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溫眸壹容

    這跟李白的身世一樣,撲朔迷離。

    李白年輕時有過一場遠遊,過三峽,下江陵登廬山,一路交接仁人志士,行俠仗知義,不到一年,散金三十萬。

    麥朝樞說,李專白他們家是礦主,李白和他的父親都是販賣銅鐵的商人,李白則“兼涉採冶”之業,他的《秋浦歌》裡說:“爐火照天燒”。這分明是鍊鐵的場景。

    李白為什麼那麼有錢,誰也說不清楚,奇怪的是,他不吝嗇,誰人有難,他就給錢。那句“千金散盡還復來”如今想想,依舊蕩氣迴腸。

  • 2 # 獨孤麼那

    李白一生不差錢~

    李白幾乎就沒工作過,因為父親是商人,他縱然是有“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才華也不能透過科舉做官,所以他乾脆寄情與詩書美景中,盡情享受人生去了。後來因為李白實在詩寫得太好,太出名了,以至於唐玄宗也成了他的粉絲,把他招為翰林院供奉,也就是所謂的御用文人,給皇帝寫寫詩。但是李白放蕩不羈愛自由的性格,很快就受不了這種生活了,所以他就撂挑子不幹了,又失業了。你就想正常人絕對幹不出讓高力士提鞋的事!

    女人:李白一生有四次婚姻,其中兩個明媒正娶的妻子都是相門之女。原配夫人許氏是唐高宗時宰相許圉師的孫女,孟浩然是他們的牽線月老。第二任夫人宗氏是唐高宗時宰相宗楚客的孫女,他倆的結合還有一個著名的“千金買壁”的典故,就是說李白在牆上寫了一首詩,宗小姐看後崇拜不已,花費千金買下了那面牆,後來兩人因詩結合。可以看出,李白的妻子都是豪門,給了他一定的資助。除此之外,連當朝公主貴婦們也都爭先恐後供著他,養著他。沒辦法,太有才華了嘛,大才子自然是有無數女人追捧的。

    李白的粉絲到底有多少,可以從一件事情上窺知一二。那就是李白曾受牽連被貶四川白帝城,因為一路上的大小官員、文人騷客都排著隊請他喝酒,所以從長安到白帝城他走了太久,經年累月的,以至於他人沒到,赦免他的詔令已經到了。然後李白一開心,大筆一揮又寫了一個千古名篇《早發白帝城》。得了,不用流放了,那麼仙人我繼續雲遊去了!

    你就類比金庸吧,有錢有女人,有女人有錢,還有無數粉絲,瀟灑一生!

  • 3 # 治大國如烹小鮮

    說起李白,想必網友們都不會陌生吧,他的詩詞作品大家上小學的時候就會在課本中學到,不得不說他的詩詞對後人的影響力還是蠻大的,所以也是被後人譽為“詩仙”。 這跟李白的身世一樣,撲朔迷離。

    李白年輕時有過一場遠遊,過三峽,下江陵,登廬山,一路交接仁人志士,行俠仗義,不到一年,散金三十萬。

    少年時期,主要是家供,父親為商人。中年時期,皇上御賜,以及和達官貴人來往的饋贈。老年時期,寄食於叔父李陽冰

    麥朝樞說,李白他們家是礦主,李白和他的父親都是販賣銅鐵的商人,李白則“兼涉採冶”之業,他的《秋浦歌》裡說:“爐火照天燒”。這分明是鍊鐵的場景。

    李白為什麼那麼有錢,誰也說不清楚,奇怪的是,他不吝嗇,誰人有難,他就給錢。那句“千金散盡還復來”如今想想,依舊蕩氣迴腸。

    將進酒.君不見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所以有人表示因為李白名氣大,不論走到哪兒都會有富貴人家熱情款待,行程也不是問題,如果拿自己的作品去變賣,更是不菲的價格。不得不說還是貧窮限制了大家的想象啊!

    《望天門山》

    唐代: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 4 # Y娛聞線上

    名滿天下的大詩人李白究竟以什麼為生?千百年來一直是個謎。其實在生活中,他並不靠賣詩稿為生,也非富家子弟。從他的詩中可推測出,他是“礦師”,且自運自販銅鉛等礦石,所以也是商人。

    李白很喜歡自己的本職工作,他幹礦師這行前後至少十年。“我愛銅官樂,千年未擬還。要需問舞袖,佛盡五松山。”“雞鳴發黃山,瞑投蝦湖宿。”“提攜採銅客,結荷水邊沐。半夜四天開,星河粲人目。明晨大樓去,崗隴多起伏。當與持斧翁,前溪伐雲木。”又云:“採鉛清溪濱,時登大樓山。”……李白筆下的這些詩句,可謂句句不離本行。

  • 5 # 寒亭有雨

    欲探其究,先知其情。想要知曉李白一生真實的經濟情況,要看他的身世和經歷

    出身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九世孫,如果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實際上同宗,應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

    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因為被滅族而搬至西域;但此說缺乏佐證,且李建成李元吉諸子尚在幼年即在玄武門之變後伏誅,留有親生後嗣的可能性很小。

    而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更為了學習而隱居。

    從此處我們可以看出李白可能是興聖皇帝九世孫,即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還有可能是李建成或李元吉的後代,雖然這個可能不大,但由此我們推斷出,李白他的家世並不簡單。

    青年時期

    自四歲接受啟蒙教育,從九歲開始,李白開始讀諸子史籍,十四歲時——喜好作賦、劍術、奇書、神仙:“十五觀奇書,做賦凌相如”。在青年時期開始在中國各地遊歷。

    在古代社會,能夠接受良好教育遊歷各地,一般家庭可謂是承擔不了這筆支出的。而李白卻輕鬆的得到了這一切,據此我們可以知道青年時期的李白經濟情況是很好的。

    中年時期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這首《將進酒》寫於李白的中年時期,是其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其中所提到的“金樽”是古代一種盛酒的器具,“鐘鼓”是富貴人家宴會中奏樂使用的樂器,“饌玉”則是用來形容食物像玉一樣精美,由此可見李白當時的生活條件。

    “五花馬”是一種名貴的馬,“千金裘”則是一種價值不菲的皮衣,最後一句寫到“呼兒將出換美酒”,毫不可惜地將這麼珍貴的東西拿出來換了美酒,只為消愁。說明中年時期的李白在經濟方面也是沒有任何煩惱的。

    晚年時期

    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轉衰,李白被流放夜郎,經歷幾年輾轉反側後,適逢朝廷大赦,李白才終於獲得自由。但此時的李白可謂是窮困潦倒了,此後一直靠人接濟度日,直至病死

    對於李白最終的結局,有人說他是因為捉月掉入水中而死,大概是無法接受浪漫一生的李白的結局會如此寥寥。大概這便是所謂世事無常,正如蘇軾所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世間萬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的,“詩仙”李白亦是如此,後人也只能透過幻想為其構造一個浪漫的結局罷了。

  • 6 # 刪我

    每當我們談起"李白"這一人物的時候,總是回想起他為世人留下的眾多膾炙人口的詩句。而且我們也可以很明顯地從李白的詩句當中看出,他是一個"豪放派"的詩人,身上總是帶有一種浪蕩不羈的氣質。

    其實李白一生也是過得非常瀟灑自在的,平日裡他只喜歡飲酒作詩,遊山玩水。如此悠閒的生活的確令人羨慕不已,但其實李白曾經只是當過了一小段時間的六品官員,而且他也沒有一份正經的工作,那麼他為什麼還有資本去浪跡天涯,而且還帶有"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氣。那麼,他的生活經濟來源都是哪來的?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從他的家世開始談起而來,其實李白出生於四川的一個富商家中。他的父親在南方地區做生意越來越大,後來還成為了稱霸一方的大富豪,這樣的家庭背景條件也就成為了李白豪爽一生最重要的經濟物質條件。就算在他的父親過世之後,他家族當中的叔父兄長們也還在經營著家裡的生意。李白所到之處都會有自家人接待,那麼在經濟上自然就不會有太大壓力,相比起常人而言,也會有更多的經濟來源。除此之外我們不得不提到李白娶回家的這幾位妻子。

    這四位妻子當中有兩位出自當代朝廷高管家中,權勢極高,自然家中就會腰纏萬貫了。那麼對於李白來講這也是一種無形當中的資助,就算李白官位不高,俸祿少,或者說他到了後期根本就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但是他也有資本去瀟灑去浪跡天涯。相比起其他官員或是詩人來講,李白的家庭環境實在是優越太多了。

    再加上李白本身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在唐代享有非常高的盛名。不管是高高在上的皇帝還是普通的平民百姓都非常欽佩他的出眾才華。所以在他後來遊覽山河大地的時候,不管去到哪裡,當地的官員或是商人都會好生接待。

  • 7 # 壹玖讀歷史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許多詩句反映了他一擲千金的做派,例如:“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將進酒》)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行路難》)。那李白靠什麼經濟來源支撐他漫遊天下、豪爽飲酒的生活。

    唐代詩人,其獲取報酬的方式,一般有四種:那就是中進士後的官職俸祿;權貴富豪的饋贈;替人寫碑銘序文詞曲的潤筆;還有一個就是自給自足的耕作收入。以上四種,第一種是主要方式,第四種是無奈的方法,比如孟浩然。第二第三因人而異,比如白居易替元稹寫墓誌銘,元稹兒子給了他六七十萬的潤筆費用,也有的詩人則非常落魄,真的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那麼李白的資金來源呢?以李白的性格,豪邁仗義,義薄雲天,骨子裡面的睥睨一切的傲氣,別人出資讓寫碑銘序文之類的應景文章,李白自然不屑為之。那麼,又有可能是權貴的饋贈,這和央求寫文不同,權貴的饋贈即可以代表別人的賞識,又可以結交有名望的高官,因而是可以接受的。

    至於李白被委任為翰林待詔(並非翰林學士),只是一種虛職,並無明確官職俸祿,完全依靠皇帝喜好,《唐會要》卷五十七記載:“……李白等。舊在翰林中,但假其名,而無所職。”後來李白辭歸的時候,唐玄宗“乃賜金歸之”,這是後期李白安家的主要經濟來源。而在前期,求學尚要到道館清修,出川遊歷,只能仗劍遠遊,並未童僕跟隨,也說明李白家裡並沒有多於資金資助李白。

    而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中自道:“曩昔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此則是白之輕財好施也。”該如何解釋呢?那麼,唯一可以做出合理推測的就是,李白招贅許家後,依靠許家的錢財,才能得以四處遊歷,結交友人,拜訪權貴。許家作為故宰相之後,不敢說富甲一方,肯定家底殷實,就略舉一例子,詩人元稹曾經擔任監察御史、刺史之職,一度拜相(幾個月),在他死後,就連讓白居易寫個墓誌銘都給了六七十萬金。可見,李白的一年散盡三十萬金完全有可能,不過都是許家的積蓄。

    這裡需要解釋的是,李白的所謂的“散金三十萬餘”和白居易的“六七十萬金”中的“金”並非金子,而是唐代對貨幣一般俗稱。唐代流通的是開元通寶,也就是銅錢,在唐朝以前,始於漢代的五銖錢在全國已流通700餘年之久,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頒詔廢五銖錢,改鑄統一的開元通寶。而古人對基礎錢幣的稱謂,有“文”、“紋”、“蚊”、“錢”、“金”等稱呼,對大一點的有“緡”、“貫”、“吊”、“銀”、“金”等,1兩金=10兩銀=10貫=10000文,而金銀多加“兩”,多少兩銀子,多少兩金子,單稱金則一般指錢幣。這但需要明白,否則某些文章,把二者混淆,容易鬧出笑話。

    要知道,盛唐時期非常奢侈,然而物價並不高,據記載,“貞觀三年(629年)到麟德三年(666年)米鬥不到5錢”,其中“貞觀十五年米鬥2錢”,“ 開元二十八年(740),長安、洛陽米鬥不到20錢。”,唐代一斗約合如今的12斤,那麼大致來說,1斤米才1文錢左右。按照今天的換算,1文大致為1、2元左右(並非準確,只是打比方),那麼李白一年消費30到50萬元,的確算是很奢侈了,而白居易寫一篇文章拿到近百萬元的潤筆,也算是奇蹟了!就這樣,有的文章把金認為是金子,那是什麼概念?幾十個億?那不是聳人聽聞嗎?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當然,這是題外話,不過也說明李白的豪爽性格,雖然是與生俱來,然而揮金如土的日子,只有在招贅許家以後以及被唐玄宗賜金以後,才有如此實力,僅僅依據詩文不考慮背景,那就有可能失之偏頗。

    而晚年李白落魄,依靠族叔,如果按照郭沫若先生所言,李白依靠自己的兄弟接濟,家境殷實,是個“商人地主”,以及其他認為李白家族是富商的觀點,那麼請問,晚年李白為何四處流落,以至於最後不得不依託於遠親的族叔李陽冰?從李白的經歷和現有資料來看,李白自身並未有經商記錄,只是四處遊歷,遍幹諸侯,名山大川,盡情山水。而其在和許氏結婚後,依靠許家資財,才能得以實現。後來許氏故去後,李白不得不搬離湖北,然後又有幾次婚姻,再加上仕宦困頓,自身性格的豪爽仗義,以至於身邊並無積蓄。

    雖然時不時有友人或者權貴資助接濟,然而並不能像官宦人士那樣“流水不斷”,也是時斷時續,這就造成了李白晚年的困境,遇上“永王璘事件”,不少人避之不及,更何談接濟?倘若李白家境殷實,自然會迴歸川蜀,可是,李白卻輾轉各地,四處漂泊,最後魂落異鄉,被草草安葬。以至於過了幾十年,世交之子範傳正看到李白墓地“墳高三尺,日益摧圯”,不由得悲從中來,於是給李白重新安葬樹碑。

    所以李白的父母祖父輩,並非從事工商業者,李白更不是什麼地主商人。真實情況是,家族貶謫西域,私自潛歸,迫於無奈,安置到川蜀,也就是一般平民家庭。後來李白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才華,得以馳名天下,享譽神州,曾經風光無限,豪氣萬千;然而不善經營,又無進項,仗義豪爽,樂善好施,以至於囊中羞澀,老來艱辛;最後投靠族叔,葬身當塗。

  • 8 # 有趣的文史故事

    李白一生的經濟情況,那是毋庸置疑的,“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句當然不僅是展現他灑脫的性格,更是反映了他的豪氣。關於李白的生平我們不能得知,有人推測他是皇室宗親。

    李白一生覽盡山水名川,喝盡人間美酒,瀟灑一世,快活一生,令無數人驚羨。

    其實單有優越的條件是不夠的,還需有一顆永遠年輕的心和安定興盛的社會環境,有人說年少時喜歡李白,等年紀大了才理解杜甫,同樣有優越條件的杜甫憂心忡忡,憂國憂民,“位卑未敢忘憂國”,正是因為二人所處的環境與個人的心態不同,同樣是盛唐鼎盛時期,李白處在向上走向鼎盛的時代,而杜甫卻處在由鼎盛向下走的時代,因而造就了一個詩仙,一個詩聖。

  • 9 # 陳紫日

    李白這一生放浪形骸,四海為家,他年輕時懷才不遇,皇上看他有文采給弄個虛職乾乾,而他厭倦宮廷內的爾虞我詐,我行我素,他總想帶兵打仗做將軍,但是沒人給機會,不上班不工作一喝酒文才飛揚,他老婆因嫌棄他貧賤,棄他而去,李白把滿腔的熱情寄於山水間,忘情水喝下去,前世今生便什麼也不記得了。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來西。李白只陶醉在虛幻的精神世界裡,給世人留下不朽的篇章,物質上的貧乏絲毫不影響他的創作。酒既成就了他又害死了他,六十一歲貧困交加離世。千古詩仙。

  • 10 # 老吳論股

    漫遊、飲酒、寫詩是李白一生主要生活內容,許多詩句也反映了他一擲千金的做派,例如:“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將進酒》)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行路難》)。但李白一生沒有參加過科舉, 也便沒有擔任過任何官職, 沒有固定的薪水,他又不勞動、不經商, 即使經商,依李白的性情,賺錢的可能性也不大, 古代又沒有稿酬制度, 那麼他靠什麼經濟來源支撐他漫遊天下、豪爽飲酒的生活呢?

    1. 家庭

    李白的父親及其家族在中亞地區,後來又在蜀中經商,他的家庭為李白早期的漫遊活動提供了經濟基礎。李白24歲時,“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有記載他一次性慷慨地拿出三十萬錢幫助別人,以此推測,李白離開故鄉遠遊應該攜帶了一大筆錢財 。

    2. 婚姻

    李白一生經歷了兩次正式的婚姻。第—任夫人是唐高宗時期的宰相許圉師的孫女。第二任夫人是武則天時期的宰相宗楚客的孫女。作為相門之後,雖不是鉅富,但也應該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以支撐李白維持應有的體面,並繼續漫遊。

    李白有一半西域血統,長得帥,清朗俊逸,風度翩翩,又才華橫溢,很有魅力,有資質選擇相門之後大家閨秀。但這兩次婚姻李白都是入贅妻家,也就是做倒插門女婿。大約李白的文化血脈裡也不是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他不在乎入贅女家是否體面。加之唐代是一個非常開放的年代,武則天當皇帝天下也能接受,李白做兩回倒插門也沒什麼驚訝的。

    順便補充, 李白漫遊的目的是尋求政治機遇,並不是單純為了遊山玩水,這是走正道,所以無論他的父親也好,妻子也好,都會慷慨資助的。李白政治理想遠大、以為憑自己的才華可以一鳴驚人,一飛沖天,大約他的父母與妻子也相信他能夠實現自己的鴻願。

    3. 潤筆費, 粉絲打賞,好友饋贈

    古代沒有官方的稿酬制度, 但是民間文人都會為別人撰寫詩文、碑銘等獲得錢財或實物。李白名聲大,潤筆費估計也不薄。

    李白名氣大,粉絲多。唐代是崇尚詩歌的年代,很多相識不相識的人以結交李白這樣的大詩人為榮,也便有人不惜財物,饋贈李白。最典型的是汪倫。李白的《贈汪倫》幾乎人人都會背, 但這首僅僅28個字的絕句背後有故事。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宋本《李太白文集》題下注:“白遊涇縣桃花潭,村人汪倫常醞美酒以待白。倫之裔孫至今寶其詩。”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記載:唐時汪倫者,涇川豪士也,聞李白將至,修書迎之,詭雲:“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雲:“‘桃花’者,潭水名也,並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萬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數日,贈名馬八匹,官錦十端,而親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絕句一首。

    汪倫連蒙帶騙把大詩人李白騙到他們村裡,好酒好飯款待李白,李白走時贈送給李白八匹馬,十匹錦緞,汪倫出手真夠大方的。

    這一首詩讓中國人、中國歷史和中國詩歌記住了汪倫。這錢花得值!

    李白的不少好友,最著名的如元丹丘,也經常援助李白。《將進酒》中“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丹丘生便是元丹丘。

    4. 皇帝賞賜

    天寶元年(公元741年),李白接到唐玄宗的詔書,來到長安,成為唐玄宗的翰林供奉,這段時間李白享受著豐厚的待遇,但由於和高力士不和,政治理想破滅,但經濟上有所收穫,他離開長安時,唐玄宗“賜金放還”,既然是皇帝的賞賜,數量應該不少。

    此外,安史之亂後,永王李璘請李白出山做軍隊幕府,贈聘金五百金。

    5.幫助皇帝尋求長生不老藥

    透過李白寫的各種詩句可以看出,李白一生遊山玩水,但是在古代不像現代這樣,在國內乘坐各種交通工具就可以暢行無阻的。在古代有嚴格的管制,唐代繼承漢晉以來的傳統,規定凡外出旅行經過關隘、渡口等必須出示官府頒發的通行證,稱為“過所”,即“允許透過本所”的意思。在申請“過所”前,還須由申請人備具牒文,一般需說明申請人姓名、年齡、攜帶物品名稱及數量,同時說明活動區域等。也就是現在所說的路條,你從一個地方到另外一個地方要有官服開的路條才行,不然你是過不去的。李白不經商、不從政,他哪來路條,能夠在全國各大山川穿梭?背後可能有政府的支援,也就是皇帝的支援,讓他去尋找長生不老藥。元旦丘是李白詩文中常見的一個朋友,這個朋友和李白志同道合,都喜歡喝酒,煉丹,《將進酒》中“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丹丘生便是元丹丘。

  • 11 # 使用者來自文獻名邦

    李白一生放蕩不羈,被稱為‘’李嫡仙‘’,是個豪邁的詩人,被後人稱為‘’詩仙‘’。他一生喜愛遊山玩水,喝酒吟詩會友,雖無當官,但被玄宗封為翰林被供奉。後來引退後皇帝賜他一塊金牌,遇坊飲酒,遇庫支錢,這是傳聞,但他並不缺錢。

  • 12 # 凱旋之音

    李白斗酒詩百篇,給後人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其寬廣的浪漫主義情懷奠定了其在歷史文壇的地位。但其一生也是鬱郁不得志,自然經濟狀況也是捉襟見肘。其“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精彩詩句,顯示了詩人心情大好,豈知這是“安史之亂”後期,當時太子之弟在江南立足而招詩人前去做官,不久太子之弟被當了皇帝的太子猜忌而剷除,詩人也差點丟掉性命。李白一生都在奔波中,貧窮常常伴隨著他,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成為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 13 # 西城人匆匆2015

    人這一生沒有完美的,李白的詩,天下皆知[贊][玫瑰]但李白的孩子有知道的嗎?傳說李白終日狂飲,其結果是有五子,皆傻[流淚]可悲乎[機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戰艦世界0.9.4如何快速獲得蘇聯重巡塔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