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白的良心

    有一股。強勢的力量在控制糧價不漲,農民種地沒有收入,沒有辦法只能去打工。農民沒有退休,只有108元的養老金,你說不打工怎麼辦?可憐農民只能妻離子散去打工了。

  • 2 # 忙有喜聞

    現在五十歲的農民,將是末代農民。因為城鄉資源分配不公,收入差別越來越大,加之農村人口大量流失,沒學校,缺醫療等因素,就留不住年輕人,何況還種地。儘管到城市打工,幹些苦髒累活,但收入必竟高於農村,再加上城市的資訊廣,說不上還能碰個機遇,有利於自我發展。

  • 3 # 中華子女

    十年前,家鄉的青壯年勞動力幾乎全部外出打工,那時候在家種地的都不可能致富,只能保持不被餓死的狀態。那時候一百塊錢還能買好多東西。可是最近 幾年,外出打工的農民陸陸續續的都回來了。就算年初找到了活,也幹不了多久都回村上了。這種現象,不知道農民朋友注意到了沒有?

    這種現象不是特例,而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有可能也是農民未來的趨勢。以後的農民可能就面臨這種地不掙錢,打工沒人要,日子越來越艱難的情況了。那麼未來十年,農民會面臨什麼艱難得境況呢?

    一、工資上升空間小,甚者會下降

    十年前,農民工出門打工,建築工地上稍微有些技術的,能拿到3000元左右每個月,現在雖說可能能拿到4000-20000元,但是現在的物價相比十年前幾乎翻了五倍,工資實際上是降低了。預計今後得很多年,農民工的工資還會持續降低。為什麼呢?城市發展已經過了高速期,傳統行業發展受限。首當其衝的就是之前吸收了大量勞動力的建築和石油,煤炭行業。也就是說,這些能養活大量農民工的行業,發展不好了,需求少了,而農民工人數仍舊沒有減少,反而增多了。那平均下來,當然能給每個農民工的工資就少了。而且這種趨勢會越來越明顯。

    二、種地不賺錢,還可能虧本

    2016年國家取消玉米臨儲政策,導致玉米的收購價持續下降。除了玉米,大量其他得農產品,國家保護政策取消之後,全部是市場需求決定價格。這就導致了最近裡面農產品價格大起大落的原因。作為對市場沒有專業知識的農民,不能判斷市場走向,種什麼都是隨大流。這就可能導致每年都有量大得農產品滯銷,而稀缺的農產品價格飛漲的情況。現在地越來越少,農產品價格持續低迷。可以看到,傳統農業明顯已經不能養家餬口了,種植農產品,成了農民退而求其次的賺錢途徑了。

    三、農民找其他工作難上加難

    城市裡得農民朋友,多半隻能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這在十年前足夠了,只要夠勤勞,總能賺到錢。但是現在,甚至以後,農民朋友都應該意識到,光有勤勞,可能無法致富。原因在於,現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社會,任何事情離開了網路,智慧手機基本不行了。而農民朋友最缺乏的就是對這個飛速發展得社會以及各種科技產品的瞭解。比如送外賣,聽起來很簡單,但是農民朋友要想進入這行業,首先必須對外賣軟體,以及智慧導航熟悉,會用才行。這對很多農民朋友來說,確是做不到的。

    綜合來看,未來十年,農民朋友按照傳統得賺錢方式已經很難再賺到錢了。在這個極速變化得世界,唯有轉變思想,尋求創新,跟上時代得步伐,才能夠有個立足之地。農民朋友也需要好好想一想,自己以後的出路到底在哪了。

    穀賤傷農的情況時常有之,農民辛辛苦苦耕耘,結果由於市場不景氣,幾乎每年各類農產品滯銷的新聞都會爆出,農產品爛在地裡,也賣不出去。相反,城裡人天天抱怨菜價又長了。蒜你狠的情況也經常出現,主要原因大家都明白,農民的農產品不能直接對接市場,農產品要到城裡人的菜籃子,必須經過很多箇中間環節,中間商層層加價。其實農民不賺錢,城裡人也吃虧,利潤都被中間商賺了。

    那麼直接讓農民的農產品對接市場不好嗎?這不就解決了農產品滯銷,城裡人買菜貴的問題了?也有農民這樣幹過,比如每年西瓜成熟的時候,就能看到大街小巷農民騎著三輪車賣西瓜,又新鮮,又便宜。可是往往時間都長不了,被城管追著跑,罰款。使得農民也筋疲力盡。

    前幾年《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出臺以後,農民福音來了,這一政策的出臺,有望解決農產品滯銷的問題了。具體怎麼規定的呢?這一辦法規定,允許農民在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場所和時間,銷售農副產品、日常生活用品,或者個人利用自己的技能從事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活動。

    也就是說以後農民只要在規定時間,規定的場所銷售農產品的,是正當的,不能處罰。以前那種農民在菜市場門口擺個攤賣菜,推著小推車四處躲避城管的日子將一去不復返了。雖然這政策對農民來說很好,但是具體實施起來不知效果如何?是否收費,具體規定的時間地點在哪也不知道,還需要政府能落實,切實保護農民的權益,真正能急農民所急,盼農民所盼才能落實好。

    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現代化、自動化以及機器人的批次投放,象徵著我們有很多人會失去工作;隨著電商網購的發展,實體商業的凋零,使我們很多人沒有生意可做。隨著農產品的價格低廉,以及土地的政府回收,農民種田的希望也蕩然無存。

    這不是天方夜談,更不是杞人憂天,還是實實在在的社會現象。

    縱觀網友為農民未來的出路想方設法、出謀劃策,什麼種植、養殖、學知識、學技術、勤勞賣力、提高素養等等。這在人民大眾中爭做當官、爭做管理、爭做老闆,固然是沒錯的。

    但廣大農民未來的大眾化出路又在哪裡?未來的農業是農場主管理,機械化作業?農場主就一個,機械操作手也就n個,你說那一大片土地裡面住了多少農民,原來這片土地要多少人管理,多少人勞作?剩下的農民以什麼方式謀生?

    種植、養殖都一樣,未來是大片大片的種植場養殖場管理,還不是現在的零種零養。剩餘勞力大把大把的失業。就業問題不解決,社會將亂象叢生。

    科學技術的發展其目的是解放生產力,但中國最不缺的就是生產力。科技太發達了,生產力也就無用武之地(失業)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也就沒有著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水滸傳裡的武力排行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