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174720426634

    《英蓉樓送辛漸》系唐朝詩人王昌齡的作品。作者是透過對茫茫的江雨和孤聳的楚山的描述,來表達自己的孤獨之情的。

  • 2 # 文字拾荒人

    這首詩也正是王昌齡再度貶謫之後苦悶心情下的產物,淡寫朋友離去後自己的傷感,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詩人王昌齡因不拘小節而遭人誹謗,當時的處境很不好,但王昌齡覺得心底無私天地寬,自己絕不會向世俗屈服的,所以藉著友人回鄉捎話的機會,表達了自己的堅定立場: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囹。

    芙蓉樓:原名西北樓,在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西北。登臨可以俯瞰長江,遙望江北。據《元和郡縣誌》卷二十六《江南道·潤州》丹陽:“晉王恭為刺史,改創西南樓名萬歲樓,西北樓名芙蓉樓。”丹陽在今江蘇省西南部,東北濱長江,大運河斜貫,屬鎮江市。

    辛漸:詩人的一位朋友。

    王昌齡早年貧賤,困於農耕,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齡選博學宏詞科,超絕群倫,於是改任汜水縣尉,因事貶嶺南。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齡北歸,冬,京赴江寧丞任。北歸期間,結識李白、孟浩然、高適、岑參、王之渙、王維等詩人。自歲末起任江寧丞,仍屬謫宦。辛漸是王昌齡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今鎮江)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後在此分手。

    一開始兩句,詩人從送友人前一天晚上寫起——“寒雨連江夜入吳",從其中的“寒"字,可以看出當時比較冷,表明友人離別時夜雨連綿,這為友人離別營造了憂愁的環境。 “寒雨”二字表明此時是秋冬時節的天氣,同時渲染了作者對官場和世情的感受。畫面展現出作者與友人坐在臨江窗邊對飲,凝視江雨相連,雨隨江水逝去,流向曾經工作過的地方,勾起今夕何夕之感。在這裡作者用了誇張的手法,放快了速度,想象這些雨水能夠透過沅江、長江而到達南京。

    “平明送客楚山孤”。“客人”即友人,親人也。離情別緒類同於長亭古道,既有生離死別的傷感,也有孤獨無助的無奈。這種情感在作者的筆下透過靜靜佇立的山峰來烘托,寓情於景,由景生情。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也沒有不散的朋友,天明還是要各奔東西,明天的一切還是要靠自己承受。在這裡,我們看到的是詩人內心的孤獨與無助,甚至還有些許憂慮和恐懼。朋友遠去,自己感到孤獨,看到“楚山",也覺得楚山和自己一樣孤獨。詩人沒有直接寫自己的孤獨而寫“楚山"的孤獨,這是借物抒情。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此句表示作者愛惜自己的羽毛,但又無法透過官方洗清自己的不潔,只能依靠親朋好來訴說自己的清白,展示了作者心中的無奈。 “親友”泛指認識的人,瞭解自己內心的人,玉壺中的冰心表示自己的品質和行為仍然毫無瑕疵。

    “冰心在玉壺"出自六朝時期鮑照的《代白頭吟》“清如玉壺冰"一句,用來比喻高潔清白的品格。自從開元宰相姚崇寫了一篇《冰壺誡》以後,盛唐詩人如王維、崔顥、李白等都曾經用“冰壺"來勉勵自己,推崇光明磊落、表裡澄澈的品格。王昌齡託辛漸給洛陽親友帶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報,而是傳達自己依然冰清玉潔、堅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總結全詩,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僅烘托出詩人送別時的淒寒孤寂之情,更展現了詩人開朗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與冰心置於玉壺的比象之間又形成一種有意無意的照應,令人自然聯想到詩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潔的形象,使精巧的構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渾成,不著痕跡,含蓄蘊藉,餘韻無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德甲本週末重啟,你覺得拜仁今年能不能衛冕成功?獲得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