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Java實用技術

    “大頭娃娃”疑吃假奶粉?廠家:產品合規合法,在這次事件中是“躺槍”。湖南唯樂可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市場部公關經理表示,“倍氨敏”經由第三方檢測產品質量合格標籤合格,包裝清晰標註是固體飲料,公司沒有誇大宣傳。“餵養小孩需要營養全面均衡,需嬰幼兒配方奶粉、輔食、水果、維生素、礦物質等,僅僅補充蛋白是不夠的,不能當成奶粉用。”該經理說,“倍氨敏”本身合規合法,在這次事件中是“躺槍”。湖南郴州“大頭娃娃”事件持續發酵,涉事產品“倍氨敏”以及背後的生產公司引發廣泛關注。5月13日,從永興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目前已成立調查組,正在展開調查。“此事涉嫌以固體飲料充當奶粉銷售。我們在調查的同時已把孩子送到人民醫院進行全面檢查,並在縣裡開展食品安全整治行動。”

    紅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乳業市場以“固體飲料”代替“特醫食品”時常引發爭議。與真正的“特醫奶粉”不同,“固體飲料”中對於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的種類及含量技術要求較低或者沒有要求。“特醫奶粉”是透過食品技術調整奶粉成分,滿足患有特殊疾病或者特定醫療狀況嬰兒的營養需求,但是長期將“固體飲料”用於特殊醫學用途,會造成嬰幼兒營養不良。

    店家疑將“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出售

    據湖南經視報道,近日湖南郴州永興縣多名患者家長髮現自己孩子身體出現溼疹,體重嚴重下降,頭骨畸形酷似“大頭娃娃”,還有不停拍頭等異常情況。經媒體調查發現,這些患兒被醫院確診為“佝僂病”,且都食用了一款名為“倍氨敏”的“特醫奶粉”。然而,這款“特醫奶粉”其實是一種固體飲料。

    影片顯示,這些幼兒在體檢時被診斷為牛奶過敏,醫生因此建議家長購買氨基酸奶粉給孩子食用。隨後,家長們去郴州愛嬰坊母嬰店買奶粉,經導購員強烈推銷,購買了“倍氨敏”這款產品。當有家長對產品包裝上的“固體飲料”提出質疑時,導購聲稱“倍氨敏”是店裡最好的奶粉,也是最暢銷的,許多過敏寶寶都在吃。影片中當家長前去詢問,母嬰店店長仍然堅稱這款“倍氨敏”蛋白固體飲料是一款特殊奶粉,直到知道孩子的症狀後才連忙改口。店長表示:“我們都是靠奶粉吃飯的,當然要跟銷售走。”

    5月13日下午,紅星新聞記者再次聯絡家長,其中一位家長以“太忙了”拒絕採訪,另外兩位家長電話一直無法打通。郴州愛嬰坊母嬰店的幾個公開電話均無法接通。據媒體報道,目前已有5名家長向永興縣市場監管部門投訴,經調查,永興縣愛嬰坊母嬰店從湖南唯樂可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先後購進“倍氨敏”產品47件,2019年10月前全部售出。天眼查顯示,郴州市永興縣愛嬰坊成立於2005年,經營範圍包括嬰兒用品及預包裝食品、乳製品(含嬰幼兒配方乳粉)批發兼零售。註冊資本為0.00015萬元(即1.5元)人民幣。愛嬰坊法人代表為廖銀軍,在永興縣開有5家門店,註冊資本共計23萬。

    天眼查資訊顯示,湖南唯樂可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包括預包裝食品、包括含乳飲料和植物蛋白飲料、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固體飲料、特殊膳食食品、保健食品的銷售等。永興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員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目前已成立調查組,正在展開調查。“此事涉嫌以固體飲料充當奶粉銷售。我們在調查的同時,已經把孩子送到人民醫院進行全面檢查,並在縣裡開展食品安全整治行動。”

    公司:“倍氨敏”是合規食品,但不能當成奶粉用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截至此次事發,網上仍有《寶寶牛奶過敏怎麼辦種太陽倍氨敏可輕鬆幫寶媽解決》等文章向“寶媽”推薦倍氨敏產品。其中稱,“倍氨敏是湖南唯樂可健康產業有限公司旗下的產品,是法國進口深度水解乳清蛋白,對於輕中度乳蛋白過敏、乳糖不耐受及腹瀉恢復期的寶寶能很好的起到調理作用。”

    一份“倍氨敏”產品的宣傳海報上也寫道:“乳蛋白過敏首選深度水解乳蛋白配方粉”、“深度水解配方奶首選用於6個月以下嬰兒的速發性蛋白過敏、食物蛋白誘發的小腸結腸炎綜合徵、特應性溼疹、胃腸道綜合徵和食物蛋白誘發的直腸結腸炎”。

    5月13日,紅星新聞記者聯絡到涉事產品“倍氨敏”生產方湖南唯樂可健康產業有限公司。該公司市場部一位工作人員稱,目前影片呈現的內容並不是客觀公正的事實,公司高度重視,政府已介入調查,公司正在等待結果。“我們產品(倍氨敏)本身沒有任何問題。”上述工作人員稱,“倍氨敏”是普通食品,普通人群均可以食用,“倍氨敏”產品已於2019年停產了,他們是代加工的。對於為何市面上還有該產品在售賣,該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

    隨後,湖南唯樂可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市場部公關經理向紅星新聞提供了兩份“檢驗報告”。一份名為《第三方質檢標籤檢驗檢測報告》,另一份名為《廣東省質量監督食品檢驗站檢驗報告》,其中顯示,此次涉事的產品——倍氨敏深度水解蛋白&無乳糖配方粉(二合一)系依據推薦性國家標準《固體飲料》(GB/T 29602-2013)生產的固體飲料。

    該款固體飲料瓶身標識的生產許可證號為“SC10612011100425”,生產方為天津市德恆科技有限公司製造中心,委託方為湖南唯樂可健康產業有限公司。

    紅星新聞記者透過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官網“食品(含食品新增劑)生產許可資訊資料查詢”檢索發現,天津市德恆科技有限公司製造中心持有為“SC10612011100425”的食品生產許可證,類別名稱為“固體飲料”,發證日期2018年8月24日,有效期至2021年9月11日。上述公關經理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倍氨敏”經由第三方檢測產品質量合格、標籤合格,包裝清晰標註是固體飲料,公司沒有誇大宣傳。“小孩餵養需要均衡全面營養,需嬰幼兒配方奶粉、輔食、水果、維生素、礦物質等,僅僅補充蛋白是不夠的,不能當成奶粉用。”該經理說,“倍氨敏”本身合規合法,在這次事件中是“躺槍”。

    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特殊食品資訊查詢平臺”上,紅星新聞並未檢索到湖南唯樂可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倍氨敏”“天津市德恆科技有限公司製造中心”保健食品註冊、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註冊、保健食品備案方面的任何資訊。也即,此次涉事產品既不是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特醫食品),也不是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

    專家:固體飲料合法廠商均可生產 不能達到“特醫奶粉”要求

    近年,部分乳業以“固體飲料”代替“特醫食品”時常引發爭議。一位業內人士稱,“‘固體飲料’是個合法廠家就能生產,但‘特醫食品’要經過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工廠認證與配方註冊,上市後月月抽檢。”一個奶粉行業某知名自媒體發文稱,誤把“固體飲料”當做嬰幼兒主食後,寶寶攝入的蛋白質及其他營養含量嚴重不足,不能滿足生長需要,那麼寶寶就會患上“重度營養不良綜合症”。寶寶表現出來的是停止發育或者出現身體部位異常發育(出現“大頭娃娃”等),甚至可能因心臟、肝臟、腎臟等器官衰減,造成死亡。

    食品安全與營養科普專家王思露表示,此事件不代表嬰幼兒奶粉出了問題,而是“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導致嬰幼兒嚴重發育不良的個案事件。所謂的“大頭娃娃”,是指缺乏維生素D導致患上了佝僂病等營養素不足問題。“‘特醫奶粉’,主要指的是針對牛奶過敏患兒的氨基酸配方奶粉,相當於用不會導致寶寶過敏的氨基酸替代了讓孩子過敏的牛奶蛋白,減少對寶寶腸胃道的刺激。”而事件中的“倍氨敏”無乳糖深度水解蛋白二合一配方粉,並不是“特醫奶粉”,而是一款蛋白固體飲料。

    “固體飲料”的原料並沒有達到“特醫奶粉”的相關要求,牛奶蛋白過敏的孩子食用後,依然可能出現過敏,從而影響營養吸收和生長髮育。

    據王思露介紹,“固體飲料”是指以糖、乳和乳製品、蛋或蛋製品、果汁或食用植物提取物等為主要原料,新增適量的輔料或食品新增劑製成的每100克成品水分不高於5克的固體制品,呈粉末狀、顆粒狀或塊狀,例如豆晶粉、麥乳精、速溶咖啡、菊花晶等物質。

    國家檢測標準對於“固體飲料”並沒有全面的限定,經常單純攝入就會增加某種(些)維生素或礦物質元素缺乏症的發病風險。如果“固體飲料”的安全質量可以保證,成年人不用其作為主食,少量品鑑是可以的。

    王思露表示,“如果小孩有特殊需求,想要購買特殊配方奶粉,一定要去醫院確診,並在正規渠道購買正規合法的品牌特配粉才可以,不要偏聽偏信。”如果孩子對牛奶蛋白過敏,可以選擇部分水解和完全水解(氨基酸配方)兩類奶粉。而使用哪種需要根據孩子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家長們最好購買知名大廠家或品牌生產的產品,這樣安全係數更高。尤其是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其生產門檻和審批門檻相對較高。”王思露說,關於“嬰幼兒奶粉”,食品標籤上應該有明確的標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7718)要求所有產品都應當在醒目位置清晰標示反映食品真實屬性的專用名稱,因此嬰兒奶粉不可能標註為“固體飲料”。

  • 2 # 湯伯

    大家對廠家可能不是非常熟悉,通俗一點講,一個廠家是有很多產品許可證,可以生產很多型別的產品,固體飲料是最普通的食品生產許可,一般的食品工廠都有這類生產許可證。而廠家主要是生產合法合規的產品。

    1.產品明確標示了是固體飲料,營養成分表和配料表都有對營養成分和指標明確標示;沒有違法行為;

    2.產品質量沒有問題,廠家就沒有違反法規,沒有生產不合格產品。

    3.產品是沒有標明是嬰兒配方粉,所以沒有欺騙消費者行為。

    至於包裝上有標示的,屬於另外問題。

    餵養孩子的主要責任在於家長,很多問題都是餵養不當造成的,產品質量問題自然有監督部門,如果產品質量問題,不需要百姓聲討,監督部門自會做出處罰和罰款。

    在臨床上有很多母乳餵養的寶寶出現發育遲緩,佝僂病等等,即便是喝奶粉喝出大頭娃娃,奶粉存在質量問題,監督部門才能對廠家進行處罰;而最近熱搜發生的事情不是奶粉,而是固體飲料,所以,具體問題應該具體分析。

    餵養寶寶的常識應該是每一個監護人應該具備的。最近幾年發現身邊的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寶寶吃輔食這件事,很多寶寶都6個月、8個月、10個月、12個月了家長都沒有給新增輔食,6-12月齡的寶寶就應該吃,如蛋黃泥,肝泥、肉泥、魚泥、米粉糊、粥、爛飯、豆製品等等;如果這個時候寶寶沒有吃輔食,即便是吃母乳,或嬰配正規合格產品,寶寶也會或輕或重的有營養缺乏症等等問題。比如佝僂病,比如缺鐵性貧血等。

    一個80後,2個孩子的媽媽,也是一個育嬰師,營養師。

  • 3 # 優質科技達人

    湖南郴州,有多名家長反映,孩子出現了體重下降,頭骨畸形,如同“大頭娃娃”,還有不停拍頭等異常情況,醫院診斷為“佝僂病”

    經過調查,這些孩子的共同特點是,都食用了一款名為“倍氨敏”的所謂的“特醫奶粉”。

    這些孩子在體檢時被查出牛奶過敏,醫生建議家長選購氨基酸奶粉。家長來到母嬰店,母嬰店導購員強烈推薦“倍氨敏奶粉”。店員說是專門針對這種寶寶喝的,而且還會治療過敏。孩子喝了之後,過敏並沒有改善,總是長溼疹、還有口臭,家長也跟店員說過,店員說:你孩子對牛奶過敏,你還是喝這個奶粉。家長也表示過懷疑,罐體上怎麼寫著“蛋白固體飲料”,店員回答是牛奶的另一個簡稱,打消了家長的顧慮。

    這些回答更讓家長堅定了信心,有的孩子一喝就是2年,喝了89罐。事情曝光後,母嬰店才說“沒有營養”。誰曾想到,家長信賴的母嬰店會把飲料當作奶粉賣給消費者。飲料到一般商店買得了,也不需要花這麼多錢。這個“奶粉”到底有沒有問題呢,最新進展來了。

    奶粉本身標識沒錯誤

    奶粉廠家工作人員回覆說:經過第三方檢查,“倍氨敏”產品質量合格,標籤合格,外包裝清晰標註固體飲料,沒有誇大宣傳。

    奶粉可能符合相關規範或標準,但是,這個外包裝名字很容易混淆視聽。正面最顯眼的名字是“深度水解蛋白&無乳糖配方粉(二合一)”。給人的感覺就是水解蛋白奶粉,而“蛋白固體飲料”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

    從網上查詢資料得知,

    深度水解蛋白是把奶粉裡的蛋白質等大分子不好吸收的深度分解了,無乳糖奶粉是不含乳糖,其他成分並沒有改變。

    這款奶粉卻是二合一,給人的感覺就是好上加好。產品本身標識沒有錯誤,但是這麼沒有營養的東西為什麼賣到母嬰店,母嬰店的消費群體全部是嬰幼兒。嬰幼兒需要全面的營養,生產這種食物的目的又是什麼?有點想不通。

    是母嬰店無良嗎?

    有母嬰店的從業者說,大品牌的奶粉利潤非常低,小品牌的利潤非常高,有母嬰店為了賺更多的錢,就會銷售小品牌奶粉。這種“倍氨敏”奶粉是比較小眾的牌子,一罐400g需要298元,價格非常高,又沒有營養,成本想來也是比較低的,算來可以賺到比較好的差價。對於母嬰店來說,賺錢無可厚非,但是錯就錯在,把“飲料”宣傳成“奶粉”推銷給顧客。這些顧客非常特殊,他們的孩子對牛奶蛋白過敏,喝不了我們都非常熟悉的奶粉,只能找醫生建議的氨基酸奶粉。母嬰店的推銷員應該經過專門培訓,熟悉產品賣點,又對顧客的心理摸得非常透,他們在明知道是飲料沒有營養的情況下,卻還是堅持銷售,是不是無良呢?

    是家長無知嗎?

    有很多網友不太理解,為什麼要從母嬰店買奶粉?為什麼輕信別人的話?為什麼買小品牌的奶粉?自己就沒有判斷能力嗎?但是,這樣的事情不是發生在一個家庭身上,而是多個家庭身上,還能說是家長無知嗎?

    人越善良越容易輕信別人

    《安心就不會痛》中說,我們世間有很多人,善良到不太使用大腦去思考。現實生活中,因為心地善良,輕信別人,誤入歧途的人也特別多。

    因為他們太善良,又經常從母嬰店買東西,特別信任母嬰店,所以不小心被誤導了。

    並不是所有人習慣上網搜尋

    很多朋友說,怎麼不上網查一查,這個奶粉到底好不好,到底有沒有孩子在喝,有沒有被投訴過。可能對於網民來說這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可能不知道搜尋是什麼,又怎麼能想到去查一查。細心的朋友會發現,當一件比較熱的事件發生時,很多受害者的家屬,才剛剛在網上註冊一個賬號,這就說明他們平時不擅長利用網路。

    孩子的特殊情況讓父母不淡定

    因為孩子對牛奶蛋白過敏,父母肯定著急上火,這時大腦是不清醒的,很容易受到別人蠱惑,只要對孩子好的不惜代價去嘗試。我們也曾看到很多人因為孩子生病,被騙得很慘。

    認為貴的就是好的

    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轟動全國,是因為他們買了便宜的奶粉。此後我們經常被告誡,一定要給孩子買好的,不要貪便宜。在我們的潛意識裡,貴的就是好的,這個奶粉400g就要298元,有媽媽一個月2000元工資,一個月要花3000元買奶粉,對一個普通家庭來說已經是天價。這樣貴的產品,說沒有營養,對孩子不好,誰也不相信。

    結語

    這次事件,孩子是最大的受害者,是母嬰店無良還是家長無知?一看便知!這次事件也暴露了一個大問題,家長給孩子選擇母嬰用品時,應該透過什麼渠道進行了解,才能買到合格的產品,這方面的宣傳力度還要加強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為什麼不玩《和平精英》了?