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漢字司的甲骨文,下部是“口”,上部是象形“牛角”,會意用口吹牛角釋出號令的人,本義是指上古時代原始氏族的部落首領,明清時期的西南少數民族的山寨首領亦稱為土司。在辛棄疾《破陣子》中有“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的詞句,說明當時南宋的軍營中確實是透過吹牛角傳達號令軍情。在紅軍八路軍解放軍中也有司號員司令員的名稱。 管理,主管,操作是司的引申義,如古代的司空司徒司馬的官員名稱,今天的司機的駕駛員名稱,部級下屬機構司的部門名稱等。甲骨文中司的反寫字是後,後與司基本同義,但僅指王(部落聯盟首領)或王后(王的正妻),如后羿,沒有其它的引申義。應該特別注意後與繁體字"後”的簡化字是合體字不是同義字,類似醜與醜的建國朷的漢字簡化情況。 所以,個人覺得將司母戊鼎改名為後母戊鼎意義不大,原名稱更能尊重體現鼎上銘文司的實際寫法,改名後也容易被非專業研究者按照現代漢語字義語境誤讀誤解,如後母(王母)錯誤理解成後媽(繼母),王后母。
15
回覆列表
  • 1 # 跪射俑

    “後母戊鼎”原來叫“司母戊鼎”,後來改成了“後母戊鼎”。但這兩個名字都不算錯,只是用“後母戊鼎”更恰當一些。

    在甲骨文裡,字的書寫比較隨意,一個字經常可以反著寫,而“司”反寫就是“後”,所以“司”和“後”是同一個字,既有祭祀的意思,也有王的意思。

    “後母戊鼎”是1939年在河南省安陽市的武官村出土的,鼎的內壁鑄有“後母戊”三個銘文。“後母戊鼎”現在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是現存出土青銅器中重量最大的一件,被譽為“鎮國之寶”。

    “後”在商代並不是王后,而是王,有偉大和受人尊敬的意思,到了周代才指王后。“母”是母親,“戊”是婦妌的廟號。“後母”是王的母親或偉大母親的意思。“後母戊鼎”就是婦妌的兒子商王獻給偉大母親的大鼎。

    商朝是一夫一妻制,正妻死了以後才能再娶。武丁在位59年,活了90多歲,有64個妻子。但是正妻只有三位,依次是婦好、妣癸和婦妌,稱為“武丁三配”。

    婦妌是武丁的第三任正妻,擅長農業種植,也帶兵打過仗,對商朝的農業發展做出過重大的貢獻。婦妌有兩個兒子,祖庚和祖甲,先後繼承了王位。婦妌死後,其中一個兒子為她鑄造了這尊“後母戊鼎”。

  • 2 # 行文勵心

    司與後兩個字都不能算錯,鹿與馬也長得很像,但是能指鹿為馬嗎?明眀寫的是司,為什麼一定要自欺欺人稱為後呢?為先人立碑鑄鼎,有人會將上面的字寫錯嗎?難道是今天的人很認真,三千五百年前的商王就會很隨意。對歷史文物必須尊重事實,只能釋義不能改字。不要迷信權威,照本宣科讓自己的頭腦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

  • 3 # 耕耘一鳴

    不可以,因為“指鹿為馬”是常識性認知錯誤,是一個很清晰、很容易辨別份東西。借用自己的勢力硬把黑的說成白的。

    司母戊鼎,這個是深入份辨別問題。不是常識性認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知道喜歡一個人,卻還是打消了和他在一起的念頭,有哪些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