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再闖天下19590419

    趙括接手時夠不夠40萬不重要,重要的是趙國的國策和統帥戰略戰術決策。秦國實行獎勵耕戰,士兵們只有殺敵才能得到封賞,秦國計程車氣遠高於其餘六國,就憑這一點趙國就處於劣勢。

  • 2 # 江湖小曉生

    趙括接手長平之戰任務的時候,當時前線已經有了25萬人,趙孝成王覺得這還不夠,所以又給了趙括20萬人,讓他帶了去一起對付秦國。

    趙國換將之前,秦趙兩國雖然發生過小摩擦,但是損失並不大。由此可見,當時趙括所帶領的人馬,足有45萬人之多。

    結果是這45萬人,沒有幾個能夠回家的。因為趙括指揮失當,使得趙國40萬大軍投降秦國,結果全部被白起坑殺。

    很多人說趙軍有40萬有生力量,就算是朝著一個方向衝,也不可能全部被坑殺吧?那麼問題來了,你會做最前面衝刺的那個麼?當然不會。

    到了那種關頭,主將趙括帶頭衝鋒被殺,群龍無首的狀態下,每個人都想著自己會活下來,所以沒有人願意做那個犧牲品。

    戰士們的信心被瓦解了,戰鬥力也就蕩然無存了。那個時候的趙軍跟普通老百姓沒有什麼區別,都想著能夠解甲歸田了。

    所以這一切,都是主將趙括造成的。倒不是說他紙上談兵指揮有問題,而是他不應該自己率先衝鋒,他不死,40萬趙軍還有個頭可以帶領他們,可是他死了,40萬趙軍可就真的成了一盤散沙了。

    擺在白起面前的,也是一道壓軸的難題。因為秦國養不起40萬降卒,每天的口糧就能把秦國剝一層皮。可是好不容易降服了對方,又不能給放回去,要不人家換個大將又來跟秦國爭天下了。

    為此白起只有出此下策,將40萬趙軍全部坑殺。坑殺的過程中,人家肯定是有反抗的。但是失去戰鬥力、失去主帥的趙軍,再怎麼反抗也不會有什麼效果了。

    到底是誰坑了趙括?

    關於這件事,在歷史上包括現代都有很大的分歧。趙括博覽群書,的確把兵書讀得滾瓜爛熟了,可是他並沒有實戰經驗。

    這件事趙括的母親表示可以作證,她曾經勸阻過趙孝成王千萬不要讓這小子帶兵打仗,因為他什麼都不會!趙奢臨終前也有這樣的顧慮。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詳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博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阬之。趙前後所亡凡四十五萬。---《史記》

    可惜趙孝成王太希望結束戰鬥了,長平之戰拖的越久,趙國在戰國之中的實力就越弱。畢竟每天消耗巨大的糧草,卻沒有相應的收入,入不敷出的時間太長了。

    地主家的餘糧都被吃光了,這事兒可就不好辦了。其實秦國也遇到了相同的問題,不過秦昭襄王沉得住氣,就等著趙國自己犯錯。

    秦國為此給趙國用上了反間計,讓趙孝成王罷免了廉頗,改用趙奢的兒子趙括為將。秦國知道,只要趙國換將,那麼趙國就是要決戰了。

    對手明擺著知道你的戰略思想,你還怎麼跟人家打呢?為此秦國也偷偷換上了白起為主將。這麼一來雙方都有了決戰的想法,而趙括在明處,白起在暗處。

    廉頗是防守的高手,長期以防守為主。趙括上臺以後,自然不可能一直防守,既然白起知道了這件事,那他自然就能做出應對的方案來。

    可是趙括對秦國卻一無所知,他既不知道秦國增加了多少人馬,也不知道秦國是否換了將領,更不知道秦國也已經做好了應對趙括進攻的準備。

    所以說,坑趙括的,是趙孝成王。他換將的這件事,搞得沸沸揚揚,世人皆知。這擺明了是把趙括給賣了。

    趙括有多少人馬,其實真的不重要。

    長平之戰為什麼會失敗?難道說趙國的人馬沒有秦國多麼?其實兩國投入的人馬是旗鼓相當的,可以說這是一場平分秋色的對弈。

    那麼趙括為什麼會輸掉呢?其實輸掉的不是趙括,而是整個趙國。長平之戰本來只是小範圍的遭遇戰,三年以後,變成了一場規模宏大的滅國戰爭。

    其將軍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計曰:“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乃挾詐而盡阬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史記》

    雙方不斷在長平投入兵力,最終彼此都想要滅掉對方。這麼一來情況就複雜多了,秦國為什麼有底氣滅趙國呢?

    秦國經歷了商鞅變法以後,軍隊的戰鬥力與日俱增,老百姓們耕種的積極性也大為提高。此外秦國在司馬錯的帶領下,已經拿下了蜀地。

    蜀地是一塊天然的大糧倉,可以源源不斷地向秦國輸送糧草。為此秦國的整體國力是他滅亡趙國的支撐。

    而趙國其實是沒有這個底氣的,因為趙國要面對的,不僅是秦國。其他五國都在看著長平的戰事,只要趙國輸了,那麼周圍幾個國家就會趁虛而入。即使趙國贏了,其他諸侯國也不會容許他強大起來。

    而且趙孝成王一直擔心糧草的問題,光靠國內生產的糧草,根本就撐不了多久。趙孝成王的外交手段也不咋地,他居然沒有向其他幾個諸侯國求援過。

    當然了其他諸侯國也都處於作壁上觀的狀態,他們不願意參與到這件事當中,只想著坐山觀虎鬥,以後再分一杯羹。

    這就是趙國所處的劣勢,不管趙括派多少人馬過去,其實這一戰的結果,對趙國來說,都沒有任何好處。

    總結:紙上談兵的確不可取。

    趙括紙上談兵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其實司馬遷之所以詳細寫了這個故事,是為了教育後人們,不要一味地按照書本上的知識來過日子。

    書本上的道理的確是至理名言,可是書本畢竟是書本,人是活的書是死的。人應該靈活機動一些,要根據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措施,這才是為人之道。至於趙括帶了多少兵馬,真的沒那麼重要,畢竟咱們也不帶兵打仗,過好日子就很不錯了。

    參考資料:《史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快速漲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