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望飛雪漫天舞

    你問為什麼惡人做一件好事都難得,好人做一件惡事就成了惡人?你的問題實際說明了一個道理,就是做人難,做一個好人更難!

    《菜根譚》中說,“聲妓晚景從良,一世煙花無礙;貞婦白頭失守,半生清苦俱非。”意思是妓女晚年嫁人從良,過去幾十年的放蕩生活對她並無妨礙;立志守節的貞婦老年失去操守改嫁,她半生守寡的清苦全都付諸東流。當然這裡包含了封建社會倫理道德上對女權的蔑視,但從另一角度看,古人眼中做好人難,做不好的人很容易。做好人難,難在對良好操守的堅持,如果堅持不下去了,難免會失一次足,但這一次偶爾的失足,往往會成為你永遠不得翻身的千古之恨。由此看來,古人對好人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你不能有一點瑕疵,就連一點惡念都不能有。反而對那些在行惡的路上一路走來的人卻一貫地心懷大度,只要他們有了一絲善念一點善行,就會大加褒揚,比如對那些打家劫舍殺人越貨的強盜,只要“放下屠刀”就行,就可以“立地成佛”,殺人犯與佛的距離就這麼僅僅是一步之遙!到了現代,大家對做好人還是做壞人的問題一直都沒有停止過談論。毛主席他老人家也曾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此話也還是強調了一個做好人難的問題。要做好人就要堅持做好事,不做壞事,一旦做了一件壞事,你就會從好人堆積被剔了出去,在想回來,這可就難了。但無論如何,我們普通人,都要始終如一堅持做好人,雖然難,但在人生路上塔是安全的。劉備說過,“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值得我們一生踐行之!最後,以幾句戲詞結束回答,“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起意神先知。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 2 # 牧雪紛飛

    我認為這是一種慣性思維起的作用吧。

    舉一個常見的例子。有人天天做飯洗碗,沒有人說他辛苦。大家就都習慣了他做這件事。時間長了自然認為是理所應當的。

    但如果有一天他不洗碗做飯了。人家又覺得奇怪了。認為他是不是變懶了?

    就是一種慣性思維在起的作用。

    一個人天天不洗碗做飯。儘管他很懶,但是大家已經習慣他是這樣的人。突然有一天了一天碗,大家就會認為他變勤快了。

    如果從總體來看。懶了那個人只洗了一天碗。勤快的人只偷了一天懶。

    大家的態度就截然不同。

    要打破這種點思維,不太容易。要從總體上評價一個人的功和過 ,才更加客觀。

    在電影怦然心動中,女孩的父親曾對他說:

    那個人要看他的整體,不要看他的部分。部分是侷限的,這並不全面。要看一個人的整體品質怎麼樣,才能評價這個人。

  • 3 # 天黑曬月亮

    黑紙上的一抹白色,會因為周圍的黑看起來更白。白紙上的一絲黑,反之也會更黑。反向對比,人們更在意那些與大環境不同的東西。

  • 4 # 徐哥你來啦

    當一位惡人做了一件善事時,他會體會到那種善良所帶來的“美好”,是與做惡人完全不同的內心感受,或許由此有所感觸和改變。

    相反,一個好人如果做了壞事,而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和報應的話,有的可能會覺得原來做壞事比做好事更有收益,因為做好人是需要付出的,而做壞事是有企圖。好人一旦嚐到做壞事的“甜頭”,就有可能原有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由此“墜落”。

    好人做了一件壞事就是惡人,有點偏激 ,可怕的是“千里河堤,毀於蟻穴。”如果不自責,不反思,沒有了原有的定力,那就會漸漸滑向人生的“沼澤”,不僅是可惜,是可悲了。

  • 5 # 自如自在的嘉比裡娜

    可能我不這樣認為吧,惡人就算他偶爾做一件好事,除非他從此不再做惡事,算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否則他還是惡人。

    而好人的話,這個標準是什麼?他是真正的好人,他的奉行的準則是利人利己的,那他就是好人。好人如果是做惡事的話,要看看他是什麼樣的一個標準:他是有意為之還是無意為之。如果是有意為之的話,說明他不算是一個純粹的好人,因為一個真正的好人的話,他是不會說是有意去做損人害己這樣的事情的,如果是無意為之的話,那他還是好人。

    畢竟我們凡夫俗子,我們的眼睛所看到的東西究竟是否事實。好人和惡人他的標準是什麼,惡人在這裡如果是代表最大惡極,那我想他就算做一件好事,不停下做惡事的腳步的話,那就算這件好事也是有私心的。

  • 6 # 髙陽長風

    浪子回頭金不換.

    晚節不保人設殘.

    簡單說:剎住你的慣性思維,不要以點帶面,理性對待與分析一件事,一個人……

  • 7 # 輕羽長歌

    真誠偽善交織著。而群眾是很愚蠢的,規則大部分是有利於群體建設,有時候也是頑固的代名詞。我個人的判斷標準:做到60%的問心無愧就是個好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能接受你的男(女)朋友身邊有很要好的異性朋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