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永珍入星辰
-
2 # 城市旮旯isme
黃帝內經,顧名思義就是身體內的經絡所以叫內經,要是黃帝外經就是身體外的經絡。。。。有跟身體有關的身體外的經絡?就算有那跟身體有啥關係?經很多,看是誰的經。
內,指身體的內部的,關鍵是體內,就是身體上的都是體內。。。
-
3 # 憶史情
《黃帝內經》是探索宇宙構成的鉅著中的一部,認為人與大自然是相通相應的。
《黃帝內經》還是一部關於人生的哲學著作;從本質上讓人關注自身,管理好自身,理順好自己的事,是能更好地達到外在目標,甚至是捷徑。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才能更好地去拼博,實現人生理想。
《黃帝內經》提示人們瞭解生命的起源、生命的週期、身體的五臟六腑、奇經八脈。
瞭解好了奇妙的人體的內部結構與奇妙的大自然的關係後,從而達到順應四季四時陰陽養生、飲食養生、形神合一的情志養生。
《黃帝內經》就是要求人們”內求”。以自己正確的思想意識調整身體內環境,使身體達到陰陽平衡,而中醫治病的目的就是使人體陰陽平衡。自己做自己的上醫,治未病,使之不得病或少得病。也不是一有病就指望醫生,指望吃藥,透過調理情志,提高兔疫系統機能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相當重要。
日常生活中怎樣”內求“
如要想保護眼睛不使近視、不得眼病,就要嚴格注意用眼衛生及補充相應的營養食物,不等到眼睛近視了就配眼鏡,已近視了就要遏制或減緩再加深。
如要做到不熬夜傷身體,就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該吃飯時吃飯,該睡覺時睡覺,早睡早起。
如工作,學習壓力大,就別老想著壓力壓力的,要對工作、學習熱愛,把工作、學習當作一種美好的享受。
如與人發生衝突時,冷靜下來,多些理解。
以上針對主題的感想與實踐體會也是本人週末與孫子說的心裡話;我說:“我要寫一個問題回答,想了幾天還沒寫,…”
剛步入高中的孫子認真地聽著,以他的眼神、他的語言(哦,哦,…)交流、迴應。看他是聽得貼切。
我想,要讓我們的後代好好讀讀《黃帝內經》
也就是把《黃帝內經》的“經”“念”好了,是能更好地往外求,去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
《黃帝內經》的”內”就是一個”內”的含義,有了“內”,“外”就隨之。
-
4 # 雲隱
有《黃帝內經》自然就有《黃帝外經》,這是中國經書的傳統。而“內”有具體含義“本義也”。
古人所著之書,往往要分作內外篇。《莊子音義》日:“內者對外之名。” 《說文解字注》有: “內,人也,今人謂所入之處為內,乃以其引申之義為本義也,互易之。”‘‘外,遠也,此下當有從夕卜三字。卜尚平旦,今若夕卜,於事外矣。”這裡僅說字面意思,未能指出其中緣 由。“
成玄英《莊子疏》序則日:‘內篇者,內以對外立名,內則淡於理 本,外則語其事蹟。’此但可釋《莊子》而已,未能悉 通之於他書也。” 而且“凡一書之內,自分內外者,多出於劉向,其外篇大抵較為膚淺,或並疑為依託者也”。
《黃帝外經》始見於《漢書》,但已經遺失。漢班固的《漢書》最早提及《黃帝外經》,但是此書在此後卻未曾出現,而且傳言此書 被焚燬。綜觀歷代文獻記載,可以發現一些關於《外經》的線索。到了近代,《外經微言》一書出現在世人面前,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當然對於此書,世人也存在大量疑問。
東漢班固之《漢書 ·藝文志》方技略中載有:
“《黃帝內經》十八卷,《外經》三十七卷,《扁鵲內經》九卷,《外經》十二卷,《白氏內經》三十八卷, 《外經》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
這是現存 史料中關於《皇帝外經》的最早記載,但《黃帝》外篇今卻不存。現今的《中醫大辭典》對《黃帝外經》 的解釋為“《黃帝外經》,書名。見《漢書 -藝文 志》。37卷,已佚”。
相傳《外經》的遺失與上古名醫俞附有關,《史記》載有關於此人之內容:“中庶子日:‘先生得無誕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 臣聞上古之時,醫有俞附,治病不以湯液鱧灑,鐫石 橋引,案撫毒熨,一撥見病之應,因五臟之輸,乃割 皮解肌,訣脈結筋,搦髓腦,揲荒爪幕,湔浣腸胃,漱 滌五臟,練精易形。”
他的醫道非常高明,特別是在外科手術方面很有經驗。在俞附晚年的時候,黃帝派倉頡、雷公、岐伯三人,用了很長時間,把俞附的醫術整理出來 ,纂成卷目,然而還沒有來得及公佈於眾,倉頡就去世了。後來,俞附的兒子俞執,把這本書帶回來交給父親修訂。不幸全家遭到了大火,房屋、醫書和俞附、俞執全家人,一起化為灰燼, 因此史書所載的《黃帝外經》失傳,至今未能見。
《外經微言》讓我們對於《黃帝外經》有了新的揭示。《黃帝外經》本已遺失已是定論,但在 1980年 整理古籍的過程中,卻意外發現了《外經微言》一 書,該書現藏於天津市衛生職工醫學院圖書館。
此書前無序,後無跋,封皮殘缺,印章亦已模糊難辦。 卷首有“岐伯天師傳,山陰陳士鐸號遠公又號朱華 子述”字樣,其書末朱題“嘉慶二十年靜樂堂書”, “但與正文筆體殊異,疑係後人所書。考文中有不避清諱之處,抄本時間似在清代初年” 。經查閱多種圖書目錄,均未見記載《外經微言》一書,後查 《山陰縣誌》方知陳士鐸確有此書行世。
現在外界所能看到的《外經微言》共九卷,八十一篇。分述 養生、經脈、臟腑、陰陽、五行、四時、運氣、病因、病 機、治則等,所論與《內經》相承,但是否與《內經》 相對應尚需探討。
對於《外經微言》對當代有無研究價值的問題,原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所長餘瀛鰲認為《外經微言》“從語言、文字及學術嚴謹性,似不如《黃帝內經》,但書中分述多方面的內容,則有參考、借鑑的學術價值;也有若干可以補充《內經》闡論的不足部分,而陳士鐸所寫《微言》,較為精要可取” 。而對於流傳至今的《外經》內容也“只宜謹慎地辨其精粗,不應貿然地定其真偽” 。
現存所能看到的《外經》傳世文獻只有這一部《外經微言》,如要考其真偽,需要有它證,如果沒有其他參考文獻佐證,單單從其本身出發去考察,難以定論。 但是《外經微言》確是珍貴的研究資料,不應被忽視。
-
5 # 一老沈一
《黃帝內經》之名,最早見於西漢劉向、劉歆的《七略》。
可惜,《七略》在唐代末年即已佚失。
那怎麼知道《七略》裡記錄了《黃帝內經》這部醫書呢?
因為東漢班固的《漢書.藝文志》基本沿用了《七略》的分類法以及所記載的內容,而且很多還更詳細。
由此可知,《七略》裡,是有《黃帝內經》這部醫書之名且記述了基本內容的。
《漢書.藝文志》,對《黃帝內經》名稱的由來,也有解釋。其《醫經篇》雲:“《黃帝內經》十八卷,《外經》三十七卷;《扁鵲內經》九卷、《外經》十二卷;《白氏內經》三十八卷、《外經》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
這已經說的很明白了——《黃帝內經》之所以稱“內經”,是因為還有“外經”。
《黃帝內經》的“內”,從字面上來說,與“外”相對,有沒有其他的含義?
有兩點值得考慮——
第一,從戰國時期開始,許多著作分為“內篇”和“外篇”。如《莊子》、《晏子春秋》、《淮南子》等皆如此。晉代葛洪所著《抱朴子》,仍分內外篇。
一般來說,分內外篇的著作,表述“宗旨”的歸入“內篇”,有所發揮的列入《外篇》。
第二,中醫理論,強調“陰陽對立,互根消長,辨證施治”,於此來說,《黃帝內經》之“內”,與其他“內經”一樣,就不僅是述其“宗旨”,還帶有“內症”與“外症”相互區別、相互影響之意。
關於“內科”“外科”之區別,大都認為宋元時期才真正明確。元代吳海《聞過齋集》之《贈醫師郭徽言序》雲:“瘍醫世稱外科,謂與內科不通。”
但內症外症之區別和聯絡的思想,可能要形成早得多。金李杲所著《內外傷辨惑論》中,指出內傷之症,類似外惑,系統分辨了陰陽寒熱,有餘不足之差別,並詳細提出了治療的方法。
以上兩點,大約是《黃帝內經》之“內”所包含的含義。
總之,按照《漢書.藝文志》的記載,漢代當有“內經”三家,只是現在今存《黃帝內經》了。
很長時間以來,主流觀點認為,《黃帝內經》是中國中醫學奠基之作,且為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經典著作。
此部醫書,只是“託名”黃帝,似無異議。撰者已難以稽考,但應成書於公元前403-前221的戰國時期應無問題。
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和湖北江陵張家山漢墓出土的竹簡中,都有《脈書》,經研究被證明,當為《黃帝內經》中《靈樞.經脈篇》的祖本,即《經脈篇》由《脈書》發展而來。
也就是說,比《黃帝內經》,還有更早的中醫理論著作,《脈書》即是。
當然,《脈書》所講述的“脈數”,只有十一脈,因而此書又被稱作《陰陽十一脈灸經》。
《經脈篇》,則為十二脈。問題不在於增加了一脈,而是後者的理論概括更具深刻性和普遍性。
所以,《中國大百科全書》對《黃帝內經》做了如下評價——“《內經》將中國古代哲學中的陰陽五行學說貫穿於全書之中。全書不僅認為陰陽之間的對立、互根、消長運動是宇宙間的基本規律,而且提出了診治疾病必須以陰陽為本的觀點。對五行理論的運用,書中一方面按照五行屬性類分自然界中眾多的事物,從而將人體臟腑器官及其功能活動與天地四時緊密聯絡起來,並且還運用五行學說中的生、克、乘、侮理論來說明人體五臟間的相互關係,以其解釋病機、預測傳變、判斷預後、確立治則。”
《黃帝內經》,以傳說的黃帝與岐伯、雷公等對話形式闡述醫學問題。在成書後,陸續又有增補,應該是事實。現在通行的《黃帝內經》版本,為唐代王冰注本《內經素問》二十四卷,八十一篇;宋代史崧序本《靈樞經》十二卷,八十ー篇。總共三十六卷,後被整合為兩部各九卷,共十八卷,一百六十二篇。
《素問》八十一篇,自“上古天真論”、“四氣調神篇”至“解精微論”。《靈樞經》八十一篇,自“九針十二原”、“本輸”至“癰疽”篇。
兩部分的大致內容,包括攝生(養生和預防);陰陽;髒象(五臟六腑、“奇恆之府”功能,臟腑生理、病理反應等);經絡(十二經、奇經八脈);論治(治則和治法。治法如針、砭、灸、湯藥、藥酒,按摩、氣功、溫熨及貼藥等);藥性理論;運氣學說等。
中國醫學史研究者稱,《黃帝內經》所包含貫穿的統一整體觀、發展變化觀和恆動觀等具有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觀點,集中體現了中醫學的特色。《黃帝內經》在中國醫學發展過程中,起到了無可爭議的骨幹作用。
《黃帝內經》,產生了十分深廣的國際影響。
古代日本、北韓、越南等國,均將其視為主要醫學經典著作。日本八世紀初制定的基本法典《大寶令》規定,《黃帝內經》為學醫者必讀之書。
回覆列表
沒有《外經》,只有比《內經》更內的經,《道德經》。精中精為氣,氣中氣為神。《黃帝內經》五行之精體,《道德經》三才之氣體。 太極內家拳,以氣體拖動精體。內,內觀,中觀,中庸,本質之意。 玄之又玄,內之又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