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搞農業不掙錢嗎,為什麼這麼多人做呢?
5
回覆列表
  • 1 # 談笑閣

    農業要想賺錢必須有兩點,一是規模化,二是高科技化,也就是走集約農業,說白了就是品質做好或者做反季節的東西。

    現在一兩畝地是不根本不賺錢的,先不說肥料種子,但就人工貼進去,這種傳統農業根本賺不到錢,要想賺錢必須機械化,所以必須走規模化的路線,規模化的結果也就是你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議價權。

    走科技路線主要是透過提升品質來提高農產品的價格。還有就是透過反季節賣出高價,否則農產品很難做。

  • 2 # 小滿與怪獸

    360行 行行出狀元 每個行業都有佼佼者 同時每個行業都有捲鋪蓋回家虧得一乾二淨的 不管做什麼 都不要聽信他人 需要自己去考察分析市場去算成本盈利銷售渠道 摸著石頭過河的新手想要在某個領域賺錢那你要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努力才可能有收穫 說農業不賺錢 做農業賺錢的多的數不過來

  • 3 # 塞北虎

    搞農業不掙錢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農業技術掌握不好。農業是一大產業,從事農業生產,必須掌握相應的技術,如果沒有掌握技術,就去搞,是很難掙錢的。如2000年我縣從上海光明奶牛場引進,奶牛300頭,用火車運到懷來縣,分配給土木村的養殖戶進行養殖,由於對這些奶牛生活習慣不瞭解,用北方的技術進行餵養,導致大部分奶牛養殖過程中死亡,農戶不僅不掙錢,還賠了本。

    2、市場資訊掌握不準。有些種植戶盲目跟風,看別人搞什麼自己搞什麼,導致出現產量大,價格低,銷售不暢。種植戶不賺錢,還要賠錢的現象。如2019年張家口地區,芹菜,菜花,大蔥,彩椒等種植面積過大,與南方蔬菜沒有錯開季節,使大面積蔬菜價格下降,爛在地裡,菜農損失慘重。

    5、抗災能力差。農業產業生產與天氣變化有直接關係,如冰雹,大風,暴雨,乾旱等,一般遇到天災就會減產,或顆粒無收,還會賠錢。2009年秋我縣一場冰雹使萬畝葡萄被打,沒有按防雹網的戶損失很大,收入幾乎成零。

    因此,我們每一個想搞農業的人,必須在掌握農業市場資訊,掌握相應的生產技術,考慮生產成本,考慮到自然災害的情況下,搞農業專案,這樣才可能有錢可賺,不賠錢。

  • 4 # 閒人與忙人

    搞農業不是不掙錢,而是因人因種類而定。

    沒有技術和市場營銷經驗肯定掙到的錢是不多的!

    有了技術技能經驗,還要看你所做的農業種類。

    人多幹的東西,你必須規模化去做,也就是比別人做得多,才會收益更多。

    很多東西都是在人少幹之前最掙錢!!!

    很多東西都是物以稀為貴!!!

    當今世界的富人都符合以上掙錢規律:

    人無我有!

    早上市!

    物稀少!

    大規模上市!

  • 5 # 萬水千山m67

    做個文朋人,在未答題之前,還是向提問君問聲好!

    很多人說搞農業不掙錢?

    首先,我不贊同很多人這個觀點,他們是拿個別人的觀點來說事。掙錢有什麼樣子?多少都是掙錢,多又多少?少又是少到什麼程度?只能說,很多人搞農業不能掙大錢,但不能排除少數人不能不掙錢。

    我是湖南衡陽人,我們當地人都習慣去外鄉打工,就象很多人說的那樣,搞農業不掙錢,把許多良田沃土拋荒。後來弄不明白,有一幫子外鄉人,突然湧到我們這裡包地來了,一打聽都是我們湖南郴州的。他們來了以後,把我們的田連片包了起來。他們還付發田人租金,一百塊錢一畝。當時那些發租人笑著偷著樂,意思就是譏笑別人,藥不吃尋死路。

    事實證明是泥鰍長,還是黃鱔長?人家來了,一包就是一兩百畝,還拖家帶口的,來就是一家人。

    我們這裡原來是栽培水稻,他們承包後換上種菸葉了。

    可笑的是人家當老闆,這些發租人競成了打工崽,反客為主。在這裡一干就是數年,不掙錢,他傻,幹了一年又一年。

    以他自已的話說,除去一切成本開支,一年可以搞得拾多貳拾萬,比在外打工強,自由好耍。

    #現在農村有很多創業者,不是個個掙錢,總有掙錢人。一年被蛇咬,十年怕草繩。他們現在仍然堅持搞農業,從不放棄,如果不掙錢,我想他們不會堅持到現在。想必這個道理,大家都懂。普天下的人沒有那麼蠢,天天年年做虧本生意。

    一句生意經:行行有人掙錢,行行有人虧本。很多人說搞農業不掙錢,只不過自已不善於經營罷了。搞農業也要時時掌握既要埋頭拉車,又要抬頭看路。幹任何事都有技巧,沒有一承不變的。要順從大勢走,站在全域性的高度上看陣勢。自已要隨機應變,不要閉門造車,自以為是,不然吃虧的是自已,不掙錢虧本也是自已。這就應驗了很多人說搞農業不掙錢這句話了。

  • 6 # 龍醒

    農業不確定因素太多了,靠天吃飯,天災人禍都會影響到自身的收益。再加上沒有規模,二道販子過多,產品不能直達到消費者手中,這些都影響是不掙錢的原因。

  • 7 # 龍頭山283

    農民幾分田到一畝多隻許種糧只夠自足,予天災缺水虧本!要得農田不荒需改土調水電路通戶均一塊田讓真做田農民多做田,取消腳踏兩隻船有田地沒種栽樹或拋荒?依供銷社農機共享計劃訂單保質保量保價農產品滿足市場、讓農民掙到錢能養老幼安心種糧油振興農業…?

  • 8 # 做自已想做

    誰說搞農業不掙錢?非也,當然也有不賺錢的,就拿我們這裡種冰糖橙來說,有的一年賺幾十萬,有的還要賠本,原因有三,1,種植要成規模專業,能種出優質高產的產品。2,有一套完整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水平,解決不要靠天吃飯難題,3,要想掙錢必須種出優質的農產品,在市場上才有競爭力。謝謝邀請!

  • 9 # 使用者2025804712464

    我是農民,搞農業不能說不賺錢而是賺錢不多。平原稍好一些,山區付出的勞動強度大得多,收益少許多。就是承包一個村,一個社,除了土地流轉費也剩不多。

  • 10 # 使用者7915727064103劉

    搞農業不爭錢,是因為一家一戶的種地,成本高。降低成本,就得走集體化道路;實現機械化,集約化。按毛主席五、七指示辦:農村以農為主,可辦小工廠。這是農村發展的方向!

  • 11 # 江風在路上

    你有錢的時候你會說你有錢嗎?你沒錢的時候是不是到處說?反正我是這樣的,不知道你是不是這樣的?

    搞農業它有個週期有一個過程,不像是做其他生意,第一個它的資金回籠慢,效果不是那麼快,有一個週轉過程,有一些要幾年才可以完成,甚至十年以後才會掙錢,是一個長期投資的專案,風險也比較大,這主要是原因它見效慢。

    在我國土地面積大,人口多,都跑到城裡面去打工,農村的土地已經剩下來了很多,這個時候閒置的土地面積非常大,只有把這些閒置的土地利用起來利益最大化,就需要我們去承包,獲取更大的利益,在這個基礎上你必須懂得一門專業的技術,不管你是搞種植還是養殖,都需要你有一套管理的經驗和豐富的。養殖經驗和種植經驗,還有一套完整的銷售渠道。

    目前國家支援農業,扶貧一些養殖專案,在這個時候有很多人去搞這個種植和養殖,你必須有一套完整的商業化模式,小打小鬧肯定是幹不長久的,當然掙了錢誰會到處說我掙了多少多少,的確有一些不完善的技術和銷售系統,導致他們虧損,搞農業還是非常好的專案,只不過它見效的收益比較長,做好了以後前景還是非常可觀的。

  • 12 # 許其波

    搞農業純種植有利潤,但是低。

    搞養殖怕冒險,這樣永遠走不出那個圈。

    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做,肯定是有利潤,只是低,效易慢,付出大。

  • 13 # 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善利

    先講下中國農業發展史,解放初期,收回地主所土地,農民成為農村土地主人。由於中國是社會主義制度,是以村莊作為一個集體並擁用一片固定耕地或其它土地。當時農業低產低質是全球性問題,發展中國家還末解決全面溫飽線問題。特別是中國

  • 14 # 廣德博愛

    這是個數學公式,六七十年代一個幹部的I工資40元,小麥價σ、|3元,一月的工資可買300多斤小麥,現在一個幹部一月四千伍百元,小麥的價卜丨5元,可買4千多斤小麥。糧食的漲價與其它經濟收入不成、正比。一個人種十畝地,淨收入不到一萬元。出去打工一月一般都在三四千元,一年打工可掙三皿萬。所以能打工的人寧可地荒著都要出去打工。種地不掙錢是事實。土地種糧食只是有兩頓飯吃,沒什麼收入。除非你有本事承包幾百或幾千畝土地才有收入。小型種地不但不掙錢,天時不妥還賠本。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不妥處希大師們海涵。

  • 15 # 景象常新

    投入高,產出低,原因是農資種子農機漲價,糧食價格幾十年沒漲。小麥玉米八九毛一斤,國內使用者還嫌貴,到美加進口糧食。人家農業現代化程度高,不用人工,且面積大,自然生產成本低!建議限制進口糧,適當提高糧價,農民還是願意種糧的!

  • 16 # 楊凌源春文冠果

    搞農業種糧食確實不掙錢,不信可以算一算帳,先說地租,我在楊凌旱區植物中心租一畝地1500元,在興平老家租一畝地700元。如果種小麥和玉米一年可收兩料莊稼,均算畝產1000斤,一年賣糧每畝可收入2000元。但如果除去機械犁地、旋地、播種、澆水、除草、施肥、防病蟲害打藥、種子、肥料等費用,權且把自己的勞動都忽略不計,那麼還能剩下多少錢呢?剩下的錢夠不夠地租呢?答案是如果地租是700元還略有剩餘,若是1500元地租,那只有賠錢的份了。

    那麼問題又出來了,為什麼還有人去種糧呢?我想這是因為農民對土地都懷有很深厚的感情,他們不忍心看著自己的土地被荒蕪,在我們這兒農村誰家土地荒蕪了是要被人議論甚至會遭人罵的,就連自家地裡莊稼長的不好他們都會自己內心不安的。他們為了家裡有糧食自家人不捱餓,雖然已是年老體弱也要把地裡的莊稼安頓好才行啊!再往大點講,如果農民都不種地種糧了,請問城裡人吃什麼呀?所以我要說:種地種糧搞農業的農民都是中國之脊樑,他們都懷有一份沉甸甸的家國情懷,都應受到全社會的重視和尊重!同時我也要勸勸像那個叫什麼王富重之流的教授,你可休矣!如論做人你比農民差的太遠,如果再這樣對農民胡說八道你將被千夫所指,"死相"很難看的。

  • 17 # 閒人水瓶座

    個人覺得,農業是個長期活,農業關乎全民的菜籃子,米袋子,你說讓米袋子菜籃子裡的價格飛漲,那是不現實的,農業的大起大落是國家不願看到的,農業應該是個細水長流產業才健康。在可控的範圍之內,只有適當供大於求,最好是供需平衡,或者是有一個適度的緊張,都能促進產銷兩旺。可農產品有時令性,季節性強,所以做農業就需要把握好時機,否則功虧一簣在所難免。

    說農業不賺錢,跟工業比,是不可能有那麼多產出比的,想掙快錢的在農業上,都是那些無心在農業戀戰,想撈一把就走,國家補貼政策沒了,自己拿到補貼就溜之大吉,根本就沒有深耕農業的意思,只想掙錢。就如同農村的蔬菜大棚,三年補貼完,留下一地雞毛,大棚荒廢。

    要想深耕農業,就要踏下心來,實實在在的去做,只想掙快錢,農業是做不到的,除了那些套取國家補貼的所謂的農業人。況且農業是個投資大回報慢的行業,奈不住就有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俗話說,家有萬慣,帶毛帶腿的不算,說的就是農業的風險性,農業受自然影響很大,有些不是人為能控制的,也造成了農業不掙錢,但農業肯定是掙錢的,只是掙不到大錢,比如小了說,現在種一畝地能剩下一二百塊錢,在家種幾畝地也就幾百塊錢收入,你說這叫掙錢不,如果是集約化,機械化,加上國家政策支援,你能說不掙錢,其實農業就是利潤不大而已,農民自己種地肯定是不掙錢的,因為一家人就那幾畝地,要一個人管理,幾百塊錢夠幹啥。雖說搞農業跟個人農戶不能比,但道理是一樣的,都受自然環境和政策的影響。

  • 18 # 紅票兒658

    答:關於為什麼很多人說搞農業不掙錢:有道理,這是傳統農業的影響吧!因為:從我們現在的時代去看農業的發展形勢,那可是就不一樣了,從消費水平的提高,從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從人們享受,生活質量,營養,素質……等等,過去與現在相比較,一個是天,一個是地的區別吧!證明有很多人的親身經歷,從過去到現在,從舊的傳統農業到現在的農業現代化,機械化,電氣化,交通化,科學化,工業化,商品化,新型農村合作化,新農村建設化,新型種植雜交化,服務優質田間化,大棚生產科學化,季節反差發明化,區域條件改變化……等等,關鍵是,黨和國家對農村農業重視化,支援發展扶貧攻堅徹底化!之所以說:我們從前認識,經過與現在將來的發展對比,都是屬於正確吧!說明以往,以前為什麼很多人說搞農業不掙錢,確實如此,很有道理,嚮往未來,面向時代,緊跟科學,重視發展,有了好政策,把農村農業推向嶄新的高潮吧!一定相信農村農業大有出路,可喜可賀,增加收入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吧!謝謝!

  • 19 # 魔根先生

    其實認真想想這個世界最珍貴的往往最廉價!

    例如我們的空氣,任何人離開十分鐘都會死亡,但卻便宜到免費。

    我們的水,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離開三天就會失去生命特徵,同樣便宜到幾乎免費。

    相反,最貴的往往最沒用

    說說鑽石吧,除了結婚的那一刻,再沒什麼用了!但人們還是瘋了一樣的去購買!

    這是為什麼呢?

    人這種高階動物更多渴望的是精神層面!農產品大街小巷滿地都是,沒有附加任何的文化層面,所以價格遠遠小於價值!

  • 20 # 森林AA

    這是個社會的系統工程,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的外資企業對工業革命帶動了囯內工業騰飛,使農業生產停帶不前,進口糧食嚴重衝擊了國內糧食產品的價格,造成了搞農業不掙錢的原因,農業是人類的根本出路,唯有提高農民的科普技能,提高科學種田的機械化管理來逐步提高農民的收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搞農業一定會有一片新天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歲迷茫期,做什麼工作比較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