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陽光清波

    上搜韻網,裡面講得很清楚!

    網址是:

    https://sou-yun.cn/

    特此說明。

  • 2 # 請進來瞧瞧

    排律也是律詩,平仄格式也應相同,律詩本人認為不管是幾言幾句,第一要求不能無替,一般要求二四六位是平仄交替即可,尾字除第一句可平對平外,其餘幾句全要求平韻收尾,除壓仄韻的詩除外。第二是一三五不論,但最好也不要失替或成了孤平,如果為了意境則另當別論。第三是粘連,即在一句的上部與上一句的下部二四六的字平仄是相同的,比如,”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中二四六就都是一樣的,一三五可以不相同(不相同是為了變格式以免平淡)。當然律詩與絕句不同,律詩要除首尾可不對仗外,中間要求對仗(對仗參照對聯,只是稍顯寬鬆而已)。其實現代寫詩本人覺得,也可二四六不論,一三五交替,做好粘連對仗未嘗不可!

  • 3 # 詩詞學院

    一、什麼叫“排律”?

    排律,是近體詩的一種,按照一般律詩的格式加以鋪排延長而成。著名的長律有《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等。

    二、排律的對仗

    排律的對仗:排律除首聯和尾聯不對仗以外,中間部分每一聯(第2聯至N聯,N≧3)都必須對仗。中間只要出現一聯不對仗就不能算是排律。

    三、排律的平仄格式

    排律的平仄要求,遵循一般律詩的規律。具體平仄格式如下:

    (一)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首句不入韻,則三字尾調為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

    …………

    (二)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首句不入韻,則三字尾調為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

    …………

    看起來眼花繚亂,其實規律非常明顯:第一句平仄按平仄交替原則可得:平平仄仄仄平平(首句不入韻,則三字尾調為平平仄),或者仄仄平平仄仄平(首句不入韻,則三字尾調為平仄仄)。

    第一句平仄確定之後,接下去的平仄就是相反——相粘——相反——相粘——相反……就這樣無限迴圈下去。得四句就是七絕的格律;得八句,就是七律的格律;得十句以上就是七言排律的格律。

    例如:

    如果第一句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句就應該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和第一句平仄相反)

    第三句就應該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和第二句平仄相粘)

    第四句自然就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和第三句平仄相反)

    ……………………就這樣,可以無限推演下去。

    四、平仄的變通原則

    規矩不是死的,總要有一些靈活的餘地。為了給詩人一個“自由裁量權”,就會有一些變通的措施,這就是所謂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也就是在不出現“孤平”和“三平調”和“三仄調”的前提下,七字一句中第一、第三、第五個字,可以不論平仄,也就是可平可仄,隨你的便;但是第二、第四、第六個字的平仄,你不可以隨便動,該平就平,該仄就仄,必須分明,不能含糊。

    至於五言排律,就是在七言排律的基礎上,每句去掉前兩個字,自有裁量權就變成了“一三字不論,二四字分明”。別的,與七言排律的要求沒有什麼兩樣。

  • 4 # 吟詠俠

    有個簡單實用的方法,讓大家輕鬆作律詩。

    一、認識平仄:一、二聲平,三、四仄,入聲歸仄真奇特。普通話中的陰平、陽平為平聲,上聲、去聲為仄聲,入聲字為仄聲。當然入聲字要去記。

    二、格律(以七律為例):

    1、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平仄)。

    2、同句相間,同聯相對,鄰聯相粘。

    3、除首尾聯外要對仗。

    4、避免孤平與三平尾。

    三、詩作出來吟給自己聽。

  • 5 # 甩岀軌道的星

    “排律”這個名稱始產生於元代揚士弘的《唐音》,到了明代開始為人們普遍接受,並廣泛使用開來。它是律詩的一種,分為五言和七言,格式不拘泥,但同樣要求嚴格遵守平仄,對仗,押韻等規則。

    排律又稱長律,是一種擴大了的律詩。排,排比的意思,按律即是按著律詩的格律可以一聯一聯的排比下去。一般指十行以上合乎律詩規則的近體詩。中間的每一聯都要求對仗,句法韻律要求和律詩一樣嚴格。押韻要求平聲韻,每聯都押,一韻到底中間不能換韻。

    例杜甫《奉送嚴公入朝十韻》就是五言排律:

    鼎湖瞻望遠,象闕憲章新。

    四海猶多難,中原憶舊臣。

    與時安反側,自昔有經綸。

    感激張天步,從容靜塞塵。

    南圖回羽翮,北極捧星辰。

    漏鼓還思晝,宮鶯罷囀春。

    空留玉帳術,愁殺錦城人。

    閣道通丹地,江潭隱白蘋.

    此生那老蜀,不死會歸秦。

    公若登臺輔,臨危莫愛身。

    例杜甫題鄭十八著作虔,就是詩人創作極少數七言排律之一。此詩寫於鄭虔被貶後,作者對友人不幸的悲嘆與激奮之情。

    台州地闊海冥冥,雲水長和島嶼青。

    亂後故人雙別淚,春深逐客一浮萍。

    酒酣懶舞誰相拽,詩罷能吟不復聽。

    第五橋東流恨水,皇陂岸北結愁亭。

    賈生對鵩傷王傅,蘇武看羊陷賊庭。

    可念此翁懷直道,也沾新國用輕刑。

    禰衡實恐遭江夏,方朔虛傳是歲星。

    窮巷悄然車馬絕,案頭乾死讀書螢。

    五律七律詩格律平起平收,仄起平收,再分首句押韻不押韻,這個大家都明白不多說了。

    附上平上去入四韻

    平聲哀而安 東韻至鹹韻

    上聲厲而舉 董韻至琰韻

    去聲清而遠 送韻至豔韻

    入聲直而促 屋韻至洽韻

    寫詩中一,三,五的位置平仄不必拘定,惟二,四,六平仄不可移易,五言論二四兩字。

    這就是指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 6 # 南都牧羊

    排律又稱長律。產生於元代楊士弘的《唐音》,廣泛應用於明代。同樣嚴格遵守平仄、對仗、押韻等規則。平仄是根據傳統四聲分的。傳統平上去入四聲,普通話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差別都是字音高低升降的不同。普通話古入聲的b、d、g韻尾消失,古入聲字就分別歸到今四聲去了,這也是從今聲調分辨平仄的難點,要熟記入聲字表。明白了古四聲才能說平仄。平聲為平,上去入三聲為仄。詩詞中平仄交替或對立,就能構成詩的節奏與旋律,形成詩的音樂美。所以平仄是詩詞格律的重要因素。如

    沉舟側畔千帆過,

    (平平入去平平去 聲)

    (平平仄仄平平仄)

    病樹前頭萬木春。

    (去去平平去入平 聲)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不當處,請斧正。

  • 7 # 梧桐樹邊羽

    作為格律詩的三種格式,最大的區別在於句子的數量。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排律十句以上,沒有限制。

    平仄關係

    平仄關係是一樣的,句子都是五七言,必須是平仄相替的律句。出句與對句之間平仄要相對,下一聯的出句和上一聯的對句平仄必須相粘。

    這一點和絕句、律詩都是一模一樣的。

    對仗

    排律除了首尾聯,中間的所有聯都必須對仗。

    排律如果是一百聯呢?意味著有九十八聯都必須上下對仗,規則的嚴酷性和創作難度可想而知。

    精品排律非常少,創作也越來越凋零,就源於此。

    排律的格律要求,因為過於苛刻導致了自身文體的邊緣化。

    押韻

    排律的押韻同樣要遵守格律詩的押韻規則,得是平聲韻(格律詩基本押平聲韻),不能轉韻,不能押鄰韻。

    一首百聯的排律,就算首句不押韻,也需要同韻部百字。

    所以如果寫太長,可能韻字都不夠。

    格律詩的規則,排律一條都不能少,而且會因為句數增多更難達成。

    當然如果只是比律詩多上幾聯,借較長的篇幅寫更充實的作品,同時文采高超、意境優美的作品當然還是有的。

    像杜甫作為詩聖,就有不少排律精品,他也有百韻排律。

    這裡就不列出來了,大家自行搜尋對比上面講到的平仄規則即可。

    今人就更少有作排律的,當然有些人以為自己寫的是。

    其實並不是,不過也無所謂了。

    反正這種文體,基本上就停留著書上了。

    畢竟文為心聲,真有這麼多情感要長篇大論,寫散文不是更好?

    何必為難自己,為難讀者。

    此為簡答,另有圖文2000字(查錯別字、配圖,晚些釋出),會舉例講解。有興趣的不妨關注檢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人們的存款意識越來越淡薄,消費觀念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