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南休閒釣手永恆
-
2 # 嘉杭
謝邀:為什麼在釣魚競技比賽中,很多人選擇釣浮?黑坑卻很少人敢用?場合不同使用方法就有所區別,加上時間限制有所不同。競技釣一般都是以小個體鯽魚為主,透過釣浮打頻率聚魚快,上魚快為主要目的。黑坑主要是以個體大的魚為主,正常情況下魚不會上浮找食,只能選擇做底窩,釣底。
-
3 # 東來圈圈圈
很不開心回答題主這個問題
1.競技池內魚兒密度大,個子小,一般以小個體鯽魚為主,同時池水的質量有保證,魚兒活性高,索食慾望強烈,釣浮可以耗時最短上魚,保證成績。
2.黑坑就不提了,都是傷心淚,水質差,魚密度低,有些不良坑主甚至使用回鍋魚,或者動了手腳的魚。即便如此一大波釣魚人還是趨之若鶩,所以黑坑在很多地方也叫賭塘,就是釣魚人和坑老闆的對抗!所以黑坑釣友為了釣上魚都是想盡一切辦法,釣底,電浮,釣行程,只要能上魚,任何方法都在用,沒有什麼敢或者不敢!
3.正題:
正常黑坑釣魚,選手都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魚兒聚在自己的窩內,釣浮水中魚後掙扎很容易引起魚兒散去,俗稱炸窩,試想哪個釣魚人希望看到這樣的景象,所以一般都不太選擇釣浮。
-
4 # 眼鏡哥說魚
釣浮與釣底是臺釣以及傳統釣最基本的兩種釣法,二者的根本區別是鉤餌停留的水層不同,釣浮是讓鉤餌漂浮在水中,釣底是讓鉤餌沉到水底。總體來說,釣底比釣浮使用的範圍更廣,在我們平時垂釣的過程中絕大多數時候都會選擇釣底,但是在競技比賽中找準合適的時機果斷選擇釣浮卻能夠收到奇效,效果遠遠比釣底好很多。
需要注意的是,釣浮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只有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才能選擇釣浮,競技比賽中那些透過釣浮取得佳績的釣手也是判斷條件合適後才會選擇釣浮的。
選擇釣浮需要考慮的四大因素無論是競技比賽、黑坑還是野釣,在決定是否需要釣浮之前必須考慮以下四點因素,只要有滿足其中一點就可以嘗試釣浮。
特殊魚種我們常見的鯉魚、鯽魚都屬於底層魚種,底層魚種的數量遠遠比非底層魚種更多,這也是為什麼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會選擇釣底。只有在垂釣鰱魚、鱅魚、草魚、翹嘴鮊等非底層魚種時才需要釣浮,這些非底層魚種平時都生活在中上水層,不會輕易下底。
魚的個體大小雖然鯉魚、鯽魚屬於底層魚種,但是如果底層魚種尚處於幼魚階段,也依然會上浮至水面附近爭搶食物。這一規律對於任何魚種都適用,只要魚的個體較小就應該果斷選擇釣浮,而且是釣淺浮,因為魚的個體越小警惕性就越低,無論哪裡有食物都會蜂擁而至。
水深水深會對魚的習性產生非常明顯的影響,深水區域意味著安全性更高,但是水越深水壓越大並且水中的含氧量也越低,所以即便是底層魚種也不會一直在水底活動,如果水太深魚就不會選擇下底了,此時水底較大的水壓以及較低的含氧量是魚類無法適應的。因此,在水深超過8米甚至10米時就應該考慮釣浮,而不是釣底。
魚的密度高低如果窩點內魚的數量很多,密度很高,就會形成競爭關係,魚為了爭奪有限的食物就會離底上浮,因為餌料和窩料始終是從上至下落入窩點,所以魚只有離底上浮才能佔得先機,爭奪到更多的食物。在這樣的情況下,釣魚人就可以果斷選擇釣浮。相反,如果窩點中魚的數量較少,密度較低,魚就有充足的食物,因此離底上浮的可能性非常低,面對這樣的魚情釣魚人就只能選擇釣底。
競技比賽可以釣浮的兩大原因在競技比賽中之所以能夠有釣浮的條件,主要是因為魚的密度非常高。為了最大程度降低運氣因素對比賽成績的影響,在比賽開始前往往都會向競技池中投放大量的魚,魚的整體密度遠遠高於黑坑,所以很容易形成魚類之間的競爭搶食效應,底層魚離底上浮的可能性自然也就更大。
另外,在競技比賽中選擇釣浮取得佳績的情況基本都出現垂釣鯽魚專案中,為了檢驗參賽者的基本功,進行垂釣鯽魚比賽的魚池中通常不會投放個體太大的鯽魚,甚至還會專門投放3兩以下的小鯽魚。因為魚的個體較小,再加上魚的密度較高,出現離底上浮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於是就給釣浮創造了絕佳的條件。
黑坑也可以釣浮雖然在黑坑垂釣時基本以釣底為主,但是有些時候也是可以釣浮的。例如一些垂釣草魚的黑坑就需要釣浮,原因很簡單,因為草魚屬於中層魚種,採用釣浮的方式垂釣草魚能夠有更大的中魚機會,釣獲量也遠遠高於釣底。
雖然絕大多數的黑坑中魚的密度都無法和競技池相比,但是如今的高密度黑坑越來越多,雖然這樣的黑坑收費較高,卻給釣浮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有經驗的釣魚人會專門利用大量投餵散炮的方式吸引底層魚離底覓食,然後配合釣浮的辦法增加漁獲量。
最後,絕大多數的黑坑水深基本都在2.5米以內,但是有一些非專業的黑坑是從礦坑、挖沙坑改造而成的,這樣的黑坑水深有可能超過5米甚至8米。由於水深過大,魚離底上浮就會成為一種常態,所以在這樣的黑坑中垂釣時也完全可以釣浮。
溫馨提示:選擇釣浮具有一定的風險不難發現,是否選擇釣浮需要釣魚人對魚情做出準確的判斷,因此在競技比賽中選擇釣浮其實是具有一定風險的。絕大多數的競技比賽時間都非常短,基本不會超過一個小時,參賽選手選擇釣底是一種比較穩妥的做法,如果選擇釣浮就必須確保自己的判斷精準無誤,否則在發現釣浮失敗之後再改為釣底就意味著大量的時間被耽誤,想要在剩下的時間裡追趕上其他參賽者是非常困難的。
-
5 # 漁者靈魂
很多釣友對於黑坑釣鯉魚能不能釣浮這個問題一直不明白,黑坑釣鯉魚是可以釣浮的,但是也是有前提魚情,不是什麼魚情都能釣浮,也不是說魚上浮了我們就能釣浮,這個前提條件一般是很少能碰上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少能在黑坑垂釣中看到釣浮的情況。
什麼是釣浮:
釣浮是在垂釣過程中技術要求非常全面的一種釣法,主要垂釣的魚情是處於不同水層的、搶食的魚類。釣浮是將鉤餌垂懸於不同的水層,主要垂釣的是魚不在水底,上浮並且攝食狀態的魚。釣浮也可以說上、中、下水層的魚都是可以垂釣的,屬於比較全面的一種釣法,我們常見的釣浮的魚種基本都是鯽魚、草魚等等,它們可以上水層的上、中、下攝食,並且釣浮的頻率很快,可以找到“爆連”的那種感覺。
但是鯉魚屬於水底層活動的魚類,有時候也會上浮,但是上浮的鯉魚並不一定攝食,雖然我們長垂釣的黑坑裡面,鯉魚的密度大,但是也不是所有的魚情都適合釣浮,釣浮是有條件的,條件不具備,就算再好的技術、再好的餌料都不行,這也就是黑坑中鯉魚密比較度大,但是還不能釣浮的原因。
黑坑鯉魚釣浮的必有的條件:
一、魚的密度:魚的密度可以說是釣浮的基本條件,魚密度不大,釣浮的條件基本就不成立。我們經常玩的黑坑大部分都是100元~300元的魚票,放魚最多也就二三千斤,這樣魚的密度是遠遠不夠的,黑坑鯉魚釣浮魚的密度大約在一畝地面積大小魚不低於一萬斤,不然根本釣不出釣浮的魚情。
當然鯽魚除外,鯽魚的習性魚鯉魚不一樣,我們不能規劃為一起,我們在鯽魚釣浮的時候就能感覺得出爆連,一竿接一竿的中魚,但是鯉魚不一樣,有的魚情釣浮是可以釣兩條,可是釣完這兩條之後呢,基本就可以收拾收拾回家了。
我們平常碰到的鯉魚魚情是不可以釣浮的,如果釣浮估計釣不到幾條,還不如釣底實在,想要鯉魚釣浮,魚道密度是第一個因素,就算能釣浮,如果不能連桿,那就代表著釣浮還不如釣底。
二、魚超級滑:魚超級滑的意思就是飢餓感,在我們釣浮的狀態下的魚必須能搶食吃。一般在什麼樣的黑坑才會有可能釣浮呢,那就是長時間沒人釣或者不會忘了投放餌料的黑坑,總結一點就是,一條鯉魚能從5斤瘦到3斤的時候,這種狀態的鯉魚只要聽到有投放餌料的聲音就會去追食物,只有在鯉魚可以追食、搶食的狀態下,才能釣浮。
我們經常看到競技比賽中或者某個品牌在試餌料的時候,只要餌料一下去,鯉魚就會搶著吃,那是因為魚池裡面的鯉魚被餓了很久了,競技比賽中的魚都是釣出來在放進去,在釣出來,這是一種迴圈,一般情況是不會餵養食物的,魚在碰到食物就是去搶食吃,只要聽到餌料入水,魚就會從不同水層去追食物,這就是我說的魚超級滑。
三、魚被馴化:這個被馴化並不是我們下達命令就吃食的意思,被馴化的意思就是不怕人,想要鯉魚釣浮首先讓鯉魚不怕釣魚人,如果是害怕釣魚人,它還會追食、搶食吃嗎?
這是第三點我其實我也解釋不清楚,鯉魚不怕人,前面的兩點條件是必不可少的,要讓鯉魚餓的為了食物,不顧一切的感覺。有了這個條件我們在垂釣的時候,投入的餌料就是有魚去追,但是鯉魚的密度小了也不行,密度小了,鯉魚只會吃水底的殘留的食物,如果是密度大了,水底不會殘留什麼食物,我們垂釣的餌料都不夠鯉魚吃的,那麼鯉魚就是追著食物、搶食物吃。
段落小結:以上三點是我們釣浮的必要魚情條件,黑坑鯉魚的密度、鯉魚的飢餓感、被馴化的鯉魚是互相襯托的,也可以說是缺一不可的。如果不具備這三種條件,個人不建議在黑坑中不要嘗試釣浮。
釣浮的技術要求:
想要釣浮,不只是魚情滿足條件,我們的釣技釣法的要求也要嚴格,上面說到了釣浮的技術要求是很全面的,從調漂到餌料狀態、比重、頻率快慢都是需要考慮的事情。
浮漂:我們調漂的時候急需要考慮到餌料的比重,單鉤的餌料能壓下去浮漂幾目,雙鉤餌料又能壓下去浮漂多少目,這個都需要算出來的,搓餌與拉餌還是不一樣的,我們用搓餌舉例說明:單鉤搓餌壓浮漂兩目,雙鉤就是四目,我們調漂如果需要釣兩目,我們最少調6目或者7目,這樣浮漂在入水到位後就剩兩三目了。我們調漂不管是拉餌還是搓餌,都是一個意思,要考慮到餌料的比重。
餌料:餌料狀態、比重根據魚情快慢決定,但是釣浮餌料最關鍵的一定就是上餌的手法,我們上餌需要一樣大小,前一竿的餌料打小與後一竿的餌料打小是一樣的,這樣我們才能保證浮漂入水後釣目不變,如果這一杆餌料大了,浮漂就會全部入水,如果小了,浮漂又會很高,我們釣的水層也會發生變化。
漂相:漂相可以說是我們釣浮的最有趣的地方之一了,魚情如果可以,只要浮漂只要站立就會有動作,我們要學會抓穩口,比如:浮漂在下降過程中一個突然加速,我們提竿不中魚,可以再試一兩杆,如果還是不中魚,這種漂相就不要提竿了,如果出現一個上頂的漂相提竿中魚,我們再試兩杆,如果還得中魚,我們再碰到這種漂相就可以提竿了。
-
6 # 天蠍座Tp7v
這個跟魚的密度有關.密度大了魚上浮 我們要釣離底.還有除了釣鰱魚,除了氣壓低,任何時候釣任何魚都要從底開始釣起,然後根據魚情再改變
-
7 # 戶外小方
競技比賽有時間限制,所以釣場裡魚的密度大,有缺氧上浮的表現,所以很多人選擇釣浮。黑坑是以營利性為目的,價位不同,魚的密度也不一樣。總體來說,魚的密度小且個體較大,釣浮有可能收穫有限。
-
8 # 調五釣三爆連桿
競技比賽中大多是速釣小鯽魚,而小鯽魚貪吃腥餌,非常容易起浮,為了能更快的上魚,讓餌料到位,浮漂到位後更快的出現動作,比賽隊員就會選擇釣浮,甚至小鯽魚上浮到一定密度後都不用等浮漂出現動作,釣手心裡默數幾秒就起杆中魚並且連桿的情況。黑坑分情況,現在的黑坑前期都配散炮,拉餌配散炮,蝦滑配散炮,紅蟲配散炮,散炮如果開的是浮散,或者頻率過快魚也會起浮,有人會選擇把魚壓到底下釣,也有人會釣浮,釣行程。其實現在的釣魚人技術都比較全面,都會根據現場情況選擇釣法。
-
9 # 草帽小老頭
這個問題很簡單,競技池的魚密度大,平時也會投餵,自然養成抬頭吃餌習慣,競技選手選擇打浮,一個密度大,而是上層追餌的魚比較健康,給口真實且個體較大!黑坑因為是投放養殖魚,更換水體環境後魚不適應膽小,所以藏底!但是個別黑坑除外,比如水深達到2.5-3米的坑,也能釣定層,因為養魚基地水深一般在1.5-2米之間,這也是很多水深1.8左右的黑坑出魚好的原因!
回覆列表
沒這個說法,你自己看到的還聽別人說的。這個看釣什麼魚和什麼用什麼杆,你要是用手杆你不釣符你釣啥?說不對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