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仙億養生自媒體
-
2 # 東方白542
剛剛入夏,就邀我傾聽品味秋天的詩歌,請問題主:你的“秋天的這首詩歌”在哪裡呢?
重慶的初夏,沉悶,空氣中沒有流動的清涼;夏雨也不會帶給人爽快,我實在找不到秋的感覺。更無法去“彷彿想象……”。
猛然,記憶的閘閥開啟,流出了一段詩語,那是去年夏末秋初的感悟,分享給您,送您一縷清風,以解夏日的煩悶。
夏去青山未見憂
暑氣消後滿目秋。
偶遇黃葉飄飄舞,
暮色清風碧水幽。
文人筆下多傷感,
秋風秋雨秋葉愁。
我閱秋美勝春色,
果熟谷黃笑豐收。
-
3 # 禪心妙語
請問是初一語文課本中的《秋天》嗎?
《秋天》用最精粹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三節詩又組成三幅複合畫面。
我們首先來看下這首詩歌的全文:
《秋天》
震落了清晨滿披著的露珠,
伐木聲丁丁地飄出幽谷。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用揹簍來裝竹籬間肥碩的瓜果。
秋天棲息在農家裡。
向江面的冷霧撒下圓圓的網,
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
蘆篷上滿載著白霜,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
秋天遊戲在漁船上。
草野在蟋蟀聲中更寥闊了。
溪水因枯涸見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聲何處去了,
那滿流著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裡。
全文用詩的語言、詩的形式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多彩的秋天,下面請同學們選擇你最喜歡的詩節或場景,用散文的形式來再現詩的意境。
作者:何其芳(1912年—1977年)中國著名詩人,散文家,小說家,言情寫手,文學評論家,“紅學”理論家。四川萬縣(現重慶萬州)人。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是“漢園三詩人”之一。著作主要有:散文集《畫夢錄》(成名作),詩集《預言》《夜歌和白天的歌》,紅樓夢的研究也頗有建樹。其中他的詩文《秋天》被選入人民義務教育七年級上冊教材第14課。
何其芳是一個對自我要求特別嚴格的詩人,喜歡徐志摩等新月派詩人的作品,喜歡過戴望舒的詩歌,進而又鍾愛梵樂希的名詩《水仙辭》和《水仙的片段》。
他那句形容兒童的話很可以來形容他自己:寂寞的小孩子常有美麗的想象”,何其芳在談到自己寫詩的過程中,曾受過中國古代詩歌和西方象徵主義詩歌的影響。
《秋天》這首詩明顯可以看出他詩歌的明顯特徵,油畫般的鋪陳和描述,遠景近景的渲染,比較注意語言自身累積體現的特點。
在個人感情上,缺乏溫情的家庭,何其芳自小生活在想象中,就必然引起讀者豐富的聯想。使人在這些熟悉的圖案和色彩背後,去品味和思索隱藏的象徵意義。
我們讀他的愛情詩:“他的詩絕不屬於任何中外詩派。他就是他自己。法國象徵派的詩歌與他自小受過的晚唐五代冶豔精緻的詞風薰陶,產生了共鳴,他在自辦刊物《紅沙磧》上的早期之作,就留下了這些探索的印跡。
然而,他的詩是他自己心靈的聲音,他的詩是他生命的樹上自己生長出來的綠葉。
何其芳生來具有一雙藝術家的眼睛,會把無色看成有色,養成了他在想象中釋放自己孤寂的思維習慣,在體會詩歌的美感上會有隔閡。
-
4 # 申卜元
秋高氣爽的的金秋,風和日麗,丹
桂飄香,果園裡的蘋果熟了,廣茂
田野裡稻菽千重浪似的喜人了,滿
山的楓葉紅了。公園裡的菊花、海
棠盛開,人家樹上的橙桔、柚子金
黃漂香了。湖上的大閘蟹肥美了!
就連中秋節天上的月亮也都比平
時更加分外的圓潤明亮多啦。因
為,中秋佳節更是我們中華民族
舉家團圓食用月餅的傳統節日!
回覆列表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
秋天,像一個好害羞的小姑娘總是悄悄的到來 ,給人意想不到的驚喜 。她帶來了可口的果實 ,她帶來了美麗的雨景 。她帶來了落葉和清風 ,她帶來了美好的豐收 ,落葉隨風起舞 ,花朵漸漸枯萎 ,清風習習 留下的是蒼涼一片 ,漸漸的、漸漸的 人們陷入了沉睡, 只有那無邊的月色 守護著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