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土缽鼠
-
2 # 英語小精靈經驗分享
我覺得並沒有必然聯絡。
在我看來全民學英語無可厚非,因為英語只是我們去認識西方世界,西方世界交流的一種工具,並不是說學了英語,我們的思維行為就會西化。
而國民思想西化,我覺得是受了文化的影響。畢竟西方的一些影視作品,文化潮流與我們的一些文化大相徑庭,這就會使得我們會有新鮮感,會去想要了解他們的文化。而在他們文化的耳濡目染下,我們的行為和思維也會出現西化的現象。
-
3 # 羅伯特單詞思維
沒有
中英文都是思維的學習
學習更多思維
是為了自己用
提升生活品質
提升自己的眼界
讓自己真正成長
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意義的人
-
4 # 慢行人生1975
不可能,負擔多餘受益,不管是時間、精力、精神。付出的與收益失衡。
全民失衡就是災難了。
所以盼改革:
1、希望報考211,985的學生使用150分卷,本科50分卷,專科不考英語。
2、取消英語專科,普通本科專業。
3、在基礎教育段,按比例開設有英語課學校數量。
-
5 # 王慶元
完全是兩回事。當今世界是一個人類社會共同體、我們都是地球村的一員、而英語只因為它是世界性通用語言、掌握了英語、是為了與世界更好地相互交流和學習而已。
思想行為西化傾向是涉及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根本問題、是一個長期培養和不斷領悟的過程、它的形成在各方面都與社會風氣的認同理念以及大量以事實為根據的社會價值觀長期影響的結果與學習英語沒有因果關係。
一個高中畢業生學了六年英語、他能像掌握漢語那樣熟練地看西方報刊嗎?聽西方廣播和瀏覽西方各類書籍嗎?顯然不能、所以學英語是學不來西化傾向的。
-
6 # 養腿爸爸
我會從我個人的經歷以及學習的認知來回答這樣一個問題。
首先從我整個的求學經歷以及一年多來在做英語早教英語啟蒙方向的認知中,感覺到中國的英語語言學習是走了一條極度曲折極度艱辛的路,而且在學習的方法和路徑選擇上都有著事倍功半的糟糕效果,更不要提我們能夠國民思想西化這個問題,,整個的我們認知中的思想是不是西方人的思想,這是一個很大的問號,我們界定的西方的思維或西方的思維模式,都不完全是西方人認知中的思維模式。所接觸到的西方內容都不是原原本本的西方內容,都是經過中文翻譯者的思維進行轉換過來的一個模擬成西方思維模式的結論。其次,我們整個的英語學習內容和英語學習方向都不是奔著去理解西方的內容,進行培養和培訓的,全部都是按照中國的應試模式去針對各種考試而準備的。這樣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我們能看到各種雅思的高分, GRE 的高分或者是託福的高分,但是真實的真正的讓這些人去理解英語的英語知識或者英語的背景,這是很難的。最後我們去思考,去理解,去學習西方的思維模式和思維方方法,這個無可厚非,只有多角度多途徑的去了解一件事情去看待一個事情,我們才有了多維度的理解空間和理解能力,這是非常重要的。最後我是一個影片博主,會在我的影片中詳細介紹更多我所瞭解的資訊和關於英語啟蒙的內容。歡迎關注。
-
7 # 愛讀書的甜甜
要看學到什麼程度,如果只是語法,單詞,句型,那沒什麼聯絡。
如果讀了原版的歷史,哲學的書,就有聯絡了
-
8 # 青波123
必須有,國民的思想形成文化,文化的表現形式是文字和語言,可以說語言和文字的演變就是一個國家的歷史演繹程序。所以,減少英語在學生學習中的比重,增加中國史或國學勢在必行。
-
9 # 365Andy英語
大多學英語的人他們的思想並不一定西化,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西方國家不一樣的,東方人的生活方式和西方是區別很大的,我們中國人的衣食文化,生活工作方式和西方人差別大不相同,中國文化已經快有7千多年了,中西文化取長補短,互相利用這是全球化社會發展的必然,中國要發展並強大到超越美國,首先我們要學會說英語和全世界打交道,我們走到那裡,漢語就說到了那裡,我們用英語開道,強勢普及漢語,中國文化和漢語就拓展到了地球村的每個角落,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學好說好英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10 # 百國春秋
普遍的全球通訊的出現正在導致觀點和信仰的趨同。但是娛樂不等於文化轉變。所謂的西化傾向不過是曇花一現的時尚。外來文化不會改變文明接受者的基本文化。
在過去的一些世紀裡,西方世界也經常出現對來自中國文化或印度文化的各種物品的渴慕熱潮。
19世紀,在中國和印度,來自西方的文化變得流行起來,它們似乎反映了西方的實力。
但是說什麼通俗文化和消費品在世界上的流行,代表了西方文明的勝利,這一論點反而使西方文化變得無足輕重。
西方文明的本質是大憲章而不是“巨無霸”漢堡。非西方人可能接受巨無霸大漢堡,但這對於他們是否接受前者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對於他們對待西方的態度來說也沒有意義!
在中東的某個地方,幾名年輕人完全可以穿著牛仔褲,喝著可樂,聽著搖滾樂,但他們卻可能在向麥加頂禮膜拜的間隙、造好一枚炸彈去炸燬一架美國飛機。
至於說到英語,因為不同語言之間的人們出於彼此交流的需要,人們不得不尋找交流的工具。因此,在整個歷史上,不斷出現通用語言,在古代世界和中世紀世界是拉丁語,在西方几個世紀中是法語,在非洲的許多地區是斯瓦希里語,20世紀後半葉,在全世界的大部分地區是英語。
外交家、商人、科學家、旅遊者和為他們服務的餐飲業、飛機駕駛員和空中交通控制人員,彼此需要某些有效的交流手段,現在這在很大程度上是英語。
從這一意義上說,英語是世界上進行知識交流的方式,正如公曆是世界的計時方式,阿拉伯數字是世界的計數方式、以及對於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區來說,公制(米制)是世界的度量方式一樣。
但是,使用英語的前提是:語言不同,文化的差別,通用語言是交流的工具,而不是消滅文化差異的工具。
日本的銀行家和印度尼西亞的商人彼此用英語交談,並不意味看他們之中的任何一個人盎格魯化或西方化了。講德語和法語的瑞士人用英語相互交流的可能性,不亞於他們使用兩種國語中的任何一種,這同樣也不意味著他們盎格魯化了。
使用通用語言的目的,恰恰是想要保全自己本身的文化,保持了與其他的文化的差別。
此外,英語已經被非本土化了,全世界講英語的人也在日益講不同的英語。
中國人講的英語和美國人講的英語是不一樣的,儘管我們一再提醒用美國人的思維方式來講英語,那是不可能的。
我們的英語是中式英語,印度人的英語是印度式英語,美國的英語也和英國的英語不大一樣。非英語母語國家吸收了使它區別於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的地方色彩。
在極端的情況下,這使得那些英語幾乎彼此不可理解,就像是漢語的各種變種所遇到的情況那樣。
假如在遙遠未來的某一天,中國取代了西方成為世界佔優勢的文明,英語作為世界的共同語言就將讓位於漢語普通話。
-
11 # 雙子座視角
全民學英語與國民思想行為西化兩者沒有必然聯絡的! 因為語言只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工具而已;而我們的思想行為的形成,是綜合了我們從:家庭背景、文化程度 / 修養、社會氛圍、風俗習慣、閱歷等,這些客觀因素日積月累所形成的觀念。所以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
12 # 周志發
要充分認識到母語的強大!南非某大學有位教授,從小學習阿非利卡語,雖然他在大學用的教材是英語,博士論文用英語寫的。其現在是教授,但寫英文論文時,先用阿非利卡語寫,之後再翻譯成英文。問其為何?他說,用母語邏輯清晰!
-
13 # 單老師課堂
沒有必然聯絡!
1.思想行為是否西化取決於個人,有的人沒學過英語照樣認為國外的月亮更圓。
2.外語專業的學生從小學到大學,甚至到博士後都在學英語,思想行為西化的是極少數。
我就是外語系畢業的,學的是英美文學專業,讀了大量英美文學作品,不僅學了三十多年英語了,還評上了英語教授。我很愛自己的祖國,我認為中國的社會制度最好。在教學中也經常向學生灌輸愛國主義思想。比如,這次新冠病毒抗疫,我們很自豪我們是中國人!
鍾南山院士的英語可以用頂呱呱來形容!他行為思想西化了嗎?
-
14 # 學徒
你以為學英語就會西化?你以為上黨校就能提高思想覺悟?你以為尊孔兩千多年,老百姓就真的喜歡孔子?
很多事物,外表再怎麼變,裡子不會變。
-
15 # 愛遊玩的兵叔
我的觀點是全民拿那麼多時間學英語不對,甚至是錯誤很危險的,應該是全世界學漢語才是正確的!
1.語言是一門交流工具,有需要用到時就學,比喻翻譯,或者用來了解學習他們一些先進的東西,也可是一種愛好,不反對也不提倡。也可以以子之予,陷子之盾!
2,作為中國人要學好本國語言,你敢說幾千年的留下來的方塊字沒學頭,你掌握好了?
3,不要讓別國語言與本國語言平起平坐,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本身學生壓力大,學的東西很多,必須分舉足輕重,如果不是本專業,更不要用別國語言來衡量每一個學生成績好壞的標準。
4,從小學習別人的東西,不分主次,無形中思想會被洗腦和禁錮,多多少少會被西化,人的世界觀形成要到成年
5,敵人磨刀霍霍,統一語音,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規則,正是某超級大國正在實施的,夢寐以求的,難道我們還迎合他?
6,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中華方塊字橫平豎捺四平八穩,很有精神骨氣,很有學頭。老祖宗留下的中華武術讓全中國強身健體,讓敵人聞風喪膽。老祖宗留下來的中醫醫術讓我們亞健康改善。老祖宗幾千年的儒家思想讓我們和平共處,與鄰為善,善惡有報!
習近平主席向世界提出的一帶一路己逐步實施,孔子學院己開遍地開花,讓全世界來學習漢語,讓中國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
16 # 珊珊來遲看世界
全民學英語,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現。口口聲聲說弘揚民族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抵制西方思想對我們的侵襲和同化,卻全民學英語,太自相矛盾了。說一套做一套。
-
17 # 快樂的小er貨
晚上好,作為一名一線英語教師想聊聊這個話題!
全民學英語與國民思想西化有什麼必然影響麼?我覺得不是的!
學習英語是一門語言,是一種工具,說白了是為了交流!國內的學習英語更多的是為了應試教育,最近20年間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學習英語的成人越來越多,或者說學習外語的越來越多!以前只聽說學英語,現在有的中學已經開啟了小語種教學!而是否西化,我覺得很大程度上是媒體的誤導,各種媒體在西化西方的文化,節日,飲食等等!
我學英語教英語,三觀很正,告訴學生學習英語就是為了知己知彼,更好的瞭解對方,才能更好的愛國!
大家都看過《雪豹》吧!當時周衛國在德國軍事學院學習的時候特別討厭日本人竹下!而有次竹下跟周衛國的談話讓我記憶猶新!他說,你不懂日語,而我懂中文!我可以讀原汁原味的中國的書籍,我可以更好的瞭解中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而你不懂日語,你不瞭解日本人,也不瞭解日本這個國家!一旦打起來,你們中國人會吃虧的!還記得這些話麼?後來的周衛國努力學習日語,說的一口京都腔,在後來的抗戰中還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第一,關鍵詞,為什麼學外語
為什麼學外語?為什麼把英語作為高考必考科目,為什麼作為基礎科目?
第一,國家在選拔人才!第二,英語目前是通用語言,很多領域的通用語言!不論是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領域的通用語言,中國越強大,越是要做到知己知彼,越是要讓自己的國民學習外語,去了解這個世界,去認知,去學習!任何一個人都有優點值得我們學習,國家也是一樣,他們總有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東西!
國家透過高考選拔各個領域的拔尖人才,把他們用於相應的科研,軍事,政治領域!他們這些人需要全面發展,或者說他們需要精通外語,不僅僅是英語!目光短淺,思想狹隘的人看不到這一點,未來10年,20年,外語不會退出高考舞臺!
第二,為什麼鼓勵小語種參與高考?
一方面給學習英語吃力的孩子一條捷徑,另一方面是在選拔小語種的人才!
這個世界這個國家缺少的永遠是人才,不缺少普通人!所以透過高考這個大篩子,把優秀的人曬出來做大事,中等程度的人做中流砥柱,不喜歡學習和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做建設祖國的工作!
不要說這個世界是公平的,是平等的,這個世界是分三六九等的!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工作本身沒有高低貴賤,但是還是分頂級,優秀人才,高階人才,普通人才的!
第三,關於你說的西化問題
越是讀書多的人,越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越不會西化!
他們越熱愛自己的國家,他們有正確的三觀,他們有明確的是非觀,價值觀!教育單位永遠不提倡過任何一個洋節!
我們教育學生要熱愛自己的國家,弘揚自己的文化傳統,做一個行走的中國符號!讀書,明理,文明,守法,做一個合格的接班人!
第四,一帶一路讓中國文化,中國速度,中國元素走向世界
一帶一路的政策把中國推向了世界!從政治,經濟,文化等等各方面推向世界,而高考的主要方向是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高考指導我們熱愛這個國家,去建設這個國家!
有了正確的教育方針,政策,督導,學什麼外語都不會讓知識分子有西化的傾向!只有思想狹隘的人才會去崇洋媚外!越是瞭解這個世界,越是覺得有幸生在中華!
-
18 # Fe7212
參半吧!
當工具的會把英語作為一個語言工具,方便溝通、學習和傳播。不影響作為華人的自豪和愛國情懷。
還有一種也是當工具,不過是把英語當成瞭解西方世界,接近西方人士,進而融入西方文明的工具。這種人最有代表的就是那些被培訓機構和中介機構洗腦的家長和孩子,我認為這些人不乏最後成為漢奸走狗。
當然還有一種就是把英語教學當成謀生的工具,堅決認為英語不可或缺,當然這個謀生絕不是真的只是掙口飯吃的那類人。比如某知名培訓機構的老闆,那肯定是西方勢力的代言人,背後可能還是利益集團的白手套。為西方主子送錢送人,這些人實際上槍斃了也不冤枉——因為他們就是漢奸!
英語好不好,要不要學?我個人覺得應該學,但不要提到這麼高的高度。花了那麼大的精力,到最後並沒有啥卵用,有意思嗎?解決了就業問題,是付出巨大社會代價造成的,這些代價不可以用到其他地方嗎?
-
19 # 憨憨代
我們從二十世紀初就開始西化,現在實際上已經徹底西化了,文言文對我們來說快和英語一樣陌生,全民學不學英語與西化是風牛馬不相干的事。提這個問題的人穿夾克牛仔,讀不懂聖賢書,卻要別人不要西化,有點滑稽。
-
20 # 嘿嘿哈哈no
感覺沒有必然的聯絡 我們現在不是真正的西化 而是不倫不類的西化 還好的是西醫已經成了中國現代醫學的主流 要與歐美髮達國家結果嘛 任重道遠啊 不學英語怎麼行呢 努力吧中國
回覆列表
我認為沒有。
中國人學習英語是為了瞭解外面的世界,也是宣傳中國的有力工具。。
師夷長技以制夷,不是很好的印證嗎!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們學習英語或者其它外語,都是彼此交流學習的工具。志向遠大的人,國家不安排,他也會學。不想學的人,安排了也是應付一下。
學習能力強的人,學啥都能學好。不想學也學不好的人,自己找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