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晴愛睡覺
-
2 # 怡樂兒
嘉佑二年(1057年),已屆知天命之年的歐陽修做了禮部貢舉的主考官,以翰林學士身份主持進士考試,點檢試卷官是詩壇宿將梅堯臣。這一年,歐陽修的學生曾鞏也參加進士考試。歐陽修對曾鞏的才華欣賞有加,悉心指導和提攜。蘇洵、蘇軾和蘇轍父子三人也到東京汴梁應試。這年考試的策論題目是《刑賞忠厚之至論》。
當時的歐陽修正在銳意改革北宋文風,蘇軾的文章以其清新灑脫的文風迎合了歐陽修和副主考梅堯臣二位考官的胃口。但當梅堯臣提議將這篇文章定為會試第一名的時候,歐陽修拒絕了!原來,歐陽修的弟子曾鞏也參加了這場考試。歐陽修懷疑這篇文章為曾鞏所作,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宋仁宗讀了東坡兄弟的制舉進策後,欣然作色,對曹皇后說:“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矣!”
-
3 # A幹他一個億咱就退休
宋仁宗稱蘇軾和蘇轍是為子孫準備宰相。蘇轍和蘇軾兄弟個個才華橫溢和其父並稱三蘇。不只是詩詞冠絕天下 ,治國安邦更是棟樑之材……
有種兄弟情叫做蘇軾蘇轍!“軾”意指車上的扶手,“轍”意為車碾過的痕跡。想當初蘇洵為兩個兒子起名字的時候,沒想到兩個兒子日後無論在家庭、仕途,還是在文學上都如此相得益彰。蘇軾兄弟二人從小在一起讀書,未曾一日相離。
蘇轍在《遙堂二首並引》(《欒城集》卷七)中說:“轍幼從子瞻讀書,未嘗一日相舍。” 在《祭亡兄端明文》(《欒城後集》卷二十)中,對這種手足相依的親情則有更詳細的描述:“手腳之愛,平生一人。幼而無師,受業先君。兄敏我愚,賴以有聞。寒暑相從,逮壯而分。”
宋仁宗趙禎在賢良科考試中錄取蘇軾、蘇轍後,喜形於色,認為自己錄取了兩個,日後可以為趙宋王朝挑大樑的人才。其中《耆舊續聞》是這樣說的:“昔仁宗策賢良,歸喜曰:‘吾今又為子孫得太平宰相兩人。’蓋軾、轍也。”《宋史》蘇軾傳記載,英宗皇后高太后牢牢記住了仁宗的話,一直想要重用蘇軾。將蘇軾從常州團練副使破格提拔為翰林學士時,高太后向他透露了箇中原因:是仁宗皇帝的遺願。仁宗生前每次誦讀蘇軾的詩文,嘴裡總是“奇才!奇才!”讚不絕口。可惜的是,沒等任用蘇軾,他就駕崩了。神宗趙瑣,也多次想要重用蘇軾,但是,都因為遭到宰相的阻撓而作罷。
蘇軾中秋懷人之作,大多為子由而發,其中一首《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觸景生情,寄寓深遠,感情全自胸臆自然流出,讀來頗為動人更是成為千古絕唱。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宋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
4 # 老虎嚼情
金庸先生曾說如果可以穿越,他一定選擇宋朝。如果真的可以穿越,我一定選擇宋仁宗趙禎一朝。
先交代一下這個問題的時代背景,方便大家瞭解一下宋仁宗這位偉大的君王。
中國歷史上共誕生了24個王朝,實現了一統天下的朝代共11個。在這11個朝代當中,朝代延續超過100百年的只有6個。
宋仁宗趙禎厲害嗎?答案是非常厲害。
11個一統天下的朝代中有5個皇帝在位超過40年,分別是漢武帝、唐玄宗、宋仁宗、康熙和乾隆。
在封建社會的帝王中,死後能被冠以“仁君”的,縱觀史書,僅有4位。而宋仁宗趙禎還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仁”宗。
宋仁宗為君一生始終秉承審慎,剋制,寬厚的治國理念。
嘉佑六年(1057年),蘇轍參加科舉殿試,有感於心之後居然在殿試的試卷中憤然寫道:“我聽人說宮中美女無數,只以飲酒作樂為生;皇帝既不關心百姓疾苦,也不跟大臣商量活國安邦大計。”
以宋仁宗的為人,這基本上初出茅廬不諳世事的蘇轍的道聽途說的無稽之談。在封建社會如此不要命的攻擊當朝皇帝,這“大逆不道”的死罪基本上是跑不了。考官和眾大臣都等著殺頭的聖旨。結果等來是“朕設立科舉,本來就是要歡迎敢言之士。蘇轍一介小官,敢於如此直言,應特予功名。”
出人意料的是,蘇轍與兄長蘇軾二人攜手登榜。宋仁宗大喜之下,甚至為蘇氏兄弟的策論斷言,“朕又為子孫得太平宰相兩人。”
-
5 # 東秋妮
▽《清平樂》劇照
1057年,蘇軾和蘇轍兄弟倆同登進士第,一時名震京都。這一年蘇軾22歲,蘇轍19歲。"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1061年8月,經歐陽修推薦,兄弟倆又一同參加了制舉考試。
▽《清平樂》劇照
考試前,蘇軾、蘇轍分別上交了二十五篇《進策》、二十五篇《進論》,各自闡述了治國理政的綱領。
8月25日,宋仁宗親自在御政殿從兩方面來面試:
一是文學出眾,道德端正;
二是善於策論,勇於給皇帝提意見。
蘇轍似乎是吃了熊心豹子膽,文章直指仁宗皇帝。蘇轍驚人之語的文章技巧充分發揮,從而闖下大禍,其激烈尖銳,令人咂舌!
蘇轍在策論中指責:
仁宗怠於政事;仁宗新政半途而廢,未見實效;-仁宗惑於虛名;仁宗不擇賢否而任官,未知為政之綱;仁宗沉溺聲色;。。。
▽《清平樂》劇照
蘇轍憂國憂民、忠君報國的赤子之心躍然紙上,坦坦蕩蕩,正氣凜然。
朝廷內軒然大波,大臣之間進行了一場激烈的爭論。
幸運的是,仁宗不愧為仁厚之君,豁達大度,一錘定音:
“吾以直言求士,士以直言告我,今而黜之,天下其謂我何!”
蘇軾在制科考試中,相對中規中矩,文辭婉轉,表現卓越,入三等次。
▽《清平樂》劇照
仁宗對蘇軾、蘇轍兄弟倆讚賞有加,無比興奮地說:“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矣。”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忍,此後,蘇軾蘇轍的為官從政之路,充滿了失意、憂患、艱辛!✍用蘇軾的一首詩來結尾吧!
《定風波》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
6 # 那年那月lhy
宋仁宗所說的為後代子孫準備的宰相是蘇軾和蘇轍兩兄弟。
仁宗皇帝初讀蘇軾、蘇轍兄弟倆的制策文章,喜不自勝:“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矣!
宋仁宗替後代子孫選的宰相,差點被宋神宗殺頭。宋神宗年間。一個御史汙衊蘇東坡蔑視朝廷,御史中丞李定也跟上一表,要求將蘇東坡斬首示眾。宋神宗並沒有傷害蘇東坡的意思,只是找個由頭頭殺殺蘇東坡的銳氣。派人免去蘇東坡的官職,押解進京受審。審問的時間很長,前後40多天。
宋仁宗的皇后一向支援蘇東坡,她死前曾經對皇帝說:我記得蘇東坡兄弟二人中進士時,先帝很高興,曾對家人說,他那天為子孫物色到兩個宰相之才。現在我聽說蘇東坡因為寫詩正接受審問。這都是小人跟他作對。我是不中用了,你可別讓麼好人,那樣做老天爺是不允許的,我們趙家不能做傷天害理之事。
宋神宗有赦免蘇東坡的意思,有大臣突然向皇帝說:蘇軾要謀反!
宋神宗大感意外,回答說:不會,你為何這麼說?蘇東坡絕無謀反之心!我相信他。
於是大臣提起蘇東坡的一首詩,說龍在九泉一事,那不是要謀反嗎?
皇帝的回答很幽默、很喜感,皇帝說:你不能這樣看,他說的是柏樹 ,與我何干呢?
蘇東坡兄弟到底有多牛?當年的主考官是歐陽修,考生的試卷在考官閱覽之前,要重新抄一遍,略去考生的姓名。
蘇東坡的文章被歐陽修傳給同輩觀看,讚歎不已。歐楊修對這篇文章的內容與風格十分欣賞,以為是他的朋友曾鞏的大作。為了避嫌,把本來列為狀元的文章,改為榜眼。那一年,蘇東坡20歲。
歐陽修對同僚說:讀蘇東坡來信,不知道什麼原因,我居然喜極汗下,老夫當退讓此人,使之出人頭地!
歐陽修曾經對兒子說:你記著我的話,30年後沒有人再談論老夫了。
蘇東坡獨行其是,一切付之悠悠!他是一個具有現代精神的古人。
回覆列表
仁宗初讀軾、轍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矣。”
神宗尤愛其文,宮中讀之,膳進忘食,稱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宋仁宗初次讀到蘇軾,蘇轍的制政方略,下來後非常高興,說:我今天為子孫尋到了兩位可作宰相的謀士,
宋神宗更是喜愛他們的文章,在宮中不斷品讀他們的文章,常常專研得忘了進食,稱他們為天下奇才道。然而他們(蘇軾,蘇轍)最後卻沒有得到重用。
前輩再喜歡,後輩不喜歡,終究是沒用的,所以不要給孫子預留什麼東西,他不一定看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