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但是

    一瞬間想到網紅羅美娟的那句:百因必有果,你的報應就是我。

    確實貼切,正值壯年,卻賴在家裡啃老不願去工作,說這個人沒問題是不可能的,原生家庭再垃圾或者對你造成再壞的影響,至少你作為一個成年人,就是成年動物,也要覓食為生,不能一直躲在殼子裡吧。

    但是近幾年這類新聞還少麼?不是窮人家的“富二代”,從小被慣著長大,出了社會實在無法適應;就是從小在父母打擊下成長,毫無自信,無法正常與人交流溝通。各種家庭問題,到了最後,都是孩子恨恨,我之所以變成這樣,都是你們害的,你們生了我,就得管我一輩子!

  • 2 # 80後周周

    第一反應肯定是年輕人怎麼這樣?多大了還啃老?我想說的是有因必有果,乍一看感覺這家的老人太可憐了,其實恰恰說明了教育的缺失,孩子小的時候幹嘛去了?孩子就像樹一樣,該澆水就澆水,該施肥就施肥,該剪枝就得剪枝,它還能長瘋了?孩子也是一樣,小的時候不用心管,長大了費事了就說孩子咋這麼不讓人省心,有用嗎?所以過分的溺愛和不管不問都會造成這種結果

  • 3 # 珍寶島丹姐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對於賴在家裡,不出去工作的啃老一族!我認為這個問題只是一個家庭教育惡性迴圈的果實。一般父母年輕時生活條件比較艱難辛苦,到了兒女時總想把最好的都給他們,不讓他們辛苦受累。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天性,是無私的,父母能包容子女犯的一切錯誤!但有很多父母把對孩子的寵愛變成了溺愛,沒有把握好尺度,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對孩子百依百順,孩子犯錯了也不捨得訓誡。孩子漸漸長大,不明是非道理,不理解父母為他付出的艱辛,失去了生活自理、自立的能力,生活缺什麼在他們眼裡只要跟父母要就可以了!養成了依賴父母而活的習慣!對於這些宅男宅女父母應該理智對待,讓他們走出家門,融入社會,找到自己的社會價值,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 4 # 土豆姐看電影

    賴在家裡不出去的宅男宅女在家啃老,就是父母教育的缺失。他們在家啃老,說明家裡人助長的。現在好多孩子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養成了"富二代"。等到長大成人,他們傻眼了,在社會幹啥啥不行。父母這時沒有督促他們學習融入社會,學習做人的道理。還是一味的寵愛。在他們被社會淘汰之後,只有在家啃老。

    在父母年紀不太大時,可以養活他們,等到父母年紀大了,做不動了,想讓子女出去掙錢養家時,這些人是撐不起養家的重擔的。

    我覺得那些宅家裡的男女就如寄生蟲一樣,他們榨乾父母,當父母這做山倒塌之後,他們也就步入悲慘的境地。奉勸家裡有宅男宅女的家長,早日放手,狠心趕出宅男宅女,讓他們學習生存本領,學會做人,學著謀生。父母不可能會養他們一輩子。

    現在的地攤經濟這樣火熱,讓家裡宅家的大神們出去擺地攤,學著掙錢養活自己,別等父母沒有老本給他們啃的時候,後悔也就晚了。

  • 5 # 妄想症代理人

    社會和家庭造成的結果,以前很少有啃老族,離婚率很低都有家庭要負責,現在社會競爭激烈,吃不了苦、受不了罪的只能在家肯老了。啃老族大部分家庭條件比較好。

  • 6 # 解憂四葉草

    現在啃老一族已經成為每個國家都有的情況,中國和日本是目前該現象離我們最近的國家。

    前不久看新聞上說日本一個56歲“大齡未婚男青年”因學業受挫後在家啃老30年有餘,一家三口靠著80多歲父母的體卹金度日,即使父親癌症晚期,母親神智不清還繼續這種寄居蟹般的生活。

    更可怕悲哀的是不僅於此,隨著父母的離世後,他並未在失去雙親的痛苦中反思崛起、痛定思痛,反而因長時間的與社會脫軌養活不起自己而被活活餓死。

    不知道這究竟是怪他自己的不思進取,還是要怪原生家庭太過溺愛,失敗教育培養大齡巨嬰?無論何種原因,結果都是令人細思極恐的現實。

    還有一則也是日本發生的案例,新型冠狀疫情期間。在日本大阪的一對母子被發現死在家中,被人發現時家中只剩下半罐沒吃完的黃油,而自來水和燃氣均因欠費被停。死亡原因同樣是因貧困孤立無援而被餓死家中。

    不敢想象一個人或一家人走投無路在寒冷的疫情期間被活活餓死,在走向生命的終點站之前,該是多麼的無助和痛苦。

    以前只知道童話故事中賣火柴的小女孩會在寒冷的冬天裡,靠著火柴的微弱光芒取暖,在別人都在溫暖的房間裡吃著美味的食物時,她卻在冰天雪地裡飢寒交迫中結束了這一生。而如今當這一切竟然發生在離我們這麼近,又那麼遠的現實生活中,想想都覺得不寒而慄。

    無法想象,與57歲母親同住的正值青春大好年華的24歲男青年,會一直靠單身母親的低保度日,新聞裡報道說,這位57歲的母親腿腳不是很好,而他的兒子一直以照顧母親起居為由,之前也從事過工作,但總是堅持不下去,後來竟然長時間都不工作,單單隻靠母親的低保金過活。

    一直以為這種事情只是極少數的個例,但是隨著日本老齡化日趨嚴重的基本國情,啃老族越來越多,並且兒女這一輩開始不為然,覺得啃老沒有什麼見不得人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

    所以我也在想為什麼日本的老人一切年齡還要跟年輕人去搶工作,我的一位在日本工作的朋友告訴我說,50、60歲甚至70歲的老人還幹著體力活,人們只看到了他們身體的健壯,卻沒有看到他們為什麼一大把年紀還要幹那麼重的活計,也許他們並不想,但是要生存下去要養家就還得做下去,直到幹不動為止。

    如果每一位老人家中都有這樣不爭氣的巨嬰在啃老想安度晚年共享天倫之樂,完全是一種奢侈。是一種願望。

    我還記得在自學日語的那段時間裡,曾在一本教材中看到一個介紹日本目前很多青年不願意走入婚姻,他們年齡老大不小的還跟父母一起生活,並且不覺得有什麼難為情。現在這種情況不是個例,而是真的很大一種比例的社會真實現象。

    據報導,日本現在啃老族佔比超過400多萬人次,而美國這個崇尚自由民主的國家,小年輕也開始啃老了,並且佔比不小,啃老族佔200多萬人,那麼中國呢?

    面對中國買房難,很多的小年輕基本上在買房子、車子方面也是需要靠老一輩的扶持,這無形中其實也是一種啃老,能夠只接受父母支付首付,而自己工作承擔貸款就已經是同年齡段裡的中流砥柱大好青年了。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60%的家庭存在著啃老現象,看到資料的時候被驚到,但也特別能理解,因為中國目前的國情確實讓青年人承受著巨大的生存壓力,只靠自己但是現在不自由買房買車這樣的青年簡直太優秀了。

    但無論怎樣特別不理解,明明自己有學歷可以找到最起碼養活自己的工作,為什麼還總是嫌東嫌西,美其名曰自己很有能力,但是這個社會對自己太苛刻,我這麼優秀只是暫時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只是暫時的不會永遠的呆在家裡,然後開始沒羞沒臊地很溼父母的勞動價值和剩餘價值。

    我有一個女性朋友家人安排相親,男方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而我的朋友是一個北京以外的都被定義為外地人的姑娘,兩人接觸不到三個月就被家人催促著結婚,我的朋友很單純,覺得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結就結吧,可是這段婚姻不到一年就草率的以離婚收場。

    後來才得知,男方家人是因為自己的兒子不爭氣,想要在北京當地找個媳婦很困難,看著自己的兒子工作不穩定,還沒有什麼能力沒事兒就知道抽菸、遛狗、打遊戲,天天不務正業想著天上掉餡餅的事兒,家人一心為其謀劃想找一個踏實本分正經人家女孩子就行,想著自己兒子只要結婚了就能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這才託人認識了我朋友,中間人和男方家說的很好聽,在北京有房,家境殷實,男孩又高又顧家還很孝順,嫁到他們家真有福氣,會把女孩當作自己女兒去對待,沒過多久倆人就結婚了,男生整天在家不工作,天天坐在電腦旁邊打遊戲還不停的吞雲吐霧,吃飯的時候怎麼叫都不吃,餓了吵著要吃飯,男孩子的媽媽尤為溺愛這個孩子30好幾的人了,還無微不至的伺候著。

    後來我那個朋友真心受不了,果斷的淨身出戶也要跟他離婚。還記得她說,一個男的可以沒權沒勢,沒房沒車,但絕對不能沒本事。

    所以不管怎麼樣,我們都要有一份賴以生存的本領,哪怕它再微不足道,但永遠都是這個世界上縱使有一天父母不在,你依然能好好生存下去的希望。

    如果我們想要做一份自由職業,天天可以宅在家裡,那是否可以想一想有沒有什麼工作是可以在家就可以養活自己的呢?父母從不苛求我們可以貼補家用,但至少我們可以有一份工作解決一日三餐溫飽,讓父母省點心。

    就像歌詞裡唱的那樣:

    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 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

    ……

    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 一輩子總操心就問個平平安安

    願您永遠幸福與被愛守護著~~~

  • 7 # 嘉杭

    謝邀:個人認為,按當今水平,有很多老人收入並不高,作為子女來說,誰都願意在進入老年階段前做好充足的養老資金準備,你想過了沒有?請一個保姆,得花上5-6千(一個月),還要提供房子給保姆住宿,是筆不小的開資。有些老人認為,不如讓子女停下外面的工作回家照顧父母,也能節省了父母的開資,父母所剩餘的錢款,交由子女的後繼生活費用,作為子女來說,照顧父母,是意不容辭的責任,也給了父母很大的安慰!何樂而不為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衛浴哪個品牌質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