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天府另類生

    這個說法是不對的!古人的詩詞是農耕文化與封建統治背景下的產物。現代社會文化背景不一樣了,寫出的詩詞也有很多優秀作品,二者沒必要放在一起對照。古人的詩詞是經過上千年,幾百年沉澱下來的,都是知名文人的作品,有些也不盡然會好到哪裡去。比如床前明光,如果不是出自李白而是張自,王白寫的,人們就不會那樣誇讚了。何況近百年來社會對詩詞的態度是壓抑的,她的生存發展狀態不怎樣也好理解了。

  • 2 # 我的布丁回來了

    詩詞作為文化的一種表達形式,是建立在大的時代和背景下的。

    古代詩詞之所以讀起來有意,離不開唐宋時期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和政治中心之一的地位和對詩詞發展的倡導。

    唐貞觀年間和開元前期的政治清明,言論自由,經濟發達,與外界交流豐富,國家對科舉的重視。宋經濟發達,順成唐朝的詩歌散文繼續發展,宋朝有幾代國君不問政治,卻大力發展詩歌書畫,人民的物質文化的提高,重視科舉。

    詩詞作為古代人書寫交流表達的一種主流形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詩詞身後的文化根基和氛圍。在人人作詩,人人唱詞的大背景下,詩詞得到了自我發展的鼎盛。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封建社會的破除,尤其是新文化運動白話文的興起,文化的表達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的交流開始慢慢拋去詩詞韻律的框架,說家常話。慢慢的,詩詞這種文化表達形式也變的離開尋常百姓家。這在一定程度上使詩詞的生存土壤受到破壞。人們不在流行作詞寫詩,慢慢的詩詞衰落下來。

    當然隨著社會的進步,分工的細化,人們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壓力越來越大,詩詞這種精神貴族上的東西,在現代城市高速發展的匆匆腳步下,閒暇時的寫詩賦詞成為了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奢望。

  • 3 # 西撒沙海

    詩詞經歷了一千多年,至今經久不衰。

    我們小時候雖不識字,可從小父母就給我讀來聽。詩詞本身的平仄韻味,朗朗上口,童年學到和聽到的這些詩詞,到現在仍忘不掉。詩詞從小對我們的影響無論從聽覺還是審美,都是一種薰陶。

    有時候見景生情,有些詩句就脫口而出,那種意境的確是今天的語言所不能表達的。當我們看到路上有人吵架,喋喋不休,甚至大打出手的時候。我真心想跟他們說一聲“相逢何必曾相識。”

    唐詩宋詞的盛世是語言累積到了相當高的文化厚度。

    當年唐詩達到怎樣的盛世?幾乎人人都吟詩。詩人賈島第一次參加科舉,走在京城裡,也不忘推敲他的那首詩,想是用“推”還是“敲”來表達,手裡還做著推敲的動作,不知不覺撞到了韓愈的儀仗隊,當時韓愈是京城的臨時代理長官。韓愈不但沒有責怪,還幫他一起思考用哪個字表達更好。

    而那些成名的大詩人,和不知名的無名氏,都有詩詞流傳至今。那個時代給予詩詞很高的位置,政治上和官場上也都是詩詞對話。因此詩詞就可以這樣出口成章,水到渠成,讓它得以綻放。而我們今天的語言越來越粗暴,簡單。

    唐朝是一個包容的時代,不同的思想可以相容幷包,大家可以表達自己不同的觀點。

    杜甫悲天憫人,他關心現實的社會。“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他對社會關懷的最好詮釋。李白就是活得灑脫,活成了仙。“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就是這樣一個為了詩酒,連天子都不屌的人。當然這也與他的家境有關,他那時可以在酒樓里豪擲千金。

    所以我覺得到今天,我們的人性沒有變,我們也孝敬父母,我們也像杜甫一樣,關心著別人,憂國憂民。我們也會像李白那樣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有時孤獨而高傲。我們也會像蘇軾那樣,心中有佛,有道還有儒。

    我們的情懷也沒有變,我們仍推崇那句“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改變的是我們的文化信仰和語言。

  • 4 # 沙沙小觀園

    好詩詞沒讓古人做盡,文化、文字在與時俱進有了重大的發展和改變。而人性和情懷只要是華夏子孫,只有傳承沒有改變。

    中國詩文,從來是有不斷髮展演變的過程,而任何時代的好詩,都有那個時代的印跡。

    《離騷》是好詩,是楚辭詩詞形式的代表作品。

    李白、杜甫的詩是代表唐朝時期五言、七言格律詩和五言、七言絕句詩最高水平。

    蘇東坡、李清照寫的詞代表了宋朝詩詞的水平。

    徐志摩、海子、余光中等寫現代白話文的詩,代表了現代詩人的水平。

    不同時代,有不同風格的好詩,你讓唐朝詩聖杜甫,來寫現代詩,只能是關老爺比秦叔寶。而且杜甫用唐朝時的語言,也寫不出現代詩的詩意來。

    中國古代文化與現代文化已大不相同,中國古代文化,是儒家的仁愛禮治,不重法制,不求通變,這在幾千年中國封建時期的後期,對中國思想文化束縛極大,影響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而現代中國文化,是以人為本,重視符合時代的規則和法制約束,要與時俱進,求變化求發展。

    現代文字也與古漢語寫文賦詩大不相同。古時繁體字已演變成現代的簡化字,古時有些字的音調也與現代同樣字的音調不一樣。

    舉個例子,“獨”字在古時是入聲,而現代是平聲。如果現代人讀“落花人獨立”中的“獨”字念成入聲,則生硬而無現代人的詩韻美感,因為你不是古人,傳承應該有,但你生活在當下。

    中華民族的人性和情懷不變,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只在傳承。

    儒家講仁愛的人性在今天仍有借鑑意義,愛生命,愛親人,愛他人,愛國家,這些華人講的人性沒有變。

    黃河代表著華夏兒女的自強不息,百折不屈代代相傳的的情懷沒有變。

    謝提問者和閱讀友人。

  • 5 # 寺洪勝

    加v問答:

    我認為,好詩詞不是都讓古人做盡了,而是都讓後人(包括現代人)把道給堵盡了。堵得現代人無路可走。為什麼這樣說呢?

    一、好詩詞的標準被拔高

    古人寫詩,有的是純寫景,有的是純詠物,有的是抒情。有的是言志,有的是歌頌。有的是諷刺,有的則是兼而有之。因而,有許多純景純物的好詩詞。

    在語言上,古詩敢於打破古漢語之乎者也的束縛,盡力使用近似現代白話的字和詞。出現了許多近似現代的"順口溜"式的用律嚴格,對仗工整,朗朗上口的好詩詞。

    但現在呢,寫純景純物的詩,口語式的詩,即使用律嚴格,用字準確,對仗工整,也被視為文字的堆砌而已。凡詩必抒情,詩必言志,詩必隱約。平白直敘不僅被好詩詞拒之門外,甚至被打入另類,不言志不是詩。因此說,現在許多好詩詞產生的渠道被一些人給堵死了。

    二、平仄的要求被拔高唐詩講究平仄,但在具體使用上,卻靈活運用。韻腳宜平則平,宜仄則仄。有的甚至可以一韻到底。可以根據詩意的需要,打破格律選字用詞。

    但後人卻把唐詩進行分割,把韻腳為仄音的詩叫古體詩,把唐詩中韻腳為中平音的詩叫現代詩。把詩人不按格律選用的字詞叫"拗句"、"平仄失替"、"出律""三連平"、"三連仄"等等。並把它作為後人寫詩作詞的禁忌。其後果是把唐代詩人在格律使用上的靈活性,給嚴嚴實實的掩蓋起來,把後代詩人的手腳給緊緊的捆綁起來。唐代詩人也背上了格律死板的黑鍋。其實,格律詩的死板不是源於唐代,而是源於象"古代詩"、"現代詩"、"拗句"、"失替""出律"、"三連仄"、"三連仄"等一類詞語的始作俑者。唐詩是這些詞語創造者的替罪羊。

    因此,平仄使用上的拔高,也為寫作好詩詞添了堵。

    透過以上分析,我認為,好詩詞是文化,是文字依然如故。依然沒有變。改變的是人們如何認識古詩詞,如何傳統古詩詞,如何寫出好詩詞。要敢於將被蓋起來的好東西挖掘出來,使其大放光彩!

  • 6 # 林萃山人

    幾千年的時間,古人做的詩詞多如牛毛,流傳下來的是精品。意境音樂性什麼的不說了,單說平仄押韻,心浮氣躁做不來,讀書少,用典也談不上。今人也有鬱悶的,但不像李白寫詩發洩,今人也陶醉風光,拍個照__——照相機都懶得拿就用手機——得了,有門就進,誰還琢磨推還是敲啊!

  • 7 # 詠渡歲月

    廠感受視野定文彩,:身在現時詩現在。:時代向前,事必發展:。理不出現時美,:那有翱翔飛。二0=0年五月廿一日

  • 8 # 一騎紅塵飛將去

    再過二百年當今的創作也會被敬仰,不都是古人的好,別有分別心,文化領域不只有詩詞,跟上時代,做到心中有古轉為當世之用。

  • 9 # 黃河2020

    毋庸置疑,在五千年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史中,我們的先祖先賢在中華民族獨有的詩詞領域中創作出無數留芳千古的佳作,譜寫了令世界各民族為之傾慕的人類文明文學篇章,在對子孫後代作出示範楷模的同時,也對子孫後代進一步弘揚詩詞創作這一中華民族文化瑰寶添設了更高的起點和難度,正所謂“今天已輝煌,明天何超越”?!所以有華人發出了“好詩詞都讓古人做盡了”的慨嘆!

    作為現時代的炎黃子孫,對這一慨嘆可有感觸並理解,但無須認同:只要明曉文學作為反映物質生活的上層建築,正所謂“源於生活、嚴於生活”!古人在其生活的時代範疇中,創作出無數反映該時代該境況的詩詞佳作難能可貴;但時代變遷,新的物質生活境況為新的詩詞創作提供了古人不遇不知的新素材!比如李白、蘇軾能創作《七律.長征》或反映今日中國全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詩詞嗎?!與時俱進,新時代新生活必然賦予人類文學運動以全新的創作素材。

    儘管古人創作無數詩詞佳作在前已成歷史,一代偉人毛澤東,在畢生領導華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的偉業實踐中,創作出眾多氣勢磅礴、激勵萬眾的詩詞佳作,成為不亞於李白、蘇軾的中華文學詩詞巨匠!推翻了“好詩詞都讓古人做盡了”的推論!為我們炎黃子孫建樹了傳承並進一步弘揚中華詩詞瑰寶的時代楷模!

  • 10 # 漢子詩人

    (漢子~*夜詩*七首 )

    《荷塘月色》

    署氣

    跌月水

    夜風

    醺入睡

    浮萍

    粼粼枕

    荷紅

    挑蓋翠

    〈李恭覺~2019年6月27日*五月廿六日*夜賞一一北京頤和園夜色荷塘……〉

    《虯梅化作一柱香》

    虯梅化作 一柱香

    彎月婷婷 懸一旁

    嫋煙渺渺 繚繞上

    嵌入銀河 成淚霜

    〈李恭覺~2019年4月13日*三月初九日*6時16分於北京〉

    《夜山》

    夜尋桃梨 泥中棲

    輕吹懸月 忍淚啼

    山中金雲 滿頭擠

    銀河斕星 吹殘笛

    〈李恭覺~2019年5月1日*三月初廿七日*夜於北京密雲大月山〉

    《大運河之夜》

    殘月疏 枝停

    夜闌風 寂靜

    舟綽岸 孤影

    夢飄運 河中

    〈李恭覺~2019年4月21日*三月初十七日*3時17分夜宿好友北京通州*月亮河*寓中賦〉

    《夏夜》

    花花隱蕾紅,啾啾棲林中。

    星星浩渺燈,月月淡天空。

    沉沉山入夢,疏疏枝綽影。

    寂寂夜無聲,淅淅雨剪風。

    〈李恭覺~2019年7月17日*農曆六月十五日夜*2時17分於北京延慶松山~友之墅舍~賦……〉

    《中秋夜》

    皓月照千秋,玉盤舉夜空。

    誰呼外鄉人,不敢抬頭應。

    《北京大覺寺之夜》

    悠悶鐘聲 寺抖動

    疏煙氤氳 升夜空

    四野山風 似泣嬰

    圓月墜入 八絕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滸傳中,宋江為什麼不敢娶扈三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