時間維度上說的。至於像張三丰這樣的多少年才難得一見的牛人,他們的弟子不能超越他也就太正常了!
-
14 # 卓爾不群黃老邪
《倚天屠龍記》中,武當派祖師爺張三丰一共有七位弟子,即“武當七俠”,分別是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巖、張松溪、張翠山、殷梨亭、莫聲谷七人。
其實武當七俠的成就遠遠不如張三丰是非常正常的,達不到張三丰的成就,不代表他們天賦不高,也不能說他們的成就不高,只能說張三丰的成就太高,常人難以企及,莫說武當七俠,就算是金庸先生筆下的主角(包括所有主角),也很難,甚至不可能,達到張三丰所達到的成就。
一、張三丰和武當七俠的差距張三丰原名張君寶,本是少林寺藏經閣中服侍覺遠大師的一名俗家弟子,後因被少林寺僧眾誤會偷學武功,而被追殺,是覺遠大師捨命相救,他才得以保全性命。
逃出少林寺後,張三丰在武當山上獨自修行了十餘年,武功大進,隨後闖蕩江湖,研讀道藏,結合所學,自創了武當一派武功,並且在武當山上建立道觀,招收弟子,成立了武當派。
張三丰被金庸先生譽為“中國武學史上不世出的奇才”,是一位足以比肩少林派達摩祖師的宗師,其成就和影響力,在金庸先生筆下,都是數一數二的。
張三丰的武功和境界,都已經達到了金庸先生武俠中的頂點,到了這等地步,基本已經不可能在更進一步了,達摩祖師、掃地僧、逍遙子、黃裳、獨孤求敗、斗酒僧等人,最多也就是這個境界。
不過若是論影響力,除了達摩祖師外,其他人都不及張三丰,所以金庸先生筆下,最頂級的宗師代表是達摩祖師和張三丰。
張三丰的成就,代表了金庸先生武俠中的最高成就,常人無法企及,武當七俠達不到這等成就,也是很正常的。
武當七俠是張三丰的七位弟子,也是武當派的二代弟子,他們的人品、資質都是上上之選,而且各有特點,是以入門後無一不成大器。
可能會有很多朋友被電視劇誤導,認為武當七俠稀鬆平常,與路人無異,其實不然,武當七俠最後能達到的成就,要勝於江湖上絕大多數人,其中便包括明教眾多高手(二使四王)。
武當七俠中,張翠山資質最好,文武雙全,悟性奇高,只可惜英年早逝,若是他不死,日後繼承張三丰衣缽,成就會勝過其他師兄弟,但也不可能達到張三丰的所達到的高度。
俞蓮舟排行第二,資質也排第二,要略勝於除張翠山外的其他師兄弟,而且他是師兄弟中,武功最高之人,也是最後繼承張三丰衣缽的人,他有機會達到絕頂高手之境,但也不可能達到張三丰所達到的高度。
至於武當七俠中剩下的幾人,宋遠橋因宋青書之事,整個人垮了,俞岱巖則已是廢人,莫聲谷被宋青書殺害,張松溪、殷梨亭尚不及俞蓮舟,所以,他們更加不可能達到張三丰所達到的高度。
其實武當七俠已經非常不錯了,他們不論是人品,還是資質,亦或者是所達到的成就,都要勝過江湖中絕大多數人,所以不是他們不行,而是張三丰太厲害。
二、為何常人難以達到張三丰的成就?張三丰即代表著金庸先生武俠中的最高成就,想要達到這個高度,武功和境界缺一不可,而要達到這個高度,境界是最難的,這也是為何金庸先生筆下的主角,很難,甚至不可能達到這個高度的原因。
金庸先生筆下的主角,要麼俗事牽絆,要麼心境不高,即便他們的武功已經無限接近最高境界了,甚至因為年輕力壯,戰力已經不弱於張三丰了,但他們的境界還不夠,是以始終無法達到張三丰的高度。
張三丰能達到如此高度,靠的不僅僅是天賦,他的經歷,才是至關重要的,比如曾經有讀者提出一個問題,假如張三丰當初去襄陽投靠郭靖了,還能不能達到後來的成就,筆者認為,達不到。
因為張三丰如果去投靠了郭靖,他的武功可能不會弱多少,但他的成就和境界,則很難達到最高境界。雖然他的天賦非常高,但他獨特的經歷,才是他達到最後成就的關鍵,他的一生,只學過部分《九陽真經》和一套“羅漢拳”,以及楊過教他的幾招武功,其餘的武功,皆是他自創的。
在自創武功的路上,張三丰越學越寬,已經不僅僅限於武功,這便是張翠山所說的,學究天人,夫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
張三丰的經歷,讓他武功越來越高,境界越來越高,最後達到了武學中的最高境界,他就像是為武學而生,是以經歷獨特,這也是為何別人難以達到他所達到的高度的原因。
比如,周伯通、黃藥師、一燈大師等人,他們的武功和境界都已經無限接近張三丰了,但他們始終還是差了一點,就差最後那臨門一腳,但他們卻始終跨不過去。
因為周伯通、黃藥師和一燈大師,相比張三丰,始終還是差了半籌,這也是為何他們不如王重陽的原因,其實王重陽才是真正的天生了不起,若是他長壽一點,最後也能達到武學的最高境界。
所以,武當七俠不論怎麼努力,都很難達到張三丰所達到的高度,因為就算他們天賦夠,也不會有張三丰那樣的經歷,其實用周伯通的話來說,這樣的人,是天生的了不起,命中註定不平凡,而武當七俠中,顯然沒有這等人才。
三、結語綜合上述,武當七俠的成就遠遠不及張三丰,其實很正常,因為張三丰即代表著武學的最高成就,不是常人所能企及的高度,這並不能證明武當七俠稀鬆平常,只能說張三丰太厲害了!
-
15 # 書愚
“推手徐遲寸勁風,千斤卸力步伐輕”。一個“天賦異稟”之人,自是悟性通達,窺聞片言支語,風吹草動,皆可悟得至道之妙。功臻化境,亦得武學真諦。甚麼“倚天屠龍”,在其面前盡成了孩童玩耍的勞什子。他曾對徒弟言道:七徒之中,翠山悟性最高,而他人實屬一般。對於資質不高者,即便一日充作三日苦練,亦是徒勞。習武豈止只為打打殺殺,強骨健體亦是一個根本。脊樑硬了,方能“鋤強扶弱,為國為民”。武當山巔,遊目望來,不禁仰天長笑…自此,他齋心拂手,靜心吐納…此人便是江湖之中“神龍見首不見尾”,不世出的“泰山北望”張三丰張真人了。
回覆列表
金庸武俠中,武當祖師張三丰本就是一位武學奇才,天賦極高,又刻苦鑽研、還內功強厚、勤於練武、勇於創新,晚年更是自創多種絕學、武學修為己達頂尖,所以成就輝煌。而他所收的七大嫡傳弟子,雖個人修為也達一流水平,整體綜合實力能力也是頂尖。但他們練武天賦終還是不如其師的武學修為,所以張三丰的七大嫡傳弟子成就遠不如其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