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
回覆列表
  • 1 # AA致愛先生

    北周大定元年(580年),楊堅封隋王,二月,北周靜帝下詔禪讓。在此之前楊堅已基本清除了外圍阻礙。後周顯德七年(960年),趙匡胤在弟弟趙光義和親信趙普等的擁立下黃袍加身。在此之前,趙匡胤面對的局面是基本沒有什麼反對派。從這點看,趙匡胤容易些。那麼在他們分別登上皇位之後呢?楊堅登基之後面對的一統天下的對手只剩下陳叔寶的陳朝,基本上也算不上什麼對手。而趙匡胤面對的是割據勢力林立的局面,稍有不慎,可能就身死國滅。從這點來講,楊堅容易些。再對比他們兩人的決心,因為一件事下決心幹和迫不得已幹,難易程度是不同的。楊堅自始至終沒有不好意思而趙匡胤是把戲做足。雖然是惺惺作態,但決心顯然沒有楊堅大。決心代表著信心,從側面反映楊堅做的事情更有把握。綜上所述楊堅是先難後易,而趙匡胤是先易後難。

  • 2 # 江小Yu

    隋文帝楊堅更簡單一些。

    說一下兩個人分別取得帝位的方式

    一,妻管嚴--隋文帝楊堅。清代史學家趙翼說過“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楊堅本來就是北周一位有能力有權利,但是卻無緣皇位之人,因為他的女兒是皇后,所以遭到皇帝宇文贇的猜忌,為了保全自己及家人,申請遠調,誰承想,楊堅外調以後年僅二十二歲的宇文贇突然暴斃。此時的楊堅正在京城府邸養病,聽到訊息後順勢矯召輔政,被封為大丞相,住進太子府,輔佐年僅九歲的靜帝。楊堅會交朋友,除了內臣文官以外,還獲得了各地總管的支援,很快平定了朝廷的騷亂,平亂的同時,楊堅以公主出嫁為藉口召集北周宗室親王到長安觀禮囚禁並誅殺,此後楊堅的帝路再無阻礙。公元581年,楊堅接受北周靜帝禪讓,登基稱帝,改國號隋,史稱隋文帝。

    二,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北宋趙匡胤。趙匡胤此人從年輕就一路開掛,命裡有貴人相助。趙匡胤的老東家郭威是後漢時期的託孤重臣,但是受到後漢隱帝劉承佑猜忌,被迫發動兵變,代替後漢建立後周,此後作為親兵的趙匡胤履歷戰功,成為禁軍最高統帥。郭威死後,皇位多次變更,新帝年幼,外敵入侵,大年初一邊關吃緊,此時趙匡胤被派上戰場,走到陳橋驛,部下將士鬧著要造反,趙匡胤酒後醒來,發現已經黃袍加身,年輕的小皇帝和太后自知孤兒寡母不是趙匡胤的對手,於是大年初四,趙匡胤就得到了小皇帝的禪讓,成為了宋朝的開國皇帝,五代十國的終結者。

    兩個人看起來都輕輕鬆鬆登上九五之尊,私底下也肯定是付出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努力,任何人的成功並沒有表面上那麼一帆風順。個人感覺,隋文帝楊堅登上帝位只需要處理好朝廷皇戚宗親和內宦內部的問題就可以了,趙匡胤不僅要處理內部問題,還要在過後“杯酒釋兵權”要處理內憂和外患,所以個人覺得楊堅更容易一些。

    感悟:

    成功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只有腳踏實地;人生也並不一定一帆風順,也有可能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

  • 3 # 東波情感

    隋文帝,靠著別人讓給他,但是他也奮鬥了大半輩子。宋太祖輕鬆不二,黃袍加身就成為皇帝。總之倆個都輕鬆,相對還是宋太祖輕鬆。

  • 4 # 偉人的故事

    自古以來,奪取兵權是一個極其困難的,都會有流血、有犧牲,在大臣眼中,自己手裡有兵權的話,是一種地位和保命的象徵,怎麼會輕易的將兵權交出呢?可是皇帝又怎麼會允許其他人動搖自己的皇位呢?

    首先,我們看宋太祖和隋文帝是如何奪取兵權的!

    宋太祖奪權之路?

    趙匡胤想出一種特別的方法,沒有以利刃相逼,也沒有流血和犧牲,就是簡單的喝酒就把兵權奪了。他剛登基,肯定不能做昏君做的事情。

    一天趙匡胤將禁軍統領還有眾將招來皇宮,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在這個時候沒有上下尊卑,只有兄弟情義。喝完酒之後,趙匡胤開始按照自己的劇本走了,他走的是感情路線,所以最終他的將士都對他感恩戴德。趙匡胤大概意思就是,現在的自己皇位不穩,不是因為害怕你們謀反,而是害怕你們的手下,想要飛黃騰達,慫恿你們去奪皇位,到那個時候,兄弟之間不和睦,自相殘殺實在是不好,倒不如你們交出兵權,去鎮守邊疆享清福,而且會獎賞這些將士財物,這樣也可以保證不受他人算計。

    眾將士聽了之後都是感動,認為趙匡胤處處為自己著想。這也是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高明之處,輕輕鬆鬆就解決了,既沒有破壞自己明君的形象,又讓手下心甘情願交出兵權。但是在那個時候政權本就分散,趙匡胤所得到的只是一點點兵權而已,各個藩王和節度使手中都有兵力,要是有一天聯合起來定會危及皇位。趙匡胤又想到一個妙招,讓他可以安穩的睡一個好覺。他自己設立了嚴密的政治管理制度,還有軍事選拔制度,將剩下的兵權分散開來,讓底下的人沒有造反的能力。

    這個“杯酒釋兵權”的方法很好的防止內亂的發生,穩住了趙匡胤的皇位,不僅恰當的處理了兄弟們之間的關係,而且加強了君主專制

    隋文帝的奪權之路?

    清代史學家趙翼評價隋文帝"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甚至還有人認為他靠著欺壓孤寡的女兒和外孫做了皇帝。

    楊堅是北周官員,歷仕周武帝宇文邕、周宣帝宇文贇、周靜帝宇文闡三代,宇文邕和宇文贇都曾經懷疑過楊堅,但每一次的殺機都被他平安躲過去,反而官卻越做越大,權勢越來越盛,不得不說單是這份求生的計謀和隱忍便是無人能及的。待到七歲的小皇帝宇文闡繼位時,楊堅已經官拜宰相了,而楊堅的女兒也成了當時的太后。

    北周靜帝宇文闡並不是楊堅的女兒楊麗華所生,只因她是周宣帝宇文贇的原配才被封為太后,按照後來的說法相當於“嫡母皇太后”,宇文闡的生母叫朱滿月。後人寫史常有貶低隋朝的傾向,常認為他得國不正,有欺壓女兒的惡名。

    楊堅在鄭譯和劉昉的幫助下,以外戚身份牢牢地控制了北周的朝政。楊堅掌權後,便開始了從這個名義上的外孫手裡奪權的計劃,先是誘殺了北周宗室五王,緊接著,又任用韋孝寬出兵打敗了尉遲迥,消滅了所有對自己有威脅的政敵。順理成章地,在公元581年,楊堅逼迫周靜帝宇文闡讓位給自己,定國號為隋,改元開皇.

    綜上,似乎隋文帝的上位之路更加輕鬆些.

  • 5 # 閱讀舊時光

    首先這兩位都是陰謀家、政治家,都是透過陰謀詭計,用不正當手段把皇權奪到手的,至於誰的奪權之位更輕鬆,我們對比下二位的奪權之旅,就可以得出結論了。

    首先我們看下隋文帝楊堅,楊堅家族從漢朝以來,一直都是名門望族,他的老爸楊忠幫助宇文泰建立了北周政權。後來北周宣帝宇文贇娶了楊堅的女兒楊麗華。這個宇文贇貪圖享受,當了2年皇帝就不想幹了,傳位給自己年僅7歲的兒子宇文闡。不久這個宣帝在聲色犬馬中享樂過度就死了,楊堅看到機會來了,就開始動起了篡位的心思。楊堅奪權之旅大致分四步:

    1、利用宣帝傳位於年僅7歲的靜帝政權交接時機,自己當上了大丞相,並假傳聖旨謀奪了軍政大權以及京城周邊部隊的指揮權。然後收買人心,培養了大批的親信實力。

    2、設計幹掉了宇文家族的幾位親王。這幾位親王都在地方帶兵,頗具實力,楊堅假傳聖旨調回這幾位親王,然後用謀反之罪處死了這幾個人。

    3、鎮壓反對自己幾個北周重臣宿將,相州總管尉遲迥、鄖州總管司馬消難、益州總管王謙這幾個人先後被幹掉。掃清了反對自己的勢力。

    4、拉攏部分北周皇室貴族,讓這些人不再反對自己。

    最後,公元581年,後周靜帝禪讓,楊堅順利上位,定國號隋。

    我們再來回顧下趙匡胤的奪權之旅:

    趙匡胤沒有楊堅那麼命好,他出生在軍人世家,所以自小就有良好的軍事素養和武術功底,據傳像太祖長拳就是趙匡胤創立的。原先趙匡胤在郭威手下幹活,後來郭威廢了後漢的皇帝,建立後周政權,郭威無後,他的樣子柴榮繼位後,趙匡胤就執掌禁軍,柴榮這個人英明神武,本來也沒趙匡胤啥事,只是可惜柴榮英年早逝,和北周一樣,皇位交到了年僅7歲的小孩手裡。這時,趙匡胤心思也就動開了,我們分析他的奪權之路:

    1、製造北漢和契丹入侵的訊息,營造了大兵壓境的恐怖氣息,乘機讓自己獲得兵權。

    2、授意自己的心腹部下,發動兵變,還要把自己塑造成被逼無奈的樣子。最後黃袍加身。

    3、收買了京城的守門人,順利進入京城,兵不血刃控制了開封。

    4、優待皇室,柴宗訓禪位。公元960年,趙匡胤順利上位,國號宋。

    我們從二位奪權的之路來看,都有相似點,都是利用皇權交接之際,新帝幼小,政權不穩時動手,相比較之下,楊堅的過程稍微複雜點,死的人多一些,而趙匡胤的奪權之路相對輕鬆些。趙匡胤吸取了自己奪權經驗教訓,重文抑武,雖然減少武將篡權機率,但也導致了軍隊戰鬥力下降,民風孱弱,雖然國富,卻不敵外族入侵,為北宋恥辱的滅亡埋下了種子。

  • 6 # 老漢說體育

    宋太祖趙匡胤輕鬆

    現將隋文帝楊堅與宋太祖趙匡胤的奪權之路逐一道來,從中我們將會發現,通向頂峰的路都是充滿荊棘的,都不是一帆風順。

    先看隋文帝楊堅的上位之路。隋文帝出身於關隴士族,祖上楊忠乃北周開國八大柱國二十四將軍,與獨孤後的祖上獨孤信及李淵的祖上李虎一樣,都是北周奠基者宇文泰的得力干將。北周的府兵制,國富民強,強大了國家的統治基礎。至北周宣帝宇文贇統治時期,其已幾乎統一了中國,但宣帝不像其父宇文邕那樣文治武功,他貪玩好酒,猜忌功臣。楊堅雖在朝中盡心任職,且其女兒楊麗華嫁給了宣帝,已是宣帝的岳丈,但宣帝仍然對其不放心,找理由要殺他。楊堅自度受宣帝猜忌,申請外放任職,外放期間注重與朝中親信的聯絡,另外在外放期間注重施行仁政,收買人心。宣帝好玩的性格造成其英年早逝,楊堅被時代推向了輔政的位置,輔佐幼帝宇文闡,同時大力遏制皇族宇文家族的權力,在相繼削弱了並鎮壓了反抗勢力後,末帝宇文闡順利禪位,國號大隋。

    再看宋太祖趙匡胤的黃袍加身。宋太祖處在五代這個亂世,現在後周武宗柴榮處任職,憑軍功逐步升職至軍隊的主要將領,柴榮去世後,作為顧命大臣與馮道等一併輔佐幼帝柴宗訓,此時其已升任殿前都指揮使,相當於現在的軍委主席了。在那個誰有槍誰就是王的年代,尤其是五代十國時期,趙匡胤儼然是最有實權的人物。此時北方大遼進犯邊境,其帥軍征討,行至黃橋便發生了聞名中外的“黃袍加身”,其部下簇擁其做了皇帝。後周末帝柴宗訓明知皇位不保,順水推舟禪讓皇位。

    綜上,宋太祖趙匡胤憑軍功為部下擁立,也未遇到任何抵抗,實乃順也!

  • 7 # 天晴愛睡覺

    古代奪皇位都是個技術活,有人偷有人搶!

    很明顯偷比搶輕鬆撒,楊堅和趙匡胤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但綜合而言,趙匡胤偷的更輕鬆!

    楊堅稱帝前,屢次被猜忌,周武帝宇文邕即位,楊堅任小宮伯,出任為隨州刺史,軍職為大將軍。後來被調任京城。在其母身邊侍疾三年,晝夜不離左右,都稱他純孝。當時宇文護執掌朝政,非常忌憚楊堅,多次想要謀害他,幸而有大將軍侯伏、侯壽等人的保護才得以倖免。

    楊忠死後,楊堅承襲隨國公的爵位。周武帝聘楊堅的長女楊麗華為皇太子妃,對楊堅更加禮遇。齊王宇文憲曾對周武帝說:“普六茹堅相貌非常,我每次見到他,都覺得自慚形穢,我怕他不會久居人下,要早早地除掉他。”武帝說:"楊堅此人只可以作為一個將領。"內史王軌突然對武帝說:"皇太子贇將來並非社稷之主,普六茹堅貌有反相。"周武帝十分不爽,說:"帝王自有天命在,旁人又能奈何!"楊堅知道後十分畏懼,行事小心謹慎

    周宣帝即位時,楊堅的地位和威望日益做大,周宣帝十分忌憚。周宣帝有四位寵幸的姬妾,與楊麗華一起為皇后,幾家爭寵,相互詆譭對方。周宣帝發怒之時,對皇后楊麗說:“一定要將你家滅族!”於是召楊堅入宮,對左右侍衛說:“楊堅的臉色稍有變化,就殺了他。”不料楊堅到了宮內,神情和臉色自若,於是周宣帝沒能殺了他。

    楊堅稱帝之前可謂是兇險異常,步步驚心!

    相反,趙匡胤登基則十分輕鬆,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眨眼間就當了皇帝;杯酒釋兵權就解決了武將專權!攻伐南唐猶如探囊取物,一直都是順風順水!

  • 8 # 浩浩白水

    宋太祖趙匡胤似乎更輕鬆,幾乎沒流血實現了朝代更替。這主要郭氏周政權建立時間短,而且五代更替頻繁,人們的忠君思想相對差。而楊堅奪取政權是以外戚身份,加上關隴貴族內部矛盾,如受到“八坐”之一歐陽詗的反叛。

  • 9 # 東海小島主

    奪權這種東西沒有輕鬆之說,只有相對準備、機遇以及方式方法等。

    楊堅是經過長時間的等待和預謀,趙匡胤的戰功和威望的績點。

  • 10 # 楓葉0829

    說奪權的話,趙匡胤要比楊堅要輕鬆一些。

    楊堅奪權時北周皇室還有一定的力量,而且當時北周的軍事力量劃分與後周也不同,趙匡胤掌握著當時後周最為精銳龐大的中央禁軍,可以說地方軍事力量根本無法與趙匡胤對抗,而楊堅則不同,當時各州總管還掌握著相當數量的軍隊,至少從明面上看,當時的相州總管尉遲迥叛亂時,兵力和勢力與楊堅是相當的。而趙匡胤平定的昭義節度使李筠、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叛亂,相對來說則容易的多。

    此外周武帝一直懷疑楊堅有異心,雖然一直沒狠下心去殺他,但也是動了殺心的,這樣的生存環境,又何談容易?而趙匡胤呢,至少柴榮在世時,從未懷疑過趙匡胤,甚至在死前將禁軍交給趙匡胤。楊堅卻在周武帝死後依舊處處作難,幾次險些喪命。

  • 11 # 財運亨達

    隨文帝楊堅和宋太祖趙匡胤相對歷史上其他開國皇帝來說他們奪權都算是比較輕鬆的。但若他們兩個再比較的話,我個人感覺還是宋太祖趙匡胤奪權更輕鬆一些。

    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出身於官宦之家。其祖上都在唐朝為官。公元948年,趙匡胤投身在後漢樞密使郭威的帳下。在跟隨郭威征討河中節度使李守貞的過程中,英勇作戰,屢立戰功。

    公元951年,郭威繼位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被任命為東西班行首,就是擔任皇帝侍衛。後來又被任命為滑州副指揮使,算是一個低階軍官。公元953年,郭威任命其養子(也是其妻侄)柴榮為開封府尹,趙匡胤這個時候被任命為開封府馬直軍使。也算是一箇中級軍官了。

    後周太祖郭威

    公元954年,郭威病逝後柴榮繼位,也就是周世宗。柴榮此時任命已是自己親信的趙匡胤掌管禁軍。第二年,北漢聯合契丹入侵後周。柴榮御駕親征,雙方在澤州高平(今天的山西高平)擺開戰場。就在這時寧江軍節度使樊愛能等人竟然帶頭逃跑了。這導致後周軍處於極度危險之中。在這危急時刻,趙匡胤振臂高呼:“主上面臨險境,我等當拼死一戰!”。他一面派弓箭手搶佔高地,同時又和禁軍大將張永德各率兩千精兵,在敵軍中左右衝殺,拼死搏擊,又加上柴榮親自督戰,士氣一下大振,士兵都吶喊著奮勇殺敵。最終,北漢軍隊被打的大敗而逃。趙匡胤因在這次戰爭中表現突出,被任命為殿前都虞候,併兼任嚴州刺史。

    周世宗柴榮畫像

    公元956年春,趙匡胤跟隨柴榮舉兵南征。首戰便在渦口(今在安徽懷遠)打敗南唐軍隊一萬多人,斬殺南唐兵馬都監何延錫等人。緊接著又大敗南唐奉化軍節度使皇甫暉和常州團練使姚鳳等人率領的十五萬軍隊,並活捉皇甫暉和姚鳳。趙匡胤不久又在六合的東面大敗南唐齊王李景達率領的部隊,斬殺一萬多人。此後,趙匡胤被任命為殿前都指揮使,不久後又被加授為定國軍節度使。

    公元957年,趙匡胤跟隨柴榮再次南征南唐的壽春、濠州、泗州、楚州等地,自己充當前鋒,接連攻城掠地,連戰連捷。並俘獲南唐保義軍節度使陳承昭等。趙匡胤乘勝進軍,在迎鑾江口和瓜步地區都大敗南唐軍。至此整個淮南地區被徹底平定。

    公元959年,趙匡胤又隨柴榮北伐。打退了勇猛的契丹騎兵,平定了關南地區。在回來的路上,柴榮身染重病。就在這一年,柴榮駕崩。他年僅七歲的兒子柴宗訓(就是周恭帝)繼位。趙匡胤被新皇帝任命為歸德軍節度使和檢校太尉。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趙匡胤讓人傳播謠言說,契丹和北漢又聯合舉兵來攻打後周。宰相範質等人沒有核實訊息的真假,就匆忙派趙匡胤率領大軍北上禦敵。正月初二,趙匡胤統率大軍離開都城,晚上宿營在陳橋驛(今河南封丘陳橋鎮)。

    這天晚上,趙匡胤的一些親信在將士中開始散佈議論,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曉?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然後再出發北征”。將士們都一直追隨著趙匡胤,也都擁護他當皇帝。於是在第二天,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後改名為趙光義,就是後來的宋太宗)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便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醒的趙匡胤身上,並都朝趙匡胤跪拜,山呼萬歲,擁立他為皇帝。趙匡胤假裝推託一番後,便同意了將士的請求。趙匡胤隨後便率領兵變的軍隊回到開封。

    守備都城的主要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都是趙匡胤的結拜兄弟。他們得知兵變成功後便開啟城門迎接他們入城。陳橋兵變的將士就這樣兵不血刃的控制了都城開封。

    這時丞相範質等人才感到倉促派趙匡胤出征是上了當,但到現在已經是無可奈何,毫無辦法。這時翰林院學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準備好的詔書,宣佈柴宗訓禪位。趙匡胤於是正式登基做了皇帝,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由於趙匡胤在後周擔任歸德軍節度使時的藩鎮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於是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改元“建隆”,史稱“宋朝”或“北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

    北宋初年,國家還處在四分五裂之中。北面有契丹和北漢,南面有南唐等國家。趙匡胤繼位後,採取“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經過多年的戰爭,最終使國家逐步走向了統一。他同時透過採取“收其精兵,削奪其權,制其錢穀”三大綱領,巧妙施行“杯酒釋兵權”、“削弱相權”、“罷黜支郡”、“強幹弱支”、“內外相維”、“三年一易”等措施加強了中央集權,並透過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的改革,革除了五代時期遺留下來的許多弊政,使國家呈現出了政治安定、經濟繁榮的大好局面。

    趙匡胤

    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突然在宮中去世,年僅五十歲。

    趙匡胤一生最大的貢獻和成就在於他重新統一了華夏地區,結束了自唐末五代以來長達近七十年的藩鎮割據的混戰局面。飽經戰火之苦的民眾終於有了一個和平安寧的生活環境,這為當時經濟的發展,社會的安定和文化的繁榮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社會條件。

    隋文帝楊堅

    楊堅出身名門望族。他的父親楊忠早年跟隨北周文帝宇文泰在關西起義,因功勳卓著被賜姓普六茹氏。歷任大司空、柱國大將軍等職,最後獲封隨國公。

    楊堅從小被一尼姑收養。他和這位尼姑共同生活了十二年之久。尼姑還給他起名普六茹堅。公元555年即西魏恭帝二年,年僅十四歲的普六茹堅便被京兆尹薛善徵辟為功曹(古代的一種官職名稱)。接下來他的人生就像開掛了一樣。556年,因為他的父親楊忠的功勞他被授為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和儀同三司等,並被封成紀縣公(古代的一種封爵)。在西魏恭帝四年(557年),又被封為驃騎大將軍,加開府(開府就是指有設定官衙的權利)。559年,北周明帝繼位,楊堅又被授為右小宮伯,進封大興郡公。560年,周武帝宇文邕即位。楊堅被任命為小宮伯,出任隨州刺史(今湖北隨州市),並被提升為大將軍。

    568年,父親楊忠去世後,楊堅承襲了父親的隨國公爵位。後來楊堅的長女楊麗華被周武帝選為皇太子妃,楊堅的地位就更加顯赫了。

    575年,楊堅率領三萬多水軍,在河橋地區把北齊的軍隊打的大敗。576年,楊堅跟隨周武帝出征並一舉滅掉了北齊。因戰功卓著,他被提升為柱國。

    578年6月,周武帝宇文邕去世,太子宇文贇繼位(就是周宣帝)。這時楊堅的長女楊麗華被冊封為皇后。楊堅又因此被晉升為柱國大將軍。周宣帝非常暴虐荒淫,楊堅經常勸諫他,但周宣帝不但不聽,反而開始懷疑打擊楊堅。有一次周宣帝發怒時對皇后楊麗華說:“一定要將你家滅族!”楊堅聽說後每天都提心吊膽,戰戰兢兢的。

    楊堅感到待在皇帝身邊,會讓周宣帝越來越忌憚自己。他透過內史上大夫鄭譯向宇文贇透露自己想到京城外任職的意願。這正合宇文贇的心意,當即任命他為亳州總管。這樣宇文贇放心了,楊堅也安心了。楊堅任亳州總管時,知己龐晃曾勸他起兵造反。楊堅握著龐晃的手說:“現在時機還不成熟啊”。從這句話可看出楊堅早就有取周而代之的想法。

    周宣帝宇文贇繼位後,不問朝政,整天沉溺於酒色。579年2月19日,宇文贇為了自己玩的更加隨心如意,竟下詔將帝位傳給長子宇文闡,改年號為大象,自稱天元皇帝。以後他就終日在後宮裡和嬪妃宮女們吃喝玩樂。

    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周宣帝突然病重去世。這時御正下大夫劉昉和內史上大夫鄭譯兩人偽造詔書,幫助楊堅成為了輔政大臣。之後周靜帝任命楊堅為左大丞相(不久又改任大丞相,開始大權獨攬)。此時楊堅開始了他篡奪北周大權的計劃。當時周皇室中還有很多有實力的藩王,他們也都對楊堅這位外戚專權不滿。楊堅為了清除奪權道路上障礙,決定想辦法除掉他們。因為他們都有自己的藩地和軍隊,楊堅也是非常小心謹慎。首先他先以趙王宇文招的女兒將要出嫁到突厥為名讓他們都來京師長安。580年6月,北周宗室中有實力的趙王宇文招、陳王宇文純、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逌等都陸續到了長安。

    此時相州總管尉遲迥看到楊堅在朝內專政非常不滿,於是率兵反叛。緊接著鄖州總管司馬消難、益州總管王謙、滎州刺史宇文胄等人也紛紛起兵響應尉遲迥。一時之間,反叛總兵力就達到了二十多萬人。此時局面對楊堅非常不利,但楊堅卻鎮定自若,從容應對。楊堅命上柱國韋孝寬為行軍元帥,統領隴西公李詢,郕公梁士彥、樂安公元諧、化政公宇文忻、濮陽公宇文述、武鄉公崔弘度、清河公楊素等,出兵征討尉遲迥。韋孝寬率領的部隊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擊敗了尉遲迥所率領的叛軍,尉遲迥自殺身亡。

    同時楊堅又命柱國王誼和梁睿各為行軍元帥,分別率軍攻打司馬消難和王謙,他們也都很快取得了勝利。最後司馬消難向南逃到了陳國,王謙被殺死。不久宇文胄也被楊素斬殺。至此楊堅從當年的6月到8月僅用68天的時間就徹底消滅了以尉遲迥為首的叛亂,取得了平叛鬥爭的勝利。

    雍州牧畢王宇文賢是一位有實權的人物。他也一直對楊堅專權不滿。楊堅設計安排人誣告他糾集同黨,陰謀作亂。隨後將宇文賢捉拿並以謀反罪處死了他。接著楊堅便以同樣的罪名,先後殺掉了趙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陳王宇文純、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逌等,清除了鮮卑族中的反對力量。同時又拉攏元諧、元胄、宇文忻等部分鮮卑貴族。這樣楊堅就基本清除了攔在他奪權道路上的障礙。

    隋文帝楊堅

    581年2月,楊堅由隋國公晉封為隋王。同月,周靜帝下詔宣佈將帝位禪讓給楊堅。楊堅假裝推讓一番後,便正式登基稱帝。定國號為“隋”,改元開皇。

    楊堅登基以後,攻滅了陳國,把分裂280多年的中國又重新統一了起來。對突厥等少數民族實行安撫政策,被尊稱為“聖人可汗”。政治上開創了以考試為主的官員選拔制度(這是後來影響中國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的前身)。另外,他還廢除九品中正制,改為五省六部制,加強了中央集權。他勵精圖治,躬行節儉。在他精心治理下,隋朝由初期的戰亂困頓狀況逐步發展繁榮起來。在他統治時期國家出現了政權穩定,戶口銳增,積蓄充盈,文化繁榮,經濟發展的大好局面。後人將隋文帝統治的這一時期稱為“開皇之治”。

    總上所述,雖然隋文帝楊堅和宋太祖趙匡胤在奪取政權時都比較輕鬆,但隋文帝楊堅面臨的阻力更大一些。他是在平定以尉遲迥為首的叛亂,清除掉雍州牧畢王宇文賢及趙王宇文招、陳王宇文純等五大蕃王的勢力之後才奪權成功的。而趙匡胤幾乎是兵不血刃就奪權了政權。因此說相比隋文帝楊堅,宋太祖趙匡胤奪權還是更輕鬆一些。

    後記:隋文帝楊堅和宋太祖趙匡胤還有一個相似之處,那就是他們的死因都成了歷史之謎。他們在歷史的長河中都給世人留下了無限遐想。

  • 12 # 好古不怠

    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多數都是透過戰爭建立,只有少數幾個朝代是透過政變、兵變的方式進行奪權,然後取而代之建立的,隋朝和宋朝的建立就是如此。隋文帝楊堅依靠外戚身份,獨攬朝政,一步步取得皇位,建立隋朝;宋太祖趙匡胤則是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依靠手中兵權,迫使柴宗訓禪位,建立宋朝。那麼比較隋文帝和宋太祖兩人,誰的奪權之路更為輕鬆呢?

    我們先看隋文帝楊堅的奪權之路

    出身貴族

    楊堅的父親楊忠是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是僅次於八柱國的軍事貴族。楊堅的妻子獨孤氏則是八柱國之一獨孤信之女,而獨孤信的另一個女兒則嫁給了李昞,李昞是八柱國之一李虎之子,也是唐高祖李淵的父親。三個家族透過聯姻的方式被牢牢的結合在一起,楊堅的起點真的很高,他手裡掌握著巨大的軍事資源和政治資源。

    此外楊堅的女兒楊麗華是北周宣帝宇文贇的皇后,楊堅就是宇文贇的岳父,這使他可以憑藉外戚的身份干預朝政,也是由於這一層原因宇文贇晉升楊堅為柱國大將軍、大司馬,楊堅的地位和威望因此日益做大。當然宇文贇也不是傻子,他對楊堅也多有忌憚和猜忌,為了避免猜忌,楊堅主動提出外放出藩。此時楊堅的實力不足,時機也不成熟,無法向皇權做出挑戰。

    正式奪權

    北周宣帝宇文贇即位後,不僅沉湎酒色,暴虐荒淫,還大修宮殿,濫施刑罰,甚至殺死了齊王宇文憲,導致宗室力量受到極大的削弱,這也為楊堅後來消滅北周宗室勢力埋下了伏筆。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宇文贇因為縱慾過度導致健康極度惡化,同年五月,宇文贇病逝,御正下大夫劉昉、內史上大夫鄭譯偽造詔書,讓楊堅接受遺命,輔佐朝政。至此,楊堅正式拉開了奪權的帷幕。楊堅升任左大丞相、假黃鉞,百官皆聽命於他,可謂是權傾朝野。

    平叛稱帝

    但北周國內仍有反對勢力,便是北周宗室諸王和一幫老臣,首先發難的便是北周重臣、相州總管尉遲迥,隨後鄖州總管司馬消難、益州總管王謙相繼起兵響應,相、衛、黎、毛、洺、貝、趙、冀、瀛、滄、青、膠、光、莒諸州一起叛亂,人數達十萬之眾,此外宇文胄、石愻、席毗、毗弟叉羅也都據州響應尉遲迥,反叛勢力愈演愈烈。楊堅急忙派韋孝寬為行軍元帥,同高熲一起討伐尉遲迥,又命楊素、梁睿、王誼等領兵討伐其他各處叛亂。韋孝寬不愧為北周名將,不到三個月便平定了尉遲迥之亂,其他叛亂也相繼被平定。

    後楊堅又先後殺掉雍州牧畢王宇文賢、趙王宇文招、陳王宇文純、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逌,北周宗室反對勢力被一舉消滅。楊堅稱帝之路上已再無阻礙。北周大定元年(公元581年),楊堅稱帝,隋朝建立。

    我們再來看宋太祖趙匡胤的奪權之路

    戰功赫赫

    與楊堅相比,趙匡胤的家世要低得多,父親趙弘殷只是一名中級軍官,可以提供給他的資源有限,趙匡胤日後的成就更多是靠自己打拼出來的。趙匡胤年輕時四處遊歷,於乾祐元年(公元948年)投身到後漢樞密使郭威帳下。郭威稱帝,建立後周後,趙匡胤補任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使。到柴榮即位後,便擢升趙匡胤執掌禁軍,柴榮非常賞識趙匡胤,趙匡胤也不負所望,在高平之戰、後周攻南唐之戰、北伐遼國的戰爭中,趙匡胤屢立戰功,被柴榮任命為殿前都點檢之職,掌管禁軍。

    陳橋兵變

    柴榮是五代不世出的雄主,在位期間,對內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對外南征北戰、開疆拓土,可惜天妒英才,顯德六年(公元959年),柴榮在開封病逝,年僅三十九歲,其子柴宗訓即位。但柴宗訓只有七歲,其母符太后臨朝聽政。

    這對趙匡胤來說真是天賜良機,主少國疑、母寡子弱,此時趙匡胤又掌管禁軍,要說沒有野心覬覦皇位是不可能的。顯德七年(公元960年),後周朝廷風聞契丹和北漢聯兵南下,便不辨真假,急忙派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抵禦,可誰知趙匡胤在距開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發生兵變,黃袍加身,掉頭回師開封,守衛開封的禁軍的將領都是趙匡胤的結拜兄弟,所以趙匡胤兵不血刃就控制了都城開封。百官對此也只能無奈接受,柴宗訓隨即被迫禪位,於是趙匡胤正式稱帝,建立宋朝。

    結語

    兩相對比,還是趙匡胤的奪權之路更為輕鬆。楊堅走的是正常流程,一步步進行奪權,而趙匡胤則是透過軍權直接進行奪權,趙匡胤手握禁軍,禁軍其他將領要麼是趙匡胤的結拜兄弟,要麼同趙匡胤關係親密,禁軍軍權基本完全掌控在他手中,雖然之後發生李筠、李重進叛亂,但與楊堅面對的數十萬叛軍不同,因為後周的精銳部隊都集中在禁軍,地方軍隊實力太過弱小,很快就被平定了。

  • 13 # 墨點江湖

    隋文帝接受北周靜帝禪讓為帝,宋太祖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成為皇帝,看起來都十分輕鬆,但奪帝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沒有之前多年的隱忍和鋪墊,沒有雷霆手段和權謀心思怎麼可能奪位成功,所以要從他們為奪帝位做出的犧牲和努力來做分析。

    隋文帝楊堅的帝王之旅顯赫出身

    西魏大統七年(541年),楊堅出生,相傳他出生的時候“紫氣充庭”,其母呂氏還曾夢到有青龍在腹中盤踞。楊堅生下後,目光明亮外射,手中還有一個奇詭的王字。

    當然,這些在現在看來都是迷信之談、後人附會,更大的可能是日後成為皇帝的楊堅為了宣揚自己帝位的合法性,後期杜撰出愚弄百姓的。就好似劉邦是赤帝子,斬殺了白蛇一樣。

    不過,楊堅本人確實是有大能耐的,十四歲時,就在西魏權臣宇文泰麾下擔任武職。

    周武帝宇文邕即後位,楊堅任小宮伯,出任為隨州刺史,進位大將軍。後來被調任京城。

    當時宇文護執掌朝政,非常忌憚楊堅,多次想要謀害他,幸而有大將軍侯伏、侯壽等人的保護才得以倖免。

    到了天和三年(568年),其父楊忠去世,27歲的楊堅承襲了隨國公的爵位。長女楊麗華成為周武帝宇文邕的皇太子妃。

    齊王宇文憲曾經對宇文邕說:“楊堅的相貌非同尋常,我擔心他不會久居人下,必須儘早除掉他。”內史王軌也對宇文邕說,楊堅貌有反相,將來皇太子宇文贇很可能並非社稷之主。

    宇文邕聽了卻很不高興地說:“帝王自有天命在,旁人又能奈何!”楊堅聽說這個事情後十分害怕,從此行事更加小心,謹言慎行,以免遭到猜忌。

    楊堅在北周消滅北齊的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著。跟從周武帝親征,平滅北齊後,晉封為柱國,先後被任命為定州總管和亳州總管。

    大權在握

    周宣帝宇文贇即位後,楊堅的女兒楊麗華成了皇后。楊堅也升任柱國大將軍,大司馬,大後丞等職。

    大權在握,又是外戚,這讓宇文贇慢慢對楊堅產生了忌恨之心。宇文贇每次生氣時,都會不加掩飾的地對楊麗華說:我一定要滅了你全家!

    一次楊堅被招入宮中議事,宇文贇事先對左右交代,如果楊堅的神色稍有異樣,就殺掉他。楊堅進宮後神情自若,就此才撿回小命。

    《隋書·帝紀一·高祖上》:高祖位望益隆,帝頗以為忌。帝有四幸姬,併為皇后,諸家爭寵,數相毀譖。帝每忿怒,謂後曰:“必族滅爾家!”因召高祖,命左右曰:“若色動,即殺之。”高祖既至,容色自若,乃止。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七十四》;後父大前疑堅,位望隆重,天元忌之,嘗因忿謂後曰:“必族滅爾家!”因召堅,謂左右曰:“色動,即殺之。”堅至,神色自若,乃止。

    天天有人想著著要殺你,而且這人是皇帝,沒法明著防備,這樣的日子不好過呀!長久下去也不是辦法呀!

    君要臣死,臣不想死怎麼辦?好像只能取而代之了,我們可以認為,在這個階段,楊堅開始有了不臣之心。

    為了先保住性命,楊堅拐彎抹角的向宇文贇請求出藩。宇文贇心裡暗喜,任命他為亳州總管。

    亳州總管任上,常山太守龐晃勸他就此起兵,建功立業,楊堅對他說:“時機還不成熟啊。”可見,楊堅已經在為大事做準備了。

    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宇文贇沉湎酒色,暴虐荒淫,懶得過問朝政;為了享樂傳位於長子宇文闡,自稱天元皇帝,住在後宮,終日與嬪妃宮女們吃喝玩樂;不到一年,就把自己折騰死了。

    剛繼位的小皇帝年幼,需要有人輔佐,各方勢力僵持不下,最後有人想起了遠在亳州的外戚楊堅;就這樣,讓楊堅重新成為輔政大臣。

    九五之尊

    楊堅當上大丞相以後,施政寬和,精簡法令,躬行節儉,天下人心歸附。暗地裡,楊堅開始實行他取代北周的宏偉計劃,首先就把矛頭對準了北周皇室成員。

    大象二年(580年),楊堅找了一個藉口,將諸藩王召回京師,防止他們反抗,對自己構成威脅。

    北周重臣、相州總管尉遲迥覺得楊堅在圖謀篡位,率先舉兵討伐楊堅。鄖州總管司馬消難,益州總管王謙等人相繼起兵響應,其它地方的軍政大員也紛紛起兵。

    楊堅任命上柱國韋孝寬為主帥,先是在山西沁水打敗叛軍,最後將尉遲迥圍困在鄴城;攻破城池後,尉遲迥自殺身亡,手下部眾也都被捉拿處死,其它各地的反叛先後隨之平息。

    平亂成功,楊堅威望大增;此時,被拘禁在京城的諸王,密謀殺掉楊堅。

    楊堅先發制人,捉拿宇文賢將其斬首,宣佈趙王等人的罪行,下詔五王劍履上殿,入朝不趨,來安定五王之心。

    接著便以謀反的罪名,清除了鮮卑族中的反對力量。不久,楊堅就以謀反的罪名將五個藩王及其兒子們殺掉。北周皇室勢力基本被清洗殆盡,至此楊堅奪取北周江山已經沒有了阻礙。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楊堅由隋國公晉封為隋王。群臣以周靜帝宇文闡年幼,無力主政為由,請求楊堅取而代之。

    楊堅三讓而受天命,定國號為“隋”,改元開皇。

    在一開始,擁有顯赫出身的楊堅真的只是想舒服的過完這一生,是沒有不臣之心的,但是當女兒成為皇后開始,自己成了權臣外戚,被皇帝忌憚,整日活的戰戰兢兢;為了活命,索性要把皇帝拉下馬,從宇文贇繼位的578年,楊堅有奪權之心開始,到581年靜帝禪位,也就三年時間。

    宋太趙匡胤的逆襲之路軍人世家

    後唐天成二年(927年),趙匡胤生於洛陽夾馬營。他出身軍人家庭,長兄趙匡濟早夭,還有個弟弟趙匡義。

    後漢初年,趙匡胤四處遊歷,寓居襄陽的一座寺廟,得到一個善於看相的老和尚的資助,往北出發,於乾祐元年(948年)投身後漢樞密使郭威帳下,期間屢立戰功。

    郭威稱帝建立後周時,趙匡胤補任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使。廣順三年(953年),郭威養子柴榮(後周世宗)為開封府尹,趙匡胤轉為開封府馬直軍使。

    屢建奇功

    顯德元年(954年),柴榮即位,提拔趙匡胤執掌禁軍。

    時年北漢、契丹聯軍入侵時,柴榮御駕親征,趙匡胤在此戰中振臂高呼鼓舞了士氣,並帶領精兵以死拼殺,最終,北漢隊大敗潰逃。趙匡胤事後被任命為殿前都虞候,領嚴州刺史。

    顯德三年(956年)春,趙匡胤跟隨柴榮征伐淮南,在渦口打敗南唐軍萬餘人,斬殺南唐兵馬都監何延錫等人。

    趙匡胤治軍嚴厲,其父趙弘殷時任馬軍副都指揮使,率軍半夜時來到城下,傳呼開門,趙匡胤說:“父子誠然是至親,但是城門開關,卻是國家的事情。”等到天亮,趙弘殷才得以進城。

    不久之後,趙匡胤在六合東面打敗南唐齊王李景達,斬殺一萬多人。回師後,趙匡胤被任命為殿前都指揮使,不久又被加授為定國軍節度使。

    顯德五年(958年),趙匡胤改任忠武軍節度使;次年,柴榮北伐,趙匡胤擔任水陸都部署。到達莫州,先到瓦橋關,守將姚內斌投降;又打退幾千名契丹騎兵,關南平定。

    柴榮在行軍路上,得到一隻皮口袋,袋中有一塊三尺多長的木板,上面寫著“點檢作天子”,柴榮感到這件事十分奇怪。

    當時張永德任殿前都點檢,柴榮臥病回京,命趙匡胤任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以接替張永德。同年,柴榮駕崩,年僅七歲的柴宗訓(後周恭帝)繼位,趙匡胤改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

    陳橋兵變

    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後周朝廷風聞契丹和北漢聯兵南下,宰相範質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抵禦。

    這天晚上,趙匡胤的一些親信在將士中散佈議論,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曉;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帝,然後再出發北征”。將士的兵變情緒很快就被煽動起來。

    次日,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便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醒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擁立他為帝。

    守備都城的主要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都是趙匡胤的“結社兄弟”,只有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在倉促間想率兵抵抗,但還沒有召集軍隊,就被軍校王彥升殺死;陳橋兵變的將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都城開封。

    範質等人已無可奈何,趙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改封柴宗訓為鄭王;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改元“建隆”。

    在關於將領們想要擁立趙匡胤時,遇到了趙普(後為北宋宰相),趙普卻告訴他們:趙匡胤絕對忠於後周,而且如果他知道這件事,他不但不反,而且還不會赦免你們。

    《續資質通鑑長編》:“太尉赤忠,必不汝赦”

    所以,我認為趙匡胤一開始是打算忠於後周的,但架不住底下的人想要榮華富貴,形勢所迫,只能當上了皇帝。

    帝王手段

    綜合楊堅和趙匡胤的奪位歷程,我認為,楊堅奪取帝位比較容易,出身顯赫,一路基本順風順水,從準備奪取帝位到最後成功,也就花了不到三年時間。

    趙匡胤出身軍人世家,家世不算顯貴,諸多榮譽也都是靠軍功堆起來的,不摻一點假,從出任殿前都點檢一職到繼位為帝,不到二年時間。

    楊堅和趙匡胤,在奪得帝位這一方面,還是有相同點的:被他們奪取政權的王朝國號都為“周”;楊堅奪取北周皇位,趙匡胤奪取後周皇位。被奪位的都是幼子皇帝;被楊堅奪位的北周靜帝宇文闡,時年9歲,被趙匡胤奪位的後周恭帝柴宗訓,時年7歲。

    不同點是對退位皇帝及前朝宗室的待遇:楊堅登位後,不到三個月就暗中派人害死宇文闡,整個北周皇族也基本被他清洗;趙匡繼位後,降柴宗為鄭王,對柴氏禮遇有加,甚至留下遺詔,要厚待柴家的後人,就算他們謀反,也只能判他們自盡。

    從他們對前朝宗室的態度,也能一窺他們奪位的真實心思;一個形似報復,一個心裡有愧。隋朝,歷四帝,享國38年,南宋和北宋,歷十八帝,享國319年,不知道這與他們的對前朝的態度有無關係。

  • 14 # 歷史的小學生

    相比趙匡胤,楊堅的政治基礎更為久遠和堅固。楊堅的父親楊忠,是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北周時,楊忠官至柱國大將軍、大司空、封隨國公。楊忠死,楊堅承襲父親的爵位。除此之外,楊堅的女兒還是周宣帝的皇后。宣帝死,年僅八歲的靜帝繼位,楊堅總攬朝政。取消了左、右大丞相的官員,自立為大丞相,而且獲得假黃鉞(代表皇帝專主征伐之權)。楊堅獨霸朝綱後,遂起了篡位之心。他擔心北周趙王宇文招、陳王宇文純、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達、騰王宇文逌等藩王反對他,就找藉口把他們騙到京城,一起殺害。周明帝和周武帝的諸子也被陸續處死。

    事件發生後,相州(今河北臨漳)總管尉遲迥於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六月起兵反堅。尉遲迥的侄子尉遲勤時為青州總管,也起兵響應;滎州(今河南滎陽)宇文冑、徐州總管司錄席吡羅也紛紛起兵。關東諸州,幾乎全都響應尉遲迥。尉遲迥兵力達十萬之眾。

    鄖州(今湖北安陸)總管司馬消難的女兒是北周靜帝的皇后。他在尉遲迥起兵一個月後,也率眾反堅。

    益州總管王謙,是十二大將軍之一王雄的兒子,不甘把益州總管的位置讓給楊堅的親信梁睿,起兵反堅。

    這就是歷史有名的“三方反堅”。三方起兵後,“半天之下,洶洶鼎沸”。三方勢力中,實力最強的是東戰場的尉遲迥。楊堅命老將韋孝寬為行軍元帥,發兵鄴城,討伐尉遲迥。雙方在鄴城佈陣對峙時,有數萬百姓在旁觀戰。韋孝寬就命人用箭亂射觀戰之人,導致觀戰者四散而逃,爭相躲避。觀戰者的驚慌失措影響到了尉遲迥的軍心,韋孝寬乘機發兵猛攻,大敗尉遲迥,尉遲迥被殺,鄴城陷落。尉遲迥失敗後,楊堅為了徹底消除尉遲迥對鄴城的影響,命韋孝寬將鄴城徹底破壞,城中百姓被南遷至今天的安陽市,一座歷史名城就此化為廢墟。隨同尉遲迥一同起兵的席毗羅也被擊敗,死於非命。關東諸州在歷經六十八天的混亂後,被徹底平定。

    在南戰場方面,楊堅命王誼為行軍元帥討伐司馬消難。司馬消難投降了陳朝,陳宣帝則發兵北上,佔領了沿江一些城鎮。

    西戰場方面,楊堅命梁睿為行軍元帥,出兵二十萬深入蜀境,大破王謙,王謙在逃命途中被殺。

    這次三方反堅,歷時四個月。三方平定後,楊堅於公元581年代周稱帝,建立隋朝。不久殺周靜帝,盡滅宇文氏。

    我們再看看趙匡胤的奪權過程。趙匡胤也屬於將門之後,但不是貴族家庭。他的父親趙弘殷在後梁時,是節度使王鎔的部將。後唐建立後,又任禁軍將領。後漢時,趙弘殷因軍功升任侍衛馬軍護聖軍都指揮使。那一年,趙匡胤二十二歲,應募從軍,參加郭威的部隊,隨軍出戰。趙匡胤在奪權前的身份是開國侯、歸德軍(今河南商丘)節度使、殿前都點檢。

    趙匡胤假借契丹入侵,發動陳橋兵變後,並沒有遇到特別激烈的抵抗。反對趙匡胤奪權的主要有四人,第一是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韓通,他在趙匡胤率領兵變部隊進入京師後,還未來得及反抗,就被趙匡胤親信王彥昇殺害;第二是首相範質,他也只是當面質問趙匡胤,並沒有採取實際行動;第三是昭義軍(今山西長治)節度使李筠,起兵僅十日就兵敗被殺;第四是淮南節度使李重進,李重進屬於外戚,他是周太祖郭威的外甥,後來被收為養子。李重進面如黑炭,善於用兵,人稱“黑大王”。他起兵後,趙匡胤親率大軍平叛,僅半月有餘就被打敗,李自重全家自殺。

    透過對比我們發現,楊堅奪權時所面對的形勢更為兇險,對方實力也更為強大。趙匡胤奪權時面對的形勢雖然也不樂觀,但總體來講屬於區域性小範圍的反抗,遠不及楊堅時的“半天之下,洶洶鼎沸”。另外由於周世宗柴榮一脈人丁不旺,家族中無成年兄弟,兒子們又年幼弱小,因此,沒有出現皇族群起反抗趙匡胤的情況。

    綜上所述,我認為楊堅的難度要稍微大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限火力來襲,還有之前的那種快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