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古有楊家將,薛家將,呼家將,蜀漢五虎上將後代為何沒出比如,關家將,張家將,趙家將
16
回覆列表
  • 1 # 正史二三行

    歷史上的家將大都由自己的親兵組建而成。

    先說關家將,前期的基礎都形成了,中期幾乎團滅了!後期關興屬於青狀年,個人能力不算突出,就是頂了一個關羽兒子的名頭,沒威望,自然形成不了多大的勢力。

    張飛性格殘暴,喜喝酒,喝多了就打人,再親的兵估計對他也親不來…

    趙雲,前期一直在劉備身邊當保鏢,劉備伐吳時才當上江洲都督,獨領一方,但此時221年,離他去世還有8年,發展一些親兵也成不了大事,趙廣趙統也都不是大才,自然規模也沒有形成到稱呼趙家將的範疇。

  • 2 # 二斤牛肉

    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五虎上將的後代們幾乎都死了,並且很多都是早亡,沒有辦法續寫更多輝煌。但他們都不是孬種,無愧將門後代。

    關羽和關平敗走麥城以後被俘虜處死。關興繼承了關羽的爵位,但是也早死。 後來蜀漢投降以後,龐德的兒子龐會為了報關羽殺父之仇,殺光了關羽後代滿門。《三國演義》中出現的關索則只是民間傳說,實際上並沒有這位。

    蜀記曰: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

    張飛有兩個兒子,張苞和張紹。張苞和關興齊名,都是虎將之後,深受諸葛亮器重。二人的命運也很相似,就是都早亡。張苞的兒子張尊跟隨諸葛瞻一起,在綿竹抵擋鄧艾。不幸戰死。張苞的弟弟張紹跟隨劉禪一起投降,進入洛陽做了官。

    長子苞,早夭。次子張紹,繼承張飛爵位.官至侍中、尚書僕射。張苞兒子張遵,為尚書,隨諸葛瞻守於綿竹,與鄧艾交戰時,戰死。

    趙雲也是兩個兒子,趙統和趙廣。史書上沒有記載趙統的死因,猜測可能也是中年病死。趙廣則跟隨大將軍姜維在沓中戰死。

    次子廣,牙門將,隨姜維沓中,臨陳戰死。

    馬超一家都被張魯和曹操殺死。後來馬超入手以後還有一個兒子叫做馬承。馬承繼承了馬超的侯爵,但是沒有更多記載。

    追諡超曰威侯,子承嗣。

    黃忠有一個兒子叫做黃敘,也是早亡,並沒有留下過多記載。黃家就沒有更多後代了。

    子敘,早沒,無後。

    五虎上將們的後人雖然沒有像父親們一樣留下更多的英勇事蹟,但是大部分人都繼承的了父親們的優良血統,為國家馬革裹屍,不愧是將門後代,都不孬!

  • 3 # 卷舒風雲潤天地

    演義小說和歷史還是有較大區別的。楊家將、薛家將、呼家將都是演義小說中較著名的,除此之外還有岳家將、羅家將、高家將等……而蜀漢五虎上將的說法是小說《三國演義》裡才有的,三國時期這五人並沒有這種稱呼,正如《隋唐演義》裡的某人是隋唐第幾條好漢一樣,從藝術創作中來。

    按演義小說來說

    按演義小說來說,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四個字就可以概括——後繼無人。關興、張苞剛成將才就去世,關平早就和關羽一起被殺了,餘下一個關索,沒有什麼出眾的戰績;馬超死後,馬家人主要就是他堂弟馬岱了,馬超兒子寂寂無名;黃忠直接是子早亡,無後;趙雲倒是有兩個兒子,也為將,但遠不如父親。這和楊家將的代代出英豪情況不同,自然也沒什麼稱之為“關家將,張家將,趙家將……”的必要。

    按歷史來說

    一、後繼無人

    對,按歷史來說依然有這一條原因,但不是全部。要了解三國時的歷史,可以用《三國演義》入門,要想深刻了解,要看陳壽的《三國志》。

    史書中關索不存在,關興和嫡子關統短壽,關統無子,由關興庶子關彝繼承。

    史書中張苞早夭,都沒說他上過戰場,他的兒子張遵跟隨諸葛瞻戰死在綿竹,張苞的弟弟張紹也不是武將。

    馬黃趙三人的後人基本和演義裡描述一致。

    從這裡可以看到,這五位的後人已經被羅貫中美化過了,真的沒再出將才,為將方面真的是後繼無人。

    二、時代不允許

    我們來看楊家將、薛家將、呼家將這些家族都身處什麼時代,最早的薛家將是唐朝初年,大多在北宋初年,岳飛的岳家將是南宋初年。這些年代有什麼特點呢?

    中國歷史上三次人口極具減少的大亂時期分別是三國、五胡亂華、五代十國

    唐朝初年之前雖然有一個年頭不長的隋朝,但基本可以算是五胡亂華平定後的復興時期,而北宋初年是五代十國結束後的復興時期,至於南宋初年岳飛時期,是高宗不再逃亡,南宋基本能穩定存在的時期,這三個時期,國家趨於穩定,但有內憂外患,需要有良將東征西討,從而催生出薛家將、楊家將、呼家將這樣的武將世家。這些世家會打戰,但本身勢力不會太大,作為忠臣會為人稱頌,作為奸臣謀朝篡位的話,也比較容易被滅

    而蜀漢“五虎上將”的時代不是前面說的唐初、宋初大亂已息,平定山河的時期,正是大亂之中。東漢末年豪強並起,用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來形容最合適了,魏蜀吳三國的國主本就是武將出身,誰又能說他們手下哪一個將領勢力大了不會反叛?司馬懿就是最好的例子。

    就連這“五虎上將”中也只有張飛是一直跟著劉備的;

    關羽曾經降曹,他的忠義形象是經過羅貫中描紅加粗過的;

    趙雲原來是公孫瓚手下;

    黃忠先在劉表帳下,曹操得了荊州,他也順理成章的成了曹操手下,劉備佔了荊州,他又成了劉備的手下;

    至於馬超,人家本就是一路諸侯,和劉備平起平坐,投靠劉備不過是虎落平陽而已,哪有多少忠心。

    實力強了自己做大,這是三國時代的時代特徵,各路名士良禽擇木而棲,要說忠心,對漢室是有一點的,對其他人,哪裡談得上?幾個忠臣良將當然有,但要代代忠良,這在三國恐怕行不通。這個時代,祖孫三代分別是漢、魏、晉忠臣的情況不少,想出現楊家將這樣的忠勇世家幾乎是不可能的。

    三、藝術創作的可能性低

    楊家將、薛家將、呼家將並稱為中國通俗小說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將小說”,其中藝術創作很多。歷史上這三個世家的共同點是,確實都是武將世家,但小說中的人物僅有幾個是真實存在的,他們的故事也一多半是藝術創作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這是統治者和人民都需要的。統治者需要忠臣保家衛國,人民渴望英雄出現給他們保障,所以文人們“抓熱點”,文學創作出了這些“家將”小說,受到世俗的追捧。

    三國時期幾乎不存在這樣的武將世家,沒法寫,但也有關羽這樣的忠義形象出現。

    所以,我以為,蜀漢“五虎上將”後代沒能成就“x家將”的原因有三,後繼無人、時代不允許、藝術創作的可能性低。

  • 4 # 跨文化

    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某家將相當於“某某旗下”。

    三國時代和宋代叫法不同,其實都一樣。宋代有岳家將(軍),其實蜀漢也有關家將(軍),一看大旗,上書一個斗大的“關”字,旗下人馬就是關家將(軍)。

    關羽

    《三國演義》中,美髯公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郡解縣人,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使他成為三國名將,敗走麥城被東吳呂蒙軍隊所殺。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身邊部將有周倉、關興、關平等。

    張飛

    張飛自稱“燕人張翼德”,妻子夏侯氏。《三國演義》第42回長板坡一戰,在當陽橋上大喝一聲,嚇死了曹操的部將夏侯傑,一戰成名。看見張飛擋在前方,曹操記起關羽昔日評論,下令慎進,但是張飛斷橋之後被曹操看破,曹操追劉軍至漢津,在劉軍和關羽按計劃會合後誤認中伏而撤退。張飛之子張苞。

    趙雲

    趙雲自稱“常山趙子龍”,原來是公孫瓚的部將。《三國演義》第42回,劉備兵敗,趙雲七進七出,救出了阿斗劉禪等人。漢水之戰是趙雲的傑作。219年3月,曹操攻打漢中,曹軍見此情況,懷疑趙雲設有伏兵,便向後退卻。此時趙雲下令打響戰鼓,鼓聲震天,又令蜀軍以弩箭射向曹軍,曹軍為之驚駭,自相蹂踐,墜入漢水中淹死者甚多。次日劉備親自來到趙雲兵營察看昨日戰鬥之處,讚歎說:“子龍一身都是膽也!”張著、張翼是趙雲在漢水之戰的部將。

  • 5 # 北斗七星128129

    我覺得之所以沒有出現類似情況,原因有四:

    一、蜀漢中央統治牢固,將領可以帶兵,但兵卻不屬於將領

    說白了,當時的將領和現在的將領有點類似,官兵願意聽你指揮是因為你在為蜀漢賣命,你是屬於蜀漢的將領,換而言之官兵本身是忠於蜀漢的,而不是忠於某個將領個人。

    即便你是蜀漢皇帝劉備的拜把子兄弟,真正忠於你的也僅有你賬下的數百親兵,其他的人都是忠於皇帝陛下的,僅僅是聽你調遣而已,如果哪天你想叛變,我估計大部分計程車兵都會倒戈。

    而僅僅幾百人,如果以XX軍自稱,在動輒數萬數十萬軍隊交戰的三國時代,是不是有點貽笑大方了。

    宋朝重文輕武,以至於軍備羸弱,能打仗的將領就那麼幾個,這些人多年在前線駐守打仗,很多部屬都是跟隨主帥從軍多年甚至十多年,漸漸的主帥就有了一批親信,再加上連年戰鬥有了名頭,所以才有了楊家將(軍)、岳家將(軍)的稱呼。

    提起這個名頭,人們可以立馬想起來這支軍隊的主帥是誰,但是即便如此,楊家將(軍)、岳家將(軍)大部分的軍人依然終於宋室,只有少部分才忠於楊家和岳家。

    二、五虎上將都懂得明哲保身之道,X家軍、X家將之名只能是拖累

    先說說宋朝吧,無論是楊業和他的楊家將,還是岳飛和他的岳家軍,最後整隻軍隊的歸宿都不太好,楊業被坑死,岳飛更是被12道金牌召回砍了頭,而主帥死後,所謂的X家軍、X家將很快也就煙消雲散了。

    之所以會如此,就是因為X家軍、X家將的名頭太響,以至於大家覺得打仗非你莫屬,這樣下去皇帝怎麼能不起猜忌之心,當某個人的個人勢力發展的足可敵國卻還不造反,那就等著被皇帝砍頭吧。

    明朝的戚家軍算是個例外,一方面是因為戚家軍規模較小且抗倭非戚家軍莫屬,另外一方面也是戚繼光本身比較會做人做官,不但和浙江總督胡宗憲打的火熱,對於朝中大員更是進貢不斷,所謂朝裡有人好辦事,大家都在說戚繼光的好話,皇帝自然也就不擔心他會造反了。

    即便如此,張居中死後,戚繼光也遭到連累,遭到罷免回鄉後病死,戚家軍也逐漸煙消雲散。

    回到正題,蜀漢的五虎上將各個頭腦精明,就連張飛都是粗中有細,哪能不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X家軍、X家將之名卻是萬萬當不得。

    三、無論是楊家將演義還是說岳全傳,都是藝術的再加工

    說實話,楊家將、岳家軍之名,到底是一開始就有,還是後人寫書時為了方便稱呼臨時安的名字,都有待考證。X家軍、X家將就類似於現在的某某集團、某某公司,僅僅為了方便稱呼該團體而根據其頭領姓氏取的一個名字。

    而三國演義或三國志則是更加突出個人色彩而非團體色彩,所以用某某人就直接指代某某團體,例如關羽敗走麥城,就不會說關家軍敗走麥城。

    四、五虎上將後繼無人

    蜀漢存在了短短四十年就宣告滅亡,這期間來不及培養太多能上戰場的將領和士兵,所以或許X家軍、X家將剛剛有了出現的苗頭,蜀漢就GAME OVER了,當然也就無法在歷史上留名了。

    其次,三國演義中對於五虎上將的後人都是有過美化的,說他們子承父業,上證殺敵云云......實際上根據史書記載,五虎上將的後人要麼壓根沒上過戰場,要麼早夭,根本不存在形成X家軍、X家將的先決條件。

  • 6 # 履和齋史話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解釋這個問題。

    首先,打個比方。好比一家公司,只有公司法人能代表這家公司。總公司旗下也可以有分公司和子公司,分公司沒有獨立法人,子公司有獨立法人。如果把國家比喻成一個公司的話,其下的封疆大吏都是分公司經理,並不是獨立法人;只有諸侯國的國君和造反的軍閥勢力、山大王才有自己的獨立法人。因此只有上古的諸侯國、造反的軍閥以及山大王可以自我標榜,有自主權,自我經營。其他人怎麼敢與皇權抗衡呢?

    第二,行軍打仗,都是由主帥、將軍帶領的。這股部隊必然要打出旗幟來,以顯示是誰的部隊,關羽出征有“關”字旗,楊延昭出征有“楊”字旗,穆桂英出征有“穆”字旗。具有一定級別將領才有旗幟,也有部隊番號的含義。但這些旗幟並不表示獨立於集權之外,他只有戰場指揮權而已。

    第三,相對來說,正史是比較標準和客觀的。從正史來說,並沒有岳家軍、楊家將之類的稱呼。作為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不可能過分強調將領的地位。

    第四,造成我們認為岳家軍、楊家將存在的主要原因,在於民間傳頌和小說之類文學文藝作品。由於作者的著眼點不同,突出誰,誰就是主人公。楊家將、薛家將等等,都是小說塑造的角色。實際上他們都隸屬於朝廷。這些稱謂只是民間的通俗說法。

    第五,至於三國沒有提及關家將、張家將、趙家將,正史中顯然不會這樣提;小說《三國演義》關張趙諸將都是劉備屬下,並非第一主角,也不會這樣稱謂

    第六,實際上,所謂楊家將、薛家將等等,也只是代表他當時所統帥的部隊而已。與關羽、張飛各自所統領的部隊沒有什麼兩樣。

    以上是履和齋的幾點認識,不知道是否符合您的標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公民意外死亡後他的銀行儲蓄都歸銀行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