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梟龍已過10年

    目前來看已經不適應得內線者得天下這一說了,恰恰相反是得外線者得天下(準確說是得小前鋒)。

    縱觀這幾年的總冠軍球隊或者是爭冠球隊無不是以外線配置為主。諸如勇士、詹姆斯2.0時代的騎士。以及目前的快船、湖人、凱爾特人等等均有頂級的小前鋒壓陣。為何會出現如此的情況,全部是目前小球風盛行,攻防節奏加快,球權全部在外線控球手或者終結者手裡。而目前正好處以中鋒凋零時代,內線技術上稱者不多,自己不能給自己創造機會,也促成了內線向藍領轉變。更進一步壓縮了內線崛起的空間,所以得內線者得天下已不合時宜。

  • 2 # 24號球徒

    相信對於很多的NBA球迷都知道,最近幾年的時間NBA很多的球隊都開始嘗試小球的打法,其中最成功的一支球隊當屬由庫裡領銜的勇士隊,而他們也透過這種打法在14-15賽季,16-17賽季和17-18賽季一共獲得了3次的NBA總冠軍。

    “小球”戰術是指球隊透過使用個子較小的球員,沒有使用傳統的大中鋒,而是透過使用一名運動能力較強的大前鋒去充當中鋒,它們的戰術特點是透過持球快速進攻,並且很重要的一點是需要球隊裡面的球員最好是都有三分投射能力,球隊主要打快速進攻以及外線三分。

    那麼回到題主的問題,“得內線者得天下”這句話是否還適用,我覺得是適用的,現在大多數的球隊都開始採用“小球”戰術,是因為現在很多的球員甚至內線球員都開始練習三分,但是試想一下,如果現在某支NBA的球隊擁有奧尼爾這樣的傳統大中鋒,那麼這支球隊還會使用“小球”小球,而放棄內線嗎,答案顯然是不會的。如果有奧尼爾這樣強大的內線球員坐鎮內線,那麼在對戰現在很多“小球”球隊的時候也不會吃虧甚至更佔優勢,因為只要把節奏拖慢下來與他們打陣地戰的話,擁有強大內線球員一方的球隊無疑是更具優勢的!

    而現在的NBA球隊也有繼續打內線的球隊,像擁有著現在NBA很強的內線球員恩比德的76人,就不是一支打“小球”風格的球隊,而76人現在排名東部第六的位置,也是一個不錯的成績。

    總結一句話就是,如果在未來還能夠出現一大批的內線能力強悍的球員,那麼主打內線的時代又會回來的,而目前得內線者得天下這句話也是正確的,因為只有籃板球的保證,才能夠在對方不進的情況下取的籃板球並開始我方的進攻!

  • 3 # 混合體育

    NBA聯盟過去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得內線者得天下,說的就是優秀內線球員的支撐作用。張伯倫、賈巴爾、拉塞爾、奧拉朱旺這些歷史上響噹噹的名字都司職中鋒。可是,隨著小球時代的興盛,承載著無數榮譽的中鋒位置在場上的作用卻變得越來越尷尬,從絕對的焦點演化成幹髒活累活的藍領……

    據統計,NBA自1999-00賽季“大鯊魚”沙奎爾-奧尼爾奪得常規賽MVP之後,近19年竟然沒出現過任何一次中鋒球員獲得常規賽MVP的情況。對此,奧尼爾直言:“是時候有另一個大個子站出來了。”

    奧尼爾話雖如此,但屬於中鋒的黃金時代一去不復返已是難以改變的事實。在追求速度和爆發,用速度彌補高度和噸位的當今聯盟,傳統中鋒已經越來越難以適應賽場的節奏,“死亡五小”、“雙控衛”已經成為籃球比賽的主流選擇,而中鋒的位置也不再是大個子的專屬,很多球隊都會選擇身高2米左右的側翼球員客串5號位,比如火箭的塔克、勇士的格林等等。從某種程度上說,並不是中鋒這個位置沒落了,只是這個位置的定義發生了變化而已。

    所以說現在的中鋒以經不是最主要的球員了,鋒線球員越來越重要了,每隻隊伍沒有幾個好的鋒線球員可能在比賽中會被對手打爆,時代在變遷,我們期待多年以後出現幾個爆炸性的內線球是,來改變現在聯盟中的這一現象。

  • 4 # 笑看人生千姿

    我覺得還是適用的

    如果真的有賈巴爾,奧尼爾等這樣的內線,不管怎麼樣發展,都很適合,因為他們有足夠的統治力,有著對比賽走勢的影響力

  • 5 # 哆哆體育

    如今的nba我感覺這句話並不適用。

    列下我個人看法

    1.如今的內線作用可謂是越來越弱了,現在nba已經基本看不見傳統中鋒了。很多都轉型到策應拉開空間到底角投射三分。自從勇士的崛起有些球隊甚至放棄中鋒,反而球隊在戰績上嗨很好的,就好像中鋒阻礙了球隊前進的步伐一樣。

    2.如今大部分的球隊都很少地老老實實打陣地戰,能提速的儘量提速,這對中鋒十分的不友好,拖著一個沉重的身體從一個籃筐下面到快速到另一邊籃筐下面,還要卡位、護框。對體力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3.如今三分盛行,庫裡將三分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可謂是以三分就可以殺死比賽,甚至中鋒還沒回場防守,對手就已經投出三分。

    4.由於腳步跟不上的問題,很多球隊都喜歡讓自家的靈活後衛針對敵方遲鈍的中鋒,很容易造到犯規或者是得分,這更加削弱了中鋒的地位。

    所以現在這句“得內線者得天下”這句話並不適用現如今的NBA。雖然中鋒還是個不可缺的位置,但卻不能“得天下”。

  • 6 # 贏球瘋

    有些話題您可能不信,時代在進步,NBA的打法在進步,戰術、外線球員的技術一直都在進步,但是中鋒位置在之前一直都是成直線退化的。

    遠的不說,咱們從四大中鋒說起,當時的奧尼爾、奧拉朱旺、尤因、大衛-羅賓遜,甚至連20+10+2 的中鋒莫寧,都沒有辦法進入到聯盟最強中鋒的評選中來,那個年代是中鋒統治聯盟的年代,唯一不幸的是他們遇到了喬丹。

    當時的中鋒是什麼樣兒的呢?籃下技術非常全面,你別看奧尼爾的身體,但是他的低位技術同樣是歷史級別的,奧拉朱旺的夢幻腳步,尤因的半截籃兒,每一位聯盟頂級中鋒都有自己看家的絕技!還要說那句話,得內線者得天下,似乎在當時的NBA沒有好中鋒,你就沒有辦法爭冠,這個想法一直延續到了金州勇士成功之前。

    四大中鋒相繼離開聯盟,只有鯊魚還在馳騁,我們從艾弗森之後開始,看看之後幾年NBA的狀元,97年鄧肯、98年奧洛沃坎迪、99年布蘭德、00年馬丁、01年布朗、02年姚明,全都是內線球員,這就是聯盟的建隊思路,當有好的大個子的時候,他們一定會選擇大個子,即便是奧洛沃坎迪、馬丁、布朗都是沒有達到預期的球員。

    從04年霍華德加入聯盟之後,NBA的中鋒徹底出現了兩極分化,在那個年代,NBA的中鋒已經不是技術和身體共存了,分成了霍華德這樣的身體流和姚明、傑弗森這樣的技術流中鋒,並且出現諸如奧庫、巴尼亞尼這樣的三分C,中鋒位置上的球員已經從四大中鋒時代要求的攻守一體變成了要麼您進攻,要麼您防守,聯盟幾乎找不到攻守均在聯盟頂級的中鋒。

    姚明離開NBA之後,NBA宣佈傳統中鋒徹底走下下坡路,聯盟開始了漸漸的提速,這個時候的中鋒已經不需要你擁有進攻能力,只要你的個子高,可以護框,搶籃板球,你就可以在NBA混到一碗飯吃,諸如小喬丹、卡佩拉、戈貝爾,他們全都是好的球員,但他們放在四大中鋒的年代只能是替補或者弱隊先發。

    甚至出現了只要你個子高,哪怕沒有技術,我都願意培養你,例如09年的榜眼塔位元、16年的4號秀本德爾,這就是中鋒技術不長進的原因,在小球時代之前,彷彿我有好身高就能在NBA混飯吃似的。

    其實,NBA從來沒有放棄過“得內線者得天下”這句真理,近幾年的高順位新秀也誕生了不少的內線球員。

    傳統中鋒在NBA的舞臺謝幕,用幾乎淘汰的方式逼出了新一代中鋒的代表人物,安東尼-戴維斯、恩比德、約基奇、唐斯,他們都已經成長為了聯盟最頂級的中鋒球員,他們是當代中鋒的佼佼者,也正是他們的橫空出世,讓我們不禁聯想,NBA還會回到中鋒時代嗎?答案還是會,之前長達10年的時間裡,逼出了全能中鋒。

    比如上述的四位中鋒,都是全能型的球員,他們都可以出手三分球,也可以在籃下完成單打,只要站在三分線就是威脅,同時戴維斯、恩比德在擁有精湛射術的情況下擁有著不俗的運動能力,在比賽中,我們經常可以他們完成飛天補釦或者一條龍殺向前場。

    如今新時代中鋒登場之後,NBA的傳統戰術與3分球相打法的結合開始受到聯盟推崇,加上恩比德與約基奇的成功的模板,很多球隊並非非得選擇後衛型球員作為基石,事實上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新型中鋒真的已經開始遏制小球時代的肆掠蔓延了。毫不客氣的說隨著時間的推移,NBA或許將會重新迴歸中鋒時代,要知道小球逼出新時代中鋒用了整整十年,那麼新型中鋒未來會統治聯盟多少年呢?

  • 7 # 175打籃球的魚

    打籃球的魚非常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現如今nba依然適用“得內線者得天下”這句至理名言。

    當今聯盟小球風盛行,比賽節奏很快,很多回合剛過半場三分球就扔了,個人真的不喜歡這種風格,難倒以後這就是聯盟的發展方向麼,再這樣打下去真的得設定4分線。

    個人認為聯盟如此球風的盛行還是有跡可循的,籃球這項運動是十分講究效率的怎樣效率高怎樣來,超級內線的缺失,自然超遠三分就成了噱頭。畢竟是商業聯盟,不管這麼發展保證收視率是基本原則。

    所以了,如果當今聯盟仍能出現一個奧尼爾一樣的霸王內線,不難想象NBA很快又會回到傳統中鋒的時代,圍繞內線打戰術,當然前提是超級內線。到時候不說整個聯盟都爭奪這樣一個內線球員,很多球隊都會斥重金追求的,畢竟沒有哪一種得分方式有內線球員肌肉的碰撞來得直接,來得高效!!!

  • 8 # 吃芒果的菠蘿

    不完全適用吧。

    這個賽季內線組合最強的是哪個?我想大多數人會選擇湖人隊,內線坐擁濃眉和霍師傅,還有一位時好時壞的麥基。這三位不說別的,身體天賦傑出,無論和哪一隊的內線比,至少身體上不怎麼吃虧,你喜歡用蠻力,那好我用霍華德和麥基,你走技術流,我這邊有濃眉,防守意識好,而且協防到位,這個賽季湖人隊的防守有了明顯的提升,這時誰的功勞不用多說了吧,控制變數法大家比我厲害,而且現在湖人也是西部第一,實力上面也有一定的展現,可見內線實力確實會影響到比賽的勝負。

    那麼,內線強就一定贏嗎?這句話放在幾十年前沒問題,那個時候還沒有三分,大家仔細想,我在三秒區得分和在超遠距離投籃都是兩分,顯而易見,離籃筐越近就越容易得分,那我傻乎乎的跑那麼遠幹嘛,投不進還要捱罵。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每個球隊都很重視三分,這就全仰賴那個男人的出現,沒錯就是你們口中的小學生萌神庫裡,靠一己之力改變了大家對於三分的認知,原來過了中線就可以投三分了。這才把三分潮流推到了高潮,那麼一些身材高大行動緩慢的內線能發揮的作用就越來越小了,別人一個擋拆,你跟不過去,對面抬手就是一個三分,現在,NBA聯盟中最吃香的還是那些移動速度快的內線,最好自身還能有點遠投能力,而濃眉比較符合這種籃球理念,所以也是為數不多的可以拿到頂薪的內線。

    所以在三分越來越重要的今天,內線肉搏的時代也在逐漸離我們遠去,這就意味著一些傳統中鋒的作用正在不斷下降,對於比賽的影響遠遠不及幾十年前,當然,內線依舊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對於籃板的保護和爭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比賽結果。

    以上。

  • 9 # 仲夏籃球

    15年庫裡創造了單賽季402記三分的NBA歷史。在14-15賽季中,科爾給勇士帶來了全新的戰術體系,勇士賽季場均助攻資料位居聯盟前列,加快了比賽節奏。季後賽一路殺出重圍,登上了總決賽的舞臺。在總決賽上科爾首次使用五小整容,以快攻、三分和成功率擊敗了詹姆斯帶領的騎士隊,獲得了總冠軍。(#庫裡# #詹姆斯# #勇士# #總冠軍#

    17—18賽季鵜鶘,組建考辛斯和戴維斯兩大中鋒體系的內線組合。但是鵜鶘賽季戰績平平,無緣季後賽。近幾年來76人擁有恩比德和西蒙斯兩大天才新秀,但是西蒙斯羸弱的三分能力成了76人最大詬病,球隊首發身高聯盟第一,但依舊未能在季後賽中走出很遠。

    如今的聯盟中鋒:恩比德、唐斯、波爾津吉斯、約基奇、戴維斯等具備一定的三分投射能力,約基奇更是承擔起來球隊組織的重任。

    15-16賽季的勇士用三分、跑投、傳切配合的戰術體系,創造了常規賽73勝的紀錄。當時的死亡五小體系更是不可阻擋,席捲聯盟。從16-17賽季開始火箭也開始以三分為建隊支柱,三年的火勇大戰空前激烈。

    所以如今的NBA聯盟已不再適用“得內線著得天下”的戰術體系

  • 10 # 嘮叨的阿一

    其實,這句話無論放在哪個時代都是適用的,但是現在的NBA最大的問題是太久沒有出現具有統治力的內線球員了,加上小球打法的崛起,人們對於籃球比賽的審美和觀念也發生變化,所以促進了內線球員的重要性急線下降的局面,也造成了中鋒位置人才的斷層。

    無論時代的變革如何進行,內線始終是一支球隊的命門,“得內線者得天下”這句話最能體現籃球運動的精髓:對抗與碰撞,激情和精彩。籃球運動不是表演賽,而是一種競爭,單靠投射無法保證取得勝利,庫裡這種型別的球員幾十年才出一個,是可遇不可求的,也不能想象每個人都具備他的那種能力,還是踏踏實實打好傳統籃球,以內線和防守為主,呈現體育運動最激動人心的一面。

    想起來也是悲哀,自奧尼爾和姚明之後,聯盟好像已經找不到任何一個極具統治力的內線球員了!霍華德雖然能力出眾,但同樣缺點明顯,只能說他實力很強,不能稱之為統治力球員。現在的內線球員球風普遍偏軟,熱衷於外線投射,受小球風潮影響,不具備一定的三分能力的內線球員都不被人重視!這是時代的變革,也是一種無奈,內線球員為了生存,只能選擇這種不太適合自己定位的打法。

    小球風潮固然提高了比賽的觀賞性和聯盟的贊助收入,但卻在傷害這項運動,有多少人因為熱衷於三分投射而忽視了基本功的訓練,運球變得花哨,不再深耕內線和防守的技術,讓籃球運動正在失去對抗!而過度商業化也讓現在的球員不再具備老一輩球員的競爭慾望,為了賺錢而打球,巨星抱團走捷徑等等現象時常發生,籃球運動原本的樣子是這樣的嗎?顯然不是,它應該是展現極強的競爭慾望和強硬性的一面,例如喬丹說的那樣:我可以接受失敗,但無法接受放棄!

    對於球迷來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更快節奏的比賽可以讓我們享受視覺上的衝擊,但是隻重視進攻不重視防守也正讓籃球運動逐漸失去魅力!怎樣做出一個取捨呢?可能這是NBA總裁肖華要考慮的事情了!也希望聯盟未來能夠湧現更多優秀的內線球員,讓我們最好的籃球回憶迴歸賽場,讓“得內線者得天下”這個不變的定律延續下去!

  • 11 # 斯蒂芬林奇

    籃球自發明之日起到今日每個位置都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在這項集體運動中每個位置都不可或缺。

    如今的小球時代,並不是內線不重要了,而是時代對於內線球員的要求更高了。進攻端要求能裡能外,防守端要求靈活機動和低位技術。只可惜這個時代這樣的球員簡直鳳毛麟角,像約基奇這種型別的優質內線簡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因此,得內線者得天下並未過時,只是傳統內線跟不上時代的腳步,他們的日漸式微讓人們產生了內線已不再重要的錯覺。實際上,小球時代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優質內線球員。

    傳統內線式微有哪些表現呢?

    德懷特-霍華德幾年前那是何等的心高氣傲,來了湖人依然以大牌自居,並沒有尊重科比強烈的贏球渴望,最後不歡而散。直到去年夏天,當流浪多年的曾經聯盟第一中鋒霍華德主動放低姿態重歸湖人,甘做藍領去幹一些髒活累活時,傳統內線為王的時代就已經開始緩緩落幕了。

    當沒有投射能力的中鋒球員們只能靠著身體天賦空切,起跳接球灌籃時,他們的球場存在感恐怕只剩下觀賞性可言了。餅皇雖是王者,但明眼人都知道青春飯不是長久之計的。

    更誇張的是,休斯敦無比超前的建隊理念讓內線球員在他們那裡徹底失業。紅隊在交易截止日送走了效力多年的首發中鋒卡佩拉,換回了鋒線球員考文頓,自此他們的終極五小陣容首次面世。

    首發裡最高的球員是身高2.01米的羅伯特-考文頓,場均能拿到8個籃板球,他和塔克一道築起了紅隊前場最後的防線。更神奇的是他們的籃板球沒有被對手搶爆,賽季至今他們有著聯盟中游水準以上的籃板球保護能力,而且還能贏球,目前暫居西部第六。

    從甘當藍領到沒有市場,從進攻核心到功能單一的終結點,從內線高度為王到沒有中鋒,內線式微已是不爭的事實。

    傳統內線為什麼會式微呢?

    自勇士奪冠以後,死亡五小橫空出世,NBA就此進入小球時代,小球時代的特點主要是效率和空間。

    所謂效率是指提高攻防效率而達到提高終結成功率的目的。三分、快攻轉換、無球空切、防守反擊這些進攻手段都是小球風格的代表,他們能在極短時間內加強進攻效率和防守效率,從而提高終結成功率。

    所謂空間是為實現更高的效率而採取的戰術基點。在進攻端,透過提高三分球的戰術地位讓進攻空間擴大,使得上籃,三分,空切都能在有限的時間達到比以前更高的進攻效率。在防守端,多人輪轉防守,夾擊對手進攻強點造成對手失誤,當對手失誤或出手不中時,迅速發動快攻轉換,趁對方立足未穩拉開空間打反擊。

    從效率與空間的角度來看上述幾位優質的傳統內線凋零的樣子就不會覺得那麼奇怪了。他們有的人具備紮實的低位技術,可以利用身高體重在內線呼風喚雨,但無奈會被夾擊,防守端一旦換防錯位,沒有一個可以整場跟得住對手後衛的擋拆進攻,更主要的是一旦他們離開了三秒區將變得一事無成。

    每次看到坎特上場後用低位技術吃進對手內線後遭遇包夾時無所作為,防守擋拆被對方後衛打成篩子後,史蒂文斯教練一臉嚴肅的樣子和對手教練不再聒噪的場邊喊話形成鮮明對比的情形,你就會明白在這個時代傳統內線有多麼憋屈。據說WWE已經邀請砍特去當摔跤手了,目前來看這可能不是個傳說,坎特距離在NBA失業不遠了。

    進攻端無法能裡能外倒還不是大問題,勇士巔峰那幾年首發中鋒都是傳統內線,大前鋒追夢格林的三分球威脅越來越聊甚於無,但他們還是贏了三個總冠軍。

    那時候勇士隊的進攻資源並不需要格林們付出太多,反而在防守端才是他們最需要格林的地方。格林獲得DPOY那年,防守端可以說無處不在,全聯盟那些頂尖的擋拆高手們面對格林也討不到什麼便宜。凱文-盧尼逆襲成功的比賽不正是以他靈活的腳步在陣地戰中把哈登的擋拆威脅降到最低的時候嗎?

    但生活就是很矛盾,沒有很完美的事。中鋒球員向來都是體重大,重心高,在快節奏的比賽中具有天然的弱勢,在追逐效率與空間的時代,他們被淘汰是一種必然。

    小球時代有用武之地的內線是怎樣的呢?

    短期內最普遍的型別是卡佩拉這樣的內線,他們不需要過多的球權,只要能夠空切卡位搶籃板,能夠護框,能夠以各種姿勢把拋在天上的球放進籃筐。提供高質量的掩護,完成擋拆順下攻擊籃筐。這大概就是短期內聯盟大多數球隊需要的內線型別了。

    另一種升級版的內線以瓦蘭丘納斯為代表。他們憑藉著以前的投籃能力擴大了射程,在進攻端能夠拉開空間,之前擅長的高位擋拆套路百出,護框和籃板照做不誤,偶爾還可以利用低位技術在內線實行錯位懲罰。雄鹿隊布魯克-洛佩斯正做著和瓦蘭丘納斯一樣的工作,只不過他的內線防守更加出色,藉著雄鹿出色的戰績名氣更響亮一些。

    還有一種以丹尼爾-泰斯為代表的內線更貼合時代脈搏。身高2.03米的泰斯除了力量和低位技術比較欠缺,在錯位懲罰和護框方面顯得比較吃力之外,其他的都很符合時代潮流,進攻端能裡能外,擋拆順下,空接吃餅,外線遠投都玩得有模有樣,本賽季能夠坐穩綠軍首發五號位,足以說明他的價值。

    除此之外,安東尼-戴維斯是十分契合這個時代的內線球員代表。球隊想要的空間和效率他都能夠完美給予,他的到來讓湖人隊的防守脫胎換骨,一躍成為頂級強隊。進攻端他完全做到了能裡能外,放眼全聯盟找不出第二個和他匹配的四號位。

    當下最成功內線球員的典型代表莫過於尼科拉-約基奇了,他的技術特點幾乎完美兼具了小球時代內線球員該有的所有樣子。約基奇有身高體重可以在低位完成殺傷,而且是很強的殺傷力。對此,快船隊的兩位內線祖巴茨和哈雷爾最有發言權,北京時間2020年2月29日快船主場大勝掘金的比賽,哈雷爾和祖巴茨為了避免被約基奇打爆上場時間都比平時少了10分鐘。而約基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得分來源於內線。

    除了內線進攻,約基奇是具備三分球投射威脅的,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能夠200多斤的體重下完成各種換防和協防,絲毫不拖球隊後腿。

    當然他最厲害的是組織能力,弧頂發牌的本事在內線行當裡也當年的就追夢格林可以與之媲美,只不過格林的進攻就遠不如約老師了。最接近約老師的當屬恩比德了,他有進攻,有時靈時不靈的三分球,也能傳球,未來有可能成為約老師那樣的內線,既兼顧了傳統優勢,又順應了時代潮流。

    如今需要什麼樣的內線球員呢?

    如今這樣的球員還沒有出現,依照最接近的約老師來看,符合時代要求的內線必然是進攻端能裡能外,低位技術過關,三分投射靠譜,擋拆進攻花樣百出,給足球隊空間,保證進攻效率。防守端能夠無限換防1-5號位,不懼對抗,不怕提速,不論是單防還是協防都值得信賴,能夠保護籃板球,守衛禁區,提升球隊防守效率。若是有一手組織能力,那簡直就是非常完美。

    約老師的低位技術面對大體重對手殺傷力並不夠,三分威脅遠未到必須時刻盯防的級別,速度和體力不能夠全場維持。戴維斯和恩比德最大的問題在於外線的投射效率和穩定性並不靠譜。近年來進化的字母哥在小球陣容中搖擺到四五號位陣地戰還是沒有太多辦法。

    這些內心球員已經是如今最適合小球時代需要的了,但理想與現實終究是有差距的。

    從納什引領小球時代開始,到後來熱火三巨頭的持續升級,前者無法解決防守,後者無法給出更好的陣地戰解法,直到庫裡出現,以其歷史級別的半場進攻威懾力把空間優勢發揮到了極致,才讓小球時代正式成為主流。或許時代也在等待一個跨時代的人物去重新定義內線球員的價值吧。

    結語:

    得內線者得天下並不過時,只是每個時代需要的內線有所不同而已。小球時代傳統內線式微,不是內線球員的終點,而是時代需要更契合,更優質的內線球員暫時找不到而已。

    籃球發展至今,戰術革新,規則更改,球員進化總是息息相關,是他們一起引領了某個時代,這或許就是競技體育最大的魅力之一吧!

  • 12 # 撩球帝

    NBA的近代史,就是一部中鋒佔據舞臺中心的歷史,作為一個商業聯盟,想要擴大收益贏得收視率,就必須要讓每一個位置的球員都能夠站到舞臺中心去,因此NBA聯盟開不斷的出臺限制中鋒的規則,如:擴大禁區範圍,增設防守三秒違例,設定合理衝撞區,允許各球隊採取聯防戰術等等,一項項策略的不斷出臺,增加了中鋒輕鬆進攻的難度,也讓小個球員開始逐漸佔到舞臺中間去。

    喬丹的橫空出世,讓聯盟看到了全球化推廣的希望,因為在喬丹之前,魔術師也好、伯德也好,他們雖然能力出色,但始終無法真正的擊垮中鋒時代。但喬丹的出現,徹底扭轉了這樣的局勢,因此聯盟也不遺餘力的推廣喬丹。喬丹率領公牛6次奪冠,靠著出色的個人能力和帶隊能力,讓四大中鋒的巨大威力無法施展,也開創了得分後衛的打法,讓小個球員佔到了舞臺中心去。

    2010年是一個劃時代的年份,科比率領湖人完成兩連冠,隨後雙塔模式逐漸不再適應NBA的節奏。以往雙塔模式能夠奏效的關鍵在於不重視三分投射,並且轉換進攻的比例相對較小,但熱火三巨頭組建完成後,人們發現快節奏的攻防轉換的威懾力,於是眾多球隊開始逐漸提速,雙塔模式也走下了季後賽歷史舞臺。而庫裡引領的小球時代,更是徹底終結了中鋒時代,依靠精準的射程,即便球隊大比分落後,只要手感來了,比分瞬間便可扭轉,而以往兩分、兩分得慢慢鑿已經與時代背道而馳。

    勇士的成功不僅僅讓眾多球員意識到三分的重要性,與此同時,格林的成功也為內線球員塑造了一個模板。約基奇、阿德巴約和薩博尼斯等眾多組織型內線開始不斷湧現,強力內線的作用已經不再只僅限於護框、得分和籃板。內線球員逐漸功能全面化,最關鍵的原因還是在於釋放進攻空間,小個球員越出色,大個球員的作用就會越低,當進攻空間完全釋放後,小個球員的持球突破在關鍵時刻的殺傷力,往往要比大個球員背身硬鑿來的穩定和高效,畢竟站在低位的大個球員很容易被對手的協防或包夾限制,而小個球員持球突破既可以衝擊籃筐,也可以中遠距離投籃。當中鋒在關鍵時刻的作用急劇下滑後,站在舞臺中心的只能是小個球員。

    如今的時代,並非中鋒人才凋零,也不是現在的中鋒無法進行身體對抗,而是他們為了更好的靈活性,不得不將體重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疇內。以前的時代,三分投射僅僅只是個輔助作用,能投三分的人少之又少,大中鋒完全不需要擔心被小個球員軍訓,同時那個時代的犯規吹罰也相對較輕,因此大中鋒往往只需要考慮如何增強身體對抗。但如今的時代,大個球員不可能在一味的增強身體對抗性,這會讓他們丟失移動靈活性。肌肉沒有那麼爆棚的現代中鋒,誰還願意更多的站在低位肉搏呢?這不僅會拖慢球隊的進攻節奏,還會增加傷病風險,還不如一記遠投或面框突破來的划算。

    在今後的時代,內線球員想要站到舞臺中心去,就需要字母哥和錫安這種天賦的球員越來越多,只有具備出色的持球和衝擊力,才能真正的帶領一支球隊取得成功。內線球員的生存空間雖然被壓縮,但這也倒逼內線球員的技術更加全面。以往的一個接一個的背打時代已經過去,雖然暫時的情況是內線球員更多的只能承擔綠葉作用,但不久的將來,或許也會有一位內線中的喬丹出現,畢竟以後的事情誰知道呢!最起碼字母哥就已經塑造了一個很好的內線發展方向,當大個球員可以跟小個球員一樣打球時,他們的衝擊力是很難阻擋的,如果再具備精準的投射,那麼就會勢不可擋。

  • 13 # 籃球助手

    現在的內線不可以用內線形容,最多就是個大前鋒的高度,替補中鋒的技術!出現奧拉朱旺,奧尼爾,尤因等中鋒,這句話就實用了

  • 14 # 有溫度的尺子

    依然適用,籃球勝利其實就是把籃球投進筐裡,內線是距離籃筐最近的,內線往往高度也是最好的,相比外線內線的命中率都是很高的,所以就是在之前很重視內線的原因,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小球盛行,所以好多人認為“得內線者得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其實不然,只是這個時代沒有了奧尼爾、姚明、奧拉朱旺等一流的內線,如果未來真的出現這樣的中鋒以現在的內線,幾乎就是場場完爆無法阻擋,在激烈的季後賽中幾乎可以改變比賽程序的人物,如今的時代是沒有優質中鋒的時代,是外線的時代,而不是內線落寞……

  • 15 # 跳動影片

    不適用,先來看看勇士近五年的比賽,死亡五小就是這個問題做最好的解答,現在的籃球講究速度靈活多變,但是你如果有姚明 奧尼爾 霍華德 那樣的中鋒還是適用的,但是那樣的中鋒可遇不可求。

  • 16 # A我也是醉了82550

    得內線者得天下,這話雖然不是那麼絕對,但肯定是成功的基礎,離籃筐越近,命中率越高,在優秀的三分射手命中率也只有百分之三四十而已,也就是大概投三次進一個球,現在的小球戰術是沒有優秀中鋒的無奈之舉,如果四大中鋒在這個年代,肯定降下速度,高舉高打,打過球的都知道大個球員的重要性,那就是籃板有保障,投籃放心,命中率自然好,雖不敢說秒殺小球戰術,但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

  • 17 # 蒙多籃球

    NBA自1946年成立至今,已過去大半個世紀,哈基姆 ·奧拉朱旺、大衛 ·羅賓遜、帕特里克·尤因、沙克 ·奧尼爾,四大中鋒早已成為"過去式"。奧尼爾退出了NBA賽場,姚明在火箭短暫輝煌後的早早退役,霍華德也已看清了現實,做起了"藍領"。"得內線者得天下"永不過時,但小球時代確已開始席捲聯盟。這一切似乎早在庫裡,克萊兩名新秀進入聯盟的之時已經埋下了種子。

    得內線者得天下下,似乎不太具備說服力,但是所有球隊也不得不承認強大的內線給球隊帶來的價值。自從勇士四年三冠的開始,"小球時代"一詞開始成為了熱點話題。其實這也不是新鮮詞,當年太陽隊的納什和小斯的"炮轟戰術"也是成為很多教練研究的重點,但是那個時代,霍華德如日中天,奧尼爾也還具備內線競爭力,小球顯然不太適合。

    現在確實很多球隊的5號位,都具備一定的投籃能力,例如恩比德,還要有一定的搶籃板能力,例如德拉蒙德,卡佩拉等等。5號位的投籃威脅性迫使防守球員丟失一定的內向空間,這也為隊友創造了更多的突破空間。似乎投籃已變成了5號位的基本要求,而內線的爭奪似乎也沒有像以前一樣激烈。或許這一句"得內線者得天下"需要下一個奧拉朱旺,下一個奧尼爾來重新定義。

  • 18 # 股骨頭壞死尋友紀

    不管放到哪個年代同樣適用!籃板、蓋帽、卡位…… 其實,這句話無論放在哪個時代都是適用的,但是現在的NBA最大的問題是太久沒有出現具有統治力的內線球員了,加上小球打法的崛起,人們對於籃球比賽的審美和觀念也發生變化,所以促進了內線球員的重要性急線下降的局面,也造成了中鋒位置人才的斷層。

  • 19 # 源說體育

    現如今NBA流行“小球”,軟化傳統中鋒的功能,對中鋒提出了新的要求,內要卡位、防守、搶籃板、中要拉開空間,外要有一手穩定的半截籃,當然能夠三分那是最好的,而且能運球、速度快、移動靈活,這樣的中鋒官話就是空間型中鋒。

    看看目前聯盟排上號的中鋒,大帝、濃眉、唐斯那一個不是這樣子,能力能外,還能帶球快下一條龍,技術很全面,而且隨著戰術重心的外移,內線球員也越來越便的”袖珍化”,勇士的格林就是很好的例子。

    但是得內線者得天下這句話還是適用現在的聯盟的。

    首先,雖然現在小球盛行,球隊打得越來越快,吹罰對進攻有利,中心越來越外,但是籃板球依舊是決定勝負的關鍵,中鋒就是一個球隊籃板的保障。同時,離籃筐越近命中率越高,當外線沒有後感的時候(大機率),內線進攻撕開啟局面也是球隊必須的。

    其次,現在在沒有出現真正統治級別中鋒,之前有人就說中鋒凋零。如果現在真有一個奧尼爾一樣的中鋒出現,依舊是狀元,依舊是核心,球隊的戰術依舊是傳統的陣地戰,一下一下的鑿。實際小球流行有很大以部分原因是中鋒人才凋零,加上出現了一批像庫裡一樣善於投射的外線球員,所以才出現了現在的局面。

    最後,隨著籃球的發展,未來最好的球隊結構就是每個位置都是詹姆斯一樣的球員,可是這是基本不可能實現的,但是善於投射的球員卻有可能在庫裡這一帶之後出現斷層,很可能再次回到之前的戰術,還是需要傳統中鋒。

    看看現在東西部第一的雄鹿和湖人就知道,中鋒的作用依舊很大,依舊能夠決定比賽的勝負。

    因此,得內線者得天下這句話現在還不過時,未來應該依舊適用。

  • 20 # 愛籃球的小學生

    在歷史的長河當中,總有迎新送舊的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以量變促成質變。在NBA,在籃球界。這種事情總是層出不窮。而三分球,無疑就是其中的一種。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人們腦海中的印象和聯盟的格局依舊是得內線者得天下。從90年代的四大中鋒的“華山論劍”,到後來的“姚鯊”爭霸,再到德懷特.霍華德連續四年內線稱霸。進入21世紀10年代以後,這種格局正在悄然的發生改變,而這一改變的原因就是,優質外線球員的井噴。

    今天我們來談談——“三分球”這一日漸重要的武器。

    NBA歷史上引進三分球

    早在1968年的ABA就已經引進了三分球這一規則,並且以此作為同NBA競爭的優勢。而NBA也在“兼併”了ABA以後的第三年,即79-80賽季,正式引進了三分球。這種革新的投籃方式無疑給NBA增添了更多的影響和輝煌。

    國際籃聯也在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上啟用了這一新式的“武器”。

    NBA中有關三分球的記錄

    在1986年的NBA全明星賽上,三分球大賽專案首次亮相,拉里.伯德以絕對優勢問鼎了該項賽事,並在隨後的兩年裡,實現了三連冠。

    單場比賽全隊3分球紀錄由奧蘭多魔術隊和休斯敦火箭隊共同保持的23個。

    新科三分王史蒂芬.庫裡,在繼2012-13賽季常規賽以272個三分球的數量打破了由雷阿倫保持的269個的歷史記錄之後,又於上賽季投中286個三分球,再次打破自己保持的記錄。

    科比和唐紹爾分別投進了單場12記三分球,而這個記錄至今無人打破。

    2013年總決賽,丹尼.格林投中27個三分球,重新整理了之前由對手雷阿倫保持的22個三分球的總決賽數量。

    而在過去的2015年全明星週末,三分球大賽的宣傳力度甚至超過了扣籃大賽,而正賽上48記三分命中也將去年才剛剛創下的歷史紀錄一下子提高了18球!三分球,而不是扣籃,贏得了那個週末。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了常規賽和季後賽的比賽當中。

    ……

    不過,隨著這個時代的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記錄被打破是早早晚晚的事,也許就是下賽季。

    三分球的發展

    在引進三分球最初的那個年代。人們對三分球的使用顯得比較保守,只是在球隊落後或者想要拿下比賽的時候才會使用這一所謂的“花招”。因此,在最初的幾年裡,球員們私底下都在說:“那不是好的投籃選擇,那簡直就是遊樂場籃球”。他們覺得比賽應該認真,而投三分球,顯然就是不認真的表現。因為它來自於ABA,因為沒有人刻意的去練習三分球,把握性也不高,反而會丟了籃板,被對手打反擊。教練也會嚴厲禁止或者批評擅自出手三分球的行為。而在今日,這只不過是一種常規行為而已。

    直到幾年以後,為了給內線球員拉開空間,人們才逐漸重視起這一戰術,三分球的出手次數也逐漸增加。1979~1980賽季NBA首次設立三分線時,聯盟每支球隊場均出手三分2.8次,在2011~2012賽季開始出現爆發性增長,每支球隊場均出手達到18.3次,而到了上賽季聯盟這個資料已經變成22.5次,這甚至比最容易得分的罰球次數還多。而上賽季打進分割槽決賽的四支球隊,全部是常規賽三分出手數排名聯盟前五的隊伍。而這五支球隊中唯一無緣四強的快船,也僅僅只差了一場球而已。

    而進入了四大中鋒的80年代末和90年代,內線核心作用體現得淋漓盡致。奧拉朱旺、奧尼爾、大衛.羅賓遜、尤因,四大中鋒稱霸內線,己方球隊和對方球隊所有的戰術幾乎都是圍繞著他們或者針對著他們來展開。四大中鋒在內線威力,讓對手只能收縮禁區,進行包夾,也因此牽制了對方大量的防守,從而誕生了多名外線射手,雷吉.米勒、阿蘭.休斯頓、史蒂夫.科爾、羅伯特.霍利、雷.阿倫等優質射手因此而受益匪淺,並屢次在三分線外拯救球隊。而“砍鯊”戰術和“砍羅德曼”戰術的更加頻繁出現,也是讓人忍俊不禁的想捧腹大笑。

    三分球對中美男籃的影響

    曾經,美國男籃的夢之隊參加國際大賽的時候,氣勢恢宏,橫掃千軍,以幾乎秋風掃落葉之勢,肆虐對手,打垮對手,拿下各種國際大賽的冠軍。然而從2002年到2006年期間,美國隊竟然多次在國際大賽上折戟沉沙,未拿到一個冠軍。歐美國家籃球技戰術水平的進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依靠高大內線和快速的攻守轉換,傳導球,聯防,以及一大利器——三分球,吉諾比利、阿羅約、薩魯納斯·雅斯科維休斯、斯潘諾里斯等外線球員在三分線外頻頻出手命中,給美國隊沉重的打擊。對方防守質量提升了,依靠聯防,使美國隊明星們的突破得到一定的節制,甚至連他們最擅長的防守反擊也很難打出,而三分線外也是疲軟。美國隊也同時輸掉了對陣阿根廷、波多黎各、立陶宛、希臘等歐美強隊的這些比賽。

    經歷了七年左右的國際大賽冠軍荒,於是乎,從2007年開始,美國隊開始使用他們之前一直不屑的聯防戰術,並且配備多個外線射手。邁克爾.裡德,麥克.米勒,肖恩.巴蒂爾等射手紛紛應召入選國家隊。資料顯示:2004年雅典奧運會,三分球命中率最高的美國隊隊員是阿倫.艾弗森的42%,而到了2007年的美洲男籃錦標賽,勒布朗.詹姆斯的三分球命中率達到了驚人的62%(你沒有看錯,就是勒布朗.詹姆斯的62%)。這也為此後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2008年和2012年的奧運會,以及2010年和2014年籃球世錦賽國家隊球員的選拔標準提供了標杆。

    中國男、女籃近幾年的情況也類似於“疲軟期”的美國男籃。

    曾經的中國男、女籃被譽為“亞洲夢之隊”,因為我們的球隊隨時可以輕輕鬆鬆肆虐對手,場均大勝對手2、30分,以穆鐵柱、王治郅、姚明、巴特爾、鄭海霞、陳楠為核心的男女籃,是亞洲籃壇的絕對霸主。以二隊去參加亞錦賽都能輕鬆奪冠。可是自從2009年姚明飽受傷病困擾之後,以及苗立傑、陳楠等女籃老將相繼退役。中國籃球面臨著青黃不接的局面。加之亞洲其他強隊實力的上升,特別是規劃了不少黑人球員來參賽,以易建聯為首的國家隊近些年來逐漸被對手追趕上,2009年兵敗天津,甚至2013年發生的“馬尼拉慘案”,讓我們記憶猶新。而前不久女籃在亞錦賽上被日本隊血洗了35分,更是讓人心痛如麻。如同“荊州失了”一樣的感覺。而這一幕幕的改變在於:亞洲球隊普遍的走“快、小、靈活”的戰術路線。傳導球快,投籃準,幾乎是在打炮轟,突然性的就把我們打懵了。而我們的優勢在於內線的強大。可是自從姚明、巴特爾、王治郅、陳楠、這些亞洲絕對統治力內線球員的退役,年輕球員成長太慢,投籃和罰球的穩定性居然遠不如對手。特別是三分球這一利器。對手針對中國隊的特點,部署了“一大四小”的陣容,以外線投射為主,以聯防為輔的方針策略。而我們在失敗過幾次之後,也被對手帶動著使用“一大四小”的陣容,可是我們的風格還沒轉變過來,就被對手“牽著鼻子走”了。我們的內線打不開,外線投不進,對手已經“吃定”我們了。我們的優勢已經喪失了。

    在此也多說幾句:中國籃球人才的選拔是唯身高論。即有身高的苗子作為重點培養的物件,而不重視籃球的投籃和運球等基本功。等那些有身高的球員成長起來之後,經歷聯賽的洗禮,仍舊不堪大用。而我們本身就對外線球員不重視,也導致了我們在後衛線上人才的凋零,對比之下的是亞洲其他國家的後衛線上儲備了大量的人才,例如去年夏天入選NBA夏季聯賽身高僅167的日本球員富堅勇樹。而我們除了郭艾倫,似乎找不到能和日本男籃,韓國男籃那些優秀後衛對陣的資本了。

    因此,筆者認為,中國籃球有必要對此情況重視起來,拋棄以前重內線,輕外線的人才選拔體制。全面選拔,不拘一格降人才。內外線均衡發展,選拔,只有這樣。我們籃球的未來才有希望。亞洲第一男女籃球聯賽的CBA、WCBA也能培養出好球員,而這些苗子需要的是技戰術的提升、上場時間和比賽經驗的累計,而CBA對外援使用的限制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這些苗子的發展。期待中國籃球的復甦。

    三分球的作用(得內線者不再得天下)

    1970年的總決賽,湖人隊和尼克斯隊在前兩場比賽中戰成1比1平。在第三場比賽最後3秒鐘,尼克斯以102比100領先。湖人發出界外球之後,LOGO先生傑裡.韋斯特運球之後,在中圈附近出手遠投,籃球劃過一道漂亮的弧線,精準的進入了對面的籃筐。但是由於沒有實行3分球,雙方戰成102平進入加時賽。雖然最後湖人以108比111輸了這場比賽,並以1比4的總比分輸掉了總決賽。假如當時有三分球這一規則的話,或許歷史已經改寫。

    時間來到本世紀。

    從05至06賽季,以菲利克斯太陽隊為代表的小球戰術快打旋風型球隊開始,NBA正在悄然的發生著改變。流暢的進攻,眼花繚亂的三分球出手,不停的重新整理著三分球出手記錄。小牛、太陽、勇士、尼克斯、火箭、熱火紛紛效仿。而自打德安東尼離開了太陽隊的教練席,在金特里短暫執教之後,如今的太陽隊又重新拾起這種秋風。2007年,老尼爾森執教的金州勇士隊依靠外線的出色發揮,創造“黑八”奇蹟,淘汰瞭如日中天的小牛隊。2009年東部決賽,貴為聯盟常規賽戰績第一的騎士隊,在魔術隊外線球員的圍剿下,敗退了下來。“一大四小”的陣容發揮得遊刃有餘,以當時的聯盟第一中鋒德懷特.霍華德在內線的牽制,吸引包夾。而後,特科格魯、劉易斯、理查德森、尼爾森等外線球員紛紛開炮,聯盟防守第一的騎士居然被這一波又一波的三分球打得潰不成軍,以大比分2:4敗北,騎士隊贏下的兩場比賽中,就有一場是依靠他們的王牌球星——勒布朗.詹姆斯的壓哨三分球絕殺。

    斯蒂芬.庫裡的成長,以及克萊.湯普森的出現,無疑讓金州勇士隊的戰術豐富了許多。2012-13賽季,時任勇士隊主教練的馬克.傑克遜別出心裁的將為“水花兄弟”——庫裡湯普森量身定製的“電梯關門”戰術大量的投入到實戰當中來。這種獨特的掩護戰術,稱作“電梯”式掩護,即投手從本隊兩位大個球員中間鑽過,隨後兩位大個子把當中的縫隙堵住阻擋防守球員,為投手製造空位三分的機會。而勇士隊利用這種近乎“喪心病狂”的戰術,招致聯盟其他球隊的不滿,而被禁止了。

    2013-14賽季火箭的三分球和禁區的出手佔比遠遠高於中距離投籃,他們的宗旨是:要麼投三分,要麼突破上籃。而火箭隊當時的三分球場均出手佔比達到了33%。到了14-15賽季,火箭隊一共命中了創NBA歷史新高的933個三分球,其中,場均出手32.68次,命中11.38個,命中率為34.81%。

    讓我們再來看看接下來的這些數字吧!883、827、826、818這分別是上賽季勇士、快船、騎士、老鷹命中的三分球個數,而這5支球隊有4支打入東西部決賽,快船也晉級了西部半決賽。

    而現今,整個NBA聯盟也在演繹著三分球的潮流,1979~1980賽季NBA首次設立三分線時,聯盟每支球隊場均出手三分2.8次,在2011~2012賽季開始出現爆發性增長,每支球隊場均出手達到18.3次,而到了上賽季聯盟這個資料已經變成22.5次,這甚至比最容易得分的罰球次數還多。還有一個強烈的對比是:上賽季有107名球員的場均三分出手次數大於或等於2.8次,這已經比肩設立三分線之初的球隊出手數。

    2011年的小牛奪冠,一定程度上也有三分球的影響。賈森.基德、賈森.特里、JJ巴里亞、德克.諾維茨基等紛紛在三分線外給熱火以致命打擊,並且每每在熱火追分的關鍵時刻,將其士氣打擊下去。最後在外界不看好的情況下,以大比分4:2擊敗熱火奪冠。

    得此教訓的熱火,在隨後的第二個賽季引進了老將射手肖恩.巴蒂爾,續約了老將詹姆斯.瓊斯,2012年夏天又增添了傳奇射手雷.阿倫。外線堆積了一大堆三分球射手:邁克.米勒、肖恩.巴蒂爾、馬里奧.查爾莫斯、雷阿倫、勒布朗.詹姆斯,甚至內線的克里斯.波什也能拉出來投三分球。而熱火也以此基礎,在不佔內線優勢的情況下實現了兩連冠。順便說一句:2013年總決賽,馬刺球員丹尼.格林創造了總決賽歷史記錄的27個三分球。

    馬刺主教練波波維奇是個傳統的人,他曾對三分深惡痛絕,並將這種幾乎很少打出精妙配合就一劍封喉的得分手段稱為“作弊”,但他現在也不得不承認三分的重要性,“如果你不投三分,你可能無法贏得勝利。”2014年總決賽,波波維奇率領的馬刺之所以能復仇5年4進總決賽,兩次奪冠的熱火,靠的正是兇猛的三分球,那一次總決賽馬刺場均出手23.6次三分,比聯盟史上任何一支總冠軍球隊都多。吉諾比利、丹尼.格林、馬科-貝里內利、米爾斯、甚至迪奧、萊昂納德、帕克,他們的三分球,撕碎了熱火的整體防線。最後以4:1輕鬆復仇熱火隊而奪冠。

    今年總決賽的勇士和騎士也在三分線上面有著瘋狂的出手和命中數。雙方堆積了大量的投手,金州勇士隊的克萊.湯普森、斯蒂芬.庫裡、哈里森.巴恩斯、德拉蒙德.格林、伊戈達拉,克利夫蘭騎士隊的JR.史密斯、香波特、邁克.米勒、詹姆斯.瓊斯、勒布朗.詹姆斯、凱里.歐文、凱文.勒夫等都是三分好手,雖然歐文和勒夫因傷缺陣,但不妨礙雙方在三分線外的瘋狂。

    歷史的演變

    進入2007年以後,內線球員就已經逐漸的衰落了。傳統內線球員很少出現,取而代之的是外線球員的井噴,從2008年到2014年,內線球員選秀狀元就只有布萊克.格里芬和安東尼戴維斯,以及一個偏愛外線投籃的內線球員——本內特。其餘的全是後衛和鋒線球員。而現今,傳統內線已經很稀缺了,所以也造成了諸如小喬丹、特里斯坦.湯普森這些藍領球員動乍就是頂薪了。取而代之的是優質控衛的井噴,外線射手的增多,甚至連內線球員都要開發三分球技能了,參考安東尼.戴維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餐飲多的地方開家零食店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